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敦煌艺术对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影响--2p.doc_第1页
探索敦煌艺术对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影响--2p.doc_第2页
探索敦煌艺术对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影响--2p.doc_第3页
探索敦煌艺术对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影响--2p.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索敦煌艺术对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影响高宇琪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 摘 要:敦煌艺术可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被称作是一部活的艺术史,敦煌也因此成为了我国美术界不可多得的艺术圣地,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古代艺术鼎盛时期的众多精品,敦煌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重点探索敦煌艺术对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影响。关键词:敦煌艺术;美术创作;理论研究 敦煌艺术作为我国古老传统文化在敦煌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与外来文化相结合而孕育的文化产物。为我国的美术界带来了无尽的惊喜,以其独特的艺术气息吸引了无数的艺术爱好者慕名来到了敦煌,从而也增添了敦煌的艺术底蕴。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不是凭空想象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外界事物对其进行刺激,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敦煌就为无数的美术人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本文首先介绍敦煌艺术的来历,然后阐述其对美术创作以及理论研究的具体贡献。一、敦煌艺术简介佛教壁画,就是画在石窟和寺院墙壁上的宗教宣传画。我们知道塑像是信徒们参拜的主要偶像,但这些单独的偶像对表达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壁画就起到了辅助塑像表达佛经内容的作用。敦煌莫高窟保存的北朝壁画,堪称古代绘画中的精品,它们不仅具有构图、线描、色彩等方面均衡、调和的形式美,而且使所在的洞窟有着明显的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氛。北朝石窟壁画大体上都有一个整体布局。一般来说,在四壁的中层画佛像和带有一定情节性的故事画,构成壁画的主题;下层画供养人和药叉(或金刚力士)行列;墙壁上方画天宫伎乐;壁面中部的空隙处则布满小千佛;洞窟顶部画装饰性图案和平* 藻井。它们的底色多采用赭红色。凡是参观过莫高窟的人们,都会对早期壁画中的人物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因为这些人物大部分都使用了西域式的晕染法。说是西域式,其实它的真正起源地仍然是印度。这种晕染法在中国古代画史上也叫凹凸法,因为它远看是凹凸不平,近看却是平的。在描绘人物裸露的肌肉时,使用由深到浅层层叠晕的方法,最后再在眼、鼻处涂白色以表示高光点,便给人一种活生生的立体感。遗憾的是,当时人物面部与肢体上晕染的肉红色,经过千百年的风日侵蚀,大部分变成了灰黑色,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人物脸上都有一些奇怪的黑圈。但在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了的灰暗色调,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古雅的情趣。大约从北魏晚期开始,莫高窟内就出现了主要以线描手法来表现的人物形象,它们一般都用粗壮有力的土红线勾出头部和肢体轮廓,然后再上色,最后描墨线完成。249窟顶部的野牛和猪群都是没有上色的土红色线描画稿,更具有一种生动自然之趣。这种线描法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技法,在人物的面部只染两团红色,以表示红润的脸蛋,是与北魏晚期中原地区的一些传统绘画题材一同来到敦煌的。在莫高窟,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东方的伦理道德,佛教世界的圣人与汉族人传统的神灵,就这样巧妙地以壁画的手法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新的教化模式。就连东西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技法也能长期同存,直到隋朝统一了大江南北以后,才逐渐融合成了一种新的画法。莫高窟的北朝壁画,形象地体现出了生活在敦煌的古代各族人民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扬弃,再吸收、转化为自身机体的营养。也正是这条汇集了若干外来支流的艺术长河,才滋润培育出了这朵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二、敦煌艺术对美术创作的影响深远油画美术创作不仅需要艺术家的高超画工,更需要对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得到高深的艺术作品。敦煌艺术为油画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因此,对其艺术表达形式以及创作方法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艺术家构建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随着不断的深入理解其丰富内涵,这一理论体系会变得更加的充满质感。敦煌石窟中最主要的艺术形式是壁画,其中壁画所表现的艺术气息与世俗的绘画风格迥异,对其风格特征的继承与弘扬能够为美术创作带来更为开阔的艺术表现空间。通常情况下,人们提到油画就会想到其来自于欧洲,并且,还会想到令人向往的艺术“伊甸园”巴黎。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的很多美术学者都去巴黎进行深造,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美术家常书鸿,然而,其在后来看到的敦煌图录以及集美博物馆战场的大量绢画时才发现,原来早期的西洋艺术竟然与我国敦煌早期的石窟艺术如此的相像,无论是在表现手法还是年代上,敦煌艺术都体现出来其绝对的先进性。