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精神特质.docx_第1页
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精神特质.docx_第2页
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精神特质.docx_第3页
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精神特质.docx_第4页
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精神特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精神特质文化和艺术是人类的心灵世界的表达,西方与东方的中国大不一样,西方人从一开始就认真地讨论“世界是什么”、“世界从哪里来”、“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等问题。他们愿意用完美庞大的体系一次性、全面地解释清楚世界的内容结构和来龙去脉。因此,西方人构筑了一个庞大、严密、分工明确的科学体系来一层层、一步步揭示世界。在西方人看来,人类似乎可以理性规划并建设地球的未来,人类可以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现代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大都在转化为造福人类生活的工具之前,快速地转化为自我屠杀的方式。而那些改造世界的“工具化理性”和“理性的工具”则快速消耗着人类居住的星球的能源和资产,迅速恶化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于是,人类的理性可信度在现代的西方受到怀疑,心灵体验逐渐变得复杂和混乱,西方文化艺术开始变得标新立异、奇形怪状、花样百出。由此,在西方的思想史上,人类的高贵与独特渐渐被剥夺、消解,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当代文化和艺术就像心灵的镜子,映照出不再“和谐”与“典雅”的一系列心理状态。第一节 西方艺术的文化社会背景 每一个文化问题都会涉及艺术史的知识,而且与思想背景、文化观念、社会情境、价值态度、技术手段等因素密切相关。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在世界各民族中,理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却互有差别。古希腊人建立的人本主义世界观和理性主义思维方式是西方文化的传统基因。古希腊人征服自然的经验中逐渐认识了自然的规律,并从混沌的自然现象中看到了宇宙秩序的表现形式。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507年)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数学的法则,从而建立了完整的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并为西方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理性主义基调。一、 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的文化背景图5-1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古希腊人对数学的信仰表现在其文化的各个领域,这一信仰在艺术中更是得到了突出表现。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予艺术作品比例、大小、结构和节奏等要素。在古希腊人看来,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而“美”就来源于比例的和谐。这种几何标准成为西方形式主义美学的基石。对于西方人而言,理性主义是一种融入血液中的难以改变的遗传基因,探索未知是一种本能的“内在需要”。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人建立的理性主义观念体现为对自然科学原理的研究与运用,并由此经过数百年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在对透视学、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的条件下,西方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写实艺术表现体系。这种艺术追求逼肖客观自然物象的“幻象”,忠实“逼真的再现自然”的信念。但随着19世纪光学研究的新成果的出现,即色是光的产物,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光电照射而产生,受不同光的支配,同一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一时期出现了印象主义,信奉光学研究的成果,着眼于表现自然物体的外观在人的视觉上留下的印象,焦点透视的准确性被忽视,物象实体和细节描绘的精确性被降低。由此使西方传统写实艺术体系出现了裂缝。二、西方现代形式主义美学观与工业文明 图5-2 达利 图5-3 达利记忆的永恒记忆的永恒是萨尔瓦多达利在1931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画面描绘三个停止行走的时钟被画成像柔软的面饼一样,一个叠挂在树枝上,一个呈90度直角耷拉在怪气的生物上,还有一个软表搭在怪物旁边的平台上。在荒凉的海湾背景下,像是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世界。达利称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众所周知,人与自然、人与人(政治)、灵与肉(宗教)这三重关系,既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全部内容,也是人类所有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主题。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到资本主义社会,西方进入工业文明阶段。