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明、简洁、简要,简简单单真实、朴实、扎实,实实在在谈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第3、4单元学习体会引言两篇文章:张庆: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教材特点 1、 培养习惯,打好基础。开学初,老师们已经用两三节课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的内容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随时使用工具书都上了,但我们细细地想一想,理解习惯的内容和养成习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只需要三五分钟,而养成这两种习惯却需要一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实践中,我用一本积累本来实施这两种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实验中,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让所有的教室都成为学生的 阅览室。开学初,我要求同学们每人向班级捐出三本好书,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下自己的推荐词。然后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借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生字,查字典注音解词,既为自己解惑,又给后来的同学提供方便。并及时将阅读的收获写到积累本上,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方法的问题。有一个不断改进、发展的过程,开始,同学们习惯性的抄原文,后来引导他们尝试“设计“积累作业,出现几个栏目:“初次见面”是对生字词的学习;“;因此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这既是阅读的方法,也是阅读的习惯。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好的习惯是一笔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财富。王尔德:“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2、 强调积累,注重渗透。强调学生对具体语境的感悟和规范语言的积累,安排了一定的篇目让学生背诵。在单元练习中,继续安排“诵读与积累”,有助于提高语文能力,增加文化底蕴。(我校正在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目的是想通过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和阅读现当代经典的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 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所选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帮助学生学习自然知识,又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既注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注意对当今时代风貌的展示。3、 力求简约,循序渐进。本册课文继续保持了课型简单,课文篇幅不长,训练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教材简化头绪,简化结构,既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教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法提供了方便,又能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拓展、创新的空间。第三单元,围绕“故事集锦”这一主题选入了5篇课文。有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读书莫放“拦路虎”。第八课成语故事选择了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个故事,主要是将某一深刻道理融入叙事过程中,让读者从生动的故事中领悟事理,受到启迪;推敲讲了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斟酌诗句的事,表现诗人苦苦吟咏,字字斟酌的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嫦娥奔月叙述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 的事;伊索寓言则选了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第一个故事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第二个故事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真的的狼来了”,谁也没有去帮他;第三个故事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独立阅读课文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与查字典的习惯。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本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教师在教学伊索寓言这篇课文时,就要引导学生:“这样有趣的寓言故事,在伊索寓言集里还有好多好多,大家可以找来读读。”激发起学生阅读伊索寓言集的兴趣。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组织一次秋游,然后以“秋天的树页”为题写一篇习作。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无私奉献”,其中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写了飞机载着小平同志的骨灰飞向大海、骨灰撒向大海、向大海告别三件事,进而表达了人民祝愿小平同志在大海中永生的强烈愿望。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爱滋病小斗士讲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的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爱滋病,一边顽强的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让学生从满含激情的语言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由名人小事和凡人壮举中,洞悉为人处世之道此外,在单元练习中以“语文与生活”为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语文源于生活,鼓励他们走进社会大课堂,更好的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练习3的“语文与生活”:红灯记是讲抗日时期,铁路工人、共产党员李玉和为保护密电码不幸被捕的事。