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提升人才素质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终提升人才素质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终提升人才素质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终提升人才素质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终提升人才素质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毕业论文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提升人才素质对策研究 系 专业班级 管理系 人力资源管理11-1班 学 生 姓 名 苏 红 性别 女 指 导 教 师 杜晶波 职称 教 授 2015年 5 月 20 日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职业的变迁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动荡、分化、重组的局面,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传统职业的消亡和迁移方兴未艾。如今,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传统行业的变动,重组以及新兴的行业的出现和兴起,将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这就使人才就业时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情况:一是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二是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三是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四是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这些特征,将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空前提高。近年来人力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随之我国的人才学系统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努力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培养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应的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才素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了解人才素质相关的概念及理论概述,具体理解人才、人才素质和人才素质系统的内涵及其相关的理论学说。对人才素质的具体组成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人成为人才所需要的具体素质。了解到影响人才素质的制约条件后,对提升人才素质的途径与方法方进行了分析。根据了解到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从而构建完善的人才素质系统。关键词:人才;素质;素质提升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changes emerged since the founding of unprecedented turmoil, differentiation, reorganization of the situation, the new occupational category after another, the demise of traditional occupations and migration in the ascendant. Today, the sudden emergence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changes i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restructuring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industries and the rise, will provide more new jobs community. This emergence of personnel employed in the past when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First, fewer professional positions entirely counterparts; the second is likely to become more career change; the third is the industry seemed to have distinct features; four positions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update cycle acceleration, complex degree increase, these features will use one unit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 requirements ever.In recent years, the human resources as the most valuable resource universal attention of society, along with our school system personnel research also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Strive to cultivate tal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al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evolving needs of the community for talent. Corresponding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personnel qua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Learn personnel quality-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outlined through the system research,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 studies,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other method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specific personnel, personnel quality and personnel quality system and its associated theories. For specific components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 in-depth analysis, clear people become specific quality talent needed. Aware of the constraints affect the quality of talent,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side ways and mean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understand content analysis, consolidation, reorganization, personnel quality in order to build a sound system.Key words : Talent ; Quality ; Quality promotion 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国外研究现状21.3.2国内研究现状21.4研究思路和方法31.4.1研究思路31.4.2研究方法3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42.1人才相关概念42.1.1人才的内涵42.1.2人才的特征、类型及本质属性42.2 人才素质的相关概念52.2.1人才素质的内涵52.2.2人才素质的特征及分类52.3相关理论概述62.3.1人才七层次理论62.3.2素质冰山理论6第三章 人才素质提升对人才成长的影响73.1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对成才的影响73.1.1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决定人才的政治方向和立场73.1.2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是成才的重要保障73.2智能素质对成才的影响73.2.1知识素质影响成才者的水平73.2.2能力素质影响成才者的层次83.3职业素质对成才的影响83.3.1职业素质影响就业83.3.2职业素质影响成才者的职业成就93.4生理素质对成才的影响93.4.1生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物质载体和基础93.4.2生理素质决定成才的速度、类型和层次103.4.3生理素质的变化制约成才的最佳时间103.5心理素质对成才的影响103.5.1通过影响生理素质进而影响成才103.5.2为成才提供心理支持10第四章 提升人才素质的对策124.1学校方面124.1.1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124.1.2完善课程体系开发学生智能素质124.2企业方面124.2.1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制124.2.