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旅游论坛会议本科论文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旅游论坛本科论文题 目: 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 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学 校: 院 系: 专 业: 姓 名: 指导老师: 二00九年月日目 录 一 引言.5二 洞庭湖湿地概况 6三、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6四、洞庭湖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分析 7(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7(二)、环湖地区经济较发达,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劲支撑.7(三)、客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8 (四)、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品位度和知名度高 .8 五 、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劣势环境)分析.8 (一)、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较大.8(二)、湖泊污染严重,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9(三)、生物多样性下降.10 (四)、 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程度低.10(五)、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11六、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成因分析.11(一)、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11(二)、围湖造田、过度垦殖造成生态破坏严重.12(三)、工业污水不合理排放,导致环境污染.,.13(四)、生态旅游意识缺乏,缺乏制度保障.15(五)、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制度保障.15七、 对策.16 (一) 制定和实施相应法律法规,强化制度保障.16 (二) 加强部门协调, 树立生态责任意识.17(三)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17(四)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17(五) 强化政府的监督和管理.18(六) 引导社区参与.18(七) 正确处理各方利益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8 1、生态旅游环境与旅游者.192、生态旅游环境与旅游企业的关系 .193、生态旅游环境与政府的关系 194、生态旅游环境与开发者的关系.205、生态旅游环境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206、生态旅游环境与社区居民的关系20八 、结 语.21 参考文献.21 附 件 .22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 要: 洞庭湖湿地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是我国列入国际湿地公约的重要湿地。该地不但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开展生态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洞庭湖湿地保护认识不足,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善,围湖造田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因素致使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旅游环境,使生态旅游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本文将详细分析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认为人类不良经济行为(主要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是造成洞庭湖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这些发展生态旅游的环境问题总结出一系列的策略来促进生态旅游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并认为发展洞庭湖生态旅游关键要正确处理各方利益者与生态旅游环境的关系,同时要加强立保障,加大宣传教育,加大社区参与,强化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实施开发与保护同步等措施才能促进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实现。关键词: 洞庭湖湿地; 生态环境; 问题分析 ; 保护对策 ; 可持续发展Dongting Lake Wetlan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Abstract: The Dongting Lake wetland Tungting lake lake district wetland i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ur country Yangtze River local one of three big wetland resources centralism places is our country includes International Wetland Joint pledge the important wetland.Not only this the natural eco-tourism resources are extremely rich moreover the humanities eco-tourism resources extremely to be also rich, the development eco-tourism prospect is extremely broad.But, as a result of to the Dongting Lake wetland protection understanding insufficiency, the legal system is not since long ago perfect, the management is bad, reclaims land by surrounding and filling in lake bottom and so on a series of economies, the society,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cause wetland area reduces, the biodiversity loses,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eriousl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ceasingly encounters day by day, destroyed the local eco-tourism environment seriously, caused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to have many problems, has restricted the loc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seriously.This article the multianalysis Dongting Lak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question and the origin, and reveals the human not good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main performan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ecology destroy) affect are create the Dongting Lake eco-tourism environment problem the primary caus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in view of these development eco-tourism environment question to promote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the protection, and thought develops the Dongting Lake eco-tourism key to have to process