下面的这段唱词,就是李玉和被捕时,当着敌人的面嘱咐李奶奶和铁梅的一段话。先听老师讲红灯记的故事,再联系剧情想一想,领会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家中的事儿你奔走,要与奶奶分忧愁。”如果你对这个唱段感兴趣,还可以听一听,学一学。下面这些谚语都跟戏曲有关,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读一读,再抄下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这三个小练习都围绕“戏曲”来做文章,我们不能再做“庖丁解牛”的傻事,应该根据汉语文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读写听说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受、体味、揣摩、领会、感悟,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建构语言的模型,增加文化的底蕴,提高识字、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的水平,进而陶冶性情,涵养人格,使学生既有些底气,又有些灵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练习4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因时因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或补充。也可在不改变课标规定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当变通。本单元主题是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典故等。教学中成了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成语、寓言制作专题小报。学习资料卡,(上学期的“对联”)。对成语、寓言的起源、分类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可以进行一些成语故事会、寓言故事会等成块的活动,也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成语接龙的游戏二、教学策略 “简明、简洁、简要,简简单单。” “真实、朴实、扎实,实实在在。”这副对联点明了我们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精髓语文教学要不要“倡简”?有的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怎一个简字了得”;语文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应该倡导“深度语文”。其实,这是把“倡简”错误地理解为语文教学肤浅化、简单化了。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倡简“?语文是因为什么才“简”的?语文教学因学科学习规律而“简”。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其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学好语文无非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语文教学主要是在识、写、读、背、作、说、习等七个字上作文章。本单元课后的练习设计,主要是突显读书、写字、积累词语等最为基本的训练,没有那些繁琐、机械的训练。 语文教学因集中目标而“简”。 每篇课文、每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要设立得太多,太多了就达不到,多了就等于没有。 语文教学因三维目标的整合而“简”。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统一体,是不能割裂开来的,也无法割裂开来的,它们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有的人在编写教案的教学目标时,将三维目标拆散开来,是不科学的。三维目标是一个统一体,将它拆散开来,头绪就多了,问题就复杂化了,课堂教学就显得繁杂了,同时,也违背了科学。比如书写的指导,就蕴涵了三维目标。 语文教学因突出基本教学手段而“简”。 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手段是什么?拿阅读课来说,说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而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经常会出现下面几种错误的现象:有的语文课堂,为了让学生“求异”或“发散”,往往离开了文本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争辩,结果越扯越远;比如如何导入新课。我们看教学推敲一文时的两种导入法:例一:师: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老师一直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被它搞得吃不好、睡不宁的,能不能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一下? 生:(急不可待地)快点说,哪个词? 师:这个词就是“郊寒岛瘦”。(板书:郊寒岛瘦) 生:老师,我知道,“郊”是孟郊,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师:你读过他的诗吗? 生:我学过他的游子吟。 师:能背给老师听一下吗? 生:(不约而同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师:还读过他的别的诗吗?(无人应答)老师记得他还写过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 生:(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生:我知道“岛”是指贾岛,他是和孟郊齐名的诗人,他们两个人都以“苦吟诗人”著称于世,又被人们称为“诗囚”诗的“囚徒”。 师:你懂得还挺多呢!知道为什么他们被称为“苦吟诗人”、“诗囚”吗? 生:大概是因为他们太爱写诗,写诗写得很辛苦吧。 师:老师也不大清楚,不过没关系,会弄明白的。 生:贾岛写过一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其余同学附和) 生:我读过一首剑客,好像也是贾岛写的,第一句是“十年磨一剑”,还有一句是“谁有不平事”,其余我记不清了。 , 师:“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是这一首吗? 生:对对,就是这一首! 师:你记得没错,正是贾岛所写。谢谢大家的帮助,现在我总算明白了“郊寒岛瘦”原来说的是两个唐代的诗人。不过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说“郊寒”“岛瘦”呢?