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134.3社会方面144.3.1社会教育提升人才思想品德素质144.3.2社会实践提升人才心理素质144.4个人方面154.4.1树立正确的自我教育理念154.4.2全面提升自身素质15第五章 结论17参考文献18谢辞19附录一 中文译文附录二 外文资料原文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毕业论文人才素质系统研究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知识经济创新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素质。人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这些素质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都有得到程度不同的体现,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人才的就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职业的变迁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动荡、分化、重组的局面,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传统职业的消亡和迁移方兴未艾,而且,这种反展变迁的态势还将继续下去。如今,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传统行业的变动,重组以及新兴的行业的出现和兴起,将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这就使人才就业时,出现了与过去的毕业分配前所未有的情况:一是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二是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三是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四是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这些特征,将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空前提高。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剧激烈,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水平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要靠科学技术水平来支撑,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人才成为了各国竞争力强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有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拥有竞争力。大到国际竞争,小到企业之间的竞争,人才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和保障。于个人而言,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个体,才有可能在一定的外在条件下,通过创造性劳动取得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以此来满足和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只有构建完善的人才素质系统,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我国的素质系统研究有较大发展,人才素质在培育高素质人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国虽然对人才素质系统开始关注,但因起步较晚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才素质系统研究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而本课题研究就是对于人才素质系统的构建,从而能更好的指导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西方的人才研究,发端于高尔顿。英国的高尔顿其代表作有:遗传的天才(1869),人类才能及其发挥的研究(1883)。高尔顿认为天才是遗传的。他的观点引来不同的意见,其后有许多人研究、调查遗传和环境对成才的影响。吉尔福特(1991)的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是关于创造性才能研究的理论,体现了假设论证、因素分析、模型操作等科学方法的魅力,其主要观点是:创造性才能的实质是人的基本能力的组合方式;发散与转化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造性思维不等于但却有利于问题解决;创造性才能与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奇凯岑特米哈伊于1996年所提出的高创造性者的10对人格特质也被引用,即:拥有充沛的体能,但通常都是很安静的休息者;聪明又天真;既贪玩又遵守纪律,或者说既有责任感又无责任感;有时想象、幻想,有时又有根深蒂固的现实感;既外向又内向;有时谦逊有时自傲;某种程度上回避刻板的性别角色;既反叛又传统;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同时对工作又极端地拒绝;他们的开放性和敏感性使得他们经受苦难和痛苦,同时也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1.3.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人才素质系统作为人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发展情况是与人才学同步的。20世纪70年代人才学创立,在理论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人才素质构成的研究、人才的培养等方面。1985年2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通讯编著的人才学通论第三章中“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将德、识、才、学、体分别成节进行系统论述,标志着人才要素理论的基本成型。1988年10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钟祖荣著的现代人才学,该书将人才素质的各要素分别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再将人才各要素统一到大系统中;现代人才学将以往的要素研究分为品德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个性结构和生理结构。结构理论分析了要素的内在结构,比要素理论更进一步。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人才素质研究进入了发展阶段。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为人才确定了衡量标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对创新能力、知识结构、非智力因素等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学者们也在原有基础上对人才素质系统进行了完善2005年3月由蓝天出版社出版,2006年4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罗洪铁主编的人才学原理将人才素质系统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思想政治品德素质。1.4研究思路和方法1.4.1研究思路提出在大环境下研究人才素质系统的重要意义,对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理论研究,深刻理解人才、人才素质、人才素质系统是什么。陈列人才素质系统对人成才的影响,明确为什么要提升人才素质。最后提出提升人才素质的对策。更好的完善人才素质系统。1.4.2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了人才素质理论,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期间穿插了引论及案例,陈列了人才素质的相关理论,了解人才素质相关的概念及理论概述,具体理解人才和人才素质的内涵及其相关的理论学说。