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从《晋书》看《世说新语》对史传文学的贡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唐修 晋书 大量取材 世说新语 中的材料 一直被后人重视并多持否定意见 批 评者立论标准 主要是基于史料采集与史传编著的角度 然而从文学角度出发 晋书 吸取了 世说新语 在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个性化描写及人物品藻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在 记述人物方面表现出对 史记 汉书 等优秀史传文学作品写人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个别人物传记堪称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 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 从 晋书 人物传记采用 世说新语 材料入手 对 世说新语 在史传文学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分 析和论述 第一章 综述 世说新语 研究的现状 尤其是 世说新语 与 晋书 关系之研究 第二章 对 晋书 采用 世说新语 的状况进行细致研究 在探讨 晋书 采用 世 说新语 材料的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 按照 单独条目引用 和 个别传记集中引用 两 种情况对 晋书 人物传记采用 世说新语 材料的状况进行详细的梳理和细致的分析 并对所涉及到的 晋书 采用之时的得与失 对与错进行了一一辨正 第三章 分析史传文学视野下的 晋书 与 世说新语 之关系 分析 世说新语 在史传文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对比 晋书 阮籍传 与 三国志 阮籍传 晋 书 嵇康传 与 三国志 嵇康传 作为史传文学的得失及 世说新语 所起的作用 通 过 晋书 阮籍传 和 晋书 嵇康传 分析 世说新语 对史学的贡献 从人物形象塑 造和语言艺术两个方面分析 世说新语 影响下的 晋书 所具有的史传文学的艺术特色 结语部分 主要通过以上的论述 得出本文的观点 晋书 由于捃拾 世说新语 中的材料 在史传文学领域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继承并发扬了史传文学的优良传统 尤 其是个别人物传记可以和优秀史传文学作品相媲美 世说新语 在此中起n r 重要的作 用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晋书 史传文学阮籍嵇康 i i a b s t r a c t t h ej i l ls h uc o m p i l e di nt a n gd y n a s t ym a s s i v e l ys e l e c t sm a t e r i a l sf r o ms h is h u ox i n y u w h i c ha r o u s e sm u c hu n f a v o r a b l ec o m m o n s i t sa r g u m e n ts t a n d a r d sa r em a i n l yb a s e do n 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a n db i o g r a p h yw r i t i n g h o w e v e r f r o m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g l e j i ns h ua b s o r b s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e a t u r i n gd e s c r i p t i o nf r o ms o m eg o o dh i s t o r i c a lb i o g r a p h yw o r k s l i k es h i j ia n dh a n s h u s os o m eo fi t sp e o p l eb i o g r a p h yi sv e r yw e l l w r i t t e n t h i st h e s i s d e a l sw i t ht h eq u o t a t i 帆f r o ms h is h u ox i ny ui nj i ns h u sm a t e r i a l a n ds t u d i e st h ep o s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t h a t s h is h u n i n y u p l a y s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o f h i s t o r i c a l b i o g r a p h y 1 1 1 ef i r s tc h a p t e rs u m m a r i z e s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o ns h is h u ox i ny u i np a r t i c u l a r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j i ns h u n l cs e c o n dc h a p t e rc a r e a m ys t u d i e sh o wj i ns h uq u o t e sm a t e r i a l sf r o m 蛳s h u ox i n y u b a s e do nb o t hs u b j e c t i v ea n do b j e c