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运输富集机理研究.doc_第1页
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运输富集机理研究.doc_第2页
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运输富集机理研究.doc_第3页
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运输富集机理研究.doc_第4页
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运输富集机理研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运输富集机理研究 1引言目前生物修复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技术主要依靠环境中的微生物以有机污染物为碳源进行新城代谢从而净化土壤12微生物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扩散屏障即阻止碳氢化合物和亲脂性化合物向细胞内扩散3但大量研究表明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的烃类物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入微生物体内即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整批转运4Bateman等5发现即使在细胞外基质中加入ATP生成抑制剂萘仍会顺利被转移到降解菌Pseudomonapuidat体内因此认为萘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进入微生物体内Shishido6的研究结果表明苯酚在浓度低于50mgL1时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降解菌体内而在浓度较高时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内Kennedy7认为细菌直接吸附在油滴上然后烃类通过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菌株体内BealR8观察到接种量高时PG201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低于接种量低时十六烷的降解率从而推测这一现象与正十六烷的运输方式有关Steinbuchel和Ratledge911等人在研究中发现许多能降解烷烃类物质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脂类物质然后微生物将这些亲脂性物质以特定的形式储存在细胞内文章在此基上利用两种高效石油降解菌DQ01和DQ02为对象研究吸附在微生物表面的正十六烷以何种方式进入微生物体内以及细胞内烷烃的存在形式2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和仪器无机盐培养基(MSM):5%KH2PO40.1%NH4Cl0.02%MgSO47H2O0.0015%CaCl21mL微量元素/L培养基(每100mL溶液包含0.5mgCuSO45H2O1.0mgH3BO31.0mgMnSO45H2O,7.0mgZnSO4)去离子水定容到1000mL115湿热灭菌20min葡萄糖液体培养基:0.15%K2HPO40.02%MgSO47H2O0.5%蛋白胨1%葡萄糖去离子水定容到1000mL115湿热灭菌20min正十六烷培养基: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正十六烷仪器:Varian3800气相色谱仪(美国瓦里安技术有限公司)THZC恒温振荡器(哈尔滨东联公司)真空抽滤装置(北京康林科技)J25型高速离心机(美国BECKMAN公司)JY96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公司)BX41显微镜(OLYMPUS)120kVTecnai20透射电子显微镜(FEI香港有限公司)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有限公司)2.2实验方法2.2.1菌种对不同浓度正十六的运输富集试验将微生物在温度为3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3d然后4下储存细胞从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30下培养过夜移取5mL培养液以6000r/min离心5min过滤掉上清液后剩下的菌体用5mL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pH7.0)洗2次并以5mL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重悬以10的体积比接种到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1、10、20、30、40、50、100mgL1)的正十六烷20min后将培养液离心菌体用无机盐培养基清洗1次乙醇/丁醇/氯仿(体积比为10/10/1)清洗细胞2次再用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pH7.0)洗2次以去除吸着在表面的烷烃然后重悬于10mL10mmolL1的TrisHCl(pH=7.5)中冰浴超声破壁每次3s共60次每次间隔7s离心分离(7000r/min,10min)上清液用等体积正己烷超声萃取2次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在旋转蒸发定容到1mL用GC测定浓度富集的烷烃就是DQ01和DQ02体内烷烃的量2.2.2菌种细胞内外正十六烷含量分析这部分实验是为了分析烷烃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是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具体方法如下:微生物在温度为3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3d然后4下储存细胞从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30下培养过夜培养液以6000r/min离心5min然后菌体用5mL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pH7.0)洗2次以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重悬以10的体积比接种到一系列试管中加入20mgL1十六烷分别在1、2、5、10、15、20、30、40、60min里将细菌离心菌体用无机盐培养基清洗1次乙醇/丁醇/氯仿(体积比为10/10/1)清洗细胞2次再用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pH7.0)洗2次用GC测定清洗溶液中的正十六烷即为吸着在微生物表面的烷烃细胞膜内烷烃富集量的分析见2.2.1 1引言目前生物修复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技术主要依靠环境中的微生物以有机污染物为碳源进行新城代谢从而净化土壤12微生物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扩散屏障即阻止碳氢化合物和亲脂性化合物向细胞内扩散3但大量研究表明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的烃类物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入微生物体内即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整批转运4Bateman等5发现即使在细胞外基质中加入ATP生成抑制剂萘仍会顺利被转移到降解菌Pseudomonapuidat体内因此认为萘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进入微生物体内Shishido6的研究结果表明苯酚在浓度低于50mgL1时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降解菌体内而在浓度较高时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内Kennedy7认为细菌直接吸附在油滴上然后烃类通过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菌株体内BealR8观察到接种量高时PG201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低于接种量低时十六烷的降解率从而推测这一现象与正十六烷的运输方式有关Steinbuchel和Ratledge911等人在研究中发现许多能降解烷烃类物质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脂类物质然后微生物将这些亲脂性物质以特定的形式储存在细胞内文章在此基上利用两种高效石油降解菌DQ01和DQ02为对象研究吸附在微生物表面的正十六烷以何种方式进入微生物体内以及细胞内烷烃的存在形式2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和仪器无机盐培养基(MSM):5%KH2PO40.1%NH4Cl0.02%MgSO47H2O0.0015%CaCl21mL微量元素/L培养基(每100mL溶液包含0.5mgCuSO45H2O1.0mgH3BO31.0mgMnSO45H2O,7.0mgZnSO4)去离子水定容到1000mL115湿热灭菌20min葡萄糖液体培养基:0.15%K2HPO40.02%MgSO47H2O0.5%蛋白胨1%葡萄糖去离子水定容到1000mL115湿热灭菌20min正十六烷培养基: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正十六烷仪器:Varian3800气相色谱仪(美国瓦里安技术有限公司)THZC恒温振荡器(哈尔滨东联公司)真空抽滤装置(北京康林科技)J25型高速离心机(美国BECKMAN公司)JY96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公司)BX41显微镜(OLYMPUS)120kVTecnai20透射电子显微镜(FEI香港有限公司)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有限公司)2.2实验方法2.2.1菌种对不同浓度正十六的运输富集试验将微生物在温度为3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3d然后4下储存细胞从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30下培养过夜移取5mL培养液以6000r/min离心5min过滤掉上清液后剩下的菌体用5mL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pH7.0)洗2次并以5mL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重悬以10的体积比接种到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1、10、20、30、40、50、100mgL1)的正十六烷20min后将培养液离心菌体用无机盐培养基清洗1次乙醇/丁醇/氯仿(体积比为10/10/1)清洗细胞2次再用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pH7.0)洗2次以去除吸着在表面的烷烃然后重悬于10mL10mmolL1的TrisHCl(pH=7.5)中冰浴超声破壁每次3s共60次每次间隔7s离心分离(7000r/min,10min)上清液用等体积正己烷超声萃取2次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在旋转蒸发定容到1mL用GC测定浓度富集的烷烃就是DQ01和DQ02体内烷烃的量2.2.2菌种细胞内外正十六烷含量分析这部分实验是为了分析烷烃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是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具体方法如下:微生物在温度为3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3d然后4下储存细胞从固体培养基中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30下培养过夜培养液以6000r/min离心5min然后菌体用5mL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pH7.0)洗2次以灭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