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中国常州高新区.doc_第1页
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中国常州高新区.doc_第2页
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中国常州高新区.doc_第3页
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中国常州高新区.doc_第4页
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中国常州高新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常州江苏常州新北工业园区新北工业园区 化化工工产产业业 结结构构调调整整规规划划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二二 一一一一年年十十一一月月 编制 姜玉起 王 喆 卜新平 李 强 毛育华 于建国 曲 颖 韩秋燕 王 韧 范荣香 赵文明 魏 珣 张 丽 俞黎明 于典明 于 静 审核 郑宝山 张 方 审定 李君发 目 录 1 前言前言 1 1 1 概述 1 1 2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概况 2 1 2 1 化工产业概况 2 1 2 2 企业规模 3 1 2 3 土地利用情况 4 1 2 4 三废排放情况 4 1 2 5 存在的问题 5 1 3 编制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意义 6 1 4 规划编制依据 7 2 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时限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时限 9 2 1 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面积 9 2 2 结构调整规划的时限 9 3 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 指导思想和原则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 指导思想和原则 10 3 1 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 10 3 2 结构调整规划的原则 10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1 4 1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现状和结构分析 11 4 1 1 产业现状 11 4 1 2 产业结构分析 17 4 1 3 发展优 劣势分析 19 4 1 3 1 发展优势分析 19 4 1 3 2 发展劣势分析 23 5 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产品评价指标体系 25 5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25 5 2 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25 5 2 1 层次分析模型 ahp 25 5 2 2 指标体系 26 5 2 3 评价结果分析模型 27 5 3 产品评价体系的运用 28 6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评价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评价 32 6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摘录 32 6 2 产品评价及说明 32 6 2 1 鼓励类 33 6 2 2 限制类 33 6 2 3 淘汰类 35 7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结构调整规划化工产业定位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结构调整规划化工产业定位 36 7 1 结构调整规划化工产业定位 36 7 1 1 现有优势产品的发展定位 36 7 1 1 1 优势产品 36 7 1 1 2 产品 系列 升级 45 7 1 2 规划产品的发展定位及原则 52 7 1 3 重点规划产品 54 7 2 滨江化学工业区推荐招商项目一览表 59 8 区域调整配套规划区域调整配套规划 62 8 1 区域布局调整规划 62 8 1 1 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原则 62 8 1 2 土地使用评价 62 8 1 3 总体布局调整规划 63 8 2 绿化及景观规划 64 8 2 1 绿化及景观现状 64 8 2 2 绿地规划 64 8 2 3 景观规划 65 8 3 工业园区化工物流调整规划 65 8 3 1 工业园区化工物流现状 65 8 3 2 调整规划目标及原则 66 8 3 3 调整规划化工物流量估算 67 8 3 4 区内物流传输现状及调整规划 67 8 3 5 对外物流传输连接现状及调整规划 67 8 4 公用设施调整规划 68 8 4 1 供排水现状及规划 68 8 4 2 供电现状及规划 72 8 4 3 供热工程现状及规划 72 8 4 4 工业气体现状及规划 73 8 4 5 工业管廊现状及规划 73 8 4 6 工业园区 四位一体 74 8 5 环境保护调整规划 74 8 5 1 环保规划原则 74 8 5 2 环境治理控制指标 76 8 5 3 区域环境敏感现状 76 8 5 4 规划项目污染物排放量 77 8 5 5 规划项目污染物治理措施 77 8 5 6 污染物总量控制 79 9 结构调整规划的可达性和预期效果结构调整规划的可达性和预期效果 81 9 1 实现规划的可达性及建议 81 9 1 1 实现规划的可达性 81 9 1 2 建议 83 9 2 规划预期效果及措施 84 9 2 1 规划预期效果 84 9 2 2 产业所需主要原材料数量估算 85 9 2 3 资源利用效果分析 90 9 2 4 综合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 91 9 3 经济和社会效益简评 94 9 4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94 9 4 1 规划实施 94 9 4 2 实施措施及建议 96 9 4 3 对于保障措施的建议 108 9 4 4 存在问题 110 附图 附图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重点规划项目产品链图 一 重点规划项目产品链图 一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重点规划项目产品链图 二 重点规划项目产品链图 二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 区域位置图区域位置图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 用地现状图用地现状图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 总平面规划图总平面规划图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 