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品种分类学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牡丹品种分类学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牡丹品种分类学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牡丹品种分类学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牡丹品种分类学研究进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牡丹品种分类学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概述了牡丹的品种分类学研究进展,牡丹种质资源的分类历史十分复杂,最近,洪德元对芍药属牡丹组进行了分类处理:牡丹组共有8个种,其中3个种各包含两个亚种,另有两个杂种。牡丹品种资源众多,其分类历史悠久,按照花型演进规律目前已形成日趋一致的花型分类方案。关键词:牡丹;花卉分类;研究进展Advances in variety classification of Paeonia sufruticosaAbstract:The taxonomical history of woody group(Peorfies)in the genus poenia is review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group is endemic to china,but paeonia suffruticosa is commonly cultivated throughout the north temperate region and has long been as “the king of flower”The taxonomical history of SectMoutan is very complicatedAccording to the newest report of Hong Deyuan in 1999,there are eight species,three of which each contains two subspeciesIn addition,there are two hybridsThe cultivars from genus paeonia SectMoutan are abundant,and the classification history about them is longSo far,a universal plan of flower form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forme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r pattern of the flower from evolutionKey words:paeonia sufruficosa,flower classification,research advance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为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 L.)多年生落叶灌木,是我国的传统名花, 在国际上也久享盛誉, 被誉为“花中之王” 、“天都神花”。随着对牡丹栽培历史、野生牡丹的分类 1- 4 、分布、引种驯化和保护5- 7 、繁殖特性 8- 9 、种群结构 10- 11 、以及栽培品种(群) 的分类 12-13 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人们对牡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国是牡丹品种起源、演化和发展的中心,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在牡丹品种培育和改良等一系列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1.牡丹野生种质资源分类中国是牡丹的故乡,野生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成为世界牡丹野生种类最主要的分布中心和原产地。牡丹组所有各种(含亚种、变种、变型)在我国均有分布,是大多数种类的唯一原产地。而且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培育出了众多的牡丹栽培品种。芍药科只有1个属即芍药属,其中的牡丹组8个种,全部产于中国,也就是说世界各国栽培的牡丹,追根溯源,都是从中国引去的。这雄厚的牡丹野生资源优势,使我国素有世界牡丹第一大国的誉称。1999 年,洪德元等 2 调查了该类群的分布区, 对64 个居群进行了考察和取样, 在性状分析的基础上, 将牡丹组分为8 个种, 其中3 个种各包含两个亚种, 另有两个杂种, 即:(1)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1a)牡丹( 栽培亚种) Paeonia suffruticosa subsp. suffruticosa; (1b) 银屏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ubsp. Yinpingmudan D. Y. Hong , K. Y. Pan et Z. W. Xie; (2) 矮牡丹Paeonia jishanessis T . Hong et W. Z. Zhao; (3)卵叶牡丹Paeonia qiui Y. L. Pei et D. Y. Hong; (4)凤丹( 杨山牡丹) Paeonia ostii T.Hong et J. X. Zhang; (5)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S. G. Haw et L. A. Lauener) T. Hong et J. J.Li; ( 5a) 紫斑牡丹( 原亚种) Paeonia suffruticosa subsp. rockii ; ( 5b) 太白山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ubsp. taibaishanica D. Y. Hong ; (6)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 - Mazz.; (6a) 四川牡丹( 原亚种) Paeonia decomposita subsp. decomposita D. Y. Hong; (6b) 圆裂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subsp. rotundiloba D. Y. Hong; (7)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 ;(8)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 ii ( Stern et Taylor) D. Y. Hong; (9)延安牡丹( 杂种) Paeonia x papaveracea Andraws( pro. Sp.) ; (10)保康牡丹Paeonia x baokangensis Z.L. Dai et T. Hong ( pro. sp. ) 。中国是世界牡丹产业的发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国,要保持中国牡丹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在牡丹开发逐渐国际化的形势下参与国际竞争, 就要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野生资源, 大力开展牡丹育种, 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种,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的野生牡丹资源在园艺学上是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 对培育牡丹新品种和研究牡丹组的系统发育, 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一些野生资源可以直接引种驯化, 一些可以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因此, 查清牡丹野生种的多样性, 对其开发利用是十分必要的。