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基于生态环境视角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 以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胜天湖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学 院 资源环境学院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年 级 2011级 学 号 222011320280117 姓 名 周启琪 指 导 教 师 廖兴勇 成 绩 2015 年 4 月 6日 目 录摘要1Abstract1引言 2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31.1研究区概况31.1.1 研究区范围31.1.2 自然环境条件31.1.3 社会经济状况41.1.4 土地利用现状4 1.1.4.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3 1.1.4.2 实施规模结构3 1.1.4.3 耕地质量现状3 1.1.4.4 荒草地条件分析31.2 研究方法分析41.2.1 生态效益分析的一般方法41.2.2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的分析方法5 1.2.2.1 数据处理3 1.2.2.2 研究方法32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及程序6 2.1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6 2.1.1 土壤状况3 2.1.2 景观格局3 2.1.3 环境服务功能3 2.2 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93 数据研究及分析153.1 数据分析153.2 评价结果及原因分析194 结论205 讨论22参考文献22致谢23基于生态环境视角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 以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胜天湖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周启琪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5摘要:关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评价较多,而对生态效益的评价较少,且已有的多是从农业生产条件在土地整理前后是否改善等角度出发,鲜有评价是从生态环境视角来进行的。基于此,本文从生态环境的视角选取评价因子,结合实际情况和特尔菲法,二级评价指标选取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环境服务功能等3 项,三级评价指标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土体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等5 项,据此指标来构建评价体系,并进行量化;最后,以北碚区金刀峡镇胜天湖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理,其生态效益总体增加。金刀峡镇的土地整理项目成功地增加了耕地面积,在优化生态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上做的努力也值得肯定。表明此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合理的,现实中部分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益评价也可用之。 关键词:土地整理;环境保护;评价系统;生态效益 窗体顶端Ecological benefit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窗体底端A Case of Shengtianhu Villages in Jindaoxia Town of Beibei CountyZhou Qiqi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s more on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but less on the ecological assessment, and mostly from whether if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ound the land consolidation is improved ,rar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be evaluated.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chooses evaluation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combined the actual situation with the Delphi method, selecting soil conditions,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s a secondary evaluation, also index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oil thickness index, landscape richness, vegetation cover index and biological abundance index 5 as three-class evaluation to construct eco-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and to quantify; Finally, the case of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Jindaoxia town is introduced to validate the evaluation system .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nd consolidation, increased its overall ecological benefits. The main purpose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s to increase soil thickness of the town and in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An increase in the cultivated are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lso in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ork done on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oo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show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reasonable an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om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practice.Key word:land consolid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valuation system;ecological benefits引言着眼土地整理生态效益,安全、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1。