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 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在首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届人士纵论儒学发展。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生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下列说法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是儒学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儒家的“贵贱有序”等主张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儒家思想可以为化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儒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3“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4、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7、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8、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9、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0、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最早应该出现在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1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为了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势力、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12、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大学中庸易经论语13、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14、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该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顾炎武的日知录、李贽的藏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5、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6.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孟子 荀子 告子 苏格拉底 a b c d17.“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8.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19.元代及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四库全书20.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21.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b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c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d研究天人关系为出发点22.有学者说: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以下事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a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b程朱理学的创立 c吴道子创作送子天王图 d敦煌莫高窟的兴建23.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观点与下列哪种思想相符?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 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d.人之初性本善24.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天下为主,君为客25.“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二材料题(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6分)(2)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6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假如)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之有?”高帝不怿而又渐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先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乃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皆呼万岁,号其曰新语。摘自史记卷97材料二: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事愈多,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天下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而用型太极故也。引自新语无为材料三:尧以仁义为巢故高而易安,动而易固;秦以刑罪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引自新语辅政材料四:(董仲舒)说:“圣王之治天下也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余年,此亦教化渐之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摘自汉书董促舒传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指出陆贾劝说汉高祖的论点和论据。(6分)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陆贾的治国思想的基本观点。(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董仲舒的治国的基本观点。(2分)作为儒家学派的传承者,他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他倡导的儒家核心是什么?(2分)4)从刘邦到汉武帝,他们采取不同施政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2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请回答:(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3分)(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汉的影响。(5分)(3)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8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bbbbbbacbbbc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cddcccaaabd26. (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分)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4分)(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太一统”。(6分)(3)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2分)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扩大了儒学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分)27.1)论点:认为巩固政权和夺取政权的方法应该不一样,不能仅凭武力治天下:(2分)论据:商汤、周武王文武并用,致使统治长久;秦朝灭亡的教训是不效法先王和不行仁义。(4分) 2)无为而治,实行仁义;反对严刑峻法,主张轻刑罚;反对滥用民力。(4分) 3)立法思想是以礼义教化为主,刑事惩罚为辅(即德主刑辅),反礼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