管廊规划图管廊规划图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 物流规划图物流规划图 1 前言 1 1 前言前言 1 1 概述概述 常州市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 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 北携长江 南衔太湖 与上海 南京等距相望 是 大上海 经济都市圈的 中心城市之一 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集散地 随着外向 型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 常州已和国际规范全面接轨 现已有 3100 多家外资企业在常州落户 2010 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 3044 98 亿元 居江苏省第 5 位 工业总 产值规模以上 7396 99 亿元 工业增加值 1698 60 亿元 居江苏省第 5 位 常州市化学工业经过多年发展 形成了具有基本化工原料 精细化 工 化工机械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化工生产体系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环 境 化工行业着力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技术创新 使常州的精细化工率 逐年上升 目前已达到 55 在常州目前已形成的产品门类中 产品特 色明显 在化工某些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从而使化工行业的发展后劲和产 业优势也日趋突出 逐步成为常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0 年常州规模以 上企业化工产值 895 90 亿元 工业增加值为 217 60 亿元 实现利税和利 润分别为 71 37 亿元和 46 06 亿元 从业人员 7 25 万人 常州新北工业园区成立于 2006 年 4 月 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核通过的专业工业园区 面积将近 50 平方公里 包括 滨江化学工业区 新材料产业区 智能电网产业区 国家环保产业区和港 区物流区五大板块 是常州市重点打造的沿江经济带 该经济带到 2015 年销售收入将达到 1750 亿元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将达到 3000 亿元 新 北工业园区是沿江经济带中的主要板块 其主要职能和任务是围绕沿江资 源的整合整治 构建沿江招商选资平台 实现江边引进外资大项目的突 破 将园区建设成招商项目一体化 公用辅助一体化 安全环境保护一体 化 管理服务一体化和物流输送一体化的现代化专题园区 其中 滨江化 1 前言 2 学工业区位于有常州 金北翼 之称的新北区沿江区域 在园区建设前期 特聘请新加坡裕廊股份有限公司对沿江区域进行调研 规划 充分肯定滨 江化学工业区具有通江连海 得天独厚 深度开发建设的区位优势 园区 依托常州雄厚的化工产业基础 重点发展以苯 氯碱等为主要原料的基本 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新材料 生物化工及精细化工等 历经近十年的建设 和发展 园区已初具规模 经济效益明显 2008 年 8 月 滨江化学工业 区通过区域环评 对园区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 根据规划环评 开发面积约 13 平方公里 包括 a b c d 四个地 块 其中已建成区面积约 8 64 平方公里 本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范围为常 州滨江化学工业区所辖的 b c 和 d 三个地块 其面积约为 12 12 平方公 里 详见 江苏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江苏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规划 总平面规划图总平面规划图 按 2010 年统计口径 新北工业园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 487 16 亿 元 同比增长 19 5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419 10 亿元 同比增长 22 58 完成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475 80 亿元 同比增长 19 5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 410 50 亿元 同比增长 21 56 实现全部工业 利税 28 76 亿元 同比增长 15 34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100 12 亿元 同比增长 47 08 1 2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概况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概况 1 2 1 化工产业概况化工产业概况 根据统计 至 2010 年滨江化学工业区共有企业 112 家 本规划区域 范围内 下同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 96 家 仓储 热电等 6 家 2010 年统计企业总资产约 203 亿元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总资产约 194 5 亿 元 直接从业人员达 11300 余人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直接从业人员 10800 余人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 2010 年规划范围内统计企业销售收入 231 2 亿 元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 171 2 亿元 实现利税 12 77 亿元 其中化工类 生产企业 10 35 亿元 实现税收 5 28 亿元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 4 29 亿 元 投资总额达 65 36 亿元以上 其中外资约 1 08 亿美元 其中化工类 1 前言 3 生产企业 52 83 亿元 其中外资约 1 01 亿美元 企业总资产额达 148 亿 元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 142 亿元 本结构调整规划的 b c d 三个地块中 b c 两个地块是建成 区 而且几乎占据了常州市域已开发的全部长江岸线 约占常州 8 公里常 州岸线的 42 8 根据目前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 b 地块以基本化工原料及其深加工 合成材料 新材料及其合金为主的地块 c 地块是以包括基本化工原料 芳烃分离 顺酐和硫酸等 在内的 以传统精细化工 