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哲学揭示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c“物是观念的集合” d一切从实际出发3、(07江苏1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4、(09上海4)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5、(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德国古典哲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d英国古典经济学7、(2010江苏卷)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8、(09广东1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9、(09山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a b c d10、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此处“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 )a客观存在性 b客观实在性 c运动性 d永恒性11、我国有句古话:“画饼不能充饥”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精神的东西不重要的 意识对物质不具有反作用 a b c d1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13自2006年开始,电力资源的严重缺乏再次成为我国经济生活关注点,杭州市冬夏用电高峰期,电力缺口达60%以上。面对严重缺电的现实,尽管今年缺电比去年严重,人们的节电意识普遍增强,今年拉闸限电情况明显好于去年。这说明 (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14、科学家们目前只能确定人体约10的基因所传达的信息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还有约90的基因的功能有待探明,最终揭开基因与疾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有待时日。这说明( ) a 由于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b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c 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d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在建设“和谐中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据此回答1516题。15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必须坚持 ( )主观认识要同具体的实际保持一致 主观认识要随变化了的实际而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按照理论的要求去发展实际,以便同科学的理论保持一致a b c d16在建设“和谐中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这里的“客观”是指 ( )a我国的基本国情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d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009年9月23日,由14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马铃薯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宣布马铃薯基因组序列框架图完成。这将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马铃薯是如何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从而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据此回答1718题。17、马铃薯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的完成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c自然界在特定条件下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18、人们有意识地培育马铃薯新品种 ()a说明科学家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表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改造自然物c必须以马铃薯自身的属性与规律为基础和前提d证实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受人的主观意19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某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社区、问卷调查进而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0.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看法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1.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目前我国人口已过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53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2253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23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真理认识比较深刻、全面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24“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出知识,知识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着实践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b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c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d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6分)27.材料l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2 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材料3 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9分)28.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一、选择题1-5bdddb 6-10baadb 11-15abaaa 16-20 adcba 21-25 cdcbc二、26(1)上述材料包含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分)(2)该乡政府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体现。(3分)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橘取得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体现。(3分)27解析: 本题属于限制型主观题,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背景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需要紧紧围绕尊重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展开,同时要结合材料。材料1反映的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消极的后果,材料2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据此,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组织答案应按照这种思路。答案 从材料1 可见生态环填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28、(12分)解析 本题属于体现型主观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是:在长期观测、调查、实验的基础上,人类对于气候变化原因的认识在不断发展。结合设问中“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这一限定语,可以明确,材料说明:追求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追求真理是一个反复并且无止境的过程。据此,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答案 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