对人才素质的具体组成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人成为人才所需要的具体素质。指明了人才素质系统各个部分对人成才的影响,了解到了人才素质的制约条件后,对提升人才素质的途径与方法方进行了分析。根据了解到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从而构建完善的人才素质系统。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2.1人才相关概念2.1.1人才的内涵 什么是人才?新编辞海对“人才”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叶忠海则说:“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无论以“职位论”、“经验论”、“学历论”还是“薪酬论”来定义或者衡量人才,总会存在一些片面性。所以人才的内涵是指具有良好的素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2.1.2人才的特征、类型及本质属性(1)人才的特征 人才特征最基本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构成要素方面的高素质特征。第二,劳动过程方面的高效率特征。第三,劳动成果方面的高价值特征。而在赵恒平、雷卫平编著的人才学概论一书中将人才的特征划分为:历史性、层次性、创造性、社会性、广泛性、变异性。(2)人才的类型 根据划分标准不同,人才有不同的类型。根据人才成长和发展过程进行划分可分为准人才、潜人才、实人才、衰人才;按照人才层次,可将人才划分为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以年龄为标准可将人才分为老年人才、中年人才、青年人才;按照人才的才能高低和贡献大小,可分为伟大人才、杰出人才、一般人才等。(3)人才的本质属性 罗洪铁教授的著作人才学原理对于人才的本质属性是这样界定的:“创新性、先进性、时代性、层次性、时效性”。“它们各自的特点是:创新性反映了人才的素质和劳动的特点;先进性反映了人才的作用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时代性反映了人才所起的社会历史的作用;层次性表明人才存在着差异;时效性表明人才能量的形成和释放有特定的时间,人才也是动态变化的。人才的五个属性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创新性是先进性、时代性的基础;先进性是创新性的方向;时代性则制约着创新性、先进性和层次性的发挥程度,而层次性则反映了人才之间的差异,时效性反映人才的变化,它影响到其他属性。所以人才的五个本质属性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2.2 人才素质的相关概念2.2.1人才素质的内涵 人才素质的内涵:人才素质相对于先天素质而言,是指在个体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教育、社会实践和环境影响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点和思想行为以及潜在能力的总称。因此,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的区别在于,先天素质主要体现在人出生时所具备的各种品质,主要通过遗传获得;后天素质是人出生后在环境和实践影响下开发先天素质后形成的品质。2.2.2人才素质的特征及分类(1)人才素质特征人才素质结构展示了人才的全面素质,这些结构因素的构成和运动变化规律不是杂乱无章、无理可循的,而是遵循一定科学规律的客观有序存在,而且呈现出多种特征。 一是人才素质具有时代性。时代性通常指人才素质符合所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还具有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的历史烙印。人的素质既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也在自身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中推动历史发展。人才素质的时代性表明,人才素质在不同时期,标准不同。二是人才素质具有内在性。内在性一般指人才素质作为人的活动的主体条件、内在根据和潜在能力,是通过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表现出来的,本身不可能直接观察到。要通过一个人的长期行为表现才能判断出来。三是人才素质具有基础性。基础性一般是说,只有人类能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高级思维活动,其他一切资源在人类实践活动发挥作用,最终靠人来实现。正是人的素质的基础性赋予了物力资源以价值,人的素质提高是一切其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四是人才素质具有结构性。结构性一般指人才素质的各结构因素,不是杂乱无章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科学的有机系统,并有着独特的内在规定和完善机制。人才群体呈现宝塔型,以及按层次分布的时候是最优化的结构。五是人才素质具有层次性。人才素质的结构性特征中知道人才素质是由几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结构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素质,必须以综合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人才素质。六是人才素质具有社会性。社会性一般是说,人才的成长、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人才素质也是在社会背景下形成并得到认可的。社会是人才成长和素质提升的基础和人才施展才干、发挥作用的舞台,离开了社会,人才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才素质也就更无从谈起。七是人才素质具有动态性。动态性是指人才素质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环境交流营养成分的动态系统。人的社会实践、不断提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素质积累和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人才素质动态性的直接体现。(2)素质的分类 基本划分可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素质细分可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按素质的形成来划分可分为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按素质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3相关理论概述2.3.1人才七层次理论美国密西根大学行为科学家丹尼逊把人才分为七个层次:第一等是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经常想出机智的方法解决问题,被认为是该部门最有创造性的人;第二等是善于用新的首创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能提出很多好意见;第三等是比一般人有较多的新意见,能提出一些费思索的问题,并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偶尔也提出有想象力的建议;第四等是能发挥别人的见解,但他自己的见解却大多是陈旧和众所周知的;第五等是在搞一项新工作时经常向同事讨教,并依靠别人的建议;第六等是无明显的首创性,很少提供新见解,习惯于老一套的工作方法。第七等是满足于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工作方法一层不变,不适时宜也不想修改。2.3.2素质冰山理论美国学者斯潘塞于199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素质,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隐性素质,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三章 人才素质提升对人才成长的影响3.1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对成才的影响3.1.1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决定人才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决定人才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政治方向,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对待重大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而这立场、观点和态度则是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晶德素质的直接反映。人才是通过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其政治方向必须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因此,“德”在人才素质系统中具有导向作用,它渗透在人才开发的全部过程过之中,并按照“德才兼备”培养和使用人才。