农药及其中间 体 颜料和染料及其中间体 医药中间体等 为主 新领域精细化工 水 处理化学品 添加剂等 为辅的精细化工地块 d 地块尚在开发阶段 下 面仅对 b c 两个建成地块的现状企业进行分析 1 2 2 企业规模企业规模 2010 年本次规划范围内统计的企业共有 112 家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 业 96 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02 家 占统计企业的 91 67 其中化工 类生产企业 80 家 占统计企业的 78 43 占化工类生产企业的 83 33 2010 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企业规模分类及其所占比例见下 表 2010 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企业规模分类及其比例 序号项 目b 地块c 地块合计 1统计企业数1785102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数128092 2规模以上企业数106575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数106474 3规模以上企业占统计的比例 58 8276 4773 53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比例 58 8275 2972 55 4规模以上化工类企业占化工类比例 83 3380 0080 43 5销售额 1 亿元以上化工类企业数101828 占化工类企业比例 83 3325 530 43 6销售额 10 亿元以上化工类企业数213 1 前言 4 序号项 目b 地块c 地块合计 占化工类企业比例 16 671 253 26 从上表可看出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 b c 地块 92 家化工类生产企 业中 2010 年销售额在 1 亿元以上的 共有 28 家 占化工类企业数目 的 30 43 其中有 18 家处于 c 地块 约占 c 地块中化工类企业的四分 之一 销售额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 3 家 而 c 地块 80 家只有一家 可见 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与辐射 1 2 3 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利用情况 2010 年滨江化学工业区各地块主要经济指标 万元 序号序号项目项目b 地块地块c 地块地块合计合计 1统计企业产值452719 76724899 491177619 25 其中化工生产企业450937 76695899 491146837 25 2统计企业销售收入471441 89715973 111187415 00 其中化工生产企业467325 89686673 111153999 00 3统计企业实现利税34943 9664311 2499255 20 其中化工生产企业34783 9662110 2496894 20 4统计企业实现税收12016 9729077 6141094 58 其中化工生产企业11899 9728356 6140256 58 5统计企业实现投资 142357 80 511276 39 653634 19 其中化工生产企业100174428150 394528324 39 注 注 来自产品评价资料数据 来自产品评价资料数据 1 2 4 三废排放情况三废排放情况 2010 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评价统计的 b c 地块的三废排放情况 见下表 2010 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评价统计的 b c 地块的三废排放情况表 序号序号项目项目b 地块地块c 地块地块合计合计 1 前言 5 序号序号项目项目b 地块地块c 地块地块合计合计 一废水排放量 万吨 年 1评价统计企业72 925128 347201 272 2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65 01127 462192 472 所占比例 89 1599 3195 63 二cod 吨 1评价统计企业228 08 1124 85 1352 93 2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193 53 1123 04 1316 57 所占比例 84 8599 8497 31 三废气排放量 标准立方米 时 1评价统计企业245853 1097824 1343677 2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186853 657824 844677 所占比例 76 00 59 92 62 86 四固废排放量 吨 年 1评价统计企业4932 52 117915 87 122848 39 2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4925 52 57696 87 62622 39 所占比例 99 86 48 93 50 98 五万元销售收入废水排放量 吨 1 55 1 79 1 70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 吨 1 39 1 86 1 67 六万元销售收入 cod 排放量 克 483 78 1571 08 1139 39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 克 414 11 1635 48 1140 87 七地均 cod 排放量 千克 公顷 1917 57 3369 93 2988 44 其中化工类生产企业 千克 公顷 2193 92 3557 87 3259 88 从上表可看出 化工类生产企业万元销售收入废水排放量和每公顷的 cod 排放量 c 地块与 b 地块相比分别高 33 81 和 62 16 而万元销售 收入的 cod 排放量 c 地块与 b 地块相比要高出 2 95 倍 可见 c 地块产 品的结构调整与清洁生产任重而道远 1 2 5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本次规划范围内的企业规模 土地利用及三废排放等的概述及 1 前言 6 分析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区域内产业集群主要向三条产业链延伸和发 展 一是一是以芳烃 苯 甲苯 二甲苯及重芳烃 为原料 生产苯乙 烯 abs eps ps 高温增塑剂原料等合成高分子功能性新材料产品 链 二是二是以常州矿产 岩盐 卤水 为原料 采用离子膜法工艺技术 生产烧碱 液氯 氯代异氰脲酸消毒剂 pvc 等氯碱化工产品链 三是三是 以顺酐 富马酸等基本化工原料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品群 一些代表先进 水平的生产装置在此或将在此落户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发展到现阶段 已具产业延伸 拓展和发展的比较优势 按照国家和江苏省结构调整 加 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按照常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实现可持发展的需 