这一发现着实令一向倾向于西洋文化的西洋派画家常书鸿对中国的敦煌艺术刮目相看,并且,义无反顾的回到中国,潜心研究起敦煌艺术带给美术创作以及理论研究的深远意义。早期的敦煌艺术作品可以为中外的油画作家提供借鉴,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五胡六国的拓跋族画匠之手,拓跋族人本身的个性就是粗犷豪放的,将这一性格融入到具有汉画风格的油画作品当中,带给人一种另类的豪放之美。同时,作品中还吸收了大量的佛像菩萨、飞天等异域风情,更加令我国早期的美术界感到新奇。到了隋朝,早期的粗狂风格渐渐被细致圆润的人物线描所替代,尽管隋朝经历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其统治者却开凿了大量的各类石窟,并耗费大量的金钱用于壁画和彩塑的建造上面,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唐宋元时代,敦煌的壁画将中原的民族绘画传统风格展现的更加到位,并且,历代的美术工作者在临摹敦煌壁画时,不仅对这些壁画所采用的创作手法进行仔细揣摩,还对作品中的内容以及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求创作灵感和技巧的提升。时至今日,敦煌艺术已经成为国画和油画工作者提升自身艺术创作水平的必经之路,并且,对其反复的临摹与研究,甚至从一些西方的美术工作者的作品中都能看到敦煌艺术的影子。其中,法国著名画家鲁阿在对敦煌艺术深入研究之后,深深的被其所吸引,在其作品当中,能够明显的看出北魏时期的敦煌艺术风格,那种以团块、明暗为塑造手法,并注重体感的粗犷有力的黑线勾勒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并将作者的性格完美表达出来。然而,国内的很多油画家更加注重敦煌艺术中的技法展现,不仅在临摹的过程中,反复研究画中事物的形态以及线条的展示技巧,还将其研究成果带入到自身发展领域,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其所做的事情对油画方面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东西方的美术创作者在观察与描述事物的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团块、体感的描绘方法可以归为西方的描述手法范畴,但是,敦煌艺术却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将这一手法完美的展现出来,没有广泛的流传与推广可谓是民族艺术的一大损失。现在保存下来的敦煌壁画中只有几个石窟中的壁画采用了这种描绘风格,很多北魏时期的壁画尽管在风格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却属于不同的表现手法。现存的敦艺术家涂志伟早在八零年的时候就前往敦煌进行实地考察,并临摹了一些石窟中的壁画作品,这些作品中,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莫高窟中的“西方净土变”。他也在这些壁画的启发下,创作了反弹琵琶和唐代乐舞,这两部作品表现出了古代历史中宏大的歌舞场景,重现了唐代宫廷盛宴的恢弘气势。三、敦煌艺术对美术理论的体系的构建功不可没从艺术发展史来看,欧洲的艺术具有明显的发展主线,并且,一次次的艺术创新都是在当时的艺术形式基础上进行突破,这一发展模式对我国的艺术界影响很大,很多人都热衷于到西方国家学习绘画的技巧与描绘手法。并且,也取得了很高的美术绘画造诣。“五四运动”之后,掀起了一股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反思的浪潮,绘画界也深受影响。很多当时的杰出画家都开始思考中国美术家的未来。这时候,对我国当时绘画的批判,主要是以西方的现实绘画风格作为对比,认为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大多是反映文人墨客的闲情雅致,并不具有太多的实际功能,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改革需求。人们向往着一种能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能反映出社会现实人生的艺术。这一点在中国处于外敌入侵、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被提上日程。一些美术界的领袖们,就主张要借西方艺术表现方法来革新中国画。在当时,出现了徐悲鸿、常书鸿为代表的以写实主义来拯救中国画过去那种远离现实,形式化严重的局面,开创了一条改良中国绘画的道路;林风眠、刘海粟则着眼于中西绘画的结合,并努力在绘画中探索着中西结合的艺术创作,被称作“新画派”。而敦煌艺术的发现,解决了这一争斗不息的问题,敦煌艺术贯穿的是文人艺术和大众艺术相辅相成的路线,从敦煌艺术中,既可以看到贵族式的生活状态,也可以了解到当时民间大众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中国传统美术有了新的认识,并从敦煌艺术中看到了过去所忽视了的中国传统美术的意义。是中国美术史中中世纪美术史空白的重要补充,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一部中国中世纪美术史。敦煌艺术可以说是稀世的伟大艺术遗存,它是宗教艺术,但也是民族、民间艺术。敦煌艺术对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影响最大,毫不夸张地说,十九世末二十世纪初,敦煌的发现及对于敦煌美术的研究改变了中国传统美术史观,常书鸿以及历代美术工作者,对敦煌艺术不遗余力的保护和研究,对美术工作者创作和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其中,对敦煌的热爱甚至使得一些美术创作者转为纯粹的理论性研究,让割裂状态的美术史研究重新整合和完整,敦煌壁画和泥塑的发现与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唐代以前、最早到北魏时期的艺术作品,敦煌壁画是一座包涵从北魏到元代一千多年的丰富多彩的有 4.5 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两千多身塑像的四百九十二个洞窟的沙漠里的画廊宝库。它系统而完整地填补了四世纪以后十四世纪以前这一时期散失了的历史名画真迹。可以将中国美术贯穿来做系统的研究工作,对中国美术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敦煌艺术敦煌美术的研究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清晰地表明中国传统大众艺术的发展及其时代风格的变迁,也为油画美术创作者的创作风格和灵感提供了素材。对中国美术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 朱斌.当代文学对传统的认同现象反思以对敦煌艺术的认同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 盛海.敦煌艺术展示的文化塑形思考有关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的展览设计与制作J.敦煌研究,2007,063 封振国,边中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