t i v er e a s o l l i ta n a l y z e st w oc o n d i t i o n so fq u o t i n g s i n g l ei t e m s q u o t i n g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b i o g r a p h y sq u o t a t i o n a l s o i tv e r d i c t st h eg a i n sa n dl o s t o f t h eq u o t i n g t a k i n gt h ev i e wo f h i s t o r i c a lb i o g r a p h yw r i t i n g c h a p t e rt h i n ea n a l y z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j i ns h ua n ds h is h u nx i ny u a n dt h ef u n c t i o ns h is h u ox my um a k e si n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o f h i s t o r i c a lb i o g r a p h y b yc o m p a r i n gr u a n j i sl i f ea n dj i k a n g sl i f ei nj i ns h u a n ds a ng u oz h i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ta n a l y z e st h el a n g u a g ea n d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j i ns h u 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s h is h u n t h ee n d i n gr e a c h e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i st h e s i s o w i n gt oa p p r o p r i a t eq u o t a t i o no f m a t e r i a l sf r o ms h is h u ox i ny u j i ns h uh a sm a d eg r e a ts u c c e s si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i o g r a p h y w r i t i n g a n dh a si n h e r i t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t h ef m et r a d i t i o n so fh i s t o r i c a lb i o g r a p h yl i t e r a t u r e w i t hs e v e r a lf e a t u r ew r i n gb e i n ga sg o o da ss o m ee x c e l l e n tw o r k so ft h es a m ec a t e g o r y s h i s h u n i ny uh a sp l a y e da l l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i sp r o c e s s k e y w o r d s s h is h u ox i ny u j i ns h uh i s t o r i c a lb i o g r a p h yl i t e r a t u r er u a n j i j i k a n g m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苏渊 日蒯年多月 日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 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 乐姗 i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引言 作为一部官修正史 名列 二十四史 之一的 晋书 所写内容上起司马懿下至刘 裕代替东晋 记载了东 西两晋的兴衰史 并运用 载记 的形式 叙述了割据政权 十 六国 的存亡事迹 但这部 晋书 的编撰却是唐代太宗朝的事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 太 宗下 修晋书诏 o 房玄龄等史官奉诏修 晋书 晋书 的编撰历时不到三年 成书 于贞观二十二年 公元六四八年 此时距东晋的灭亡已过去了将近二百三十年了 在此 之前完成的晋史有二十种之多 唐初时候除沈约 郑忠 庾铣三家晋书亡佚外 其余均存 在 修晋书诏 提到了重修 晋书 的一个主要原因 那就是对诸家晋史的不满 但十 有八家 虽存及注 而才非良史 事亏实录 然而这部 晋书 成书之后 所获评价却 是毁大于誉 并未能得到 良史 的评价 最先对 晋书 给与批评的是唐代著名史学家 刘知几 他在 史通 采撰 中说 晋世杂书 谅非一族 若 语林 世说 幽明 录 搜神记 之徒 其所载或诙谐小辩 或神鬼怪物 其事非圣 扬雄所不观 其言乱 神 宣尼所不语 皇朝新撰 晋史 多采以为书 夫以干 邓之所粪除 王 虞之所糠 枇 持为逸史 用补前传 此何异魏朝之撰 皇览 梁世之修 遍略 务多为美 聚博 为功 虽取悦于小人 终见嗤于君子矣 回其中的 皇朝新撰 晋史 即指这部 晋书 称之为 取悦于小人 见嗤于君子 以一个史学家的眼光 就史料的取舍 对 晋书 作出了基本否定 五代所修 旧唐书 也持相同意见 并进一步将矛头指向了 晋书 的 论赞部分 其 房玄龄传 云 然史官多是文咏之士 好采诡谬碎事 以广异闻 又所 评论 竞为绮艳 不求笃实 由是颇为学者所讥 