all quarters benefit correctly and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 relations, simultaneously must strengthen secures a guarantor bonds, the enlarge propaganda education, the enlarg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strengthened governments surveillance and the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develops and protects measures and so on synchronization to be able to promote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 quality enhancement, enable the eco-tourism to obta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finally obtain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ecology benefit and the social efficiency together realization.Key words: Dongting Lake wetland ;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problem analysis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不断壮大。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环境遭到了破坏,人地矛盾不断尖锐,由此而引发了许多的旅游环境问题。以损害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传统旅游已不能适应旅游业科学发展的需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生态旅游是一种通过对旅游生态环境的改造,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旅游产品的绿色经营管理,旅游者的生态消费,旅游利益相关者和旅游社区共盈等方式,而开展的一种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它能够实现旅游业得可持续发展。洞庭湖湿地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浓厚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价值很高的生态旅游地之一。但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旅游业开发不合理等一系列的因素严重破坏了洞庭湖的生态旅游环境。前人从各个方面研究了洞庭湖的生物资源,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变迁过程,同时也分析了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以及开发价值和潜力。但并没有把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也没有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正确处理各方利益者与生态旅游环境的关系的策略。本文接下来将重点分析介绍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一些策略来改善和保护洞庭湖生态旅游环境,使洞庭湖生态旅游最终得到及健康,快速的发展。首先,来了解一下洞庭湖湿地的概况。二、 洞庭湖湿地概况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1.878 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 洞庭湖湿地主要包括东洞庭湖湿地,西洞庭湖湿地和南洞庭湖湿地,其中东洞庭湖湿地已于1994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西洞庭湖湿地也于1998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特别是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整个湿地系统的核心。它是“国际湿地公约”收录的由中国政府指定的21个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 洞庭湖湿地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C,降水量1200至1300毫升,无霜期285天。洞庭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鸟类和水禽为甚,为我国鸟类主要栖息地之一。洞庭湖作为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在调节长江洪水径流、保护物种基因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地之一。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 开发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图1 洞庭湖的遥感影像三、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特色明显。目前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1处和5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2处,省级以上和市级旅游度假区各4处,旅游节庆活动4项,专项旅游产品9项,有长沙一屈原祠一岳阳楚湘文化游精品旅游线和三大特色旅游区域。同时目前一系列的生态旅游项目已初具规模,如体验龙舟文化、龙舟竞渡,水上娱乐,名楼水上观光、东洞庭湖观鸟休闲,张谷英村访古探幽等,而且休闲渔业、农业休闲,文化休闲等一些生态旅游产品模式也得到了较大的开发利用。近几年来,围绕洞庭湖生态旅游举行了多次专家论坛,同时许多县市也举办了旅游文化艺术节。但是总的来讲洞庭湖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湿地生态旅游业也处在萌芽探索阶段,从事湿地旅游工作的人员比较少人,缺乏专业人才。生态旅游意识薄弱,当地政府生态旅游了解缺乏,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一词甚至感到陌生。当地发展生态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鼠疫,围湖造田等。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地,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速度比较慢,规模小,程度低等特点。所以,生态旅游发展还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四、洞庭湖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分析 虽然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它却拥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它的优势如下:(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这里是整个长江中下游的生态旅游的核心区域之一,地势平坦,经济较为发达,东临长株潭经济区,北边是中部经济核心地区之一湖北省。这里交通便利,无论是水运,公路还是铁路都十分发达,京广铁路,长张高速,长常高速,106国道等都从这里穿过。给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二)、环湖地区经济较发达,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劲支撑环洞庭湖经济圈是湖南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在整个全省中处于前列。以环洞庭湖的岳阳市为例, 2006年,岳阳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733.85亿元,经济总量仅落后于长沙(1790.66亿元),在“一点一线”地区及“3+5”城市群共计9个城市中,居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86亿元,在9个城市中居第三位;第二产业增加值350.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8.00亿元,在9市中均居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71.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9%,总量及比重在9市中均居第二位。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3.74亿元,总量在9市中居第二位。