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核算是根据一定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计算的过程,它是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量化和评价,并监测土地利用的状态及优劣程度2。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虽然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去进行评价。如黄文研,胡渝清等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正负效益相结合,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体系3;侯鲁川等以半定量的方法对土地整理的三大效益进行评价4。极少数学者将土地整理的效益评价除了上述三方面外,又增加了景观效益这一评价标准,如张正锋等5。另外,一些学者借鉴土地整理较为成熟的国家所采用的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加上自身的有益探索,这些都使我国土地整理在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评价方法更加成熟。如孙雁,付光辉等运用货币的形式定量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使土地整理的价值评估更加精确化6;信桂新、杨庆媛等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进行专门评价7;胡廷兰等以能值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等8。这些研究深化了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但是大多数都只注重整理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评价,而围绕生态效益所进行的专项评价目前还很少,并且已有的评价多是从农业生产条件是否改善等角度出发,很少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去评价,本论文运用归一化法,特尔菲法9,以及景观生态学上的一些研究方法10-11如景观生态法等对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引入景观格局景观丰富度作为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的评价标准之一,并以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胜天湖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以期为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的评价及土地整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选取的原则除了应具备客观性、综合性、主导性、稳定性等一般性质外,本文的指标选择还应具备如下性质,一是能反映生态环境的优劣, 特别是能衡量土地整理前后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二是能适当反映土地整理后农业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且尽可能定量化;三是能规制土地整理活动,能对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控制。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1.1.1研究区范围北碚区属重庆市城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川东平行岭谷区的西部边缘褶皱区,东邻渝北区,南与沙坪坝区相邻,西靠壁山县,北与合川市接壤。北碚区金刀峡镇胜天湖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位于北碚区东北部地带,位于华蓥山西南麓。距北碚城区46km,介于东经10638031064014,北纬300023 300219之间。涉及胜天湖村楼房沟社、马槽屋基社、扇子坝社、上茶腊坝社、神仙洞社、苏家咀社晏家坝社,共1个行政村7个社。东与渝北接壤,西与天俯镇毗邻,南与柳荫镇相连,北接邻水。项目区范围以上述村社的村社界为界,涉及开发整理面积327.52hm2。1.1.2 自然环境概况(1)地质地貌北碚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川东南平行岭谷褶皱区,位于华蓥山脉南麓。由温塘峡背斜构成东山,沥鼻峡背斜和花果山背斜构成西山,包围全境。项目区地处龙王洞背斜山以西,悦来场向斜山以东,属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呈南北走向,地貌为丘陵。项目区海拔高度介于322.2m494.4m,最低海拔位于项目区西南部胜天湖村苏家咀社苏家咀河滩,海拔322.2m;最高海拔位于项目区东北部胜天湖村扇子坝社和上茶腊坝社相交的火石梁子,海拔494.4m。项目区整体上分为三部分,其分界线是项目内中部的一条小河沟和一条主要公路。小河沟位于项目区胜天湖村神仙洞社尖山河沟晏家坝社乌龟堡学堂堡上茶腊坝社大湾屋基五通庙上茶腊坝晏家坝社杨家咀苏家咀社苏家咀,由北向南流;西部的公路位于胜天湖村马槽屋基社大坡岚垭马槽屋基黄角堡胜天湖村委会胜天湖村楼房沟社黄远沟,最后。在北直达金刀峡镇。东边部分主要以旱地为主,且坡度较高,分布有较大面积的荒草地;在项目区中部以旱地和水田为主,是项目区人口主要居住区,在马槽屋基社与晏家坝社边界处分布有大片的有林地,其他地区零星分布有有林地。西侧是以旱地为主,分布有大量的林地、荒草地以及在马槽屋基社川主庙东部分布有一大片牧草地。项目区地质属沙溪庙组,由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灰黄色块状长石砂岩组成,由于构造节理和裂隙基本上是在砂岩中发育,因而主要含水是在砂岩层,相对而言泥岩是隔水层,但泥岩中风化裂隙较发育,为存蓄地下水提供了条件。(2)气象项目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冬暖、秋短夏长、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阴雨,无霜期长、风力小、云雾多的气候特点。年辐射总量81.84千卡/cm2,辐射量小,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45.1h;多年平均气温18,热量丰富,年无霜期平均为325天,10oC积温57525859;多年平均降水量1050mm,最少年(1961年)495.3 mm,95的年份在1000 mm以上。总体上项目区雨热同季,适宜多种植物生长。1.1.2.3 水文项目区地质属侏罗系沙溪庙组,由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灰黄色块状长石砂岩组成,由于构造节理和裂隙基本上是在砂岩中发育,因而主要含水是在砂岩层,相对而言泥岩是隔水层,据资料分析,项目区内地下水矿化度为0.10.3克/升,酸碱度pH为8.0,除硫化物含量偏高外,其它指标均为良好的农作物灌溉用水,能满足农田灌溉的要求。