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oc_第1页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oc_第2页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oc_第3页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oc_第4页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潭大学学年论文题 目: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学 号: 2010130207 姓 名: 刘蓓菁 指导教师: 马知遥 完成日期: 2013年5月3日 目录摘要、关键词.2一、引言.2(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二)研究现状.22、 实证分析.3(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现状.3(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4(三)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6三、对策与建议.9(一)着重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9(二)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9(三)完善消费信贷体系.9(四)稳定物价.9参考文献.10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有一定影响。要想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需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个重要因素着手,同时处理好其他影响因素。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1、 引言(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其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出口拉动、内需拉动、投资拉动对此功不可没。过去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商品服务的出口和政府投资、外来投资拉动,其次靠消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敲起了警钟。中国政府直投4万亿人民币救助市场,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但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可能使得出口和投资出现双双降温的情况下,人们却越发清醒地意识到,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增强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著名经济学家吴振坤教授也指出,内需是经济增长基本的动力。 内需包括两个方面: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本文侧重于研究消费需求。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中国总人口数量达到13.41亿,其中城镇人口占50%,并且从历年的数据分析,城镇人口比例还会有上升的趋势。中国的人口数量旨在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消费拉动能力将十分强劲。而城镇人口数量占据总人口数量的50%及以后将超过这个比例的事实意味着城镇居民消费拉动能力将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个比较关键的作用。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总量大,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重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只有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才有经济增长持久的拉动力。因此,研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旨在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作出实证分析,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分析结果为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2) 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也做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王志远(2008)就以ELES模型为基础对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扩大内需。王明胜(2010)在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中也指出,消费支出是由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决定的,而收入则是消费的根本基础,同时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张昕(2013)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徐索菲(2011)主要研究了收入分配差距、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二、实证分析(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现状 本文中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用1995年-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来衡量,其数据来源于1995-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95年开始总体来看是不断增长的,到2010年已达到1995年的3倍有余。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虽持续增长,但是其最终消费率却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资料,我国在近十年来,国内的生产总值持续保持6%8%的增长率,在2003年,高达9%以上,并且需要注意的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拉动而取得成就。【1】据统计显示,我国平均的最终消费率为58.5%,比市场经济国家低于大约20个百分点,尤其是近五年,由于外资的大量涌入与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大规模地增长,外贸出口也保持强劲势头不断增长。居于此种情况,最终消费虽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从整体来看,最终消费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危险趋势。城镇居民消费自2001年以来,未能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同步的增长,且它们的增长速率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将导致最终消费率的下降。 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现状,接下来本文将较详细地解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以期获得更直观的了解。消费结构是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到2001年已下降到37.9%,在2010年为35.7%,降幅趋缓。尽管恩格尔系数持续平稳下降,但跟西方富裕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美国八十年代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九十年代平均为24.12%。我国城镇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对各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慢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第二,在基本消费结构中各种商品所占份额较为稳定,居民基本需求以食品、衣着、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为主,这四项商品共占居民基本需求量的82.6%;第三,我国低收入户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量略小于基本需求量,而最低收入户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量均达不到基本需求量水平。【2】 (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越来越多样化,其消费不再是单单为满足生存需要的温饱型消费,而是更多地往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发展。那么,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换言之,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究竟有哪些因素?从理论上讲,影响居民消费的一切因素都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分析有关。这些因素来自于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等各个方面,这些因素又能分解出其他的影响因素,想要全面把握这些因素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本文主要是总结归纳前人所提出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本文的理论假设,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检验这些假说的正确与否以及这些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强度。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主要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反映城镇居民的现金收入状况。消费支出是由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决定的,而收入则是消费的根本基础,同时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多少。自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即绝对收入假定提出以来,各经济学家便纷纷开始探讨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这个函数关系揭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相互影响。但无论哪一种消费函数理论都必定离不了收入这个永恒的话题。