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荟萃.doc_第1页
美文荟萃.doc_第2页
美文荟萃.doc_第3页
美文荟萃.doc_第4页
美文荟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胡塞北妙笔生花爸爸给北北准备的视觉盛宴公元2002年5月15日于温县教育局也The first essay月 光 曲一天晚上,我漫步在月光下,忽发奇想,仿佛听到月亮姑娘在深情地诉说。题记你还在追寻着我的脚步吗?我心中的少年。正值薄暮时分,我悄悄地来到人世间,在苍茫的夜色中,看见你正独自徘徊在小树林里。你不顾晚风袭人,不时的向我挥动着手中的花环。也许是因为受了你的感染,我的脸上也泛起了一层红晕。我羞涩地躲在白云身后,透过薄薄的轻纱,看见你正痴痴的望着我。你说,众星捧月。其实,我也不过是一颗普普通通的小星星。你的错误的崇拜使我心里忐忑不安。你说,我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永远也读不足,看不够。其实,人世间好看的书多着呢,你真傻。夜色沉沉,晚风习习,林中传来了你那美妙的歌声。望着你深情的目光,我真想从树梢上跳下来,投进你的怀抱,当你张开双臂,想拥抱我的时候。可惜我身不由已,枉负了你一片苦心。就让那火红的朝阳永远照亮你的心吧!倘若能够,我愿意化作温馨的春风,溶进濛濛细雨之中但我的心中不能没有你,“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天地有灵,当知道,春雨濛濛,那滴落在你身上的,不是天上的雨水,而是我心中的眼泪!我在遥远天国祝福你我心中的少年,当你独自一人走夜路的时候。(精美小文,深刻隽永。连读几遍,甚为折服也。作者托物言情,寄情于月,意境清远;行文遣词,匠心独运,犹如天籁之声,袅袅娜娜;又如天边彩云,绚丽多彩,随风舞动,但形散而神不散也。 爸爸读后有感 2012.4.6于教育局)The second essay幸福 巴克莱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里会一贫如洗?我给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便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有事做。 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身患重病、自知时日不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有事做的时候,这时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事做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能爱人。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复苏。”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最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爸爸寄语:幸福在哪里?在于“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人生于天地之间,当有梦想,继之以矻矻奋斗,用汗水用智慧用毅力去实现梦想、超越梦想。以博爱之心,海纳百川,厚积薄发。)The third one(通过富有诗意及概括性的颁奖词,一个个人物正款款向你走来。)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朱光亚【颁奖词】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胡忠 谢晓君夫妇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吴孟超 【颁奖词】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无臂钢琴师刘伟 【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杨善洲 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阿里木 烤羊肉串的阿里木 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颁奖词】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张平宜 “希望之翼”张平宜让麻风村孩子受教育 【颁奖词】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孟佩杰孝女孟佩杰8岁起照顾瘫痪的养母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吴菊萍“最美妈妈”吴菊萍 奋不顾身托住小生命 【颁奖词】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刘金国忠诚卫士刘金国 两袖清风,一心为公 【颁奖词】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The Fourth one超越时空,烛照古今浅析唐僧师徒形象及现实意义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 0934班 王金子指导教师:牛小娟作为四大奇书之一,西游记被称为奇书中的奇书。