该不是孟郊怕冷、贾岛长得瘦吧? (生笑)你们明白吗? 生:不明白。 师:不明白也不要紧,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说不准哪天你就明白了。我们先不管它了吧 生:老师,我查到了,你看,成语词典上有,“郊寒岛瘦”:意思是孟郊、贾岛二人的诗写得古朴生涩、清奇苦僻,不够开朗豪放。后来就用“郊寒岛瘦”形容这类风格的诗文。 师:什么“古朴生涩、清奇苦僻”,什么意思啊?大家听得懂吗? 生:听不懂。 师:看来要真正弄懂“郊寒岛瘦”的意思,非得对孟郊和贾岛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不可。同学们如果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建议你多读一些他们的诗,再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也可以请教有学问的人。如果想和老师一同研究,老师十分欢迎。好吧,不提它了,还是学习一篇有关贾岛的课文吧,课文的题目叫“推敲”例二:(贾志敏老师)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师:这是什么?生:书。师:这是什么、生:粉笔。师:我是东西吗?生:你不是东西。师:变成骂人的话了。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对于推敲一课,我们编写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贾岛推敲的故事,来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写作精神,明白斟酌文字的重要,感受中华文字的精妙,以促使学生今后写作时也能进行一定的词语推敲,提高写作能力。回头看这则导入,与课文的中心毫无关系,这就游离了课文,“导”而不“入”。教者也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生带进课文,再引领学生走出课文”。这句说得很好,但上面的导入却没有把学生很好地带进课文,更不能称之“进出自如”。学生学习还是应首先以课本为本,由课文学习再拓展延伸,那种抛开课文一味大谈其他的做法,像是在建空中楼阁,因为没有底气,最终只能失败。 再来看教者对知识积累的认识。把“郊寒岛瘦”、“孟郊、贾岛的诗文及特点”作为知识点来让学生积累串线,感觉好像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其实不然。我们说,积累是要有基础的,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尽管我们也说要多布云彩,但这个云彩还要有童真,要有可运用性,能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在这则导入中,教师兜了几个大圈子,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学生忙了半天,结果越弄越糊涂,与课文走得越远。那么,积累一个“郊寒岛瘦”这个纯文学术语对学生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待到学生进入大学研讨中国文学史,比较诗人文学创作风格再说也不迟。当然,不是说“导入”设计中所积累的东西一无是处,但也不能说有了这些东西学生文化素养就提高了。我们一定要把准教学的重点,给学生学习、积累最实用、对他们帮助最大的东西。推敲一课写得很有特点,把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融入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之中,给学生以形象性的认识,而教者却围绕一个抽象的文学术语大做文章,可以说是务虚而不务实了。有的语文课堂,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收集来的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比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花大量的时间让同学们交流关于邓小平的资料,原本是想加深学生对领袖的了解,便于更好的理解课文,这样,往往一谈就是半节课,再看交流的内容,有许多只是在讲述历史和冰冷的出生年月、籍贯以及求学生涯的相关资料。与本节课探讨的主题大相径庭。其实象这些资料完全可以放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交流);有的语文课堂,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依赖多媒体,以多媒体取代学生读书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多媒体不可以用,而是要掌握一个“度”,要用其当用,千万不可滥用。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如何简简单单地上语文?要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怎样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呢?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习情趣,要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节课:一是教学目标是否做到了单纯、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统一体,是不能割裂开来的,也无法割裂开来的,它们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有的人在编写教案的”教学目标时,将三维目标拆散开来,是不科学的。三维目标是一个统一体,将它拆散开来,头绪就多了,问题就复杂化了,课堂教学就显得繁杂了,同时,也违背了科学。;二是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否激发起来了;三是是否做到了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2006年第9期小学语文教师上关于当语文遭遇“非语文”的讨论。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是正常的,是让这节外生的枝无目的的蔓延还是粗暴的砍断它或者巧妙的修剪它就取决于老师的水平。文中例举了两个例子。例1:一位年轻老师正在声情并茂的上春雨的色彩一课,同学们跟着老师又唱又演又说,这时,一位同学举手站起来说:“刚才他们都读错了”。于是,他卖力的读了起来,他的怪腔怪调引发了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的表情是可想而知的可小男孩似乎意犹未尽,课上到尾声时,他站起来大声说:“小鸟就是那么说话的,它们又不是人,当然不会讲普通话了。”老师懵了。例2、于永正老师在教在仙台一刻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北京的大白菜运到浙江怎么便”尊为胶菜“?你不是说,胶州的大白菜才叫胶菜,才有名吗?”于老师幽默的说:“那是冒牌货!不然,为什么要打假呀?可见那时就有假冒伪劣商品。“课堂一片笑声,在笑声中,于老师巧妙而又自然的把学生拉回了课堂。;四是语文教学情境是否做到了相对稳定;五是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都落实了。要认真钻研文本,吃透文本精神,精心进行教学预设。