项目区内地下水平均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约1.53万m3,但开发投资大,成本高,除少数地方可开采供人畜饮水外,农田灌溉尚无开发价值。1.1.2.4 土壤项目区土壤以灰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泥土为主,属侏罗系沙溪庙组。由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灰黄色块状长石砂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紫色砂土。其母质风化度低,矿质养分丰富,理化性状良好,土体松泡,土壤厚度40cm左右, pH值介于68之间,土壤自然肥力高,总体质量较好适种性广,作物产量高而较稳。1.1.2.5 自然灾害项目区内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洪灾。金刀峡镇境内的干旱,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存在着春旱、夏旱、伏旱和秋旱,以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春旱多为2月下旬4月底,使小春作物缺水,妨碍大春作物出苗、生长、移栽;夏旱多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底,有时延到7月初,若与伏旱连接,比其他季节干旱危害性更大,严重威胁水稻抽穗扬花和玉米、红苕等作物生长;伏旱多发生在7月上旬8月中旬,据1960年1985年资料统计,伏旱频率高达96%,特重旱年1次,重伏旱12次,伏旱持续时间平均2030天。金刀峡境内的洪灾一般为暴雨洪灾,多发生于7月8月,因此常受洪灾危害。1.1.3 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涉及1个行政村7个社,人口2374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人均耕地0.09hm2。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旅游业和外出务工。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还有适量的小麦、油菜和豆类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萝卜、卷心白、黄瓜、菠菜等蔬菜以及花生等油料作物。旅游业主要是胜天湖旅游景点收入。项目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传统农业,其次是旅游业和矿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及豆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等,经济林木主要以梨、柑桔为主。项目区农民在长期的垦殖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形成了比较精细的耕作传统,而且接受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较快,耕作技术水平较高。项目区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着力于胜天湖旅游业,贯彻北碚区重庆后花园,生态城区建设,适居环境建设的理念。在保持基本农田指标基础上,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规模化农业产业相结合的发展目标。1.1.4 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复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把农村居民点复垦作为土地整理的载体来推进示范村建设已成为首要工作。探索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思路,结果分析后得出的指导意义,不仅有利于耕地动态平衡,更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平衡,也为今后相关思路提供借鉴。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逐个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性质相互匹配并确认其适宜性的过程。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简言之即根据某一地区具体的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选出其影响较大的相关因子,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所需条件相比较,通过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作为是否开展整理(即整理的可行性)和怎样进行整理(即整理的模式)的依据。本文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的评价是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全国土地适宜性评价试点单位中广泛采用的因素限制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同时兼顾其他因子对评价单元总体质量的影响,突出主要限制因子的作用,同时两种方法相互间起了交叉检验的作用。1.1.4.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根据北碚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和测量单位提供的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项目区总面积483.31hm2 ,其中农用地416.21hm2 ,建设用地42.69hm2 ,未利用地23.63hm2 。表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单位:hm2 )Tab.1 Land utilization structure table of the project土地权属单位胜天湖村楼房沟社胜天湖村马槽屋基社胜天湖村扇子坝社胜天湖村上茶腊坝社胜天湖村神仙洞社胜天湖村苏家咀社胜天湖村晏家坝社合计百分比%土地总面积84.9863.6168.98105.6520.3852.5886.35482.53100农用地合计74.6755.6254.9895.7216.3643.0575.81416.2186.25耕地小计41.1119.731.5357.267.923.9333.46214.8944.53望天田11.955.713.8514.792.288.631673.215.17旱地29.161417.6842.475.6215.317.46141.6929.36园地小计4.1510.240.97.492.675.0216.3646.839.71果园4.1510.240.97.492.675.0216.3646.839.71林地小计10.977.899.6852.094.611.8652.0910.8有林地10.977.899.6852.094.611.8652.0910.8草地小计07.2800000.037.311.51人工牧草地07.2800000.037.311.51其他农用地小计18.4410.5112.8725.973.79.514.195.0919.7坑塘水面0.330.470.190.270.120.60.352.330.48农村道路0.840.50.81.250.190.590.845.011.04沟 渠1.721.781.13.520.480.470.729.792.03机耕道1.440.640.3400.2600.152.830.59晒谷场0.150.100.260.120.010.230.870.18田土坎13.967.0210.4420.672.537.8311.8174.2615.38建设用地合计5.027.126.137.843.964.747.8842.698.85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小计4.646.486.137.843.714.426.8240.048.3特殊用地0.030000000.030.01农村居民点4.616.485.777.843.714.426.8239.658.22工矿用地000.3600000.360.07交通用地小计0.380.64000.250.321.062.650.55公路用地0.380.64000.250.321.062.650.55未利用地合计5.290.877.872.090.064.792.6623.634.9未利用土地河流水面001.3300.061.012.554.951.03荒草地5.290.876.541.8203.780.1118.413.81裸岩地0000.270000.270.06注:此项目总面积已扣除大于25坡度面积,其中大于25坡度面积为0.78公顷。