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磁学的发展简史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人类从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便了解到电和磁的一些现象和知识。:春秋时代(公元前六百多年) 十三世纪前后。欧洲学术复兴。通过实验研究自然规律蔚然成风。当时得到磁学实验,发现了磁石有两极,并命名为N极和S极,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异性磁极相吸,同性磁极相斥。一根磁针断为两半时。每一半又各自成为一根独立的小磁针。但这股实验风气,立即遭到教廷中那些僧侣的反对,被压了下去。电和磁的研究又进入了停顿期。 十六世纪。英国:吉尔伯特:发现了电和磁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制作了第一只实验用的验电器 1660年,德国工程师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较大的摩擦起电机,使较大量电荷的获得成为可能。 1729年,英国:格雷:发现了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导电特性,这为电荷的输运奠定了基础。 1733年,法国:杜费:发现了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电荷。 1745年:荷兰:物理学家穆欣布罗克:发明了莱顿瓶,为电荷的储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为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1747年:美国:富兰克林:在杜费的基础上,引入了正电和负电的规定,为定量研究电现象提供了一个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他还认为。摩擦的作用是使电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不是创造电荷;任何一与外界绝缘的体系中,电的总量使不变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荷守恒原理。 电荷的获得、储存和传递为定量研究电现象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认识了电荷分为正负两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后,人们很快便转向研究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利的定量规律。 1750年,德国:埃皮诺斯:发现了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的现象,但他没有深入的研究下去给出定量的规律。 1766年:德国:普里斯特利: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带电的空心金属容器内表面上没有电荷,而且对内部空间没有任何电力作用,他做了猜测,认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万有引力相似,即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他仅仅停留在猜测阶段。 1769年:英国:罗宾逊:他通过实验测出两个同种电荷之间的排斥力与距离的2.06次方成反比,他进一步猜想正确的应当使平方反比关系。 但他和普里斯特利的工作都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足够重视。 1785年,法国:库仑:设计了精巧的扭秤实验,才直接测定了两个静止的同种点电荷之间的斥力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他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经过不断的探索,他又用电扭摆实验对吸引力测出了相同的结果。至此,库仑定律得到了世界公认,从而开辟了近代电磁理论研究的新纪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1773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数学方法得出了类似关系,但他得成果未公开发表,一直到1879年,才由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整理。注释出版了这些手稿) 1800年,意大利:伏打:制成了伏打电堆,这便是电池得原型。有了稳定得电源,就为人类从研究静电现象过渡到研究动电现象提供了坚实得技术基础。在德国哲学家康德和谢林关于自然力统一得哲学思想影响下,丹麦的奥斯特坚持从实验中寻找电和磁之间得联系,为此作了十多年不懈得努力,才终于在1820年初发现了电流得磁效应:当导线通过电流时,会使其近旁得磁针向与导线垂直得方向偏转。这是电磁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随之,法国的毕奥和萨戈尔于同年10月30日发表论文,阐述了载流长直导线对磁极的作用力反比于距离的实验结果。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在他们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用数学分析方法将其表述成微分和积分的形式,这便是毕奥萨戈尔拉普拉斯定律。这一定律给出了由电流产生磁场的定量表述,使电流磁效应的理论基础。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的安培迅即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加以发展,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从中总结出:磁针转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服从右手螺旋定则、两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公式(即安培定律)、和物质磁性的分子电流假说。安培在深化人类对电流的磁效应的认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开辟了电应用的新领域。随后发明的电磁铁、检流计、电报、电话等等,为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的通讯奠定了基础。 在安培集中精力研究电流的磁效应时,德国的欧姆致力与对导线中电流规律的探索。在经历了许多失败之后,欧姆最后取得了成功,于1827年发表了简单而又极为有用的欧姆定律。这个定律时电工学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二十年后,德国的基尔霍夫从电荷守恒及能量角度出发,将欧姆定律推广,建立了两个基尔霍夫方程组。以便于求解复杂的电路问题。 1821年,英国的法拉第在了解和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后,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既然电流会产生磁,那么磁也应能转化成电。通过十年的求索,历经了多次实验上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接着他又做了多种实验,广泛而全面的研究了电磁感应现象。1832年,法拉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导体的导电能力成正比。由此他意识到感应电流时又与导体性质无关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并相信即使不形成闭合回路(无感应电流),也会有感应电动势。在解释电磁感应现象中,法拉第运用了他提出的力线概念,认为当通过回来的磁感应线根数变化时,回路里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揭示了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原因。即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里便产生感应电动势。 1833年,俄国的楞次发表了他的实验结果,明确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法则,即楞次定律。在德国哲学家康德和谢林关于自然力统一得哲学思想影响下,丹麦的奥斯特坚持从实验中寻找电和磁之间得联系,为此作了十多年不懈得努力,才终于在1820年初发现了电流得磁效应:当导线通过电流时,会使其近旁得磁针向与导线垂直得方向偏转。这是电磁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随之,法国的毕奥和萨戈尔于同年10月30日发表论文,阐述了载流长直导线对磁极的作用力反比于距离的实验结果。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在他们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用数学分析方法将其表述成微分和积分的形式,这便是毕奥萨戈尔拉普拉斯定律。这一定律给出了由电流产生磁场的定量表述,使电流磁效应的理论基础。