它有着最广泛的读者面,古今中外,老少皆宜。这缘于它新奇的想象,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更缘于它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含的超越时空限制的现实意义,它明为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游,内在的却表现了他们精神的漫游过程,正所谓“游戏中暗藏密谛”(李卓吾西游记总批)。而唐僧师徒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我们这个民族,甚至是整个人类经历的缩影,他们身上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某些优点,同时反映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踏平坎坷成大道,不取真经誓不休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唐僧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法师,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法师孤身一人,历尽艰险,穿越五十多个国家,费时十七年,行程万里,最后带回佛经六百多部,受到百姓及唐太宗的热烈欢迎,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其实,玄奘西行最本质的内容不在于他取回了多少部经书,而在于他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所必需的信心和毅力。吴承恩笔下的唐僧秉承了玄奘法师的这一特性。西游记中,取经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象征某种宏伟的事业,成为唐僧师徒的追求目标和人生理想。从二十回起,唐僧就树立了到西天取经的宏伟志向,“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他的徒弟劝他:“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性命。”困难如此,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却矢志不移。他“踏平坎坷成大道”,历经“一番番春秋冬夏”,品尝“一场场酸甜苦辣”。九九八十一难,使这个文弱和尚,吃尽苦头,但无论如何,即便身陷魔窟,几乎成为魔头的盘中餐,唐僧都没有放弃自己西天取经的伟大理想。甚至经过女儿国时,美色当前,江山拱手奉送,唐僧都壮心不改,试想,古今中外世上才有几人能拒此权与色的诱惑?清人张书绅说过:“予今批西游记一百回,亦一言以蔽之曰:只是教人诚心为学,不要退悔。”又说:“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正是古往今来,人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以及各自在“西天之路”上义无反顾取得“真经”的恒心和毅力,才凝聚了中华民族为事业奋斗、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为楚国而上下求索,最后身沉汨罗的屈原;为完成鸿篇巨制史记而忍辱包羞的司马迁;为变法而从容就义,肝胆照昆仑的谭嗣同;为国家解放、人民翻身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经枪林、冒弹雨的红军战士他们哪一个不是执着的唐僧?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永远的英雄孙悟空孙悟空是天地精华所生,他远渡重洋,求师访道,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岂料玉帝轻贤,心高气傲、不愿低人一等的孙悟空自尊受到严重侮辱,于是他对等级秩序森严的天庭发起了挑战。他抡起金箍棒打上凌霄宝殿,闯入兜率宫,把天宫闹得不亦乐乎。毛泽东曾对孙悟空的“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形象和风采称赞不已,激情“欢呼”。1961 年 11 月 17 日,写下的著名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时的孙悟空是凭借个人能力去自由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少年英雄:天不怕地不怕,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英勇善战且所向披靡。取经彻底改变了孙悟空的命运,有人说孙悟空因此丧失了自我,屈服了权威,可是纵观孙悟空的取经之旅,我们从哪里看到了一丁点的奴性?