此时,宗教已被抛弃德国哲学家尼采作出了“上帝死了”的宣判,民主政治得到实行经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核心课题。因此西方现代文化不再以表现神话和宗教为主旨,也少有表现社会和政治内容,而是将探索自然奥秘作为中心主题。于是西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抛弃、对新的艺术形式的追求成为必然。其中,在色彩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野兽派通过形与色的经营追求纯视觉的美感和愉悦。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所表现的就是爱因斯坦所发现的相对论空间。二者都是对西方传统空间观念的背叛,反映了现代人西方人观察世界的新方法。超现实主义依据佛洛伊德的“梦幻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建立的一个非理性主义艺术流派,表现虚妄无凭、荒诞不经的梦境,但实际上仍然是真实与幻想、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统一体。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目的在于探索作为“内在自然”的人类生命的奥秘。事实上,西方现代文化艺术的非理性表达,正是源于其理性的哲学思考,艺术家们的偶发行为的背后存在着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的性。 从立体派开始,西方现代艺术不仅将一切与机器工业文明密切相关的运动、力度与速度等因素作为一种美学追求,而且直接将机器作为文化艺术的题材。现代科技文明正是来自西方人对科学主义的信仰与热爱,不少艺术家本身就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家和工程师。20世纪最典型的艺术样式是抽象主义作品,揭示的是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宇宙的宏观和微观世界内有的真实,充分体现了西方工业文明时代的特有文化内涵,是西方人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以理性主义的眼光来观察、认识和探究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代表了西方人借助科学手段探索宇宙及其奥秘的新成果。“求真”是西方现代文化艺术的本质特征。西方现代文化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根本区别不是风格的不同,而是在于两者关注人类的生命课题的不同:现代文化艺术摆脱了政治、宗教的束缚,只关心自然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文化艺术从来不只是被动地反映客观现实、记录人类生命状态,它总是主动地变革现实、表达人类的生命意志。三、西方后现代艺术与自由民主思想的实现在西方,一个事物名词前加上“后”字前缀,不仅有时间上的位置关系,在词义上亦具有了反对的性质。与现代艺术相对,西方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思想背景有以下三方面特点。1.回到具象。当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导致生产力过剩的时候,西方人的科学崇拜意识便日渐淡化,抽象艺术随之受到冷遇,而关注心灵、关注社会的文化艺术创作重新得到提倡。2.回归大众。“人人都是艺术家”,从孤芳自赏的象牙之塔中走出来,从自我中心主义的圣坛上走下来,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全心全意地与社会合作,竭力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距离。3.多元并存。统一的标准,规范的风格及确定的形式都不复存在,后现代艺术走上了一条反对极端、追求折中、不尚单一,提倡融合的多元化道路。由于不再有统一的样式和共同的风格,因而也不存在至尊的权威。有人说,现代艺术遵循的是君主等级制,只有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文化艺术才真正实现了自由民主体制。思考题:1. 说说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的文化背景2. 简述西方当代“人人都是艺术家”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第二节 西方艺术的精神特质我们把西方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着人类心灵的现实,展现出西方文化美学思想的不同标准与追求。一、阳光:西方早期艺术的纯美和童真 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提出“美是数的和谐”,亚里士多德提出美的本质在于“整一”。这一时期哲学家们对艺术精神的普遍观点都是崇尚着和谐、整齐和简单,成为西方古典艺术追求的目标,生成和强化整一的条件是:秩序、匀称、明确和完整。所以,西方古风时期艺术的精神特质安宁和单纯。因为,此时的艺术还没有技术和表达方式是自觉,没有心灵叛逆,没有精神的痛苦挣扎,有的只是潇洒自在、自由驰骋,宛如鲜活的生命在苏醒,有的只是简单的和谐与美丽。 在古希腊美术中,静态的和谐制导古风时期的美术有一种严谨的壮美,而动态的和谐制导西方古典时期的美术呈现一种动态平衡的壮美,就像掷铁饼者如此大的动态,亦不失稳重和自然安静平和的心灵追求,使得西方早期艺术在表现激情时也不会走向崇高或者丑陋。图5-4 古希腊雕塑休息二、 虔诚:西方中世纪圣神的崇拜和信仰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67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延续至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止。这是宗教统治一切都时代,这一时期的艺术充满宗教的神圣意味,透露着人类对上帝或他者的迷信和崇拜。