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开发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人才,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坚守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政治方向,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1.2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是成才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是成才的重要保障。首先,科学的思想观念能够帮助人才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次,良好的政治品质有助于人才将自身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动力。最后,美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人才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家庭、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是维系成才的重要保证。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仅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却无出众的才华,其能量与贡献自然有限。而才华过人但道德败坏,给他人与社会带来的却可能是灾难:例如,黑客作为长于计算机技术的能手甚至专家,反而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破坏网络安全,由于其专业能力失去了“德”的约束和引导,不仅没有为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而产生人才的正价值,反而因其有才无德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3.2智能素质对成才的影响3.2.1知识素质影响成才者的水平 知识素质是指合理的知识结构所体现出的知识系统,体现出人才的认识水平和内容。知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知识素质包括哲学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和经验知识。哲学知识能够为人才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专业知识决定人才的专业方向,是知识结构的核心;相关知识主要指与所从事专业或兴趣特长相近的知识,是人才知识结构完善成熟的标志;基础知识主要是指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比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是学习和运用其他知识的基础;经验知识主要是指感性知识,是知识系统化、科学化之前量的积累,这对知识结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2.2能力素质影响成才者的层次 能力素质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实践力和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认为,影响个体成功和成才的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在个体的能力系统中,分析性智力决定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决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实践性智力决定解决问题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是个体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外化。良好的感知能力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能够帮助人更准确地认识世界。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对感知力更是有严格的要求。比如,飞行员要求较好的视力,调酒师要求有灵敏的嗅觉和味觉;良好的观察力使人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信息,进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良好的记忆力不仅能使人才扩充知识量,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想象力是大脑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重组,产生新想法的过程,是创造力的源泉;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维力是能力素质的核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并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它主要包括分析力、抽象力、综合力、理解力、判断力、概括力、推理力、论证力、比较力等;创造力是能力素质的核心,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内容。创造力是人才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人才素质层次的高低。3.3职业素质对成才的影响3.3.1职业素质影响就业 职业素质的职业性表明不同的职业,专业要求是不同的。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各行各业都有其特定的专业素质要求。而大学如今设置的各个专业更是将职业素质进行区分,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具专业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而现在企业也会优先录用与本企业所需职位相关专业的人员。这使得企业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人才了解自己的职业需要,即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特点,分析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及其倾向,看看自己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在正确估价自己和全面认识职业世界的基础上,协助人才客观地给自己定位,明确恰当的就业期望;在充分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选择既能满足自己需要、适合自己个性特征,又能促进自己潜能发挥的职业。3.3.2职业素质影响成才者的职业成就 职业成就是指一个人所累积起来的积极的与工作相关的成果或心理上的成就感。西方学者一般将职业成就分为客观成就和主观成就两部分。客观的职业成就指标包括总体报酬、晋升次数和其他能表示个人成就的外部标志;主观的职业成就被认为是个人感觉到的对工作和职业发展的满意程度。职业成功标准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来说,只有整个素质优秀才更容易取得成就。我们说某某同志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一个从业人员,虽然思想道德素质好,但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差,就不能胜任工作,更不能取得职业成就。相反,一个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比较差,同样不会得到企业、社会的认可。只有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更好的取得职业成就。3.4生理素质对成才的影响3.4.1生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物质载体和基础 生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物质载体和基础。人的生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开发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生理素质才能形成专业才能,并成为相应领域的人才。例如,我国军校招收学员的体检标准非常严格,涉及外科、内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项目检查,有重大疾病,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先天失聪很难成为音乐家;智障儿的智力开发很难达到正常水平;有重大疾病者在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上受到限制。可见,没有良好的生理素质为基础是不能成为各个实践领域的专业人才。3.4.2生理素质决定成才的速度、类型和层次 生理素质决定成才的速度、类型和层次。