清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综合诸 家贬斥意见之后评价说 其所褒贬 略实行而奖浮华 其所采择 忽正典而取小说 波 靡不返 有自来矣 并列举其不当漏列烈士马漪传 不当删遗亮节之士郭琦事迹 还 说 其所载大抵宏奖风流 以资谈柄 取刘义庆 世说新语 与刘孝标所注一一互勘 几 于全部收入 是直稗官之体 安得目日史传乎 最后竞断言 正史之中 惟此书及宋 史 后人纷纷改撰 其亦有由矣 特以十八家之书并亡 考晋事者 舍此无由 故历代存 之不废矣 这个结论实际上对 晋书 予以全面否定 虽然历来对 晋书 的评价亦有 肯定意见 如 北宋修 册府元龟 在撮录有关 晋书 修撰史实时指出 其 莫不博 考前文 旁求遗逸 芟夷芜蔓 举其精要 以臧荣绪 晋书 为本 捃摭诸家传记而 唐 房玄龄等撰 晋书 中华书局 1 9 9 7 年版 第3 3 0 5 页 清j 永珞 纪昀等编攫 四库全书 史部十五 史评类 文渊阁 上海古籍出版杜 2 0 0 3 年版 第6 8 5 册第3 6 页 后晋 刘晌等撰 旧唐书 卷六十六 房玄龄传 中华书局 1 9 7 5 年版 第2 4 6 3 页 清 纪昀总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四十五 史部一 正史类一 河北人民出版牡 2 0 0 0 年版 第1 2 4 9 同上 o 同上 i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附益之 爰及晋代文集 罔不毕记 可以说这是最早对 晋书 较为全面的肯定评价 但因后学对 提要 视为权威性评论 受其观点影响颇为深远 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对 晋书 持肯定意见的学者才逐渐多起来 晋书 之所以受到讥评最主要的原因 是认为其以志怪志人的小说杂史入史的做法 不符合史家撰写史书的传统 刘知几在 史通 采撰 中已经列举 晋书 所引文学文献 主要来源 世说新语 语林 搜神记 幽明录 几种 又具资料统计显示 晋书 征引资料最多的当属 世说新语 高淑清曾在 晋书 取材 世说新语 之管见 一文 中对此进行统计 晋书 列传七十卷 从目录上看 有传者共7 7 2 人 颇多类传 类传中 诸 臣列传 五十卷 采入1 0 4 人 2 4 9 条 采撷最多 此外 忠义列传 一卷 采 入2 人 3 条 外戚列传 一卷 采入6 人 8 条 艺术列传 一卷 采入1 人 1 条 宗室列传 c e 卷 采入1 人 1 条 良吏列传 一卷 采入1 人 2 条 文苑列传 一卷 采入6 人 1 8 条 隐逸列传 一卷 采入1 人 1 条 列 女列传 一卷 采入4 人 1 0 条 叛逆列传 三卷 采入4 人 1 4 条 晋书 共设1 4 个类传 其中有1 0 个类传采用了 世说新语 的条目 合而计之 列传 共采入1 3 0 人 3 0 7 条 采用 世说新语 的人数约占 晋书 列传所立人物的1 7 而且不只是一个人采用1 条 有的传 一个人多至1 0 余条 如 王戎传 采用1 2 条 顾恺之传 采用1 1 条等 除列传外 晋书 的帝纪部分又采入3 人 s 条 列传与帝纪共采入1 3 3 人 3 1 2 条 而今本 世说新语 所收共1 1 3 0 条本文 唐 修 晋书 引用的3 1 2 条约占 世说新语 条目的2 8 晋书 之所以如此之多地采用 世说新语 主要是视 世说新语 为信史的原因 高 淑清在统计之后论述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说 世说新语 是在魏晋写作崇尚真实的风气 下编撰而成的 所写所记均是真人真事 能够得以流传的基本前提便是其真实可靠性 语 林 因被谢安指为所记不实而声名大减 便是很好的证明 详见后文 本文将从 晋书 的人物传记采用 世说新语 材料入手 对 晋书 引用 世说新 语 材料进行认真梳理 通过对比 晋书 和 三国志 重合人物传记 从而发掘出 晋 书 作为史传文学在撰写人物方面的优长 并对其折射于 世说新语 的文学特色进行分 析 世说新语 是一部史料性和文学性兼备的笔记体小说 晋书 对其进行采用 从文 学的角度出发 晋书 吸收了 世说新语 在人物形象 人物个性化及人物品藻方面的 特色 在记述人物方面表现出对 史记 汉书 写人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未尝不是 对史传文学的丰富和补充 由此可见 世说新语 在史传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 的积极作用 北宋 王钦若等编 册府元龟 卷五百五十四 国史部 思奖 中华书局 1 9 6 0 年版 第6 6 5 7 页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轻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3 年版 第8 4 3 页 2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第一章研究综述 第一节关于 世说新语 之研究 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一文中称 世说新语 为 名士底教科书 记 载从东汉魏晋至刘宋近三百年间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可以说从问世之时起直至二十一世纪 的今天 世说新语 都倍受关注 历代学者都对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 古人对 世说新语 的研究 主要在训诂文字 校勘版本 批点评注 核对事实等方 面下功夫 对 世说新语 的整理流传 正确理解及赏析评价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 世 说新语 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典型的著作是刘孝标所作的注 是对 世说新 语 最早 最优秀的注释 刘注资料翔实 内容丰富 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 