要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 尤其是建成区的 b 地块和 c 地块在企业规 模 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保护环境 岸线等方面的整合和调整与发展规模 龙头企业同样紧迫 1 3 编制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意义编制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意义 第一 是贯彻第一 是贯彻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的具体体现的具体体现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 长江 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明确提出到 到 2012 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得到遏制 江苏省委 省政府在 2006 年制定的 江苏省沿江城市带规 划 中强调 要根据资源 环境 能源的承载能力 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 配置中的作用 引导空间集中 集聚 集约开发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同时提高发展效率 以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常 州市委常委会在专题研究高新区的未来发展思路和重点时特别指出滨江化 学工业区的产业调整和提升 要求高新区要加大对化工区的基础设施投入 力度 进一步按照 常州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三年跃升计划 做优做强沿 江化工产业的大文章 2009 年 9 月 常州市政府对园区发展又提出了 优 化结构 压缩规模 提高门槛 环保达标 的新要求 要求用三年时间即 2010 年 2012 年 实现园区环保工作 一年达国标 三年贴民标 具体 为企业达标排放 雨污规范分流 异味明显减少 监管严格到位 这些都 要求滨江化工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不断加快产业调整 产品升级 不断 1 前言 7 完善园区建设和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走科学发展道路 第二 是打造第二 是打造 实力新北实力新北 的有效途径 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 化工产业逐步成为 新北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 规模小 档次低 污染重是现存的事 实 若不及时进行园区产业结构调整 进行资源有效整合利用 发展的路 子会越走越窄 一时的增长效应不会带来日后可持续发展 新北区有了 化工园区 的牌子 要充分放大 牌子 效应 抓住发展机遇 对化工 产业发展定位进行审时度势的调整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实现园区经济 综合实力的大跃升 目前园区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工产业基础 特别是一批 如新日化学 华润包装 诚达石化 建滔化工等骨干企业都很有可能成长 为百亿 五十亿 年销售的 航空母舰 预计到 2015 年销售收入将突破 600 亿元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将突破 1000 亿元 第三 是构建第三 是构建 和谐新北和谐新北 的迫切需要 的迫切需要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 新北区社会稳定的第一因素 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发生 对此市 区 政府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 区领导多项召开动员大会和推进大会部 署开 展环保专项整治 对园区所有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 一厂一策 的整改方案 新北区政府投入 9000 多万元 实施化工区 一厂 一管 改造 初步遏制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 2009 年底又开展废气专项 整治 81 家企业累计新增废气治理设施 132 套 其中废气焚烧炉 5 套 投入改造资金 9200 余万元 2010 年 9 月新北区环保局以常新环 2010 34 号下达了永泰丰等 37 家企业雨污分流排放口规范化整治要求 启动了企 业内部污水压力化 雨水明渠化 管网走向清晰化的整治工作 2010 年 春江镇环境信访投诉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但总体上群众仍有不满情 绪 因而进行化工园区产业调整 产品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 机统一 互惠共存的首要举措 是促进社会和谐 环境和谐的必要措施 1 4 规划编制依据规划编制依据 一 常州新北工业园区管委会 常州新北区春江镇人民政府分别与石 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签订的关于编制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结构 调整规划 的合同及附件 1 前言 8 二 常州新北工业园区管委会 常州新北区春江镇人民政府为编制本 规划向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提供的相关资料 现场调查时提供的有关资 料及本次规划涉及的规划范围 三 2010 年常州市统计年鉴 2010 年常州市新北区统计年鉴 四 常州市及新北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委局的网站 五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统计数据 六 国家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 年本 征求意见稿 七 国家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7 年修订 八 国家 石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 及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 划细则 九 国家及省市关于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的规定 十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料等 2 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时限 9 2 