曹炳建教授在多重文化意义下的探索与追求孙悟空形象中说:“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仍然时常流露出自由的天性,只不过已经由自然的自由进入了理性的自由。 ” 他依然不失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孙派头,他还是那样的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不同之处是他已经肩负了协助唐僧取经的崇高使命,取经,同样成了他坚忍不拔地追求的一种理想。这时的孙悟空已经蜕变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为事业而战的成熟英雄:敢于同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为取得真经,他翻山越岭,擒妖捉魔,排除重重困难,从不考虑个人私利,一心以事业为重,即使在被人误解,遭到不公正待遇,甚至被唐僧念着紧箍咒、赶回花果山的时候,还是“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古往今来,人们似乎都摆脱不掉英雄情结,而孙悟空,集中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向往,有大才干大智慧,又有崇高的理想和斗争精神。四贪成大名,地道一凡夫凡夫俗子猪八戒猪八戒有四贪。一贪吃,他的丈人高太公说他:“食肠却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取经路上最先喊饿、最能吃的也是他。二贪色,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评价猪八戒“食肠如壑,色胆如天”再恰当不过,作为一个和尚,他心猿意马,每遇女色必心花怒放、丑态毕露。西天途中,他更是念念不忘高老庄,动不动便想倒插门。三贪财,猪八戒贪财文中多处可见,行至布金禅寺,他听说当年舍卫城太子曾以黄金作砖铺地,请如来到此作法,竟俯身摸地也想去摸块金砖,每读至此,不禁捧腹。四贪睡,他的嗜睡无人能及,且不择场地,青石板上,荆棘丛中,到处都可成就他的美梦。可是我们并不讨厌猪八戒,因为他的这些毛病往往出于人的本能欲求,反映了人性中的普遍弱点,相反在无欲无求、一本正经的唐僧的衬托下,我们觉得猪八戒更像一个真人,他有人的弱点,有人的性情,更有人的可爱。是的,他贪吃,可是民以食为天,何况老猪食量大又是事实;他贪色,可连孔老夫子都说“食色,性也”;他贪财,可是君子得财取之有道,他一没偷二没抢;他贪睡更是无可厚非,西天路途遥远,道路坎坷,有多累是常人想不到的。何况老猪也从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淳朴憨厚,贪小却从不忘大义。我们为什么觉得老猪亲切、可爱?因为他就是你,他也是我,他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有时会偷懒、占点小便宜,甚至贪功邀赏,可是这样的小毛病谁人不会犯?真心赎罪过,虔诚取真经苦行僧沙僧在对西游记的评论中,沙僧因性格不突出常被晾在一边,其实这种没有个性即是沙僧的个性。沙僧的没个性源自他惨痛的教训,同是天神被贬,猪八戒是好色所致,似乎是罪有应得。而沙僧就可怜的多了,他仅仅是失手打破了一个琉璃盏,就被贬下人间,每七日遭受飞刀穿胸之苦。比起大师兄的“无法无天”和二师兄的“故意犯罪”,沙僧的“过失犯罪”便凄惨了许多,因此内心的伤疤时时刻刻提醒他凡事小心,处处谨慎。随唐僧取经,功德圆满,正是沙僧苦苦追求的理想,当然也是他彻底改变命运的绝好机会,所以他对取经的虔诚丝毫不亚于师父唐僧。在西行途中,他任劳任怨,小心行事,识大体,顾大局,有责任心。生活中像沙僧一样默默无闻的人有很多,他们看似平凡,却勤勤恳恳,胸有大志,他们不屈服于命运力求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现状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称赞,虽然有时不免呆板、无趣一些,又有何妨?我们不能苛求人人都是英雄的孙悟空、,人人都是会耍些小聪明的猪八戒。总之,在西游记中,我们时时能看到现实的影子,这也是这部名著穿越时空魅力永恒的原因所在。教师点评:思耀千古,历久弥香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 牛小娟“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身经百战打头阵/惩恶扬善心如佛/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金箍棒啊永闪烁/一棍扫清天下浊”每每听到这首电视剧中的主题曲,我们就会想起身穿一副锁子黄金甲,头戴一顶凤翅紫金冠,足踏一双藕丝步云履,手持如意金箍棒,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伎俩的美猴王。中国人对西游记情有独钟,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摆脱不掉的西游记情结,而孙悟空也成为很多人的“偶像”。