已经成为今本 世说新语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近代以前对 世说新语 的研究多承袭 古人的传统 研究方法相对陈旧 同时也缺乏系统 成就并不突出 二十世纪以来至今的 世说新语 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 9 0 1 1 9 4 9 这一阶段的研究明显呈现出过渡时期的态势 在研究方法 和视角上已经可见其对旧学的扬弃 这一时期既有注重考证 精于考校的以旧学为背景的 著述 如刘盼遂 世说新语校笺 1 9 2 8 年 李审言 世说笺释 1 9 3 9 年 沈剑知 世 说新语校笺 1 9 4 4 年 程炎震 世说新语笺证 1 9 4 2 1 9 4 3 年 等 同时也出现一批 角度新颖 视野开阔的专题论文 宗白华 论 世说新语 和晋人的美 1 9 4 0 年 冯友 兰 论风流 1 9 4 4 年 陈寅恪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1 9 4 5 年 贺昌群 世 说新语 札记 1 9 4 7 年 等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别开生面的探幽发微 使 世说 新语 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多元 立体的状态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 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 史略 1 9 2 3 年 和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1 9 2 4 年 中对 世说新语 作了文学史特 别是小说史的定位 对后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及酒之关系 以 世说新语 为重要依据 对魏晋时期社会历史状况进行多方位的探讨 为 世说新语 研究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第二阶段 1 9 5 0 现今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 这一阶段的 世说新语 研究在八十 年代后才出现繁荣兴盛的局面 从八十年代开始至今 不断出现丰富多彩的专题论文 校 笺 注 译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研究著作也相继问世 专题论文所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世说新语 所体现的魏晋人 的精神面貌及魏晋风度 主要包括 世说新语 所体现魏晋人的情感世界 名士审美风尚 鲁迅著 周锡山释评 中国小说史略 释评本 上海文化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j 荐2 5 3 页 3 一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 魏晋人文精神 魏晋士人心态 二 关于 世说新语 艺术特色 及具体人物形象的研究 艺术特色方面主要集中探讨 世说新语 的语言特色 人物形象 塑造的特点 用典艺术 叙事结构等几个方面 具体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涉及 竹林七贤 关于阮籍形象的专题论文较多 谢安等人 三 关于 世说新语 的文体研究 对 世 说新语 的文体进行考辨 探讨 世说新语 在历史和文学之间所扮演的角色 世说新 语 的史学特征及 世说新语 是否属于小说的争论 四 关于 世说新语 编撰状况 的研究 出现了 世说新语 编撰考 试论 世说新语 的编撰方式 刘义庆的身 世境遇与 世说新语 的编撰动因 等专题论文 五 关于 世说新语 价值 地位的 研究 主要集中探讨了 世说新语 的特质 文学地位 历史价值 文献价值 史料价值 及对后世造成的影响 六 关于 世说新语 与 晋书 之关系的探讨 七 关于 世 说新语 的总体论述 研究专著在这一阶段也不断出现 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如萧艾的 世说 探幽 1 9 9 2 年湖南出版社 王能宪的 世说新语 研究 1 9 9 2 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吴金华 世说新语 考释 1 9 9 4 年安徽教育出版社 张叔宁 世说新语 整体研究 1 9 9 4 年南京出版社 宁稼雨 世说新语 与中古文化 1 9 9 4 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张振德等合著 世说新语 语言研究 1 9 9 5 年巴蜀出版社 蒋凡 世说新语 研究 1 9 9 8 年学林出版社 范子烨 世说新语 研究 1 9 9 8 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等专著 即有对 世说新语 的宏观把握 又有微观透视 此外香港地区的 世说新语 研究也取 得了很大成就 在此不赘述 第二节关于 晋书 与 世说新语 关系之研究 唐修 晋书 之前完成的晋史有二十种之多 唐初除沈约 郑忠 庾铣三家晋书亡佚 外 其余均存在 而据 隋书 经籍志 记载 有关晋代最为原始的史料一晋代 起居 注 在唐初的时候还存在一部分 此外还有史料杂著 野史杂史共1 7 部 2 4 5 卷 五胡 十六国的图书3 0 家及 十六国春秋 等 可以说唐修 晋书 可供参考的史料很多 可 晋书 的编撰者却偏偏大量地采用了以 世说新语 为主的笔记小说中的内容 这一问 题向来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重视 研究者颇多 关于 晋书 广泛取材于 世说新语 的问 题 从古到今一直倍受关注 古代对于该问题的关注多是一些只言片语的评论 而且这些 评论多来自史学家 