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SD EOS 资料EOS和ESD比较一、什么是EOS? EOS为Electrical Over Stress的缩写,指所有的过度电性应力。当外界电流或电压超过器件的最大规范条件时,器件性能会减弱甚至损坏。 EOS通常产生于: 1.电源(AC/DC) 干扰、电源噪声和过电压。 2.由于测试程序切换(热切换)导致的瞬变电流/峰值/低频干扰。其过程持续时间可能是几微秒到几秒(也可能是几纳秒),很短的EOS 脉冲导致的损坏与ESD损坏相似。 3.闪电。 4.测试程序开关引起的瞬态/毛刺/短时脉冲波形干扰。 5.测试设计欠佳,例如,在器件尚未加电或已超过其操作上限的情况下给器件发送测试信号。再比如在对器件供电之前加入测试信号,或超过最大操作条件。 6.来自其他设备的脉冲信号干扰,即从其他装置发送的脉冲。 7.不恰当的工作步骤,工作流程不甚合理 8.接地点反跳(由于接地点不够导致电流快速转换引起高电压)二、什么是ESD? ESD是英文Electrical Static Discharge的缩小,中文释为静电放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等。静电的特点是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人体自身的动作或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为静电泄露、耗散、中和、增湿,屏蔽与接地。人体静电防护系统主要有防静电手腕带,脚腕带,工作服、鞋袜、帽、手套或指套等组成,具有静电泄露,中和与屏蔽等功能。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失误或疏漏,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三、对比区别 EOS由电源和测试设备产生,事件持续时间在微秒-秒级(一般超过100uS甚至10mS)。损坏的现象包括金属线熔化、发热、高功率、闩锁效应,短的EOS脉冲损坏看起来像ESD损坏。ESDESD属于ESD的特例,有限的能量,由静电荷引起,(也可能是毫秒)事件持续时间在微微秒-毫微秒级(一般10nS以内)。现象:其可见性不强,损坏位置不易发现,通常导致晶体管级别的损坏。四、静电防护1.设定静电区域说明:在生产现场设定静电敏感区域,并且要做明显警示,使到现场的每个人都能注意。2、静电区域内注意事项a.操作者应该佩戴防静电腕带,应该穿着防静电服装,鞋,围巾,椅子应该套防静电套。(一端与人体接触,另一端与地线相连)b.有可能放置PBA的区域内要贴防静电桌布,并且要联结防静电接地扣。c.静电区域内所有的物品静电不能超过100V静电区域内的容器应该用防静电材料的,若静电区域内的物品的静电电压超过100V时,这是应该采用去离子风机消除物体表面静电。注:不可在防静电区域内放置与生产活动无关的物品。3.环境湿度要以50%60%左右。ESD引起集成电路损伤的三种途径 (1)人体活动引起的摩擦起电是重要的静电来源,带静电的操作者与器件接触并通过器件放电。 (2)器件与用绝缘材料制作的包装袋、传递盒和传送带等摩擦,使器件本身带静电,它与人体或地接触时发生的静电放电。 (3)当器件处在很强的静电场中时,因静电感应在器件内部的芯片上将感应出很高的电位差,从而引起芯片内部薄氧化层的击穿。或者某一管脚与地相碰也会发生静电放电。 根据上述三种ESD的损伤途径,建立了三种ESD损伤模型:人体带电模型、器件带电模型和场感应模型。其中人体模型是主要的。 2.2 ESD损伤的失效模式 (1)双极型数字电路 a.输入端漏电流增加 b.参数退化 c.失去功能 其中对带有肖特基管的STTL和LSTTL电路更为敏感。 (2)双极型线性电路 a.输入失调电压增大 b.输入失调电流增大 c.MOS电容(补偿电容)漏电或短路 d.失去功能 (3)MOS集成电路 a.输入端漏电流增大 b.输出端漏电流增大 c.静态功耗电流增大 d.失去功能 (4)双极型单稳电路和振荡器电路 a.单稳电路的单稳时间发生变化 b.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发生变化 c.R.C连接端对地出现反向漏电 2.3 ESD对集成电路的损坏形式 a.MOS电路输入端保护电路的二极管出现反向漏电流增 b.输入端MOS管发生栅穿 c.MOS电路输入保护电路中的保护电阻或接触孔发生烧 毁 d.引起ROM电路或PAL电路中的熔断丝熔断 e.集成电路内部的MOS电容器发生栅穿 f.运算放大器输入端(对管)小电流放大系数减小 g.集成电路内部的精密电阻的阻值发生漂移 h.与外接端子相连的铝条被熔断 i.引起多层布线间的介质击穿(例如:输入端铝条与n+、间的介质击穿) 2.4 ESD损伤机理 (1)电压型损伤 a.栅氧化层击穿(MOS电路输入端、MOS电容) b.气体电弧放电引起的损坏(芯片上键合根部、金属化 条的最窄间距处、声表面波器件的梳状电极条间) c.输入端多晶硅电阻与铝金属化条间的介质击穿 d.输入/输出端n+扩区与铝金属化条间的介质击穿。 (2)电流型损伤 a.PN结短路(MOS电路输入端保护二极管、线性电路输 入端保护网络) b.铝条和多晶硅条在大电流作用下的损伤(主要在多晶 硅条拐弯处和多晶硅条与铝的接触孔) c.多晶硅电阻和硅上薄膜电阻的阻值漂移(主要是高精 度运放和A/D、D/A电路) 2.5 ESD损伤实例 最容易受到静电放电损伤的集成电路有:CCD、EPROM、微波集成电路、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带有MOS电容的放大器、HC、HCT、LSI、VLSI、精密稳压电路、A/D和D/A电路、普通MOS和CMOS、STTL、LSTTL等。 (1)国外实例 a.Motorola公司生产的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CPU),在进行老练试验的11个星期中仔细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发现在试验开始阶段因为没有采用导电盒放置样品,拒收数与被试验元件总数相对比例约为4010-n(n值为保密数字)。但从第四个星期开始,样品采用镀镍盒放置后,则降低1510-n。此试验相继跟踪了7个多星期,平均的拒收比例为1810-n。说明MOS大规模电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防ESD措施。 b.某公司共进行了18700只MOS电路的老练,发现失效率很高,经分析和研究认为大部分失效是由ESD引起。于是该公司为此问题专门写了一份有改正措施的报告,并对全体有关人员进行了防静电放电损伤的技术培训,器件采用防ESD包装,加强了各项防ESD损伤的措施,后来又老练了18400只同种器件,拒收率降低到原来的1/3。 c.某一批“64位随机存贮器”,从封装到成品测试,其成品损失率为2,该存贮器为肖特基-双极型大规模电路,经调查,操作过程中曾使用过塑料盒传递器件,由于静电放电损伤了输入端的肖特基二极管,使二极管反向特性变软或短路。 d.一批“双极模拟开关”集成电路,在装上印制电路板,经保形涂覆后,少数样品出现输入特性恶化。解剖分析后,发现输入端(基极)的铝金属化跨过n+保护环扩散层处发生短路或漏电,去除铝后,可发现n+环上的氧化层有很小的击穿孔。 由于n+扩区上的氧化层较薄,并且光刻腐蚀的速度较快,因而容易发生ESD击穿,版图设计时,如果必须采用n+扩散层作埋层穿接线,其位置应慎重选择,避免输入端铝金属化跨过n+扩区,对于输入端铝条跨过n+扩区的双极电路,使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 e.测试和传递中出现肖特基TTL电路(54S181、54S420)电性能异常 ,输入漏电增大 。经解剖分析,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芯片表面未发现任何电损伤痕迹,但在去除铝和SiO2后,在输入端的发射极接触孔内却发现了较轻的小坑,再用CP4溶液进行腐蚀后小坑变得更加明显。用“静电模拟器”进行模拟试验,出现的失效现象与它十分类似。可见这种失效是由ESD损伤引起,也可能是其它的轻度电损伤引起。 f.某仪表系统输入端使用的2N5179超高频晶体管多次发生失效 ,失效模式为放大系数降低 ,特别是在小电流下(例如Ic100A)的放大系数下降到大约为1左右,同时eb结出现较大反向漏电。解剖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芯片表面,在eb极之间的铝条上有一个很小的变色区,它是由瞬间的电过应力(电浪涌)引起的过合金区,这种失效一般由静电放电引起,对于输入端为超高频小功率管基极的电子系统,输入端应设计输入保护网络,如果系统特性不允许增加保护网络,则必须采取防静电放电操作措施。 g.带有MOS电容器作为内补偿的运算放大器,在使用中常有失效,失效现象是输出电压在稍低于正电源电压下发生闭锁。经解剖分析证实,失效由MOS电容器出现大漏电引起,漏电电阻约为400。因为作补偿的MOS电容器的一端直接与电路的外引线相连(V+端)。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MOS电容边缘明显有很小的击穿点,此特征表明失效由ESD损伤引起。 h.在一次系统装配完毕后的检查中,发现6只101A型双极运算放大器失效,失效模式是输入失调电压增大到40mV。用特性曲线图示仪测试管脚-管脚间特性,出现输入端特性异常。解剖后,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芯片上的输入端,发现有飞弧状的电损伤痕迹,它是电瞬变引起的电过应力损伤,这种电瞬变可能是由ESD引起。经调查,在印制板的电装工艺线上,用静电电压表检测印制板上的静电电压,在开路区域上电压达800V以上,特别是在空气干燥的冬季或进行高温烘烤时,印制板上的静电电压更高。 (2)国内实例 a.某厂生产的CMOS电路经筛选入库后,在抽查中每次都发现有较大数量失效(约占5),失效模式为输入漏电增大,经调查与分析,发现失效是由ESD损伤引起的。