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形像:领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催化剂.doc_第1页
激活形像:领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催化剂.doc_第2页
激活形像:领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催化剂.doc_第3页
激活形像:领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催化剂.doc_第4页
激活形像:领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催化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活形像:领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催化剂【内容提要】阅读教学不能只重视文本内容而忽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领悟。不能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上领悟语言表达形式,还要通过多种手段在品词、赏句、悟段、谋篇中激活汉语言固有的形像感,催化语言与内容的相融。通过咀嚼字词,开掘语言表像;涵咏句子,链接语言镜像;想像语段,丰富语言视像;比较篇章,借鉴语言意像,使阅读教学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儿”。【关键词】语言表达形式语言形象表像镜像视像意像课改时至今日,正向纵深发展,然而在人文感悟大行其道的今天,对于语言领悟却被“打入冷宫”。其困难在于,稍有不慎,就滑进了“就语言而论语言”的工具论泥潭,套上机械训练的架子。学一篇课文,当然要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内涵,但从学习语文的角度讲,其着眼点应当放在语言形式上。“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等,都是从“语言”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没有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品味、领悟,这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审视现今的语文教学,由于理解的偏差,在引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形式上,存在着以下几种偏差:1、买椟还珠。语文教学只抓文本内容,忽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领悟,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从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来看,阅读教学要从“语言内容语言”,也就是说“走一个来回”,不光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理解内容,同时,还要让学生领悟思想内容是怎样借助语言表达的。“理解内容”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领悟表达方法解决的是“怎样写”的问题。2、剔肉留骨把原本灵动的“表达方式”视为语文知识,枯燥地进行条分缕析、抽丝去茧,把语文课演变成了语法课,让抽象的理性认识取代了生动具体的感性体悟,味同嚼蜡。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表达方法的要求上,用的是“感受”、“体会”、“揣摩”、“领悟”等词语,强调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表达方法”,注重的是学生领悟的过程,不过分计较领悟的结果,不提硬性的要求,具体的指标。3、“读”领风骚领悟表达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多读。但是透过开满鲜花的“读”的背后,我们思考的是:“读”就能领悟到语言的表达形式吗?在一些课上,一味地让学生“傻读”、“死读”,他们奉行的是“读着读着就感悟到了,说出来没多大意思”的理论。这样低效的读是不会悟出语句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是不会悟出文章这样写好在哪里,是不会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的!我们知道:汉语言是表意文字,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形像性。形像是“言”与“意”的中介,“言生于像,故寻言以观像;像生于意,故寻像以观意。”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对语言形像的还原、创设和激活,那么学生学的语言是缺乏形像支撑的,僵化的、干瘪的、枯燥的语言;那么学生的理解是抽去形像信息的、缺乏生命体验与心灵沟通的理解。因此除了“读”这种基本途径以外,唤起语言文字的形像、想像语言文字的形像、体会语言文字的情感是领悟语言表达形式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步入语言殿堂,理解感悟语言的“终南捷径”。在形像的激活中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语言的准确、生动、含蓄等等),领悟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领悟文章的结构,领悟文章的意境,这样才能把“表达方法”这一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言语读写技能。一、在品词中咀嚼,开掘语言表像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我们一向认为“字词是阅读的基础”。这一说法当然没有错误,但是字词的作用仅仅是“阅读的基础”吗?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论著中强调指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其实,每一个汉字都有浸润着丰富的表像,承载着文化的内涵。教学中不应是理性、枯燥地去分析词条的意思,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词的细微的差别,体味作者用词的讲究,推敲字词的精妙,感知词语的鲜明形像,这样才能达到像维果斯基所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一位老师在上老舍先生的猫一课时,对“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这句中“蹭”一词的咀嚼玩味,开掘了词语丰富的表像空间。师:能说说“蹭”在这儿的意思吗?生:是“摩擦”的意思。师:那老舍先生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其中的不同。生1:我觉得用“摩擦”的话,句子中的猫就没有可爱的那种感觉了。生2:我也有这种感觉,就是猫好像不再温柔可亲了。生3:我觉得“蹭”是一种轻轻地“摩擦”。因为如果擦得很重的话,老舍爷爷会不舒服的。生4:我觉得“蹭”是一种温柔地“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猫蹭主人的腿,那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呢。生5:我觉得“蹭”还有一种撒娇的味道。猫在老舍爷爷面前撒个娇,要求给抓抓痒。说明猫和老舍爷爷的关系特别好。师:体会得真好!大家看,猫这样轻轻地、温柔地、撒娇似的蹭着老舍爷爷的腿,还蹭出了什么呢?生6:蹭出了可爱。猫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生7:蹭出了友谊。生8:蹭出了顽皮。生9:蹭出了它的天真活泼。生10:蹭出了乖巧。生11:蹭出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师:说得多精彩啊!同学们,一个“蹭”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画面。一个简简单单的“蹭”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描写,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意会下,竟然咀嚼出如此丰富的感觉和内涵。本是一个平面的汉字,在学生多元的、个性化的、充满诗意的感悟下,它的表像一下子就丰满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里指出:“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你们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让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这位老师努力开掘“蹭”字丰富的表像,揣摩体味、含英咀华、不正是引领学生走向“词的音乐”吗?二、在赏句中涵咏,链接语言镜像王尚文先生在语感论中指出:从现像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但实质上它是一种心灵的感觉。语感正是在言语的音韵和意义的直接感染下在内心呈现出一个感性的具体生活镜像,在人的直觉思维作用下,产生美感效应。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美文。