认为唐修 晋书 大量采用 世说新语 的内容不符合史家撰写史书 的传统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批评除了前引的一则外 他在 史通 论赞篇 中说 唐 修 晋书 作者皆当代词人 远弃史 班 近宗徐 庾 夫以饰彼轻薄之旬 而编为史 籍之文 无异加粉黛于壮夫 服绮纨于高士者矣 他还在 史通 杂说篇 中说 近见 清 永珞 纪昀等编撰 四库全书 史部十五 史评类 文渊阁 上海古籍出版杜 2 0 0 3 年版 第6 8 5 册 第 2 7 页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皇家所撰晋史 其所采亦多是短部小书省功易阅者 若 语林 世说 搜神记 幽 明录 之类 近者 宋s l 缶 l l 王义庆著 世说新语 上叙两汉三国及晋中朝江左事 刘 峻注释 摘其瑕疵 伪迹昭然 理难文饰 而皇家撰 晋史 多取是书 遂采康王之妄 言 违孝标之正说 以此书事 奚其厚颜 明代学者胡应麟说 晋 梁 陈 齐 周 隋 六史 皆唐人撰也 中独 晋 隋 群彦所修 而 晋史 大为猥杂 隋史 差自精详 以委任异宜 才任乖协故也 盛但也有少数持不同看法的人 如宋代 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它写的 资治通鉴 一书取材十分广泛 正史 实录之外 杂史 小 说 文集等书无不采纳 他在 答范梦得 中说 其实录 正史未必皆可据 杂史 小 说未必皆无凭 在高鉴择之 话中虽未论及 晋书 但两家取材的眼光不正是完全相同 的吗 现代学者柴德赓先生有更为直接的论述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多载晋人故事 晋 书 亦大量采用 前人多以采小说为 晋书 之病 四库提要 说它 大抵宏奖风流 以资谈柄 实则 世说新语 及刘孝标注中材料尽有好的 为何不能用 柴德赓先生 的观点很明显 只要有好的材料就可以大胆的采用 即使是小说所提供的材料也未尝不可 关于这一问题 今人的 世说新语 研究专著中并未提及 专题论文的出现也主要集 中在2 0 世纪九十年代后 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 以 晋书 采用 1 l t 说新 语 这一事实作为切入点 进而探讨t l i 说新语 的史学特征和史料价值 如鲁统彦 论 世说新语 的史学特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5 年第2 期 认为 世说新语 的很 多材料都被 晋书 和后世其它史书所载 所以该书具有鲜明的史学特征 鲁统彦在他的 另一篇专题论文 试论 世说新语 的史料价值 东岳论丛 2 0 0 1 年第l 期 中着重探 讨了 世说新语 的史料价值 认为其具有真人真事的实录性 所载人物 事迹都是根据 相关史迹和旧闻编撰而成的 在某些方面补充了正史的不足 二 深入探讨 晋书 之 所以大量取材 世说新语 的原因 关于这一问题 高淑清进行了深入 细致的研究 观 点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篇专题论文 晋书 取材 世说新语 之管见 吉林师范学院学 报 1 9 9 5 年第2 期 和 唐修 因由初探 社会科学战线 2 0 0 1 年第1 期 中 他认为唐修 晋书 之所以采撷 世说新语 原因在于 1 编撰者多是 一些文人学士 在修史过程中力求文史并茂 既做到展现历史 又力求行文优美 感染力 强 2 臧修 晋书 的影响或启发 唐修 晋书 主要以臧荣绪撰 晋书 为蓝本 臧 修 晋书 中就曾经选取了不少 世说新语 的记载 3 世说新语 自身的特点是唐 修 晋书 大量采撷其材料的重要原因 世说新语 着重记载魏晋清谈者的言行 风范 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 记事短小精悍 文字洗炼 行文流畅优美 就体裁而言即是笔 记小说 又是一部很好的杂史名著 世说新语 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真人真事的实录性 滴 永珞 纪昀等编撰 四库全书 史部十五 史评类 文渊阁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3 年版 第6 8 5 册第1 2 7 页 明 胡应解 少室房笔丛 卷十三 乙部 史书占毕一一 北来 司马光著 司马文正公传家集 卷六十三 答范梦得 见 万有文库 商务印书馆 1 9 2 7 年版 回柴德赓 史籍举要 北京出版社 2 0 0 2 年版 第6 6 页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这是唐修 晋书 大量取其材料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 分析唐修 晋书 采用 世说新 语 的得与失 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最具代表性的是张亚军 从捃拾 世说新语 谈 晋 书 的文学色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 0 0 1 年7 月 唐修 晋书 取材 世说 的是 非得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4 年1 1 月 前者详细总结了 晋书 撷取 世说新语 的方式 并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晋书 对 世说新语 材料的选用是经过了均衡 辨 析和取舍的 并非 忽正典而从小说 相反 晋书 通过择取和吸收 世说新语 的一 些材料 具有了体制完备 史料详洽 文笔优美 形象生动等优长 后者认为 唐修 晋 书 取材 世说新语 一直被人诟病 主要基于两个立论标准 那就是史料采集与史传编 著 就 史料采集 这一点来说 唐修 晋书 取材 世说新语 不是 做错 而是 做 对 而就 史传编著 来说 唐修 晋书 取材 世说新语 是做得 不够 不好 随着 世说新语 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 