2006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9.36亿元,在9市中居第四位。通过以上可以发现洞庭湖区域经济是比较发达的,这给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保障。随着整个湖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必然得到较大的发展。(三)、客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洞庭湖东面濒临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地区是整个湖南省经济的核心,人口超过1300万,这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居民文化素质高。据湖南统计信息网2006年统计,长株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876元。洞庭湖区域北面靠近经济发达武汉城市群,据楚天都市报(记者苏永华2006年07月07日)武汉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67.47元,人均消费支出4410.26元。 由此可见两个地区客源市场巨大的,能给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品位度和知名度高 这里不但自然生态旅游丰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渔类和鸟类种类多种多样,是候鸟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据对洞庭湖资源的调查,现有鱼类11目22科119种,鸟类16目43科216种。同时,植物的种类十分多,对维持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生态多样性和开展生态旅游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洞庭湖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沿湖有许多知名度和品位度高的旅游景点,如岳阳楼、君山、鲁肃墓、屈子祠、范蠡祠、西施墓、杨幺墓等等,旅游价值很高,并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娥皇女英泪洒君山、柳毅传书等,特别是是岳阳楼,它是整个洞庭湖人文生态旅游的核心,暮登岳阳楼,眺望洞庭湖,水体开阔、港汊迂回、山峦突兀、湖中有山、芦叶青青、渔帆点点、沙鸥翔集、映日晚霞,不免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时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赋予了东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集神、奇、新于一身的文化内涵。五 、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劣势环境)分析 洞庭湖的生态旅游的环境发展问题(劣势环境)很多,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的问题有:(一)、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较大湖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暴雨,冻害和雷电等,特别是干旱,洪涝发生的频率很高,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十分大。2006年夏洞庭湖却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由于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和区域内降水量偏低,洞庭湖水位出现了1973年以来同期最低水位。枯水季节提早到来,水位持久下降,使得原来湖泊沼泽密布的洞庭湖区出现了大面积干涸。严重的干旱对整个湖区的生态系统影响很大,由于干旱导致了湖区水域面积的持续缩小,也让栖息于此的水鸟大为减少,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1996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整个湖区的受灾十分严重,淹没了大批湿地,农田以及居民,洞庭湖的经济因为洪灾而受到很大的影响,许多旅游基础设施受到毁坏,人民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整个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二)、湖泊污染严重,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 环境污染是阻碍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湿地现在的污染源主要有:生活垃圾。工业废水。药物污染。过度采掘1、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所有污染中最严重的,在工业废水中排污最严重的主要是造纸和纸制品业,。洞庭湖污染源前4名全是造纸厂,依次为湖南建材纸厂、华容县纸厂、岳阳造纸厂、西洞庭纸厂。洞庭湖区工业废水近年来排放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局部污染仍然严重。1999年湖区主要工业企业共计100家,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004 6亿t。主要污染源行业为造纸(含再生纸)、化肥、纺织印染三大行业,这三大行业废水年排放量占总量的88.7%, 从总体来看,洞庭湖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1990年、1996年、1999年洞庭湖水质平均综合指数分别为0.3465,0.4802,0.5869,水质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的项目主要总磷、氮、铅等,其中总磷的指数增加最多,从0.55增加到4.42,高达7.04倍。 图2 洞庭湖的某化工厂向洞庭湖直接排污 图3 洞庭湖鸟类的大量死亡2、药物污染洞庭湖区农药、化肥的污染不容忽视。1985年、1993年、1999年湖区农药的施用量分别为1.95万t、1.51万t、1.71万t,施用量变化不大。湖区化肥的施用量逐年增加,1985年、1993年、1999年分别为106.3万t、167.7万t、183.1万t。施用的大量农药、化肥有50%90%的流失,随地表径流进入洞庭湖,严重危害着当地的生态环境3、生活垃圾和过度采掘 岳阳市居民垃圾许多未经过处理就被倒在了洞庭湖沿岸,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沿湖企业为了获取利益,大量采挖洞庭湖沙子,致使整个湖泊一片狼藉,给湖泊的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破坏,严重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对生态旅游发展很不利。(三)、生物多样性下降近4年来洞庭湖仅鱼类就有30多种消失。以往,尽管渔民的捕鱼工具落后,但大家是挑着担子卖鱼;现在,渔民的捕鱼工具先进了,却只能提个菜篮子卖鱼。 一份2009年新出炉的调查报告显示: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洞庭湖湿地面积萎缩,植物生存环境遭破坏,动物栖息地逐步丧失,动植物种类呈线性逐年降低。1916年首先在洞庭湖发现的白鳍豚,由于泥沙淤积,君山与下飘尾之间水位变浅,使其活动受到限制,现已难觅踪迹。银鱼是洞庭湖的名贵鱼类。1928年产量达到90吨,如今不足2吨;胭脂鱼、鳗鱼等重要保护物种越来越罕见;斑嘴鹈鹕、大天鹅等20世纪50年代常见的鸟类,近年考察中已经很少发现。同时湖区蛇类等被大量捕杀,导致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泛滥成灾。局部区域由于污染的缘故,水生生物几乎绝迹,如20世纪90年代沅江的塞南湖,汉寿的蒋家咀等水域。(四)、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程度低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旅游由于忽视社区因素及当地居民的要求,没有与社区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而造成严重社会环境问题,经济秩序造成了一定混乱,一些文化传统扭曲甚至丧失。不少旅游景区,因没有组织协调好当地居民的经营活动,致使敲诈游客、哄抬物价、甚至威胁游客人身安全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众多的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中,旅游经营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旅游者寻求旅游需求满足最大化;政府主管部门探求管理效益最大化,当地社区往往是被忽视的利益主体,社区居民处于旅游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地位被边缘化,这使居民和经营者,政府等产生家农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可持续旅游发展要求顾及全面、均衡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就是要解决社区与政府、社区与经营者、社区与旅游者的不对等地位问题,实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效应的最大化。