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时限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时限 2 1 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面积结构调整规划的范围及面积 本次结构调整规划的区域面积约为 13 平方公里 由 a b c 和 d 四个地块 其区域位置和面积如下 a 地块 地块 东至桃花港路 南至兴昌东路 西至通江北路 北至 338 省 道 面积约 48 94 公顷 b 地块 地块 东至东港北河 桃花港 南至 338 省道 西至长江路 北 至国电常州电厂 面积 194 78 公顷 c 地块 地块 东至长江路 南至 338 省道 西至省庄河 北至 江堤 滨 江大道 面积 542 60 公顷 d 地块 地块 东至长江路 南至兴塘西路 西至玉龙路 北至 338 省道 面积 474 74 公顷 a b c d 地块合计面积约 1261 06 公顷 其中的 b c d 地块 合计面积为 1212 12 公顷 2 2 结构调整规划的时限结构调整规划的时限 本结构调整规划拟分近期和远期 其中近期拟分一期和二期 其时限 分别如下 一 近期 一 近期 2011 2015 年 一期一期 2011 2013 年 主要是进行园区的调整和整合 二期二期 2014 2015 年 在一期调整和整合的基础上 提出产业 发展规划和重点发展项目 二 远期 二 远期 2016 2020 年 提出园区的发展目标 3 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 指导思想和原则 10 3 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 指导思想和原则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 指导思想和原则 3 1 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充分利用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的发展基础 打 造区位优势突出 特色鲜明的沿江低碳经济带 经过 10 年左右的努力将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建设成为环境优良 产业聚集 资源节约 运行高 效 创新发展的千亿级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为可持续发展的常州生态 城区作出积极贡献 预计到 2015 年生态化工产业带 约 13 平方公里 下同 将实现销 售收入 600 亿元 约占常州沿江经济带的 34 3 预计 2020 年生态化工 产业带将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 约占常州沿江经济带的 33 3 3 2 结构调整规划的原则结构调整规划的原则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结构调整规划坚持 优化结构 改善环境 科学优化结构 改善环境 科学 发展 产业升级 提高门槛 持续高效发展 产业升级 提高门槛 持续高效 的原则 同时根据实施中的具体 情况适时的进行合理调整 此外本结构调整规划还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产业导向原则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坚持产业导向原则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确保企业所有新建 改扩建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园区产业定位及土地投资强度要求 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原则 企业规模明显壮大 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原则 企业规模明显壮大 企业的新 改扩建项目 必须围绕以苯为原料的石油化工衍生产品 以氯碱工业为龙头的盐化工产 品链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 以及围绕园区核心产业链形成的循环经济产 品 壮大企业规模 坚持环境友好原则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坚持环境友好原则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对现有污染问题而未解决的 企业 不允许新 扩建产品 严格对照国家产业目录 提高准入门槛 禁 止限制类 禁止类产品新建和扩建 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1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4 1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现状和结构分析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现状和结构分析 4 1 1 产业现状产业现状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分析在本节中划分为 8 个行业 现根据 2010 年统计 分述如下 4 1 1 1 无机化学原料无机化学原料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有 10 家无机化学原料生产企业 生产的产品有 烧碱 硫酸 三氯化磷 三氯氧磷 硫酸二甲酯等 10 余种产品 主要产 品见下表 2009 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主要无机化学产品表 万吨 年 万吨 序号序号主要产品名称主要产品名称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生产量生产量原料来源原料来源 1烧碱离子膜 隔膜10 169 56园区外集团内企业 2硫酸2421 3全部来自园区外 3硫酸二甲酯1 23部分来自园区外 4亚磷酸二甲酯1 40 26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5三氯化磷 三氯氧磷14 52 42一半来自园区 6盐酸1 2 4 从上表可看出 其中离子膜烧碱规模 10 万吨 年 产业政策要求新建 为 30 万吨 年 隔膜法烧碱 6 万吨 年 合计生产能力为 16 万吨 年 规 模较小 而且隔膜法烧碱能耗高 属于逐步淘汰的生产工艺 烧碱整体扩 建到 30 万吨 年 硫酸生产能力 24 万吨 年 其中清红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能力 20 万吨 年 属产业政策中硫磺制酸的起始规模 在行业中属较小规 模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2 4 1 1 2 有机化学原料有机化学原料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有 23 家有机化学原料企业 生产的产品有苯 甲苯 二甲苯 重芳烃 来自芳烃分离及粗苯加氢 顺酐 富马酸 甲 醛 苯酐 乙二醛 苯乙烯和偏苯三酸酐等 50 余种 主要产品见下表 2009 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主要有机原料产品表 万吨 年 