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 晋书 大量取材 世 说新语 这一所谓唐修 晋书 忽正典而取小说 的现象 如上所述 主要围绕 世说 新语 的史料价值和史学特征 晋书 取材 世说新语 原因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关的 专题论文也都是从 晋书 的角度出发 主要探讨捃拾 世说新语 给 晋书 带来怎样 的境遇 却没能把 世说新语 作为研究的主体 进行深入的研究 即使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唐修 晋书 因采用 世说新语 而更加具有文学性 作为 史传文学的一分子 既具有翔实的史料 又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这一不争的事实 但却还 没有就这一事实 展开详尽 系统 具体的论述 只有张亚军 从捃拾 世说新语 谈 晋 书 的文学色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 0 0 1 年7 月 一文从人物外在形象塑造 人物个 性化描写 人物品藻与赏誉三个方面对 晋书 的文学色彩进行了简单论述 发现那些文 学色彩突出的人物传记大多是 晋书 捃拾 世说新语 的条目 但是文章的内容不够充 实 所举例证也不够充分 更没能循此深入探讨 世说新语 在整个史传文学的发展过程 中所起的作用 因此就这一方面还可以做更深入的探讨 而这正是本文的目的 第二章 晋书 采用 世说新语 状况研究 第一节 晋书 缘何采用 世说新语 i 唐修 晋书 是唐朝建立后唐太宗第三次设馆而修的官修史书 当时 可供参考的 史料很多 一是前人所修 晋书 唐时尚存 从晋代到南北朝时期 私人修撰的晋朝史书 大约有2 0 多种 唐初犹存1 0 多种 一般被称为 十八家晋书 二是晋代 起居注 唐 初尚存一部分 据 隋书 经籍志 记载 自晋武帝至隋开皇 起居注存 部 1 1 7 8 卷 这是有关晋代最原始的史料 总之 唐人重修 晋书 时可供借鉴的史料非常之广泛 但 晋书 的编撰者却大量地采用了笔记小说之言 尤其是大量地采用了 世说新语 中的 材料 晋书 之所以大量采用 世说新语 的内容 是有其原因的 一 编撰者自身的因素 令狐德菜在宰相房玄龄的推荐下领导李延寿 上官仪 来济 薛元超等数十人进行唐 修 晋书 的编撰工作 令狐德菜一生勤于史学 早年勤奋著书 晋书 的体例也多出 于他的手笔 清人赵翼论 晋书 时说 当时史官如令孤德菜等 皆老于文学 其纪传 叙事 皆爽沽老劲 迥非 魏 宋 二书可比 而诸僭伪载记 尤简而不漏 详而不芜 视 十六国春秋 不可同日而语也 o 参与重修 晋书 的这些人均是一代著名的文人学 士 骈俪相尚 在修史的实际工作中 他们努力使文史并茂 雅信兼得 做到史书既展现 历史 又行文优美 流畅 感染力强而不致令人读来枯燥无味 世说新语 体裁的双重 性及其清新流畅的文风 自然受到这些文人编撰者的重视 二 初唐文学观念的影响 晋书 是贞观修史的最后一部 梁 陈 北齐 周 隋 五部史书已在 晋 书 之前完成 闻一多曾评价说 只把姚思廉除开 当时修史的人们谁不是借作史书的 机会来叫卖他们的文藻 虽然闻一多先生的观点有一点偏激 但却从反面说明了这几部 史书确是富有文采 王运熙 杨明著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 认为 贞观时代为封建盛世 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在文学发展上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唐时期的文学观念兼具政 教和审美两个方面 文学要益于政教的观点取自对前朝淫靡文风导致亡国的教训 所以唐 初的史家和文学家对梁陈宫体进行了严厉地批判 喜好美文则是一种私人的雅趣和享受 在评价前代文学之时 他们充分肯定文学的审美功能 对 楚辞 及曹植 王粲 潘岳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 卷七 晋书 二 闻一多 唐诗杂论 类书与诗 上海古籀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7 一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陆机 谢眺等人的富于审美性质的作品评价极高 唐太宗为 晋书 陆机传 作 论 也 是很好的证明 他对陆机的文章推崇备至 赞美陆机乃 百代文宗 一人而已 反映了 当时的文学观念 在这种文学观念的影响下 唐修 晋书 的编撰者采用 世说新语 中 的材料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们的目的无非是要使史书产生文学的效应 既可以作为历史资 料保存 也可以作为佳文来阅读 o 三 史传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史传文学的根本特征在于文与史的融合为一 就史传文学而论 它既是历史 又是文 学 从史的角度来看 它展现了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 历史运动的规律 历史变化的 动因 它是历史著作 文学不过是其手法 从文学的角度而论 史书只是载体 它以史的 形式包容了人类社会的众生万象 是人类社会全部生活的缩影 是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 史传文学并不是简单枯燥地排比历史史实或机械地阐述历史变化规律 而是用鲜明的人物 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演绎历史 从发轫之作 尚书 春秋 到奠基之作 左传 国语 战 国策 直至巅峰之作 史记 汉书 史传文学的这些特点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然而魏晋 之后 史书作者在写作构思 写作方式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小心于史料的 