1.1.4.2 实施规模结构项目区拟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总面积为327.52hm2 ,其中土地整理309.11hm2,开发18.41hm2。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规模结构见表2。表2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规模表(单位:hm2 )Tab.2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implementation scale table of the project土地权属单位农用地未利用地合计合计耕地其他农用地合计未利用土地小计望天田旱地小计坑塘水面农村道路沟渠机耕道田土坎荒草地胜天湖村楼房沟社59.441.1111.9529.1618.290.330.841.721.4413.965.295.2964.69胜天湖村马槽屋基社30.1119.75.71410.410.470.51.780.647.020.870.8730.98胜天湖村扇子坝社44.431.5313.8517.6812.870.190.81.10.3410.446.546.5450.94胜天湖村上茶腊坝社82.9757.2614.7942.4725.710.271.253.52020.671.821.8284.79胜天湖村神仙洞社11.487.92.285.623.580.120.190.480.262.530011.48胜天湖村苏家咀社33.4223.938.6315.39.490.60.590.4707.833.783.7837.2胜天湖村晏家坝社47.3333.461617.4613.870.350.840.720.1511.810.110.1147.44合计309.11214.8973.2141.6994.222.335.019.792.8374.2618.4118.41327.52百分比%94.3865.6122.3543.2628.770.711.532.990.8622.675.625.621001.1.4.3 耕地质量现状项目区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主。旱地和水田分布比较集中,水田分布在沟槽中,旱地坡度主要在625之间,其中615面积为74.49hm2,1525的面积为67.20hm2,项目区旱地分坡度级统计见表3;在项目区内居民点和其它地类呈零星分布。表3 项目区分坡度统计表(单位:hm2 )Tab.3 Statistics of the slope in the project坡度范围土地权属单位农用地未利用地合计耕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土地小计望天田旱地小计田坎土坎小计荒草地26胜天湖村楼房沟社4.544.5400.770.770005.31胜天湖村马槽屋基社1.281.2800.220.220001.5胜天湖村扇子坝社5.695.6900.970.970006.66胜天湖村上茶腊坝社2.312.3100.390.390002.7胜天湖村神仙洞社2.242.2400.380.380002.62胜天湖村苏家咀社4.94.900.830.830005.73胜天湖村晏家坝社1.891.8900.320.320002.21615胜天湖村楼房沟社26.667.4119.259.222.666.561.361.3637.24胜天湖村马槽屋基社11.014.426.593.831.592.240.30.315.14胜天湖村扇子坝社17.138.168.975.982.923.061.661.6624.77胜天湖村上茶腊坝社32.7512.4720.2811.394.486.911.511.5145.65胜天湖村神仙洞社1.910.031.880.650.010.64002.56胜天湖村苏家咀社11.643.737.914.031.342.690.130.1315.8胜天湖村晏家坝社23.7414.139.618.345.073.270.110.1132.191525胜天湖村楼房沟社9.9109.913.9703.973.933.9317.81胜天湖村马槽屋基社7.4107.412.9702.970.570.5710.95胜天湖村扇子坝社8.7108.713.4903.494.884.8817.08胜天湖村上茶腊坝社22.17022.178.8908.890.310.3131.37胜天湖村神仙洞社3.7503.751.501.5005.25胜天湖村苏家咀社7.407.42.9702.973.653.6514.02胜天湖村晏家坝社7.8507.853.1503.150011合计214.8973.2141.6974.2621.9552.3118.4118.41307.56百分比%69.8623.846.0624.157.1417.015.995.991001.1.4.4 荒草地条件分析项目区荒草地面积较少,大都处于625,分布在项目区的胜天湖村楼房沟社、胜天湖村马槽屋基社、胜天湖村扇子坝社、胜天湖村上茶腊坝社、胜天湖村苏家咀社和胜天湖村晏家坝社,总面积为18.41hm2,土层平均厚度在20cm左右,部分荒草地土层较薄,以及有岩石裸露,需要对其进行一定量的爆破改土。总的来说,项目区可垦荒草地土质条件较好,基本具备了开发为旱地的条件。开发后的荒草地结合布设的一些农田水利设施,可以较好地进行农业生产。荒草地地块的现状条件见下表4。表4 项目区荒草地现状条件分析Tab.4 Analysis of grassland in current condition in the project编号面积(hm2)坡度()适宜条件区位条件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胜天湖村楼房沟社5.291525沙壤土、不需土壤改良,适宜开发道路状况不理想,开发后可达耕作要求不影响生态环境、开发潜力大胜天湖村马槽屋基社0.871525沙壤土、不需土壤改良,适宜开发道路状况不理想,开发后可达耕作要求不影响生态环境、开发潜力大胜天湖村扇子坝社6.54625沙壤土、不需土壤改良,适宜开发道路状况不理想,开发后可达耕作要求不影响生态环境、开发潜力大胜天湖村上茶腊坝社1.821525沙壤土、不需土壤改良,适宜开发道路状况不理想,开发后可达耕作要求不影响生态环境、开发潜力大胜天湖村苏家咀社3.781525沙壤土、不需土壤改良,适宜开发道路状况不理想,开发后可达耕作要求不影响生态环境、开发潜力大胜天湖村晏家坝社0.111525沙壤土、不需土壤改良,适宜开发道路状况不理想,开发后可达耕作要求不影响生态环境、开发潜力大1.1.4.5 土地利用效果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和实施规模结构表,项目区土地垦殖率为44.46%,项目区土地利用率为95.10%。项目区水稻产量7000kg/hm2,玉米产量6000kg/hm2,小麦产量3200 kg/hm2,油菜产量3100kg/hm2。 