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能进行实时消费而不必有所顾忌的居民自己能控制掌握的货币资产,对居民消费支出起到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图2是根据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1995-2010年的数据利用states.12.0软件作出的散点图。除去个别特殊点外,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并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均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 2、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4】它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实施价格总水平调控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世界各国一般用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由本期城镇居民平均消费价格与上期城镇居民平均消费价格相比得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过100%则说明本期平均消费价格比上期要高,物价上涨,而物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选择,进而对居民消费支出产生影响。上图为根据1995-2010年的数据利用states.12.0软件绘制出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散点图。图中的点分布比较散乱,但是去除几个特殊点外,还是可以根据相对集中的散点判断出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具体结论还要通过后面的实证分析才能得出。3、 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在宏观经济环境中,若不考虑投资、政府支出与净出口,则居民可支配收入只由消费与储蓄构成。这说明储蓄存款是居民用于日常消费支出之后的结余,是货币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在不考虑居民不断增加的货币收入总量的前提下,当人们将货币收入过多地用于储蓄而非用于消费时,则相应的消费支出便会减少。从散点图中可以看出的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二者似乎是正相关的关系,线性关系较为明显,但真是情况究竟怎样,本文将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加以说明。(三)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1、变量的选取和计量模型的设定根据上述分析,本文特定选取以下变量:因变量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自变量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考虑到变量之间的量纲以及数量级差,函数采用对数线性形式。其中:y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u为随机扰动项,包含了模型中没有提到但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有影响的其他因素,如社会保障支出、房价、财政支出等。本文主要考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并且假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呈正相关。由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镇居民消费支出可能存在正相关也可能存在负相关,其净效应就只能通过计量方法估计了。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从散点图中分析似乎是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正相关,但其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实际影响还要通过具体分析才能得出,因为收入总量的增加可使消费支出和储蓄余额同时增加。2、数据的选取 以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52010年)Year(年)Y(元)X1(元)X2(%)X3(元)199538734283116.82449199639924838.9108.83147199741865160.3103.13744199844675425.199.44281199947125854.198.74740200049986280100.85076200153096859.6100.75780200260307702.8996766200365118472.2100.98111200471829421.6103.392502005794310493101.6107902006869711759.5101.5122932007999713785.8104.51305820081124315780.8105.61640720091226517174.799.11954120101347119109.4103.222619(1)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y,选取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城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实物支出和服务性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按商品和服务的用途可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体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本文选取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直接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居民消费能力越强,消费支出理论上越多。 (3)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本期城镇居民平均消费价格/上期城镇居民平均消费价格),用百分数表示。若100%,则说明相比上期,本期平均消费价格相比上期有所上升,但其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很难判断。(4)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同样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底余额。这项数据是笔者分析计算得出,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乘以相应年份的城镇人口比例数,再除以相应年份的城镇人口总数得到。从理论上讲,储蓄的增加会抑制消费,但从长期来看居民储蓄是为了中长期消费,如教育、买房、买车,这又会促进消费,所以具体结论还需要具体分析。3、计量结果和分析对数据做回归分析,运用OLS估计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可以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表2 回归分析表变量变量值标准误差T统计量P值0.84480.14545.810.0000.36870.19531.890.0830.02330.10740.220.832C-0.76800.6557-1.170.264R-squared0.9987F-statistic3118.22Adjusted R-squared0.9984Prob(F-statistic)0.0000Durbin-Watsond-statistic( 4, 16) =2.218378 从上面可以看出F检验显著,统计量的概率为0.0000,给定所以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也即说明所有系数联合起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R-squared值为0.9987,说明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有99.87%可以通过所估计的模型来解释,调整后的R-squared值为0.9984,低于R-squared值,这也合理。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的P值小于0.05,符合5%的显著性检验;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的P值为0.832, 对存在着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查DW统计表可知当n=16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dL=0.857,du=1.728,模型中1.728DW=2.2183784-1.728,接受模型无正自相关或负自相关的假设。从上面的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系数为0.8448,说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而且相关性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就增加0.8448%;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系数为0.3687,说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就增加0.3687%。而城镇居民存款储蓄年底余额虽然对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但是却不显著,这极有可能是储蓄对消费支出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相抵消造成的。4、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几个因素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并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其影响较大。因此,若要扩大居民的消费支出,促进经济增长,首先应该考虑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其次国家应做好物价的调控稳定工作,而不是单单通过物价的提高来使居民增加消费支出。三、对策与建议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以内需促增长。(1) 以基本需求量为标准,着重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进一步完善城镇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的标准应尽量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够满足基本需求量水平的消费支出。居民基本需求量中既包括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包括劳动者用于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必要的发展需求,这两部分需求是保证低收入者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其次,促进城镇居民的就业和再就业。应大力开展就业中介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