(五)、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2009年7月24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2009湿地使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旅游景点杨幺水寨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发现旅游基础设施存在很大问题,调查中有92.1%的人认为设施很一般。发现基础设施问题具体有:(1)景点中没有购物场所,游客不能够购买纪念品。(2)旅游景点中对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的讲解牌太少了。(3) 51.4%的游客认为这里的特色文化景点太难找到了。据了解2004年,汉寿县仅有3家相当于二星级的宾馆;全县旅游专职人员仅60余人,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发展的还比较落后。 此外, 立法的缺失、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管理不善等也是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六、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成因分析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的原因从总体上来讲是比较复杂的,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并且它们之间都是相互之间联系的。其中人类不良的经济行为(主要表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破坏生态旅游发展环境的主要原因。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将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因总结如下:(一)、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较大从表1中我们发现洞庭湖生态环境危害的主要因子有九类,就时间来说:整体上一般只发生在两个季节,并且持续时间都比较短,危害程度较大的暴雨、洪涝只在夏秋季节,这样的话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危害就不会十分大。从发生频度来讲,发生的频度较高和较低的比例大致相当,但由于发生频度高的暴雨,洪涝等发生的时间较短,所以一般情况下,气候好的年份影响不大。再者我们再次从危害程度来说,普遍危害程度都较小,只有洪涝,干旱等较大。表1 洞庭湖生态环境主要危害因子灾型灾源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频度危害程度危害表现自然灾害雷电春夏(较短)较高较小造成林火, ,危害鸟禽、植被安全强风春夏(较短)较低较小影响鸟禽栖息与飞行,毁坏林木,冻害冬春(较短)较高较小降温太快导致生物病害,甚至死亡霜冻秋冬(较短)较低较小影响鸟禽找食,非常绿植被枯萎冰雹春夏(较短)较低较小危害鸟禽安全与植被生长暴雨夏秋(较短)极高较大洼地积水,易形成沥涝,鸟禽难以栖息洪涝夏秋(较短)较高较大掩没低地,冲毁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夏秋冬(较长)较高极大水分蒸发,湿地环境退化,植被枯萎崩坍夏秋(较短)较低较小土体掩埋植被,破坏鸟禽栖息地所以,一般情况下自然灾害不会给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使像1998发生大的洪涝灾害,湖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经济受影响,但那却是十分罕见的。(二)、围湖造田、过度垦殖造成生态破坏严重 生态破坏是制约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生态破坏主要包括:围垦,鼠害,破坏植被,工程建设,生物入侵,人为火灾等等,在整个洞庭湖区尤其以围垦和鼠害表现尤为严重,围垦是鼠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当地居民为了生存围湖造田,过度垦殖直接导致了整个湖区面积的不断缩小。 表2 洞庭湖历年湖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表年份面积(km2)年减少值(k)容积(亿m3)年减少值(亿m3)1949年43502931954年391587.226851958年3141193.3228101971年282024.72200.61978年269118.41746.61995年26253.81670.42008年2740-8.9178-1.2 图4 洞庭湖湖面积和容积变化利用表2,通过EXCEL绘制出图4(湖面积和容积变化折线图)。从表2可知,1949年湖泊面积为4 350 km2,容积293亿m3,1958年分别缩减为3 141 km2和228亿m3,比1949年,从1949年到1958年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洞分别减少了1 209 km2和65 m3,这一时期是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少最快的时期。到2008年湖区面积共减少了近一半,这部分损失的容积是人为垦殖和经济活动的结果。 从图4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从1949年到2008年,洞庭湖湖面积和容积都在逐年减少,这一趋势虽然在1995年后有所减缓,到2008年得到初步遏制,但人与自然的矛盾依然相当的严峻。事实上,围湖造田、过度垦殖的生态破坏是湖区面积和容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从上述事实可以总结出,湖区面积减少导致了整个湖泊生物多样性发生转变,随之当地的气候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反之,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又会影响到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这给给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生态破坏与洞庭湖气候变化是息息相关的,生态破坏直接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最终对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良经济行为,他们为了经济效益,为了生存围湖造田、过度垦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三)、工业污水不合理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洞庭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样都是十分复杂的,环境污染的类型包括很多种,比如噪声,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作为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体污染在所有的污染源中破坏性是最大的。水体污染从根本上来讲来源于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污染然后直接导致渔业产量和种群的减少,同时也影响着鸟类的迁徙,这样生态旅游发展的自然环境便会受到很大的破坏。 表3列举了从1997年到2006洞庭湖四大家鱼产量和渔业总产量在不同年份的产量变化情况。 表3 洞庭湖四大家鱼产量和渔业总产量图 (单位:吨) 年份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合计渔业总产量备注1997304.351008.961813.621809.454936.3841692.41998782.732245.1916303.352842.5322173.851495.1洪灾1999484.521422.431408.05423.43738.440213.82000424.91294.71146.4340.73206.740083.62001571.4860.61853.67138.992424.6729873.82002373.631246.661027.27125.992772.8532563.92003639.32617.911040.57186.352484.1529565.92004388.83696.85797.06146.322029.0625975.32005356.36656.08597.08143.961753.4823600200614.87533.92610.85316.871476.5122306.6根据表3运用EXCEL技术绘制出了图5(四大家鱼产量变化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洞庭湖四大家鱼产量在1998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1998年洞庭湖流域发生了特大洪灾,鱼类资源猛增,捕鱼量也随之增加了。到1999年四大家鱼产量恢复了正常,相比1997年有所减少。从1998年到2006年四种鱼产量每年都在逐步减少,尤其以鳙鱼和青鱼产量降幅最大,到2006年青鱼产量只有14.87t,照此下去青鱼有可能会濒临灭绝。 