本阶段的课文,蕴含比较丰富,难度较前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触摸语言,以求“披文入情”。阅读教学,应强化初读,学生课文不读熟不开讲;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多媒体助读,以表演助读。不能以学生的集体讨论来代替学生个人的阅读。要进行整体感悟,扣读导悟。不要将课文掰得过碎,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课要力求上得真实、朴实、扎实。要精讲、多读、多练,既要让学生“动口”,又要让学生“动手”,不可“君子动口不动手”。课后练习中的描红和小练笔,是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最好能让学生当堂完成。说到读,小学高年级除了重视朗读、诵读外,默读同样不可忽视。与朗读、诵读一样,默读既是技能性目标,也是过程和手段。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默读可以比朗读速度更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朱自清先生说过,默读就是看书。可见默读能力之重要。首先,强化默读意识。从本学期起,学生进入高年级段,默读要由第二学段的“初步学会”变为“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显提高。既然默读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掌握离不开训练,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去除那些可有可无的环节,舍得时间、多给机会让学生默读,每篇课文、每堂阅读课都让学生受到默读训练。其次,培养默读习惯。任何一种技能,必须通过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默读与朗读的反应机制不同,默读时对文字符号的感知是眼脑直映,因此默读不能出声,不能以单个的字为认读的单位。正是基于此,在学生刚刚学习默读的低学年段,就提出了必须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到了高学年段,要提高默读速度,只有在继续保持这种习惯的基础上,在一次又一次的默读实践中,学会快速捕捉文本信息,最终形成技能和习惯。还有,提高默读效率。如果默读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_边读一边圈注,学生才能在默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才能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也只有这样,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教学建议1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两个板块,是教科书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在教学中认真对待,予以落实。教师既要加强领导,又要大胆放手。 实施“我读书 我快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该单元的相关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五上的第3单元,选有伊索寓言。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要告诉学生:“这样有趣的寓言故事,在伊索寓言集里还有好多好多,大家可以找来读读。”从而把学生阅读胃口调起来。还要安排一节读前指导课,帮助学生订一个读书计划;也可以以其中的一两个故事为例,指导他们试读。应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如摘抄名言警旬,写读后感等等。2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提高学习效率。主题单元,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提倡“单元教学”,要认真研究单元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3、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整体把握”首要的是尊重教材。综观第三单元我们的阅读教材,每篇课文的后面只安排一两个统领全篇的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全然不见那些支离破碎的问题。比如,成语故事一课后面的问题是:“查成语词典,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意思。嫦娥奔月则要求:“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这些作业的设计,着眼的都是课文整体。问题搞清楚了,整篇文章也就能够准确把握了。对此编写意图,教者一定要准确领会。还有像随课文识字,更无须将生字词从课文中拎出来音、形、义逐一过关,应该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策略,将生字置于课文整体之中。这样,汉字在学生眼里才不是一个个僵死的符号,而是变成了活生生的生命体。除此,相信学生也很重要。过去,我们总是担心学生自己读不懂,唯恐有所疏漏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因此才这儿也要问。那儿也要讲,条分缕析,面面俱到。好好的一个字,美美的一篇文章,在经过一阵追问来、分析去之后变得鸡零狗碎,美感和趣味荡然无存。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学生观存在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学生,去除师道尊严的残余,去除老师的“话语霸权”,那也就不会有人用枯燥的分析和琐碎的提问将课文“抽筋剥皮”;如果我们能够相信学生,看到学生身上具备的潜力,那我们也就不会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往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钻,使“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因此,要使阅读教学真正具有整体的意义,我们就必须将课堂让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默读、朗读、诵读,让他们自己感知、揣摩、体验、领悟,让他们自己圈划、查阅、讨论、交流。这样,他们就能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摸课文整体,把握文本精髓,汲取精神营养,获取整体效益。语文整体,可以是一个形神兼备的汉字,也可以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一次激动人心的活动或是一个隽永的故事。我们只有在充分尊重文本和学生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个游戏、一种情境、一项任务、一个话题,从而使语文对儿童产生永不枯竭的强大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生命与精神的力量。