万吨 序号序号主要产品名称主要产品名称产能产能生产量生产量原料来源原料来源 1tma 偏苯三酸酐 2spa 特殊酐类 10 8全部来自园区外 4l 天冬氨酸0 20 05 5dl 苹果酸0 50 37 6酒石酸0 50 53 7l 苹果酸0 20 08 8富马酸21 74 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9苯乙烯2116 69全部来自园区外 25 在建 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10 甲基 丙烯酸羟乙 丙酯10 24一半来自园区 11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0 60 15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13苯甲酸0 150 15一半来自园区 14苯 15甲苯 16二甲苯 17重苯 4 70 383全部来自园区外 18n 甲基苯胺20 3全部来自园区外 19硝体 黑体0 260 05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20甲萘氨0 40 2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21苯系列中间体2 31 73全部来自园区外 22顺酐3 81 58 7 16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23乙二醛10 85全部来自园区外 24苯酐5 25甲醛1813 92全部来自园区外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3 序号序号主要产品名称主要产品名称产能产能生产量生产量原料来源原料来源 26重交沥青改性2010 2全部来自园区外 从上表可看出 除重交沥青改性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外 其他产品 均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类的产品 其规模除顺酐 偏苯三酸酐和甲醛在 国内同行业处于较大外 其余产品的规模在国内行业中均属于较小规模 4 1 1 3 合成材料合成材料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有 11 家合成材料生产企业 生产的产品有聚苯 乙烯 abs 工程塑料合金等 10 余种品种 系列 见下表 2009 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主要合成材料产品表 万吨 年 万吨 序号序号主要产品名称主要产品名称产能产能生产量生产量原料来源原料来源 1rf 系列树脂 搬迁 0 050 02 2补强树脂 pfm0 150 03 3增粘树脂 tkm0 50 19 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4abs pc 等工程塑料52 1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5不饱和聚酯树脂2 0 10 9 0 11主要来自园区 不饱和聚酯树脂 新建 6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6聚氨酯树脂系列 51 7947 7铸造树脂系列 0 50 0878 全部来自园区外 8可发性聚苯乙烯2416 69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9smc 复合材料2 750 3809大部分来自园区外 10abs54 596一半来自园区 从上表可看出 工程塑料合金属于国家鼓励类产品 abs 规模在国 家产业政策限制类规模 10 万吨 年以下 以下 其他产品属于国家产业 政策允许类的产品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发展合成材料 尤其是与上游一 体化生产的合成材料 化工新材料和复合材料具有基础和比较优势 4 1 1 4 农药及其中间体农药及其中间体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有 10 家农药及其中间体生产企业 生产的农药 及其中间体产品有赛克 氰戊菊脂乳油 2 4 二氯苯氧乙酸及基系列 三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4 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等 10 余种产品 见下表 2009 年常州市滨江化学工业区农药及中间体企业 吨 年 吨 万元 序序 号号 企业名称企业名称主主要要产产品品产能产能生生产产量量销销售售收收入入备备注注 1常州永泰丰化工 有限公司2 4 d系列产品5000490017500 2 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有限公司 氰戊菊酯等及 有关制剂 8000700029000 3瑞邦农化 江苏 有限 公司农药制剂1000900200 4常州亚邦申联化工有限公司 农药中间体3500295012390非农药生产 5常州蓝天瑞奇 化工有限公司赛克 嗪草酮 600026003498 原药生产 未核准 按照农药管理的有关规定 只有取得农药企业核准才能算真正意义上 的农药生产企业 因此 园区涉及的农药企业仅 3 家 常州亚邦申联化工 有限公司和常州蓝天瑞奇化工有限公司不能算作农药生产企业 在这 3 家农药企业中 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常州永泰丰 化工有限公司是农药原药生产企业 而瑞邦农化 江苏 有限公司是农药 制剂生产企业 其中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业界有 一定的知名度 2 4 d 系列产品为近年来市场有起色的农药产品之一 出口形势较 好 但是该产品系列生产污染物排放较大 含酚废水难于治理 国内浙江 长兴中山化工有限公司因环保压力大而搬迁到安徽东至县 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业界以磺酰脲类除草剂 研究开发为特色 各生产基地生产的原药品种较多 由于产品多属于高 效 低毒的产品 总吨位并不大 但是效益较好 根据国家 省 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以及新北工业园区区域环 评要求 结合滨江化学工业区临江的特殊地理位置 应当有效控制和限制 农药及中间体生产规模 对未取得农药生产核准的 应尽快办予以取缔 对现有生产企业 必须限制规模 并有计划退出园区 4 1 1 5 染料 有机颜料 油墨及其中间体染料 有机颜料 油墨及其中间体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5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内主要有 7 家企业从事染料 有机颜料 中间体 的生产企业 生产的品种有 10 余种 见下表 2009 年常州市滨江化学工业区染颜料及中间体企业 吨 年 吨 万元 序号序号企业名称企业名称主主要要产产品品产能产能生生产产量量销销售售收收入入 1 常州龙宇颜料化学有限公司 偶氮 酞菁结构 有机颜 料 68000 40000 83500 2 常州金隆嘉华化工有限公司 还原染料2000 500 4061 3 分散红343 356300 500 4 常州市佳森化工有限公司 dcb6000 2540 13058 5 