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 商品经济发达C. 自耕农经济脆弱D. 农家生活自然祥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你耕田来我织布”体现了男耕女织,A符合题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很少与市场发生联系,因此,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天灾人祸对小农家庭生产生活的冲击,排除C;“寒窑破”“苦”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的局限性:(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3)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特别是封建王朝政策的影响。2.2013年7月4日古代人与夏天的战争:自公元前1766年公元2013年3800年间,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我国古代人民对抗灾害的活动不包括A. 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B. 灌溉工具创新不断C. 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D. 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答案】D【解析】【详解】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不是抗旱利器,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古代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目的之一是为了对抗自然灾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灌溉工具不断创新也是对付灾害的手段之一,B正确,不符合题意;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同样也是对抗灾害的方法,C正确,不符合题意。3. 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答案】C【解析】活字印刷是北宋时期;粉彩瓷是清朝时期,唐朝时期看不到,故C正确,符合题意;A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B是唐朝时期出现;D是汉代出现。4.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官营手工业”的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产品供皇室贵族使用 ,产品不投放市场,据此分析可知符合题意,而不合史实,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5.“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市”专门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代政府对市都有严格规定,如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而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打破了原先空间好时间上的限制,不用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形成了商业街。城郊农村出现“市”。“市”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详解】题目中的城就是政府办公和人民居住的场所,市指商品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就是说居住区和商业区不再分开了,这种情况出现只能是宋朝以后,宋朝的市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所以排除A项和B项,答案只能从C项和D项中选, D项虽也属于“城区即市区”但是不是较早期的情况,故不选D,由此正确答案为C。【点睛】汉代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南北朝时形成草市,有“草市尉”管理。唐代出现夜市。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面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A.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八股取士扼杀人才C. 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D. 长途贩运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无法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容,故排除A项。材料只说主人公读书无成就,并不代表八股取士扼杀人才,故排除B项。材料显示主人公准备去经商,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排除C项。主人公为陕西人,祖上在福建、广州为商,他想到漳州经商,可见当时长途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7.“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设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所以答案选D。8.某班探究课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以下图片,他想说明的观点应是儿:爹,这是我经商赚的,孝敬您父:家门不幸啊,怎么出了个做生意的孽种A. 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B. 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C. 忠孝观念渊远流长D. 海外贸易交通艰难【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社会以农立国,传统的观念是重农抑商,因此父辈对于儿子经商赚取的钱财表示不满意,显然是受到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A正确;图片漫画不能说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B错误;漫画中儿子孝敬父母显示是受到忠孝观念的影响,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错误;海外贸易交通艰难与材料中漫画信息没有关系,错误。9. 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 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AC项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排除。D项错在“完全占领”,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为切入点,考查小农经济解体等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衰落了”,抓住设问要求“实质”,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0.下列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同他们创办的民族工业有误的是A. 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B. 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C. 荣宗敬,荣德生新洋灰公司D. 张謇大生纱厂【答案】C【解析】【详解】荣宗敬,荣德生是晚清时期著名民族企业家,主要经营工厂是无锡宝兴面粉厂,C错误,符合题意;A、B和C的企业家和民族工业对映均正确,排除。11.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捐杂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族,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菱缩C.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说明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所以C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A;B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排除;列强也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因素,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原因进行思考。12.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把握,曲线图主要反映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从产生标志看,A、C项正确,从消亡情况看,A、C项正确,只有A项符合题意。13.假如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A. 重工业B. 轻工业C. 农业D. 军事工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轻工业属于投资小、见效快的行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重工业投资大、见效慢,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农业不符合“见效快”特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军事工业属于重工业,也是投资大、见效慢,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4.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看到这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抒己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A. 甲: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B. 乙:对,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C. 丙: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D. 丁:对,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底,故排除C而选D;一五计划结束是在1957年,故排除A;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意味着我国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故排除B。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名师点睛】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5.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农业合作化运动B. 土地改革运动C. “大跃进”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50年代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违反科学规律,体现大跃进特点,故C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没有浮夸风,故A排除。土地改革运动没有浮夸风,故B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所有制方面,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名师点睛】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16.“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公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推动D. 开展一五计划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的提高是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是1950至1952年,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八字方针”是1960至1962年,选项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五计划是1953至1957年,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7.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下国家对企业管的过多过死,使企业缺少活力,改革要改变这种管理体制,所以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故项正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B错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共十五大会议提出,C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D错误。【点睛】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地发展。18.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见下图)该照片体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显成效美国主张同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经济全球化的迹象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84年”“可口可乐,面带微笑”可知是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民众生活的变化,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出现显然说明是经济全球化的现象,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中国的现状,显然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赞赏,符合题意;美国主张同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是1979年,排除,选择D项正确;A、和项错误。19.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故本题应选C项;A项应为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体制,B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901995年”不符;D项不属于经济理论,故排除。【考点定位】本题形式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20.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C.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拔剑四顾心茫然”提供的时间节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达仁堂之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环境下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故项正确;90年代中期已不再集中统一管理,错误;企业力量的削弱也不是该企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错误。2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D.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答案】D【解析】【详解】民国初年是指年之后,当时民国政府以法令的形式下令剪辫子,“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不符合民国时期的社会风尚,符合题意;“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体现出新旧婚姻共存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体现出西市文明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体现出废止缠足的现象,符合民国初年的社会风尚,不符合题意。22.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A. 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的电视节目B. 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C. 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D. 报童在街上叫卖【答案】A【解析】【详解】电视在中国出现时间是年,错误,符合题意;申报创刊于年,电影在中国出现是世纪末,不符合题意;电车在中国出现是年,不符合题意;报刊是近代主要的传媒,此时早已出现,不符合题意。23. 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A. 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B. 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C. 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D.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蔡元培“征婚启事”的各项信息可以看出传统的婚姻观念受到了新的挑战。从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900年,当时废止缠足刚提出不久,阻挠力量还很强大,并未成为社会时尚,A不选;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的时间是1915年,B不选;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未动摇,D不选;由“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可以分析出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本题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观念24.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铁路运输业B. 新式水运业C. 航空运输业D. 电报电信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当中的描述“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两句可知需要架设电线,另外还有传播信息的功能,符合题意的是电报通讯。ABC皆与此描述没有关系,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电报电信业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引自苏州府风俗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些经济政策的?【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特点:男耕女织(或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2)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与繁荣。(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详解】(1)本题据材料一“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再根据材料一“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即可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角度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角度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本题据材料二“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材料三“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商帮、工商业城镇等方面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3)本题据材料四“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方面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再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世界潮流等方面回答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些经济政策。26.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额480万,实现利税45万元。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其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的机遇,分别指出两次机遇出现的原因。【答案】(1)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考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行测国考答案及题库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辽宁省国考行测题库附答案详解(b卷)
- 国考题库综合带答案详解ab卷
- 计算机国考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税务局国考行测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基于GIS的汉口历史风貌区核心街区建筑色彩研究
- 阳泉市中医院超声图像优化技术考核
- 哈尔滨市中医院胎儿畸形筛查B超考核
- 阳泉市中医院液体摄入指导考核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医院感染管理科十五五发展规划
- 学堂在线 实验室安全教育 章节测试答案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解读
- 医院特殊群体服务优先制度方案
- 2025年知识产权普法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纳税申报实务说课课件
- GB/T 17505-2016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 建筑工地电动车辆安全检查验收表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课件
- 医院医疗器械询价采购相关表格(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