可金子最后把西游记作为选题,还是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这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太熟悉了,熟悉到对作品中的人物如数家珍,是呀,连几岁的娃娃都知道的西游记,金子能写出什么新意呢?果不其然,初稿尽管思路清晰,对人物分析也还准确,但只是泛泛之论、人云亦云,没有“我”的感悟,更无“我”的思考,流于肤浅了。在她苦于无从突破的时候,我让她到网上和图书馆查找资料,再次阅读原著以及李卓吾的西游记总批、河南大学曹炳建教授的西游记系列文章等,并提出了几个问题:“除了高超的艺术成就,西游记何以能持久地拥有如此众多的粉丝?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如何站在新的角度去探寻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反复的阅读,最终金子吃透文本,拨开重重的宗教迷雾,撩开神秘的神话外衣,有了大的突破。她抛却前人固论,大胆地让作品与现实对接,除了写出自己眼中的唐僧师徒形象,又深度挖掘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她认为西游记表面上是以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讲述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旅和神话世界的奇异故事,内在的却表现了师徒四人精神的漫游过程,师徒四人身上凝聚了我们民族的优点,也反映了人性中的某些缺点,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金子选择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论述。定稿之后我反复品味金子的文章,颇感欣慰。文章准确切入,思路清晰,小作者能读进去,更能跳出来,站在文化、人性的角度对作品做深刻的解读,带领读者咀嚼作品的厚重;小标题生动、凝炼,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本文增添了几分诗意;旁征博引,材料详实,作者在创作时,严谨的态度,我们在品读此文中可见一斑。后来金子对我说:“阅读、思考、写作的过程就像西天取经,历经磨难,终九九归真,修成正果。”是呀,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指导教师:牛小娟)The Fifth one都是西湖惹的祸白蛇传说发源地新探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11级35班孙楷之前不久,程氏武侠巨制白蛇传说在各大影院纷纷上映,无论是明星阵容的强大、电脑特技的唯美,还是对法海的重新定位都使这个古老的传说焕发新机。从儿时的京剧白蛇传的万人空巷到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风靡大江南北,再到最近白蛇传说的热映无不印证着白蛇传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巨大魅力,这也为原本美如西子的西湖增添了浪漫凄美的色彩。说到故事发生于杭州西湖,则应滥觞于明代作家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回白娘子永镇雷封塔了。然而近几年随着学者的深入研究,有关白蛇传的发源地也有了不同的版本。除了冯氏的“杭州说”(“镇江说”),还有“汤阴说”“印度说”等。虽然说“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但偶然的机会让笔者对白蛇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故乡河南济源缀在了一起,继而,笔者查阅资料、走访当地熟知掌故的长者,最终发现了大量支持“济源说”的佐证。首先,济源具备白蛇传说产生的文化背景。白蛇传讲述的是以白素贞(蛇精)为代表的道教与以法海为代表的佛教之间的斗争,“水漫金山”可说是这种斗争尖锐的表现,而济源特殊的文化氛围孕育了此种斗争的土壤。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山区,地处太行山麓,北临山西省,历来少受战乱,因而备受修道之人的青睐。境内的王屋山被誉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济源的道教文化底蕴深厚,故至今济源的深山幽谷中都是道观却难觅寺庙。然而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后日渐强盛,至唐宋时期已达盛时,“玄奘取经”可见一斑,而不断强盛的佛教渐渐濡染济源大地,却难以撼动济源的道教主流地位,为抢占地盘传播佛教文化,伺机侵占“道教名山王屋山”。两教斗争相当激烈。在王屋山下有厝道观名曰阳台宫,奇妙的是在此道观门前,银杏与菩提并存。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追逐长生不老,与日月永恒,银杏树以其寿与山齐,为道家所推崇敬仰,视为祥瑞之物。而菩提树则是释迦牟尼禅定成佛之地。在道观门前同时存在菩提与银杏,就是当年佛道两家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明证了。