两位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教法:第一个老师是这么上的:通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伤痛的?在一个大问题背景下析词读句,深挖细掘,最终学生的收获就是明白了时光一去不复返,要爱惜时间的大道理。这样教法的弊端就在于把学生放在一个纯读者的角度去枯燥、漠然地发现、提炼其中的教育意义,而对本文隽美雅致的语言特色毫无感觉、麻木不知。第二位老师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不应仅仅是让学生懂得爱惜时间的道理,更应让学生体会到朱自清通过“燕子”、“杨柳”、“滴水”、“大海”、“轻烟”等具体的生活事物的比对来表达哀婉缠绵的心绪这一语言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链接语言的生活镜像,赏析、涵咏这些语句,让学生“沉入语句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把玩、掂量、比较中品尝语言表达的“真味”,真正为学生语言的发展埋下深厚的根基。具体设计如下:模块一:有人说朱自清的文字是富有情感的温度的。读着这样的一篇美文,掩卷而释,你感觉到了弥漫在文字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模块二: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一些生活事物来映衬自己的内心感受的?例举三处:(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由熟识的燕子、杨柳、桃花引发,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却不能像这些自然现像那样去了再回。于是一连串追问,声声都是作者心灵里冒出的惋惜、嗟叹。)(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相对于万古长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针尖上一滴水”和“大海”,这两个鲜明的事物,把两者的差距形容透了。读着,不能不给人以“生命无常”感,稍一轻忽,生命便要消失在无垠的时间长流里。)(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轻烟”与“薄雾”都没有根基,空虚飘忽,流露出作者对过去时光的不堪回首)模块三、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真可谓是别出心裁,就像我们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三句重点句,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字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第二位老师教学时紧抠住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涵咏,通过对一些生活事物的链接,唤醒语言镜像,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句子这样的表达对于烘托意境、表达情绪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获得了语言的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这时,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感染;不是一种教师的透彻分析,而是学生的自主领悟。三、在悟段中想像,丰富语言视像阅读读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我们期望这样一种教学境界:当学生在看到一段语言文字的时候,他的头脑能再现一种视像;当学生眼前出现某一个视像的时候,他头脑当中能显现出相应的文字。而想像,就是丰富语言视像、再现作品内容的“绿色通道”;通过想像,可以听到语言的声音,辨别语言的色彩,触摸语言的体温,掂量语言的分量。请看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二泉映月中的一个语段教学:“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师:同学们,阿炳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灵走进阿炳的那个时代,走进阿炳的生活。也许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因为他双目失明而撞上了一摊水果,你看到了什么?也许他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画面写下来。生1: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拿着胡琴在街上卖艺,当他不小心撞到小摊时,即使他说“对不起”,摊主也不肯放过他,把他一天辛苦赚来的钱全部都拿走了。生2: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水果摊,虽然说了“对不起”,还是被人毒打了一顿。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帮助他,只是在一旁讥笑他。生3:我还看到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别人吃着团圆饭时,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拉着二胡,穿着破烂的单衣,吃着别人剩下的饭菜,睡在牛棚里,没有被子,没有床,没有枕头。生4:在大雪漫飞的时候,只穿件单薄的衣服,在大街上卖艺。此时,人们都在家里烤火,吃着丰盛的晚餐,但可怜的阿炳只能在大街上挨冻受饿。师:是啊,你们看到,你们听到,你们感到的,那全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经历。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一起读(引导学生一次一次地读这段,总共读了7次。)在这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教学片断中,王崧舟老师让学生围绕“坎坷”想象画面,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折射出视像,有效地走进了旧社会的悲惨世界,感受阿炳的坎坷生活,这时学生头脑中产生的视像是有生命的,是可以叠加、延伸的。然后再让孩子们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用诵读展示对语言的融会。这时饱含深情的诵读,一声声,一遍遍,不是简单的朗读堆砌,读出了对阿炳命运的万分感慨,读出了语言和意韵融合的视像,读成了学生语言世界中的一个个鲜活的元素。四、在谋篇中比较,借鉴语言意像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诸如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等,在小学高年级需要初步领悟的。如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上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在“情景交融”的写法上很有特点。整篇文章有多处写到“月光”,在月光下父子俩因捕捞鲈鱼的时间未到而要不要放掉鱼的一番对话更为感人。古往今来,不论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唐诗宋词,还是“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流行歌曲,“月光”在文人的笔下有着丰富的意像。“情伴景生,景以情活”,根据文本独特的表达方式,我在设计上独辟蹊径,从寻找如水的月光入手(表像)体会月光下的那一份的心情,境由心生(意像)借景寄情,情景交融,借月光写写孩子放鱼时的心情(表像)。整堂课的设计从“表像意像表像”走了一个来回。如果说从“表像意像”的指向,是抓住了语言的内核,那么,从“意像表像”的再现,就是抓住了语言的外显。1、(出示)“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请你到文中去寻找这份美丽的月光,找到描写月光的句子后,美美地读一读,读出美丽的感受来。2、在这样的夜晚,留给作者永久回忆的仅仅是美丽的月光吗?透过这月光,你感受到了什么?读课文,去寻找这月光下的心情。板书:(高兴、得意、激动、惊喜、喜出望外、委屈、难受、恋恋不舍、沮丧、遗憾)3、同样是月光,为何我的心情却不一样呢?品味“我”钓到鱼的快乐和放掉鱼的无奈。4、在皎洁的月光下,只有父亲与孩子的情感在流淌着。在父亲不容争辩的目光下,孩子(出示)“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此时此刻,你明白孩子的心情吗?5、是啊,所以的这一切,只有皎洁的月光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你能像作者一样,借助月光来表达孩子此时的心情吗?写话: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此时,月光似乎_。6、同学们,真好,你们把这样意味深长的目光,这样复杂的心情,都融入在了一段悠悠的月光中,这就是借景寄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一篇文章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但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切入点怎么找?这就要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