常州市青龙精细化工公司分散染料 溶剂染料500 400 4600 6 常州华达化工集团萘系列中间体2300027223 7常州市临江化工有限公司分散染料及中间体5000250048259 8常州市春港化工有限公司萘系列中间体760028005305 除常州龙宇颜料化学有限公司和常州市临江化工有限公司外 其他染 颜 料生产企业 基本上都是小型企业 而且产品品种老化 品种结构单一 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染料 颜料行业为完全竞争性行业 全球及我国产能已严重过剩 市 场竞争非常激烈 赚钱效应很低 滨江化学工业区的染 颜料产业整体竞 争能力相对又比较低 长江水系为淡水水域 已不适宜发展污染严重的 染 颜料的生产 尤其是合成中间体的生产 因此 无论从自身发展的需 要 还是从环境保护的大局出发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内都不应再扩大 染 颜料的生产 而应逐渐退出染 颜料的合成 4 1 1 6 水处理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 滨江化学工业区有 3 家企业从事水处理化学品的生产企业 生产的品 种有缓蚀剂 阻垢剂 杀菌灭藻剂 清洗预膜剂 消泡剂 絮凝剂等 20 余种水处理化学品 见下表 常州市滨江化学工业区水处理剂企业 吨 年 吨 万元 序号序号企业名称企业名称主主要要产产品品产能产能生生产产量量销销售售收收入入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6 序号序号企业名称企业名称主主要要产产品品产能产能生生产产量量销销售售收收入入 有机磷酸系列 5 个 膦羧酸系列 3 个 聚 羧酸系列 9 个 1常州市科威精细化工厂 阻垢缓蚀剂系列 清洗 预膜剂系列 消泡剂系 列 混凝剂系列 16000137759420 2常州市洋江净水剂有限公司 聚合硫酸铁 聚合硫酸 铝铁 9000400095 64 3常州佳盛净水剂有限公司硫酸铝500500225 12 科威精细化工厂是区内最大的水处理剂生产企业 其他两个企业规模 小 品种单一 有机膦酸盐和膦羧酸类水处理剂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虽大大小于聚磷酸 盐类 但与 21 世纪水处理剂的总体发展方向不相符合 因此 应开发无 磷型的可生物降解的绿色水处理剂 如聚天冬氨酸型等 企业应为水处理 剂的更新换代做好技术储备 实现企业和地方水处理剂的可持续发展 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现在絮凝剂研究开发的热点 而铝铁复合又 是研发热点中的焦点 聚合硫酸铁铝 pfas 是当今两大主流无机絮凝 剂聚铝和聚铁的复合产品 它既可保持两者原有的优点 还克服了铝盐成 本较高 沉淀效果不理想 过量铝残存于水中对人体有害 铁盐容易泛黄 和变黑等不足 并对产品絮凝能力有协同倍增效应 建议利用硫酸铝和聚 合硫酸铁铝的上下游关系 在生产业务上进行合作 提高市场竞争力 无机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复配已成为絮凝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它可以提高净水剂的絮凝效果和减少药剂投加量 降低水处理药剂成本 4 1 1 7 生物化工产品生物化工产品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只有一家生物化工产品生产厂家 即常茂生物化 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技术水平最高 生产规模最大采 用生物酶法合成 l 苹果酸 l 酒石酸和 l 天冬氨酸的生产企业 目前产品 在国内外市场均有一定的知名度 见下表 常州市滨江化学工业区生物化工生产企业 吨 年 吨 万元 序号序号企业名称企业名称主主要要产产品品产能产能生生产产量量销销售售收收入入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7 序号序号企业名称企业名称主主要要产产品品产能产能生生产产量量销销售售收收入入 l 天冬氨酸2000511 dl 苹果酸50003682 酒石酸50005263 1 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 份 有限公司 l 苹果酸2000766 6056 以生物酶为催化剂进行化学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转化率高 产品 纯度高 能耗消耗低 污染物少等优点 可以促进化工清洁生产目标的实 现 是未来国家生物产业鼓励发展的生物技术 在发改委编制的 生物产 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微生物和酶制剂对传统化学制 造过程的改造 显著降低医药 化工等工业的能耗和污染水平 因此 常 茂生物公司的发展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规划 应鼓励其不断开发新的 化学合成用酶 促进医药和化工生产水平的提升 4 1 1 8 涂料涂料 据统计资料 滨江化学工业区目前没有涂料生产企业 常州是我国涂 料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也是涂料生产的科技前沿 经济发达 信息 流通快 原材料配套条件较好 市场成熟 发展涂料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结合我国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对环境保护的严格 要求 未来园区的涂料发展应以高性能和环境友好作为首要原则 为此 建议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将硅丙乳液 硅丙建筑涂料 uv 光固化涂料作 为重点发展项目 将氟涂料和粉末涂料作为重点招商项目 4 1 2 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分析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产业结构按无机化学原料 有机化学原料 合成 材料 传统精细化工 农药 涂料 颜料 染料和油墨等 新领域精细 化工和医药中间体 主要指标的结构见下表 2010 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主要指标结构表 年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主要指标结构表 序号序号行业名称行业名称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税利税税金税金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废水排放量废水排放量cod 1无机化学原料3 171 452 488 050 186 74 2有机化学原料34 4737 1437 8424 6233 7514 05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8 序号序号行业名称行业名称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税利税税金税金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废水排放量废水排放量cod 3合成材料27 5320 4520 