2牡丹品种分类牡丹品种分类的方法很多, 过去多按花色、花型、花期或用途分类。如曹州牡丹谱按花色不同, 分为黄、青、红、白、黑、粉、紫、绿等8 类。3 类( 单瓣类、半重瓣类、重瓣类) 、9 型( 单瓣型、荷花型、葵花型、玫瑰花型、牡丹花型、扁球型、圆球型、长球型、绣球型)、8 大色类( 黄、白、粉、红、紫、黑、绿、蓝) 是喻衡对牡丹品种分类的概括。当代牡丹专家周家琪 14 认为花型的分类主要决定于雄蕊的瓣化和花瓣的自然增加, 据此将牡丹分为3类11种花型, 即“单瓣类的单瓣型; 千层类的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 楼子类的金蕊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秦魁杰 15 描述了牡丹、芍药品种演化过程中的台阁现象, 并根据台阁品种的演化阶段将台阁品种分为4 个花型, 即初生台阁型、彩瓣台阁型、分层台阁型和球花台阁型。1990 年其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又对牡丹、芍药花型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首次提出了建立系、类、型的分类系统, 根据牡丹野生原种的差异, 将牡丹品种分为4 系: 普通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紫牡丹系; 依据牡丹组成花朵的单花数量不同将其区分两大类即单花类和台阁花类; 花部基本结构的差异及重瓣程度是牡丹芍药品种分“型”的依据 15 。成仿云 16 根据对花色变化和花型演化等与品种形成有关的现象长期观察, 以及对欧美、日本和我国各种分类系统的深入研究, 提出了一个牡丹品种分类系统, 将牡丹分为色、类、型、组和品种共5个分类系统。本系统把花色和花型融为一体, 并把花色作为比花型更重要的分类标准提出。3 结论3.1 大力开展野生牡丹引种驯化和种间杂交工作开展野生牡丹引种驯化和种间杂交工作,一方面为栽培牡丹的起源与变异研究提供更全面的实验生物学证据,另一方面,对牡丹的新品种培育、丰富我国现有栽培牡丹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3.2 深入开展分子系统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变异、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虽然是通过形态上的异同来表现,但归根到底是由遗传物质决定。因此在比较形态学、孢粉学和数量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RAPD和AFLP技术,在DNA水平上深入研究牡丹种间、种与品种(群)及品种(群)问的相互关系。参考文献:1 洪涛, 张家勋, 李嘉珏等.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 一) : 芍药属牡丹组群新分类. 植物研究, 1992, 12( 3) : 223-2342 洪德元, 潘开玉. 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 J . 植物分类学报, 1999, 37( 4) : 351- 368. 3 洪涛, 戴振伦.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 三) : 芍药属牡丹组群新分类. 植物研究, 1997, 17( 1) : 1- 54 洪德元, 潘开玉. 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 植物分类学报, 1999, 37( 4) : 351-3685 金研铭, 徐惠风, 李亚东, 等. 牡丹引种及其抗寒性的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1( 2) : 37-396 李嘉珏, 陈德忠, 何丽霞, 等. 西藏大黄牡丹引种试验调查初报. 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1995, 第十集: 105-1107 龚洵, 武全安. 渐危植物黄牡丹受威因素初探. 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1993, 第8 集: 141- 1468 景新明, 郑光华. 4 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 25( 3) : 214-2219 成仿云. 紫斑牡丹有性生殖过程的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99610 成仿云, 李嘉珏, 陈德忠. 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 园艺学报, 1997, 24( 11) : 180- 18411 刘康, 韦柳兰, 王开曦等. 矮牡丹种群结构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1994, 14( 3) : 232- 23612 成仿云. 紫瓣牡丹新品种选育及牡丹品种分类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0( 2) : 27-3213 裴颜龙, 洪德元. 芍药属一新种卵叶牡丹. 植物分类学报, 1995, 33( 1) : 91-9314 周家琪. 牡丹芍药花型分类的探讨 J . 园艺学报, 1962, 1 ( 3-4) : 351-360.15 秦魁杰. 牡丹, 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研究 J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0, 12( 1) : 18-26.16 成仿云, 陈德忠. 紫斑牡丹新品种选育及牡丹品种分类研究 J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0( 2) : 27-32.17 陈俊愉主编.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8.18 洪德元. 银屏牡丹,花王牡丹的野生近亲. 植物分类学报, 1998, 36( 6) : 515- 520 19 袁涛, 王莲英. 几个牡丹野生种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分类的探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21( 1) : 17- 2120 邹喻苹, 蔡美琳. 芍药属牡丹组的系统学研究# 基于RAPD 分析. 植物分类学报, 1999, 37( 3) : 220- 227.21 李嘉珏, 于玲, 陈德忠, 等. 大花黄牡丹分类学地位的研究. 植物研究, 1998, 18( 2) : 152- 15522 袁涛. 中国牡丹部分种及品种( 群) 亲缘关系的研究: 博士毕业论文 ,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99923 于玲, 何丽霞, 李嘉珏等. 牡丹野生种间蛋白质谱带的比较研究. 园艺学报, 1998, 25( 1) : 99- 10124 肖调江, 龚洵, 夏丽芳, 等. 滇牡丹复合群的Giemsa C- 带比较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1997, 19( 4) : 393- 40125 秦魁杰. 牡丹芍药品种的台阁现象和台阁品种的花型分类. 园艺学报. 1986, 513( 2) : 125-12926 王莲英主编. 中国牡丹品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