表5 项目特性表Tab.5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编号项目单位数量编号项目单位数量一工程位置16新建农涵个131涉及行政村个117新建农桥座4二土地开发整理面积hm2327.5218规划沉沙凼个51土地整理面积hm2309.1119维修山坪塘口2整理新耕地面积hm240.4020规划田间道(2条)km0.654整理新增耕地率%13.0721维修田间道(3条)km0.9372土地开发面积hm218.4122规划错车道个3开发新耕地面积hm215.9223规划生产路(3条)km0.391开发新增耕地率%86.4724维修生产路(59条)km26.3163总新增耕地面积hm256.3225规划标志牌个14总新增耕地率%17.20七项目预算万元530.97三地貌类型丘陵1工程施工费万元463.37四抗旱天数天30土地平整万元146.711灌溉模式续灌农田水利万元159.812排洪标准10年一遇田间道路万元156.73五土地权属集体其它工程万元0.12六工程数量2设备费万元01人工挖降坡土方万m31.26573其它费用万元57.192土埂修筑万m30.7366前期工作费万元26.133干砌条石万m30.5313工程监理费万元6.954人工挖沟槽土方万m30.0966竣工验收费万元13.905爆破改土万m31.900业主管理费万元10.216新建排水沟km2.5114不可预见费万元10.417规划100m3蓄水池口4八项目建设工期月68规划200m3蓄水池口2九项目亩均投资元/亩10819规划排水沟(14条)km2.511十新增耕地亩均投资元/亩628510规划田间道边沟(1条)km1.39111维修排水沟(12条)km2.723十一项目效益12维修灌溉渠(6条)km1.6501新增耕地面积hm256.3213规划引水渠(1条)km0.2222年增加净效益万元66.8214规划引水管(1条)km0.1793预算总投资万元530.9715规划拦山堰(2条)km0.2994静态投资回收期年8表6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Tab.6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hm2)土地利用类型整理前面积整理后面积增减耕地214.89271.21+56.32林地52.0952.090.00草地7.317.310.00其他农用地95.0994.22-0.87建设用地42.6942.690.00水域2.332.330.00交通运输用地2.652.650.00未利用地23.635.22-18.411.2 研究方法分析1.2.1 生态效益分析的一般方法由于较难用货币直接表示生态效益,所以一般采取定性描述以及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12。谭术魁教授、彭艳丽,贾文涛,柳晓雷、张慧、陈薇,陈琪瑶、金晓斌等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特尔非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指标分值,对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或其中一方面效益进行评价13。吕祥、周宝同、刘小波、涂建军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以物元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经典域、节域、待判物元的确定以及关联度的计算构建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模型14。李岩、欧名豪、赵庚星构建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对土地整理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15。李鑫锋亦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他从土地整理对土壤、水资源及水环境、植被、大气、敏感生态系统及景观等五个层次的影响建立了指标体系,并选取确定各指标权重和分值的方法,然后利用其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三个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益进行比较16。在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中,除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外,许多学者运用了一些其他方法进行了探索。胡廷兰、杨志峰提出了以自然环境系统的无偿能值投入变化量为表征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的评价公式17。许璐璐在其硕士论文中应用胡廷兰和杨志峰的观点,结合实际情况,计算土地整理前后各生态因子的太阳能值含量,从而得出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的能值量,并运用能值货币比率将其转化为货币值,其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内容有产品生产、固碳制氧、土壤保持、表土生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涵养水源六个方面18。闫岩、雷国平、谢英楠从生态条件、生态平衡性、环境质量、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AHP法、熵权法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及其协调度进行了评价19。吴翔华、唐德善、付光辉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探讨了测算区域土地整理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的方法,并通过敏感性指数分析了ESV对各地类转移面积变化的依赖程度20。崔嘉昕、刘峻岭、李申、孟伟庆后从景观生态、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等3个层次讨论了在土地整理中以农业生态系统构建为总目标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途径,最后提出了我国今后进行生态化土地整理的建议21。杨雪婷、张林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中,并结合四川省雅安市的3个土地整理工程实际,测算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生态效益,评价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2。1.2.2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的分析方法1.2.2.1 数据处理在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为消除其影响,在构建综合指数时,将各指标进行转换,即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的是归一化处理。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指数是根据其所包含的各指标归一化处理后的值乘以各自权重后进行加总得到, 本文采取加权求和公式,计算公式如下:三级指标的计算方法:JQQh3 = B ( w1a1 + w2a2 + w3a3+ w4a4 +,)/A (1)式中 B 为归一化系数,B =100/ B最大值 ;w1 , w2 ,w3 , w4 ,为各指标所占的权重,其和为1;a1 , a2 ,a3 , a4 ,,为每种类型的土地面积;A为区域总面积。二级指标、一级目标层的计算方法:JQQh1,2 = w1I1 + w2I2 + w3I3 +, (2)式中w1 ,w2 ,w3 ,为三级指标或二级指标各自所占的权重,其和为1;I1 ,I2 ,I3 ,为三级指标或二级指标的指数值。