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教学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电荷守恒定律教法及教具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自学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一、引入新课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二、进行新课1电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如图)1、 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2、 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3、 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4、如果再让a和b接触,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重新接触后a和b上的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静电感应: 三、实例探究【例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的电量,另一个带210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四、达标提升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2、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阅读教材认真完成导学案,疑难问题用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如何避免财务数据造假的风险
- 酒店热菜摆盘技巧手册
- 2025重庆市綦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招聘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学生应当具备的胸怀宽广
- 2025浙江温州瑞安市司法局编外人员招聘1人考试含答案
- 2025浙江宁波慈溪市白沙路街道公办幼儿园招聘派遣制工作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石油工程压裂井设计原则
- 政治实验预案
- 心理辅导服务制度细则规程方案制度
- 2025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面向湖北专项招募“三支一扶”人员笔试含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一卷)(真题解读)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标准答案)
- 创新联合体建设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中国组网专线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新解读《城镇供水管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T-CAS 737-2023》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 职业妆容设计课件
- 桡骨远端骨折健康宣教
- 2024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GB/T 5974-2025起重机械钢丝绳用套环
- 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