139 2835 3821 8 4传统精细化工22 3727 8425 6725 8525 8552 58 5新领域精细化工7 054 626 2314 490 240 07 6医药中间体5 418 507 6517 714 60 4 76 合计100 00 100 00 100 00 100 00 100 00 100 00 从上表和上图可看出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的有机化学原料 和合成材料销售收入分列前两位 占了销售收入的 62 00 而税金占 47 97 从业人员占 33 90 废水排放量和 cod 排放量分别占 69 13 和 35 85 销售收入占 22 37 的传统精细化工 位居第三位 尽管废水排放量 同占第三位 但其 cod 的排放量遥居第一位 占 52 58 贡献的税金 不足 26 但从业人员占据了第一位 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包括生物化工 水处理化学品在内的新领域精细化工除从业人员占 14 49 外 其他所占比例均不足 8 与有机化学品和合成材料一样需促 进发展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19 4 1 3 发展优 劣势分析发展优 劣势分析 4 1 3 1 发展优势分析发展优势分析 4 1 3 1 1 区位优势区位优势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经济发达地区 与上海 南京两大都 市等距相望 与苏州 无锡联袂成片 构成了苏锡常优势互补的都市圈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位于常州市北部的新北区内 北枕长江 南靠沪宁铁 路 区位优势明显 区区 4 1 3 1 2 长江岸线与水资源优势长江岸线与水资源优势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拥有常州境内的全部长江岸线资源 具有建设深 水港的天然条件 滨江化学工业区在新北区积极落实江苏省委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沿 江开发战略部署的同时 为充分有效利用宝贵的长江岸线资源 正欲整合 岸线 建设现代化的常州港区 运转高效的物流区和现代化的制造业基 地 这其中包括录安州的开发 具有沿江通海的水路优势和较为丰富的水 资源优势 4 1 3 1 3 产业基础优势产业基础优势 新北区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 2009 年工业增加值占 常州滨江工业区常州滨江工业区 区区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20 67 2 常州市占 56 8 2008 年江苏省占 41 28 工业在新北区经 济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新北区所属的滨江化学工业区现有化工企业 96 家 涉及化工产业中 无机化学原料 有机化学原料 合成材料 颜料染料 农药及其中间体 专用化学品 医药中间体和日用化学品等 8 个行业 工业总产值约 114 68 亿元 占工业区全部工业总产值 131 66 亿元 的 87 10 占 新北区的 8 19 完成产品销售收入 118 75 亿元 占全部工业产品销售 130 25 亿元 的 91 17 占新北区的 8 55 可见滨江化学工业区具 有良好的化工产业发展基础 4 1 3 1 4 交通运输优势交通运输优势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北部 临长江而建 拥有水 路 陆路 航空多层次立体交通和运输网络 其中心点距京杭高速常泰通 道仅 4 公里 沪宁高速 10 公里 京沪高铁常州站 10 公里 常州机场 16 公里 市行政中心 18 公里 4 1 3 1 5 主干市场优势主干市场优势 当前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 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石化产品的 国内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 油品 化肥 农药 合成材料等主要产品的 刚性需求将长期存在 高端石化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2009 年我国乙烯产 量初步统计为 1069 7 万吨 表观消费量 1165 7 万吨 当量消费量约 2400 万吨 自给率只有约 44 6 合成树脂 合成纤维单体的自给率均 在 50 左右徘徊 苯酚和丙酮的自给率分别为 53 6 和 40 9 乙二醇 自给率为 21 7 pta 自给率为 48 7 聚乙烯自给率为 52 0 聚丙 烯自给率为 66 6 聚氯乙烯自给率为 88 8 精细化工产品的国内满足 率更低 许多产品为国内空白 巨大的石化消费市场及其潜在市场对国内 外投资者极具诱惑力 2015 年我国化工产品 类别 需求预测下表 2015 年我国石化产品 类别 需求预测表 万吨 万吨 年 序号序号产品 类别 名称产品 类别 名称需求量预测需求量预测预计生产能力预计生产能力 一一基础原料基础原料 1乙稀3500 当量 2300 2丙烯2490 当量 2100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21 序号序号产品 类别 名称产品 类别 名称需求量预测需求量预测预计生产能力预计生产能力 3对二甲苯13601150 4pta24002150 5乙二醇980650 6环氧丙烷160180 7苯酚 丙酮290320 8mdi tdi224260 9电石27003000 10烧碱24503300 11硫酸60006500 二二合成材料合成材料 1合成树脂59106060 2合成纤维31703800 3合成橡胶 胶乳 450450 三三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 1工程塑料346200 2有机硅单体180200 3聚四氟乙烯4 56 0 四四精细化工精细化工 1食品添加剂430550 2饲料添加剂210500 3表面活性剂310400 4涂料9001100 5染料65100 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所在的常州新北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总体消 费水平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处于我国目前主干市场中心 华东地区的中 心区域 长江三角洲的腹地 市场优势显著 4 1 3 1 6 基础设施优势基础设施优势 新北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 而且日臻完善 简述如下 港口港口 长江常州港在园区内 配套有 9 个 5 万吨级通用散货 集装箱 码头 3 个 5 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 仓储仓储 现有液体码头配套有仓储罐容 25 万立方米 其中 4 6 万立方 米为保税仓库 专业固体化工仓库约 2 万平方米 另有 50 万立方米大型 石化仓储罐区正在建设中 4 发展现状及其结构 优劣势分析 22 供电供电 园区拥有两座 220 千伏变电站 两座 110 千伏变电站 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