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2节.doc_第1页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2节.doc_第2页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2节.doc_第3页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2节.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胜利,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把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资本主义旧俄国演变成为世界上位居前列的经济政治军事强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东欧诸国的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有些国家如捷克的工业还跻身当时的世界十强。它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也不相同,但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都是以苏联为榜样,采取了大体相同的经济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战后初期的恢复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一般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了战争创伤,并在战后初期创造了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特别是匈牙利、捷克等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有相当发展的国家,计划经济的弊端更快就显现出来了,也因此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改革。2.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则是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获得全国政权的独特的社会主义成功之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于1949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久在恢复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的同时,从l950年到l953年又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赎买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在广大农村通过渐进方式实现合作化,最终于1956年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旧中国的生产力很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也很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重压下,很难独立走上通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正是由于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会更重更困难。从二战后到1989年东欧剧变、l991年苏联解体这四十余年,世界上一度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包括亚欧及拉美共十几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大试验,应该很好地总结这几十年的经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20世纪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在多国变为现实,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飞跃。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首先,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也获得了巨大进展,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强大生命力。其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张。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也不平衡,并且在更长期的发展中还暴露出许多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更使得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是需要认真总结的教训。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二战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追求和平与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再也不能像殖民时代那样对发展中国家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这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定地高举反对帝国主义霸权的旗帜,代表世界被压迫民族与被压迫人民的利益,在国际事务中力求打破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建立更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第四,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理想、实践和成就给各国人民以启示。虽然历史的发展有曲折,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这样那样的弊病,但它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有辉煌的成绩,也发生过曲折,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共产党的有效领导,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制度巨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第一,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各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而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勇于创新。第二,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尤其在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上,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市场经济体制是迄今为止较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它不但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能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体制。第三,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要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潮的侵袭和腐蚀,又不能搞一言堂甚至压制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要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第四,要善于吸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东西,学习人类发展中各方面的优秀成果,这样才会使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则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任务。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阐明了他们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的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首先,无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即由无产阶级对整个社会实行国家领导。第二,无产阶级专政,也即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但是镇压各种敌对势力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更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第三,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社会主义以前的各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剥削者手中,处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的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人民群众享有广泛而深入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是保护人民、为人民谋利益的新型国家政权。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许多论述,这个时期无产阶级的首要任务是在夺取政权后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政权,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复辟,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对内实行社会主义民主,让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并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要完成巩固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目标,就要在共产党领导下,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没有这样一个以共产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强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无从发展,社会主义成果就难以巩固。无论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较高的发展阶段,都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建立工农联盟对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都极为重要。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夺取政权以后,工农联盟依然是新社会的阶级基础。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只有在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才能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始终依靠工人阶级和已成为社会主义农业劳动者的广大农民,才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没有巩固的工农联盟,就不会有巩固的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国家政权肩负着繁重的历史任务,包括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支持和维护世界和平。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具体形式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具有多样性,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实践表明,应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民族传统习惯等因素,探索本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具体形式。可以借鉴已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可将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权具体形式上的一些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的东西借鉴过来,加以改造和利用。但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必须有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民主是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民主类型与具体形式。究其实质,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历史上存在的所有这些民主,都是少数人、少数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始终处于被统治、被剥削的地位。无疑,相对专制而言,民主是进步的。世界历史上,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民主运动与民主制度建设,有推进历史前进的一面,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民主可以继承和发扬资产阶级民主中的合理积极的成分。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他们享有充分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权利。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在这种社会政治体制中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因为民主是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从另一方面看.社会主义民主又是人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