其次,白蛇传说中的人名和地名皆与济源有关。法海确有其人,乃祖居裴村(今济源市五龙口镇裴村)的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为当时高僧,法号“法海”俗名裴文德,史称“裴头陀”,而裴村附近就有许姓居住,现东许村、大许村、小许村(今属济源市五龙口镇)皆可以作为佐证。而许仙又姓许,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许仙本名不是许仙,在警世通言中,他叫做许宣。而不论是“仙”还是“宣”都与济源当地对郎中的习惯叫法“先儿”(意为先生)音近,比如在济源你要问儿科医生谁医术最高,人们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黄先儿,其实就是在商业城坐诊的黄大夫。更为巧合的是,传说中许仙恰恰就是在上山采草药时从捕蛇者的手中救下了白蛇,而投胎转世之后又与幻为白素贞的白蛇在镇江经营一家药铺,并以医术高明、广施恩泽而备受当地百姓拥护。白蛇与青蛇的原型其实是由山西流经济源的漭河。漭河至济源城分为两股,绕城而过,当地人分别称为北漭河、南漭河。北漭河是一条石底河,枯水时节,水落石出,远望俨然一条巨大的白蟒逶迤在济源大地,因此,北漭河又称白漭河。至今,北漭河的出山口和中下游岸边各座落着一个“白涧村”,都是因河而得名。南漭河则是一条泥底河,每到枯水季节,南漭河露出的便是一河床的青草,更像一条青蛇在济源大地盘桓,所以,南漭河又被称为青漭河。迄今它的中游岸边还有一个叫“泥河头”的村庄。民间迷信把“漭”说成是“蟒”,而蟒即是多年生长的巨蛇,白蟒和青蟒不就是白蛇和青蛇的原型吗?材料表明,白蛇传发生在济源的说法不是笔者捕风捉影的信口胡诌,而是诸多历史文化因素、民俗掌故整合之后的必然结果。可为什么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将故事的发生地改为杭州呢?那就要“归功”于西湖了。杭州当然有西湖,那是东坡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也是林升眼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西湖,但却不是白蛇与许仙的西湖。据济源县志载,历史上济源东南确有个非常大的水域,东至水东村(今属梨林镇),西至亚桥乡(今玉泉区),北至水屯村(今分为南水屯、北水屯)、码头村(今分为东码头、中码头、西码头),南到孟县(今孟州市)西北。水域辽阔可行船渡舟,是济源小有河、南北漭河、珠河、龙河的汇集地。因其地理上位于当时的河内府之西,故被命名为“西湖”,又称小西湖。济源九景之一的“西湖夜雨”就指此地。至今附近有一村名曰西湖村,且湖东一桥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形成“断桥”,即今梨林镇桥头村,是古时断桥的桥头遗址。西湖、断桥;济源、杭州。从古至今无论山水风物还是历史影响,济源都无法与杭州相提并论,两处阴差阳错的巧合致使冯梦龙施展“乾坤大挪移”,想当然地将故事搬到了杭州,再把西湖美景中雷峰塔等进行艺术加工,糅合其中,于是便有了杭州西湖断桥相会、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等传说的播扬,到了清代乾隆、嘉靖年间,文人对冯氏版本再加工,附会上镇江府的金山寺等名胜而创作了雷峰塔传奇白蛇传等完本的京剧、昆曲,至此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已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而被定格,到了现代就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新”白娘子传奇了。倘若真要对这个传说的来源较真,那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推论:唐朝末年,正值佛道两教明争暗斗如火如荼的时期,济源西湖畔的许村郎中许先儿(许仙)在一次游湖时于断桥边偶遇一美艳女子名曰白素贞,二人一见钟情,后来有情人终成眷属,而许先儿本来医术精湛,婚后二人把自家的医堂更是经营得有声有色,可谓闻名方圆百里。这一切自然逃不过邻村高僧法海的法眼,道教本来就崇尚修炼丹药以达羽化登仙之境,这与许先儿的行医修行颇为相近。为打击许先儿的影响力,树立佛学的威信,法海附会上漭河的迷信说法漭河就是巨蟒,讹称白素贞是西湖中修炼千年蛇妖所幻,而许先儿医术高明不过是假借白素贞妖术来蒙蔽世人。一边是医术精湛的神医,一边是佛法无边的高僧,一场轰轰烈烈的佛道之争拉开序幕,蒙昧世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谬种的流传便开始了教师点评:这篇文章源于一次春游的师生交流。流连于王屋山的重峦耸翠,我不禁感怀:王屋山真美,但很多人只知道它是愚公移山的地方,却不知它是道教圣地,它的美更多的是在于它的神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不仅是青山、秀水。许多人花高价去参观北京的天坛,却不知那是后来的皇帝苦于到王屋山天坛峰祭天路途遥远而就近建造的替代品。休息时,我鼓励学生谈一谈济源的历史掌故,学生们踊跃参与,什么女娲炼石、济渎庙由来、阳台宫之谜等等传说引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