这种充斥宗教情怀的东西其实在古罗马时期就显现出风貌,他们用万神殿创造一个内部环境,通过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建造高高伸展的穹窿和天界神灵心灵相通。这种建筑方式,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建筑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中世纪的艺术,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宗教主题,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同样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充盈着虔诚的信仰与歌颂,因而就是表现沉重的悲伤亦不会过于猛烈和张扬。这个时代,神性的光辉、信仰的虔诚掩盖了人性的美丽,长期而集中地表达信仰,逐渐使艺术表现变得单调、空洞、呆板,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精神被神性压抑甚至戕害。于是,在宗教势力略显疲弱、市民阶层稍有壮大之时,文艺复兴全面展开,人类自身的魅力逐渐灿烂展开。 三、 古典:文艺复兴对人性的推崇和表达 文艺复兴是在14世纪的意大利开始的一场复杂的文化运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特点是:全面复活古代的意趣和志向,在艺术方面成为人类进步的发动机。因此,“复兴”社核心,这时的思想和艺术追求自觉地与中世纪一刀两断,而与古代传统一脉相承,艺术的表达手段和技巧成为艺术家们有意的探索和尝试。文艺复兴的主旨是复兴古代艺术风格以表达“人性光辉”,科学精神、理性思想、对人的表现成为文化的主流。实际上,文艺复兴就是一场艺术家们具有“自觉意识”的运动,“理性”成为人类新的骄傲。值得一提的是,文艺复兴是艺术实践的繁华年代,艺术创作表现出的非凡才能和成绩至今仍无法超越,但在美学理论上却没有非常突出的观念和成绩,我们只能在一些作品或者言论中找到这些美学意图来了解其精神特质:1.通过艺术向神学示威;2.通过科学研究更细致地模仿自然;3.为诗歌不再屈从神和教会的独立性做辩护。四、 浪漫:18-19世纪欧洲的积极和自信18-19世纪的欧洲,在理性主义被极力推崇的光辉之下,在对人类自信满满的感觉下,人类的情感爆发出激情热烈的画面和姿态,充满了美好而大胆的想象,场景和技巧都显示出对人类能力的充分自信,即使是表达悲伤和苦难,也流露着恣意的想象和自信的描绘。浪漫主义反映在艺术各个领域,其产生的哲学基础是当时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和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它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浪漫主义是人类一次狂放不羁的精神盛宴,因此,在艺术上表现出对古典专制的“逆反”,抛弃了希腊、罗马的古典范式,宣告人和人性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都地位。在艺术创作上,浪漫主义表现出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现实中重大事件的关注,同时受风靡一时的东方时尚的影响,还表现出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向往。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反对纯理性和抽象表现,强调具体的、具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传达;反对类型化和一般化,主张个性化;反对用古代艺术法则束缚艺术创作,主张自由奔放热情的主观描绘;反对刻板的造型和过分强调素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强调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构图的自觉性更加明显,画面变化更加复杂多样,在空间的处理上充分展示力量的平衡和呼应,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抒发艺术家的美学追求和社会理想。 图5-5德拉克洛瓦萨达纳巴尔之死 图5-6鲁本斯抢夺留西帕斯的女儿五、 现实:西方18-20世纪的揭露和批判这个时期正是西方开始残酷而不公的原始积累的殖民主义时期,以金钱为代表的利益成为驱动人们行为的最有利工具。西方社会开始显出深刻的矛盾,这些矛盾彰显着理想与现实、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生活的动荡使人们开始怀疑人文主义理想的存在,开始明白自己的贪婪、无耻、阴暗和残酷。所以,带有批判和揭露意味的现实主义,在此时期出现并繁盛,激情满怀的浪漫时代被一个冷静的现实表达所替代。 现实主义是人们通过对世俗和现实的日益细致的观察,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也逐渐清晰和深刻,于是,“真实感”代替了对理性的盲目推崇,也代替了对感性的热烈迷恋。艺术家们开始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展现,这意味著,人类的理性学会了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看到”生活的现实,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六、荒诞:西方现代艺术的怀疑和失望 进入20世纪, 西方战胜神性的喜悦早已远去消散,对理性自信而引发的激情也逐渐冷却。进入当代,两次世界大战,摧毁着人们的肉体、生命和家园,同时摧毁了人们对人类理性的最后信任。因为当人们给理性完全自由的时候,却引发了混乱和荒诞。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拥有了“苦恼”,残酷、丑恶、贪婪,现实的恶劣充斥着人类的心灵。于是,整个现代艺术忽然变得纷纷扰扰、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各种主张、各种流派、各种方法层出不穷,再也没有能够统一人类精神世界的思想或信仰,每一个灵魂都面临着解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