图5 “四大家鱼”产量变化图 图6 “四大家鱼”产量和渔业总产量变化图同时运用EXCEL也绘制出了图6,从中我们发现四大家鱼总产量和渔业总产量曲线几乎是同比下降的,并且两者在1998年以后也呈足部下降的趋势,充分说明了四大家鱼产量的变化足以反映整个洞庭湖渔业资源在不断的锐减。 造成四大家鱼产量逐年减少的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沿湖工业污水的人为乱排导致水质污染。而水体污染导致渔业资源减少,随之影响当地居民的收入,也破坏了洞庭湖的生态旅游环境,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体污染更加严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受到很大的威胁,水体污染给当地的生态旅游自然,社会,经济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极为不利,严重制约着生态旅游的发展。人类的不良经济行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环境污染,从而使湖泊污染严重,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导致了鱼类的减少,接着又会使气候发生变化,相反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所以,人类的不良行为会给整个洞庭湖生态旅游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四)、生态旅游意识缺乏,缺乏制度保障 首先,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近几年洞庭湖生态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观念意识滞后仍是诸多制约因素中的首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生态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运作思考不够,缺乏深层次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研究不够,认识不深。二是重当前、轻长远,重硬件、轻软件;三是规划滞后,产业布局和发展基本停留在以原始自然条件为基础的观光模式上,景点比较零散,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四是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整体运作上特色选择不明、布局划分不清,景点如何统筹开发、如何定位、如何打开市场缺乏全盘的考虑。这些制约了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洞庭湖沿湖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生态旅游意识较低,社区参与程度较低,受传统旅游的影响,许多居民认为生态旅游和传统旅游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在旅游前面加了生态“两个字而已。据针对岳阳市民生态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市民对生态旅游不了解,只有百分之五的市民了解生态旅游,了解生态旅游现状的人群比例就更小。旅游业的干部及导游中大多数人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因此,我们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 意识的落后并不是最重要的,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生态旅游意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意识的欠缺只是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小的方面。(五)、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制度保障我国现有的旅游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众多,但是涉及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主要的只有三部,分别是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是林业部颁布的部门规章,这会影响三者的执行效力。而且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之法律效力是低于法律的,现行各环境要素单行法的效力层次基本上已是法律,而现实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是各环境要素的综合,三者法规的立法层次反而却低于其他环境要素单行法的效力,这种现实与立法的冲突更进一步的影响了其效力。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自身有着诸多的不足与矛盾重重,再加上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规定甚少,很难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目前对于生态旅游有关规定法律法规都不明确,没有对生态旅游的开发,管理做出一个具体的规定,缺乏制度保障。在对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开发时,由于区域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各部门相互争相抢夺旅游开发项目,对生态旅游规划,开发,经营和管理极为不利。 随着生态旅游发展,法律法规一定会得到完善和提高,法制环境将不再是制约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了。此外,宣传不够,配套设施滞后等也是制约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 通过上述成因分析,我们发现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良经济行为(主要表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造成的。自然灾害影响并不太,意识、宣传、设施、立法等因素只是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方面。 七、对策 上述分析可见,洞庭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只有采取有效的治理和保护措施,洞庭湖生态旅游环境才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一)、制定和实施相应法律法规,强化制度保障洞庭湖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表明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不明确,各方面监管松懈所致,虽然1994年底,我国中国湿地保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2000年6月开始实施,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不少地方也制定了湿地保护法规,但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开发,保护,监管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新的保护生态环境法规应尽快出台,这样才能约束洞庭湖沿湖居民,企业等相关利益者的行为,增强有关部门的保护意识,行为和方向,为政府和旅游部门明确保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方向,真正的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加强部门协调, 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各级旅游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建立联合协调工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东洞庭湖自身所管辖偶的区域及项目的环境监督,督促旅游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合理引导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真正有效防止旅游开发和经营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和“责任”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要素,强化生态责任的目的是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 各级政府,旅游经营者及其利益相关者以及社区居民只要能履行自身的责任,生态旅游一定能够改善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洞庭湖是是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全省重要旅游的品牌,是开展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生态保护的各个参加者目前仍处在较低的认知阶段,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认识许多人仍然停留在简单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缺乏必要的环保意识。