收集和史实的考核 强调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的准确叙述 史传作品的文学色彩已经逐渐暗 淡 他们已经走入纯史学的领地 晋书 是史传文学发展过程中过渡时期的著作 虽然 史传文学已经逐渐消歇 但史传文学传统仍然被传承下去 史传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以 人为中心的传统 以真实为生命的实录原则 在求真的基础上尽善尽美的追求均可以在 晋 书 中找到痕迹 世说新语 由于其实录性及其在写入艺术上的可喜表现 自然成为 晋 书 取材的来源 四 世说新语 自身的特点 世说新语 的佳文美笔和基本信实的内容是唐人重修 晋书 大量采撷其材料的重 要原因 世说新语 最重要的特点是力求真人真事的实录性 可以说 这是唐修 晋书 大量采用其材料的最重要的原因 晋书 选择 世说新语 材料入史 是把它看作信史 的缘故a 世说新语 是在魏晋写作崇尚真实自然的社会风气下所编撰 所记都是时人言 行 它能够流传下去的基本前提是真实可靠 世说新语 轻诋 所记的 语林 的遭遇 即是一例 庾道季诧谢公日 裴郎云 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 何得为复饮酒 裴郎又云 t 谢 安目支道林 如九方皋之相马 略其玄黄 取其俊逸 谢公云 都无此二语 裴自为 此辞耳 庾意甚不以为好 因陈 东亭经酒垆下赋 读毕 都不下赏裁 直云 君乃 复作裴氏学 于此 语林 遂废 今时有者 皆是先写 无复谢语 此书因为记载当时大人物谢安的事 不实 不久就销声匿迹了 世说新语 是以写作的 王运熙 杨明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4 年版 第3 7 5 6 页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3 年版 第8 4 3 页 8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教训来记载此事的 因此 它坚持了如实记录 描写的原则 世说新语 着重记录魏晋 清谈者言行 风范 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 记事短小精悍 文字洗炼 行文流畅优美 晋书 采择文字简雅的 世说新语 入史 使人物更具灵活可感性 这二者所形成的共 同倾向就是文史并茂 雅信兼得 读之毫不感到枯燥乏味 当然 世说新语 也有一些 有悖事实的记载 本文在进行论析时 如有涉及 也一一予以辩正 详见下文 第二节 晋书 如何采用 世说新语 唐修 晋书 是唐代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统治者以史为鉴的政治要求 使唐代史 官敢于打破前人修史唯实录 国史是据的传统方法 晋书 中许多精彩的人物对话和事 件虽然取自 世说新语 但并非全部照搬照抄 而是有所改动 关于 晋书 采用 世 说新语 材料的方式 张亚军在 从捃拾 世说新语 谈 晋书 的文学色彩 o 一文中有 所论述 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 揉合 出于刻画人物形象和行文需要 把 世说新 语 中的不同条目融合在一起 或把其他书中材料与 世说新语 融合 二 直取 直接 采用 世说新语 材料 基本不做任何改动 三 判断 在遵从史学标准的前提下 对 世 说新语 中的材料进行判断 有原则有条件的采用 四 辨析 笔者认为 就该篇文章内 容而言 三 四所论实为一种情况 据此可知 晋书 采用 世说新语 相关材料之时 不自觉地遵循了为塑造人物服务这一基本原则 由于 揉合 情况较为复杂 且引用痕迹 已不明显 所以笔者在对 晋书 采用 世说新语 材料情况进行统计之时 只考察 直 取 和 判断 两种情况 世说新语 所写条目并非仅限于魏晋 其上限为秦末的陈婴之母 西汉之事亦有数 条 东汉末年事渐多 下限为晋末宋初 宋人之事有三条 为谢灵运 傅亮 陈遗 三人 均为晋末宋初人 今本 世说新语 分3 6 门 共1 1 3 0 条 汉魏条目仅9 8 条 刘宋条目有 3 条 其余1 0 2 9 条全为晋人 本文在对 晋书 与 世说新语 进行重出人物考察之时 以唐修 晋书 为依据 凡 晋书 有传者 均在考察范围之内 如阮籍 嵇康虽是魏末 之人 但既然 晋书 为其作传 亦在考察范围之内 笔者把 晋书 人物列传与帝纪中所 涉人物与 世说新语 中所涉人物进行了详细的对照梳理后得出 晋书 人物传记 包 括 列传 和 帝纪 两部分 中共有1 1 3 人引用了 世说新语 中的条目 共引用了3 1 8 条 本文的考察大致可分为两个角度 一种是从单独条目引用情况考察 另一种是就个别 传记集中引用情况进行考察 一 单独条目引用情况 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 晋书 所录与 世说新语 条目基本相同者 1 恺以澳釜 崇以蜡代薪 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 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崇涂 张亚军 从捃拾 世说新语 谈 晋书 的文学色彩 齐齐啥尔大学学报 2 0 0 1 年第7 期 9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屋以椒 恺用赤石脂 晋书 石崇传 王君夫以精澳釜 石季伦用蜡烛作炊 君夫作紫丝巾步障碧绫裹四十里 石崇作锦 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石以椒为泥 王以赤石脂泥壁 世说新语 汰侈4 2 时人为之语日 后进领袖有裴秀 晋书 裴秀传 谚日 后来领袖有裴秀 世说新语 赏誉7 3 骠骑将军王济 玢之舅也 俊爽有风姿 每见玢 辄叹日 珠玉在侧 觉我形秽 晋书 卫阶传 骠骑王武予是卫玢之舅 俊爽有风姿 见玢 辄叹日 珠玉在侧 觉我形秽 世 说新语 容止1 4 4 济善解马性 尝乘一马 著连乾鄣泥 前有水 终不肯渡 济云 此必是惜鄣泥 使人解去 便渡 晋书 王济传 王武子善解马性 尝乘一马 着连钱障泥 