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七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3.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地位,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材料式导入)联合国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见课件)。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中国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哪些高度发达的文明成果呢?导入2:(情境式导入)同学们,下面请看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活字印刷再现鸟巢(见开幕式精彩视频剪辑)。视频中我们看到的中华璀璨文化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历程,这是我们伟大祖先的智慧结晶。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独树一帜。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语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让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5课的内容。课堂探究板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看下列青铜器的图片,结合教材回答:图一图二(1)分组讨论: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2)图一、图二青铜器的名称各是什么?其中图一有何历史地位?(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代青铜器的大致制作过程。答案:(1)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2)图一:司母戊鼎;图二:四羊方尊。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3)工匠先用1 000 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过渡语: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商代出现的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板块二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书写的材质主要有哪些?它主要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如何?教学内容课堂探究答案:(1)龟甲和牛、羊等兽骨。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2)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过渡语: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多种造字方法和汉字的基本结构。板块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阅读下列图片:甲骨文字形举例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日明河正借为征田从柄右借为佑请回答:(1)上图中介绍了四种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你能说出它们的含义吗?(2)“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除了上述四种,你能说出其他两种吗?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从汉字的字体结构来说说甲骨文的意义。答案:(1)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假借:假借象形字之声,来表示同音的其他事物或动作的符号。(2)指事和转注。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和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3)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结束语: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明灿烂辉煌,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板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用途、功能:饮食、祭祀、军事等,食器等礼器制作工艺:泥范铸造法典型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发现时间: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内容:祭祀、战争、农牧业、医药等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影响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当堂达标 1.史书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铜器最早出现于(a)a.原始社会后期b.夏朝c.商朝d.西周2.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作于(b)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c)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西周青铜制造业落后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b)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5.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说,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这里书册的材料是(d)a.竹简b.丝帛c.青铜器d.龟甲和兽骨6.它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它的产物。这里的“它”指的是甲骨文的哪种造字方法(a)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d)a.商代文字b.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c.内容十分丰富d.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教材图片分析1.四羊方尊:四羊方尊的特点是通身饰有精细花纹,腹部铸有4只羊头,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它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2.司母戊鼎:此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因鼎腹内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母戊鼎(现称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