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史延召-0073426-文献综述.doc_第1页
国民经济管理-史延召-0073426-文献综述.doc_第2页
国民经济管理-史延召-0073426-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国民经济管理-史延召-0073426-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论文(设计)题目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比较分析 学 院 经济学院 学生姓名 史延召 学 号 0073426 专 业 国民经济管理 届 别 2007级 指导教师 刘爱文 职 称 讲师 完成日期 二一一 年 一 月 二十 日 文献综述前言本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关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比较分析。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应付国家收支的重要储备资源,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工具。在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的今天,更是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和外汇管理水平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在遵循安全性、稳定性和收益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外汇储备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一旦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利用不当则会带来负面影响。我国现在拥有近30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远远超出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加速,国家外汇储备缩水迹象明显。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外汇储备管理投资,也造成部分的外汇储备损失。因此,提高对外汇储备的认识,提高外汇储备管理水平对于中国外汇当局来说至关重要。在世界经济发展日益复杂的今天。提高外汇储备管理水平则意味着经济的稳定。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由于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为了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便充分利用校级图书馆、学院经济期刊阅览室,以及网上数据库等资料,查阅了近几年来国内和国外与“外汇储备投资”问题相关理论书籍。所阅读的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外汇储备投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如理论基础、成因、对策等方面,并在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研究、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的转变研究等书籍以及现代财经等刊物上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同时通过查阅有关地区的经济年鉴,到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必要时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保证论文所述资料数据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可信性。.正文自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同期关于外汇储备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多。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展,对于外汇储备的作用开始有了更深的认识。合理利用外汇储备成为考验一个国家调控经济能力能力的主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外汇储备投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国外研究中最早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首次采用储备/进口比例(R/M)法测算适度储备规模。以40%为标准,以20%为底线。货币主义学派的布朗等经济学家则提出储备/国民生产总值,储备/外债总额的比率作为判断已过储备适度性的标准。运用成本收益法进行储备适度规模分析的研究成果有:Heller(1966)通过国际收支你查所采取的支出转换、支出削减等构建的Heller模型与Agarwal根据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的Agarwal模型等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国内王国林(2001)利用三个相对指标,即外汇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外汇储备与全年进口总额之比以及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余额之比,得出我们从1997年以后,我国的实际外汇储备超过了适度外汇储备的数量,过于充足的结论。由于比例指标测算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很难独立运用。在适度储备规模定量研究中。刘雪松和曹显兵(2006)利用1979-2005年的 ,运用些证分析的方法对外汇储备以及相关变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模型预测图说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有限,不存在过高的结论。可是结论与现实不符。因此可以说关于中国适度外汇规模储备并没有很好的结论。2、外汇储备投资结构管理研究。外汇储备投资结构管理研究主要从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行分析。如H.Markowitz(1952)和J.Tobin(1956)提出的资产组合理论。Heller和Knight(1978)通过建立反映汇率安排和贸易结构的计量模型。认为汇率安排和贸易收支结构是储备币种分配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外债因素,缺乏实用价值。Roger(1993)研究认为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主要与外汇市场公开市场调控有关,而不是资产组合的结果。J.Coche、和P.Cardon(2004)从资产管理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实践经验和实证数量分析,认为有效的外汇资产配置是建立在正确的组织结构上。同时也有关于央行公开储备管理目标与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决策的关系。而国内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研究中,主要有张文政、许婕颖(2005)根据经济实力原则、币值稳定性原则和交易匹配原则提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作为货币储备最为合理。其比例大致为美元占63%,日元占15%、欧元占20%、其他货币占2%。从资产结构研究分析的文献中,张明,何帆(2006)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偏重于债券投资,忽略了股权投资;偏重于政府债券,忽略了机构债券和企业债券。多数学者认为应该进行资产多元化配置。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相对讲究收益性的实物资产的多元化投资方式更是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如杨帆(2010)在优化资产配置中,提议减少美元持有量,购进MF以SDR计价的债券。减少美国长期债券,购进短期美国债券;大量购进黄金,增加股权投资等激进投资方式;设立技术专项基金,扶持国内产业发展。设立能源资源基金,加大对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原料的投资。刘纪鹏,金岩石在论外储内用的国家战略中提出,减债持股,外储内用,买资源,买股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优化外汇储备的结构投资与管理。而且以上几位国内学者都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远超过了充足性和合理性要求的数量。 3、外汇储备的需求风险因素分析。关于外汇储备的需求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预防性动机。二为交易性动机。三是投资收益性动机。Joshua Aizeman 和Nacy Marion(2002)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远东的储备积累就属于预警性储备持有。姚东(1999)提出了关于外汇储备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测量以及风险额度管理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张杰(2007)从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合理性的角度分析了外汇储备的风险和收益。认为高额外汇储备的巨大作用。马建会(2007)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的现状。提出外汇储备必须在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控制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从而在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前提下更加强调收益性。刘莉亚在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的转变研究从收益率、币种结构和资产配置的角度中根据国家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核算出国家应该进行收益性投资的外汇储备规模,且收益性外汇规模有大幅增加的态势。4、国家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管涛(2006)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国际收支双顺差推动的结果。李扬(2005)认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是在变动的经济环境中维持金融体系信心的需要,是实施“没有信誉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必要条件。黄术生(2007)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认为内外经济失衡时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根本原因。5、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体制改革的研究。在金融危机前,关于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立主权投资基金,建立以专业化投资管理公司为主题的外汇储备管理运作体系(巴曙松 2005)。时建淮(2007)由政府控股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从职能角度应由财政部主导运营。都是仅仅从职能部门设置等制度层面对于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阐述。金融危机后则主要集中在体制改革中对于投资方向改革的研究。如沈晗耀,邵律在2010年8月期的上海经济上刊登的文章转变外汇储备使用战略 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一文中,提出改变外汇储备管理与使用体制,形成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外管局)、国资委等部门共同参与,打通外汇储备向产业界转移的通道。王丽华,贾永肖(2010.1)在日本外汇管理储备对我国的启示中,指出借鉴日本外汇储备双层管理体系,运用外汇储备主用对战略性资源的储备,改革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完善外汇储备管理法律。完善外汇储备投资管理风险监管框架。实行 “外汇新政”,放松外汇管理制度,实行更为弹性的结售汇制度。藏汇于民,藏富于民。结论该课题的提出对促进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管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政策基础。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期刊,完成了本课题的基础理论问题;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