若如此。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语文的生命体嬉戏激荡,也就构成了整体领悟的语文教育的动人乐章。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手段是什么?拿阅读课来说,说是;有的语文课堂,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收集来的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有的语文课堂,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依赖多媒体,以多媒体取代学生读书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多媒体不可以用,而是要掌握一个“度”,要用其当用,千万不可滥用。三、“习作”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教材分析: 五年级是第三学段的起始年级。习作目标有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习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第三学段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习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第三学段提出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3、在“观察和积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4、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第三学段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教学策略: 一、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写作天才。莫里哀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哲学教师对茹尔丹先生说:“凡不是散文的东西就是韵文,凡不是韵文的东西就是散文。”茹尔丹先生反问道:“那我们说话又算什么文呢?”哲学教师回答说:“散文啊!”茹尔丹先生这时才恍然大悟,说:“天哪!我原来说了四十多年的散文,自己还一点儿不知道呢!” 这段对话虽有夸张成分,但道出了写作与日常口语表达紧密相关。不错,当一个孩子开始咿呀学语时,其实已经是在说“散文”了,只不过此时的“文章”还是“逻辑混乱”、“含糊不清”而已。待孩子能完整地说清句子、表达思想情感时,“散文家”便诞生了。写作,就这么简单。所有的孩子,都具备写作的潜质,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是把这一潜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在一堂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说说一枝铅笔有多少用途,我们来听听学生们是怎么说的。他们不仅说出了铅笔有写字这种最普通的用途,还说必要时可以用来做尺子画线;作为礼品送人表示友爱;当作商品出售可以获得利润;笔芯磨成粉末可以做润滑粉;演出时也可以临时用于化妆;削下的木屑可以做装饰画;一枝铅笔按相等的比例锯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当作玩具车的车轴;在野外探险时,铅笔抽掉笔芯还能当吸管吸石缝中的泉水;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当作自卫的武器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啊!孩子们是不是写作的天才? 二、在作文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班级做看图作文。图上画的是:天下着大雨,一名小女孩在雨中跑,另一名小男孩拿着一把雨伞在后面追。有一个学生写道:“老天不作美,竟下起大雨来,丽丽和明明因一点小事而打起来,丽丽冲进了雨中,明明拿着一把伞作武器,丽丽边跑边朝紧追不舍的明明喊道:别打了!别打了!”结果,这位学生的作文因思想内容不健康而挂了红灯。经老师的指点,这位学生才恍然大悟,应该写好人好事,如小男孩雨中给小女孩送伞等。试问:诸如此类一次次的红灯,一次次的否定。学生还敢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吗?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作文教学,更应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使作文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新天地。 张扬学生的个性,是不是什么坏事都可以干,都可以写,什么坏思想都能得到得到老师的认可?绝不是这么回事。这就是我讲的第三点:学生要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三、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我们来看一篇选自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文章说清华附小一个五年级学生写的题为自画像的作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文章内容是这样的: “我,一个相貌平平、性格怪异的小男孩。 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建筑幕墙劳务分包工程合同范本
- 2025东航大客户航空安全培训服务合同
- 肩关节运动康复新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新型防盗门窗产品销售代理协议
- 2025年度第三方保密协议与数据传输安全规范模板
- 2025年度地暖垫层施工质量保证与售后服务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版蔬菜种植基地土地流转承包合同
- 2025版食品添加剂研发委托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新能源设备采购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山地草场使用权流转合同
- 初中高中英语所有单词集合带音标
- 露天矿山危险源辨识(汇总)
- 放射科质控汇报
- GB/T 31091-2014煤场管理通用技术要求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万东GFS型高频高压发生装置维修手册
- 公寓de全人物攻略本为个人爱好而制成如需转载注明信息
-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指导书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
- 《现代物流管理》第一章-导论(课用)
- 智能制造生产线运营与维护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