1.2.2.2 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权重的确定,采用了特尔菲法(Delphmethod),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主要包括土地整理的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土地整理后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等,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删除最不重要的因素,确定有价值的评价因子,提出结论性意见。结果显示,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的二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依次为土壤状况,环境服务功能状况,景观格局状况;三级评价指标中,选取了以下五项指标:土体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景观丰富度,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用特尔菲法排列出各因子的重要程度后,得出最终各因子所占的权重。2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及程序 2.1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功效,这种价值被称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23,然而,真正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推向前沿,引起人们重视的是Costanza(1997)在 自然 杂志发表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24,根据该研究,全球17类主要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气体调节、土壤有机物积累等功能。其中,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主要为生产功能等,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结合特尔菲法(Delphi method),本文将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一级指标确定为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土地整理后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二级评价指标为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土体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25-26(图1)。景观格局土壤状况环境服务功能有机质含量指数土地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图1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体系Fig.1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land consolidation2.1.1土壤状况 土地整理活动必然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产生重大影响,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27,土壤状况包括多种情况28,根据特尔菲法,土壤当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体厚度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选择这两个因素来反应土地整理前后土壤发生的变化。(1)有机质含量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决定土壤肥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9, 这里选择有机质含量指数来反映评价区域内有机质含量多少的程度,根据特尔菲法,耕地的重要性最大,其所占的比重也最大,其次是林地,再其次是草地;其具体比重大小通过查阅资料确定为耕地为0.55,林地为0.25,草地为0.15,未利用地为0.05,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Index of soil organic content,简称Isoc)其具体计算方法为:Isoc = Borg (0.55 耕地面积+0.25 林地面积+ 0.15 草地面积+0.05 未利用地面积)/区域总面积 (3)式中Borg为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的归一化系数;该系数是对数据标准化计算的一种方法,是对数据的无量纲化,能把反应生态环境质量的各数据统一到一个层面上,便 于比较,又叫最大值法;Borg = 100/B最大值 ,下同。(2)土体厚度指数。土体厚度指数(Index of soilthickness,简称 Ist ),其计算方法为:Ist = Bth i (0.45 级面积+0.30 级面积+0.25 级面积)/区域总面积 (4)式中 Bth i 为土体厚度的归一化系数, 土体厚度指数分权重, 级为0.45, 级为0.30, 级为0.25。然后,确定因子权重,即确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体厚度对土壤状况的影响程度的高低,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专家咨询,得出土体厚度对土壤状况的影响程度更大,则评价因子的权重经计算分别为有机质含量指数为0.45,土体厚度指数为0.55,则土壤状况指数的计算方法为:TRZ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采购培训协议书
- 采矿外包安全协议书
- 彩钢更换协议书
- 终止销售协议书范本
- 财产协议书归属公证
- 2025年风电项目自然保护区调查考核试卷
- 2025年健康保健行业健康管理智能设备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纠纷(预防、处理)流程与技巧考核试卷
- 工业绿色供应链逆向物流管理考核试卷
- 2025年高速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考核试卷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能力测评卷(含解析)
- 农业经理人考试题库四级及答案
- 2025年入团考试知识总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险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JJF 2291-2025辉光放电质谱仪校准规范
- 出租注册地址合同范本
-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爱科学 学科学 教案(4-6课)
- GB/T 24460-2025太阳能光伏照明装置总技术规范
- 2025年通信技术公司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协同-洞察与解读
- 安全标识标识化设计标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