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的安培迅即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加以发展,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从中总结出:磁针转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服从右手螺旋定则、两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公式(即安培定律)、和物质磁性的分子电流假说。安培在深化人类对电流的磁效应的认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开辟了电应用的新领域。随后发明的电磁铁、检流计、电报、电话等等,为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的通讯奠定了基础。 在安培集中精力研究电流的磁效应时,德国的欧姆致力与对导线中电流规律的探索。在经历了许多失败之后,欧姆最后取得了成功,于1827年发表了简单而又极为有用的欧姆定律。这个定律时电工学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二十年后,德国的基尔霍夫从电荷守恒及能量角度出发,将欧姆定律推广,建立了两个基尔霍夫方程组。以便于求解复杂的电路问题。 1821年,英国的法拉第在了解和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后,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既然电流会产生磁,那么磁也应能转化成电。通过十年的求索,历经了多次实验上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接着他又做了多种实验,广泛而全面的研究了电磁感应现象。1832年,法拉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导体的导电能力成正比。由此他意识到感应电流时又与导体性质无关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并相信即使不形成闭合回路(无感应电流),也会有感应电动势。在解释电磁感应现象中,法拉第运用了他提出的力线概念,认为当通过回来的磁感应线根数变化时,回路里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揭示了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原因。即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里便产生感应电动势。 1833年,俄国的楞次发表了他的实验结果,明确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法则,即楞次定律。 法拉第的伟大发现时电磁学史上的一块丰碑,同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直流发电机,此后各类电力发电机不断问世,导致了一场新的能源革命,其影响一种延续至今。 法拉第的物理思想:场和媒递作用。在他之前的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如富兰克林、库仑、安培等都追随牛顿的超距作用观点,认为电磁相互作用中的平方反比定律与万有引力类似,是能够超越一无所有的决定空间的一种作用里,它的传递不需要媒介,也不需要时间。而法拉第首先从实验中发现,电力和磁力跟带电体或磁体之间的媒质有关,不同的媒质中进行同样的实验,作用力并不相同。这引起了他的深思。通过分析和类比,他相信电荷及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我们现在称之为场的物质。为了显示场,他用一张撒了铁屑的纸板覆盖在一根磁棒上,当轻轻敲动纸板时,铁屑便清楚地呈现出磁场地力线。法拉第认为这些力线具有实在地意义。场源不变时,力线不变;场源运动或变化时,力线也随之变化,电力和磁力便是通过电场线和磁感线传递地,这种传递不可能是超距作用。法拉第这种场的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开创性的见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它的价值要比电磁感应的发现高出许多。 英国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于1854年前后便致力于将法拉第的力线观念写成便于数学处理的形式。并正式发表于1865年,经过后人进一步整理便得到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电磁场方程组。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推论: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由近及远形成电磁波;并导出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于是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大胆提出光是电磁波的看法。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提出后,并没有被所有的人立刻接受,直到他的推论第 3 页 共 1 页第 3 页 共 1 页和预言被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兹的实验所证实。赫兹受到他的老师的亥姆霍兹的激励,从1878年开始用实验方法去证实麦克斯韦理论,虽经多年努力没有找到明确的途径。1886年10月,赫兹在做电路放电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近旁一个两端间有空隙的开路线圈也发出火花。他敏锐地想到这可能是电磁共振,沿着这一思路,在随后地一年中他做出了一系列实验,研制出发射电磁波地赫兹振子和接收电磁波地探测器,不仅证实了电磁波地存在,而且还测出其速度与光速相同,与光一样具有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等物理特性。赫兹地实验光辉地证实了麦克斯韦理论,并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地新时代。 从库仑定律地发现导麦克斯韦理论地建立,经历了80年,到赫兹实验地证实经历了一个世纪,一座电磁学地宏伟大厦终于巍然屹立在由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地征途之上。 麦克斯韦理论地成功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电磁相互作用是媒递作用,由电磁场来完成;它的传递速度是有限地,并非超距作用。电磁场具有能量,是物质地一种形态、电磁波是电磁场地运动,在这过程中电磁场地能量从空间中的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超距作用认为传递相互作用地速度为无穷大是不正确地,但是它曾经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过程中地一个阶段,并且在历史上起到过不小地作用,在不涉及到相互作用地传播问题时,例如静电学、静磁学以及缓慢变化地电磁场问题,用这种观点处理仍然有效。 人类对自然届地认识过程是不会终结地,总结出地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而任何一种理论都要在进一步地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瓦地理论也是如此,它在解释特殊介质地电磁性质及光学色散现象时也碰到困难。正是这些困难和新问题地出现,才引起了人们更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调机组维修合同协议书范本
- 小区物业送饭服务合同范本
- 2026届北京市第十二中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 陕西省洛南中学2026届高三上化学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东华高级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上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西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渠道经营合同续签
- 2025年度挡土墙工程监理与施工合同规范
- 2023新教材高中数学第5章三角函数微专题5三角函数中的最值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入厂新员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F500-1000泥浆泵说明书
- 一年级上学期家长会数学老师发言稿(共17张PPT)
- (11.7.1)-12.7-肺性脑病病理生理学
- 医药电子商务复习题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GB/T 1303.4-2009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第4部分:环氧树脂硬质层压板
-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
-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讲座《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2020年8月课件
- 高考英语高考核心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