因为该厂生产的CMOS电路在测试前后都放置于普通塑料盆内,塑料上的静电荷传递给CMOS电路,在测试过程中,当器件接触人体或桌面上的接地金属时就会立即引起放电,导致ESD损伤而失效。后来采取了一系列防ESD措施,并将普通塑料盒改用导电塑料盒,这一失效现象就立即消失了。 b.在电子设备的调试过程中,发现双极集成电路中的单稳电路和振荡电路常出现失效,失效现象是单稳电路已调整好了的单稳时间常发生漂移;振荡器已调好的振荡频率也常发生漂移。经解剖分析,发现失效是由ESD损伤或电瞬变损伤引起。解剖后,用金相和扫描电镜检查芯片表面,在外接R.C的一端,管子eb结有很轻度的电损伤痕迹(有的样品还无明显损伤痕迹)。测试该端eb结反向特性已变坏,有较大反向漏电。 由于它们是双极型集成电路,所以在调试过程中并未采取防ESD损伤措施。但这两种电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外接R、C的端子是晶体管的基极,并且该管的发射极 又是直接接地的,无任何限流电阻。在机器调试时,要反复更换电容或电阻,将单稳宽度和振荡频率调整到满足机器所需值。调机时机器是接地的,当更换R、C元件时,烙铁和人体都要接触该集成电路外接R、C的端子,如果人体带静电就会通过电路对地放电,并且放电回路只有一个发射极二极管,因此它们对ESD比较敏感。此外,如果烙铁的接地不良或不当。例如,烙铁接的是交流地与机器不是同一地,两个地线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放电也会损坏电路。所以,双极电路中的单稳和振荡器也应采取防ESD损伤措施,并且要特别注意烙铁的接地状况。 c.航天产品上应用的一种进口的“隔离放大器”,在测试和机器调试中常有失效,由于这种放大器是双极型二次集成电路,说明书上只有功能方块图,无具体线路图,所以使用者未采取任何防静电 的措施。失效模式为输出端对地呈现低电阻或短路,经解剖分析,发现每只电路内部都有3只MOS电容器,其中有一只就是直接跨接在解调器的输出与地之间。因此,该输出端很怕静电放电。由于使用者并不了解这一特殊情况,所以未采取防静电措施, 结果ESD损伤失效常有发生, 经济损失很大 。后来采取防静电措施后,输出对地短路的失效现象就消 d.某航天电子产品用肖特基TTL电路54LS10,在部件进行老练和测试后失效,失效模式为输入端漏电流增大。经分析表明,失效由ESD或电浪涌损伤引起。解剖分析后发现芯片表面无任何电损伤痕迹,也无任何工艺缺陷,经过各项试验证实,输入漏电不是氧化层内的钠离子沾污,也不是芯片表面的潮气和可动电荷沾污所引起。经现场调查,失效的输入端恰好是该部件的输入端子,在测试和老练过程中该端子常与人体或设备的机壳相碰,且操作现场并未采取防ESD措施,所以判断失效由ESD损伤引起。此外,输入端碰上有漏电的机壳也会引起类似失效。 e.某星上用进口的军用CCD(电荷耦合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失效,这不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工作进行。经调查与分析,判断失效由ESD损伤引起。因为该CCD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又属于MOS型器件,它对ESD特别敏感。根据静电敏感度,完全属于静电放电最敏感的器件之一 ,只要100伏的静电压 ,就可能损坏(与MOS单管相差不多,甚至还要敏感)。经现场调查,工作间地板电阻率为10131014/cm,它已不属于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应为106108),工作人员采取了防ESD措施,仍然有静电荷积累。全面地采取了防静电措施,这一失效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机械设备维护策略规划与成本控制分析报告
- 房屋灯光改造工程方案(3篇)
- 农业无人机租赁市场现状与未来运营挑战研究报告
- 安全教育日培训感悟课件
- 工程部方案优化(3篇)
- 狂人日记课件
- 电气工程定价方案(3篇)
- 牵引腰椎课件
- 安全教育平台操作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题库公司课件
- 表面贴装技术课件
- 酒店mod培训课件
- 奔驰GL350GL450GL550中文版说明书
- 航空钣金与铆接技术 课件 项目1 钣钳一体化基础
- 支部安全生产活动方案
- DB14-T34292025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
- 代建管理培训
- plm考试试题及答案
- JG/T 337-2011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渗透型涂料
- 大唐集团两票管理制度
- 2025年中级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