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看“三效”.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看“三效”.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看“三效”.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看“三效”.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看“三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堂看“三效”教育教学的研究好似大钟摆,永远存在着“钟摆现象”,它总是一阶段向左、后一阶段又向右,前几年一味强调工具性,而今又出现了加强了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突出了文学性、欣赏性,削弱了基础性的问题。其实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还要“见效”,碰到问题还得有“疗效”,寻找课堂教学的平衡点,我们要做的很多。一提问设计的有效,语言与精神共生共长。阅读可以分为自觉阅读和自在阅读。自在阅读是享受的过程。所有的孩子可以在这种状态下来看,他们是在享受。自觉的阅读,不仅仅是在享受,也在探索、思索,甚至结合自己职业需要功利地积累一些。很显然,自觉阅读就需要对文学背景、文学的内在规律、文学的社会土壤、文学的表达风格等等有所研究,这是我们阅读的方式,而不是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教师却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孩子引入自觉阅读的状态下来。我们的课堂很少有老师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就与学生的阅读状态密切相关,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老师常常问孩子们:你对哪段印象最深啊?哪里最让你感动?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这是我们语文课长久以来的“标志性问题”,老师总是试图在一堂课结束后,总结点出什么来,不来个类似的小结,提炼一下中心,总觉得课文没讲完似的。于是,学生心领神会,回想这课老师明示、暗示、反复强调的关键词,讲出几句虚情假意的语言,迎合老师心中的标准,老师心满意足地宣布下课。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一篇作品给你的震动,往往来自于整部作品,肢解作品,这不是文学的阅读方法。文学作品是完整的,诗意也应该是完整的。当阅读伤感或是情真意切的文学作品时,学生默然了,整个课堂沉寂下来了,孩子读出来了这层意思,还非得要把感动说出来吗?就让这份发自内心的感动化作纯净的泪水,难道不可以吗?【案例】一位老师在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读獾的礼物这个故事。老师一页一页读故事,孩子们看画面。1、当老师读到:“这天晚上,他对月亮说了声晚安,拉上窗帘。他慢慢地走进地下的洞穴,那里有炉火。吃完晚饭,他写了一封信,然后就坐在摇椅上睡着了。他梦见自己在跑,前面是一条长长的隧道。他愈跑愈快,最后觉得自己的脚离开了地面,觉得自由了,好像已经脱离了他的身体。”时,老师和孩子们交流:獾去了哪里?他还会不会回来?学生:獾去了隧道的另一头。学生:(哽咽)獾死了,他不会回来了。学生:獾去天堂了。2、师:“獾总是在别人需要他的时候出现。现在他不在了,动物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獾说过希望他们别难过,但这真的很难。”你想獾吗?你希望他回来吗?生:想,希望他回来。生:他那么善良,我们都很想他。3、师:“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走到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上,他想要谢谢獾送给他的离别礼物。”谢谢,谢谢獾的什么呀?你觉得獾的礼物是什么呀?生:谢谢獾送给每个人的礼物。生:獾教会了小动物们分享快乐。4、师:孩子们,故事读完啦!以后你还会不会再去看这本书呢?为什么?生:我还会去看的,因为獾让我会哭,会笑。师:怎么会哭又会笑呢?生:因为獾离开我们了,我很伤心,但想起它在我的心里,我又觉得獾没有离开我。没有一个问题游离于情境之外,孩子们仿佛是坐在老师的大腿上,静静地聆听这个美好而又伤感的童话,时而和老师娓娓地交谈。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 正是这种生命的涌动让他们的话语句句发自内心,简单真挚,丝毫没有娇柔做作。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它的独特气质,有效的提问设计,不应该为“工具性”把提问变成老师的工具,只有符合教学情境和孩子的阅读心境的问题,才能使语言与精神共生共长。二、教学过程的见效,学习与致用相得益彰。【案例】古今贤文教学片断老师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想想有哪些句子听过、看过、甚至说过或写过的。然后师生共同解决不理解的词句。给学生一张活页纸,充分利用它,选择课文中的一两句适合他的话,送给你的朋友。把收到的真心话有感情地读一读。写赠言,绝不是老师的首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学毕业也开始流行起写毕业留念册来了,孩子们互相留言、传阅,乐此不疲。把语文课堂变成写毕业赠言的舞台,还真不多见,不仅可以写,还可以读,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当面勉励,那份溢于言表的惊喜,那份发自肺腑的真诚,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他们有多么地喜欢。古人学习语文恐怕就更有趣多了,游览名胜,触景生情会吟诗感慨;朋友离别,会写诗相赠;中秋端午,清明除夕,可以吟诗作对;元宵佳节,还能赏花灯,猜灯谜砚台、瓷器、紫砂、招牌店名,乃至墓碑,诗词歌赋,锦绣文章早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然,许多老师也早就有类似的设计。如教学九寨沟时,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句写成导游词、广告词。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借助排演戏剧形式进行体验式阅读由此想开去,“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学习过程实在太多,倘若语文课堂能多些注重情趣,与时俱进,学以致用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不是更见效吗?三、课堂练习的疗效,词句到篇章循序渐进。【案例】蜗牛的奖杯教学片断现在的蜗牛又是什么样子?找一找。彩图填空:蜗牛得了( ),反而由能在空中( ),变成只能在地上( )。在低年级的孩子看来,作文那是多难的一件事啊。万丈高楼平地起,老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基础练习,让学生看到词变成短语,又从短语发展成一句话,再由几句话组成一段话,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习作刚刚起步的孩子来说,那有着多么重要的启蒙意义啊。优美的作文不应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他们也可以骄傲地说,写作一点也不难!也有许多老师把儿童文学引入课堂,开发了一些小课型,如早晨20分钟的经典诵读,针对一本儿童文学作品的“大声读”,让学生安静聆听儿童文学优秀作品的欣赏课,专项的排比、比喻、拟人等的修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