生理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先天素质的好坏。生理素质对成才的速度、类型和层次有重要影响。例如,体育人才对人的形态有一定的要求。“人的外部形态是功能的良好体现,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好坏与强弱,可以通过人体形态特征间接地表现出来,如:个小体轻的青少年只要内脏器官跟得上,可以从事长跑训练;也可以从事体操、艺术体操等项目的训练。身体结实、身材高大的青少年,可以接受三大球、田径、游泳等项目的挑选,也可以接受以重量为级别的大重量项目的挑选,选择余地更大。”这就意味着,身材高大的人很难成为体操人才,身材轻小的人则很难成为篮球人才,即使少数人经过后天努力和大量训练而将这种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其成才的速度和层次也会受到很大限制。3.4.3生理素质的变化制约成才的最佳时间 生理素质的变化制约成才的最佳时间。人具有特定的生命年龄发展周期,人才的生理素质也随之发生变化。科学研究表明,各类人才的最佳创造年龄集中在青年和中年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之为“最佳创造年龄”。以科技人才为例,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表明,25岁- 45岁是科技人才实现创造性突破的最佳年龄段,峰值年龄为37岁。因此,在人的生理素质发展的阶段和变化规律,引导个体素质的生成与外化具有重要意义。这在于,人才素质优化和外化的最佳时间不同,根据最佳时间进行素质开发,可以事半功倍,而错过了最佳时间的素质开发效果就会降低。3.5心理素质对成才的影响3.5.1通过影响生理素质进而影响成才 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提升生理素质进而影响个体成才。良好的生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和前提,而心理素质对生理素质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利于身心健康、反之,不良情绪则会伤及身体。我国自古就有“百病由心生”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在一切对人体不利影响的因素中,最伤人身体的就是不良情绪,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癌症等。因此,维护健康的心理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身体则更有利于个体成才。3.5.2为成才提供心理支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重要内因,为个体成才提供重要的精神和心理支撑。心理素质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导向、催化和补偿作用,是个体成才不可缺少的条件。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57名男子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调查,对成就最大的一组与成就最小的一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这两组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心理素质不同。成就最大这一组人的进取心、自信心、坚持性、坚韧性等,明显高于成就最小的那一组。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成才的精神保证和心理支撑主要表现在:一是帮助个体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从而不断提升个体的精神世界;二是引导个体从积极动机转向目的实现,个体行为是经由“知,情,意信行”的转化过程,需要由良好的心理事后推动动机生成。三是激励个体生成和实现成才目标;四是强化个体积极支配和控制成才行为,使之成为可持续性的成才实践,这四个方面构成个体成才的重要心理支撑。第四章 提升人才素质的对策 人才素质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方向性。这里将人才素质提升分为四个个部分,即学校方面、企业方面、社会方面和个人方面。各部分的素质提升侧重点不同,提升对策也不同。4.1学校方面4.1.1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通过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塑造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思想素质教育方面要切实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认真地进行世界观教育,提高学生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开设思想道德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之具备较好的法制和道德观念以及健全的人格和身心素质,深扎其生存和立业之根。还有价值观对青年学生的行为有着更深层次的导向作用。4.1.2完善课程体系开发学生智能素质 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系统的培养方案保证了人才素质得到全面开发。系统性的培养方案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规范了人才素质开发的具体路径。同时,教育内容还具有学科的区别,根据社会发展和劳动分工划分不同的专业,通过德育、体育、音乐、美术等整合教育内容,形成学科渗透和知识综合,以培养个体良好的思想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优化。全面的课程体系,如: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美术、文综、理综等课程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大学里专业学科的设立,更加集中地对知识素质进行开发。通过开展专业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智能素质。通过开展能力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4.2企业方面4.2.1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制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全过程和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无论什么层级的员工,都需要将培训管理工作贯穿于员工发展的始终,新员工入职时候,要提供上岗培训,以便于快速接触企业工作,更早的为企业创造利润;经过筛选员工转正后,需要根据员工的特点,及公司的岗位设置对员工继续培训,使其真正适合所在岗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首先,加强岗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位拓展培训。岗前培训通过单位文化介绍、工作岗位基本能力培训等使新进员工尽快熟悉单位、熟悉业务和适应岗位;岗位拓展培训,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公司经营方向调整等需要,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素质的继续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比赛以竞赛的方式促进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争取优胜。 其次,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由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具有很多学者和专家,可以借助他们的知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培养出具有高技术并且懂得经济、政治、金融等全方面的人才,能够帮助企业在经营困难时走出危机。4.2.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员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文化的实施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要着重提高员工素质,为企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和动力支持。(1)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制度是一种规范,是必须遵守的准则。所以,制定制度前,要进行广泛的调研,要认真征询员工的意见,全面分析企业的队伍现状、企业的产品情况、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分析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只有把调研的结果凝练成为制度,才更有可操作性。(2)培育意识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首要内容 树立学习意识。