政府管理者时常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当地社区居民不懂得与生态环境的融合。为此,须大力普及生态环境知识,让人们了解生态旅游环境被破坏和污染的情况及后果,培养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激发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真正使人们树立环境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四)、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生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也就是开发前,中,后合理处理污染状况问题,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如表4所示,在整个旅游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应树立一种可持续开发意识,对于有潜在污染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前应消除潜在的危害因子,开发时也要注意巩固生态环境基础,对于未污染的生态旅游资源要防止受到污染,完善生态环境,已污染的要治理好了以后再进行开发,不管是污染未污染还是具有潜在污染风险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开发的任一阶段都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监管。 表4 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类型时间已污染 潜在污染 未污染 开发前 综合全面治理 消除危害因素 防止环境污染开发中 防止再次污染 巩固生态环境完善生态环境开发后 加强监管监测 加强监测 加强监测管理(五)、强化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应把自身做为生态旅游环境的践行者和保护者,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止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而损害环境的行为的发生,对于对破坏生态旅游环境的企业应给与严厉的处罚。合理引导当地居民保护湖区的自然环境,从而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六)、引导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项目,决策,实施,评估和管理过程中,将项目内化为社区群众的自觉要求和行动,提高项目的成效。因此通过这种形式的参与社区居民能够自觉的保护当地的生态旅游环境,从而促进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提高,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应贯穿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渗透到各个层面,通过参与而享受到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利益,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参与旅游发展规划决策,包括授权居民自行决定旅游发展目标,倾听居民对发展旅游的希望与看法,并将这些意见纳入旅游规划与政府决策之中。2、参与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包括不断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保证本地居民优先被雇用,旅游商品尽量采用本地原料进行加工,向居民开放为旅游者而兴建的服务设施和环保(回收水和废水处理等)设施。3、是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使居民提高旅游意识和生态观念,增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生存能力和技能。(七)、正确处理各方利益者与生态旅游环境的关系生态旅游发展的内涵与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相一致,生态旅游寻求通过旅游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并获得建立在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基础上的三大综合效益的可持续的整体最佳效益。但三大效益的最佳实现是十分困难的,要想获得三大效益,就必须处理好生态旅游环境与其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旅游企业旅游者政府 生态旅 游环境开发者利益相关者社区居民 图7 各方旅游利益相关者与生态旅游环境关系图1、生态旅游环境与旅游者 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轻松,安全,舒适的感觉,能给旅游者带来无限的热情与兴奋,当地的发展生态旅游就是要给旅游者营造一个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同时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应加强对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生态旅游环境的破坏,要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这个自然和社会环境。所以,处理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发展生态旅游十分有利。2、生态旅游环境与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要为旅游者提供质量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旅游者,得到旅游者的认可和信赖,才能树立起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旅游企业要以一种责任的意识来引导自己的生产经营,积极树立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一个适合生态旅游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在生产过程中要以保护生态旅游环境为主,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破坏了自然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部编)
-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应用 课件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新解读《GB-T 18813-2014变压器铜带》
- 热点作家07 铁凝(解析版)-2026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作品
- 培训课件-特殊作业“九步工作法”
- 老年人跌倒预防课件
- 老年人知识培训课件
- 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练: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解析版)
- 水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和浓度大小比较-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复习(全国)原卷版
- 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分类训练: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 《当代中日关系》课件
- 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同济大学)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2024年7月生化室内质控总结报告
- 消防工程常用设施三维图解
- 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
- 2024年9月28日安徽省地市级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 房屋打拆合同(2篇)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国企投资岗笔试题目
- 女性下生殖道粘连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