学习是获取一切知识的先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树立自觉学习努力学习、刻苦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企业发展的行家里手,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 一是要树立发展意识。要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员工必须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以及发展的目标愿景。只有发展思路清晰,发展目标明确,员工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人翁,成为企业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二是要树立团队意识。一个企业,要想扎稳根基,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为企业所想,干为企业所干,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只有团结协助、无私奉献,企业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三是要树立执行意识。员工的执行意识,就是把企业的战略 规划 设想变成现实 一句话,就是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没有执行意识,一切将变成空话。四是要树立创新意识 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不断突破,为企业创造财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3)搭建阵地舞台是提升员工素质的必经之路 员工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提升素质,就必须为员工搭建阵地与平台。要建立学习场所、培训场地,例如建立职工培训学校、职工阅览室、职工图书室及职工书屋,让员工学习有去处;就是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长廊,办板报宣传栏,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就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开办如知识讲座、安全问答、企业论坛等栏目,引导职工与企业共成长。在搭建平台上,要围绕建设一支精干高效,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纪律严明的员工队伍,为素质提升创造条件。4.3社会方面4.3.1社会教育提升人才思想品德素质社会教育延伸了人才素质开发空间,将素质开发的场所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对成才者进行素质开发,具有更广阔的范围,更广泛和更有效的影响。这些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包括话剧团、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社会教育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限制,能很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4.3.2社会实践提升人才心理素质离开了家庭和学校的庇护,在社会实践中更能提升人的心理素质。通过社会实践正确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的处境,对应付挫折有心理准备。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处世。社会实践是学生通过深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活动,比如走访孤儿院、爱心帮扶活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拓展是通过野外生存训练、夏令营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意志力和生活能力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锻炼人的兴趣爱好、信念理想、气质性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也能培养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正确认识自我4.4个人方面4.4.1树立正确的自我教育理念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教育形式。在人才素质开发过程中,自我教育是人才素质开发的重要途径。从自身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想树立正确的自我教育理念,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必须要认识到,离开了自我教育就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就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其二,要树立自我教育的信心。要有勇气和信心,利用所学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在教育者的指导下,独立面对并解决各种难题。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锻炼中才能形成。其三,人才素质开发主体要帮助成才者树立自我教育意识,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要为成才者提供自我教育的空间,宽松的教育环境、自由的教育空间,有利于成才者独立、自主、自治精神的发展,更容易积累自我教育的经验和能力;要为成才者自我教育创造有利的客观环境条件。 4.4.2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就时间而言,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把自我教育的时间向两头延伸,使自我教育成为伴随人的终身活动。 一是要提升智能素质。提升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就是学习。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充实理论。而且学习要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前沿业务知识。 二是要提升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众多职业素质中,沟通协调能力是基础,具备了沟通协调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在工作、生活中培养其他能力。提高沟通协调能力,首先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好的听众,倾听的时候要适时回以积极的反应,不要随便打断对。其次要学会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的理解他人。第三要学会取舍。没有人会有完全一致的想法,出现分歧时,就要学会坚持和退步,原则问题要坚持,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退步,求同存异,争取双赢。 三是要提升生理素质。加强自身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用健康才能守住财富,不能以身体为代价换取事业的成功,要提高健身意识,时时保持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早睡早起,按时吃饭,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劳逸结合,增强身体健康。四是要提升心理素质。正确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的处境,对应付挫折有心理准备。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处世。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有: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抛弃自卑,增强自信。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各种办法: 一是改变情境法:主动脱离引起挫折的情景,通过运动或各种户外活动的方式放松身心,摆脱挫折感。二是发泄法:通过倾诉、放声哭等发泄情绪的方法释放内心的压抑。三是升华法:把精力投入到更高层次的追求中,以转移对挫折的注意等。五是要提升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对于我们的人生是具有重要意义,每天都要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要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效率。不管提升哪方面的素质,都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用心生活、用心工作,持之以恒。第五章 结论构建完善的人才素质系统首先要理解高素质人才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