前有水 终日不肯渡 王云 此必是惜 障泥 使人解去 便径渡 世说新语 术解4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中引程炎震的话 终日不肯渡 御览 引无 日 字 是 也 晋书 此处亦无 日 字 笔者认为 此处有无 日 对文意影响不大 但多一 日 字 更能反衬出王济的善解马性 终不可渡 马不渡 的时间段不明确 可长可短 直到王济找到原因 而 终日不肯渡 则起到了强调作用 马整整一天都不肯渡 王济用 自己的办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 5 王戎 家有好李 常出货之 恐人得种 恒钻其核 晋书 王戎传 王戎有好李 卖之 恐人得其种 恒钻其核 世说新语 俭啬5 6 王敦过江 常称之日 夷甫处众中 如珠玉在瓦石间 晋书 王衍传 王大将军称太尉 处众人中 似珠玉在瓦石间 世说新语 容止1 7 7 澄尝谓衍日 兄形似道 而神锋太俊 衍日 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晋书 王 澄传 王平子目太尉 阿兄形似道 而神锋太俊 太尉答日 诚不如卿落落穆穆 世 说新语 赏誉2 7 8 是时王澄 胡毋辅之等 皆亦任放为达 或至裸体者 广闻而笑曰 名教内自有乐 地 何必乃尔 晋书 乐广传 本文所引 世说新语 内容及序号均依据余嘉锝先生 世说新语笺疏 1 0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王平子 胡毋彦国诸人 皆以任放为达 或有裸体者 乐广笑e h 名教中自有乐地 何为乃尔也 世说新语 德行2 3 9 太傅从事中郎庾颇见 和峤 而叹日 峤森森如千丈松 虽碌石可多节目 旆之大厦 有栋梁之用 晋书 和峤传 庾子嵩目和峤 森森如千丈松 虽磊石可有节目 施之大厦 有栋梁之用 世说新 语 赏誉1 5 1 0 咸与籍居道南 诸阮居道北 北阮富而南阮贫 七月七日 北阮盛晒衣服 皆锦绮粲 目 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 人或怪之 答曰 能免俗 聊复尔耳 晋书 阮咸传 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 诸阮居道北 北阮皆富 南阮贫 七月七日 北阮盛晒衣 皆 纱罗锦绮 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裨于中庭 人或怪之 答臼 未能免俗 聊复尔耳 世 说新语 任诞1 0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步兵居道南 句谓 此处 步兵 二字应是衍文 理由有 二 如果是阮咸 阮籍并举的话 也应是阮籍在前 阮咸居后 下文所叙之事也与阮籍毫 无关系 完全是阮成之举 笔者同意余嘉锡先生的判断 此处 世说新语 已有误 而 晋 书 在引用之时 直接把 阮伸容 步兵 改为 咸与籍 亦误 1 1 诸阮皆饮酒 咸至 宗人问共集 不复用杯觞斟酌 以大盆盛酒 圆坐相向 大酌更 饮 时有群豕来饮其酒 咸直接去其上 便共饮之 晋书 阮咸传 诸阮皆能饮酒 仲容至宗人间共集 不复用常杯斟酌 以大瓮盛酒 围坐 相向大酌 时有群猪来饮 直接去上 便共饮之 世说新语 任诞1 2 晋书 在采用之时把 直接去上 改为 咸直接去其上 晋书 之所以如此改动 有其原因 世说新语 此条是描写诸阮的任诞行为 直接去上 省略的主语应该是 诸 阮 而 晋书 阮成传 引用此条的用意在于突出阮成的任诞行为 所以加一 咸 字 作为 直接去其上 的主语 然而 咸 在此处有歧义 既可以理解为 阮咸 亦可以 理解为 全 都 笔者认为 晋书 之所以如此改动 是为塑造阮咸这一人物形象服务 故此处应指 阮咸 为是 1 2 王衍不与故交 数卿之不置 衍日 君不得为耳 数日 卿自君我 我自卿卿 我自用我家法 卿自用卿家法 晋书 庾数传 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 庾卿之不置 王日 君不得为尔 庾日 卿自君我 我自 卿卿 我自用我法 卿自用卿法 世说新语 方正2 0 1 3 沙门支遁试问绰 君何如许 答日 高情远致 弟子早已伏膺 然一咏一吟 许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3 年舨 第7 3 2 页 1 l 从 晋书 看 t i t 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将北面矣 晋书 孙绰传 支道林问孙兴公 君何如许掾 孙日 高情远致 弟予早已服鹰 一吟 咏 许 将北面 世说新语 品藻5 4 1 4 谢安尝与王文度共诣超 e t 旰未得前 文度便欲去 安日 不能为性命忍俄顷邪 晋书 郗超传 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 日旰未得前 王便欲去 谢日 不能为性命忍俄顷 世 说新语 雅量3 0 1 5 宁谓 王忱 日 卿风流隽望 真后来之秀 忱日 不有此舅 焉有此甥 晋 书 王忱传 范豫章谓王荆州 卿风流俊望 真后来之秀 王日 不有此舅 焉有此甥 世 说新语 赏誉1 5 0 1 6 时王导初至江左 思结人情 请婚于玩 玩对日 培填无松柏 薰莸不同器 玩虽 不才 义不能为乱伦之始 晋书 陆完传 王丞相初在江左 欲结援吴人 请婚陆太尉 对日 培填无松柏 薰莸不同器 玩 虽不才 义不为乱伦之始 世说新语 方正2 4 晋书 在引用这段文字之后 说 其 陆完 轻易权贵如此 据余嘉锡 世说新 语笺疏 可知 陆完之所以这样做 其主要原因并非是其不慕权贵 而是他不屑与王导通 婚 其时王导初过江 声名还不显著 陆完根本看不起王导 世说新语 此条并无错误 但 晋书 陆玩传 引用这一条目作为陆玩轻易权贵的证明 实是 晋书 编撰者对 世 说新语 此条内容理解有误 1 7 导尝与恢戏争族姓 日 人言王葛 不言葛王也 恢日 不言马驴 而言驴马 岂驴胜马邪 晋书 诸葛恢传 诸葛令 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 2 e e l 何不言葛 王 而云王 葛 令日 譬言 驴马 不言马驴 驴宁胜马邪 世说新语 排调1 2 1 8 桓温 又谓郗超日 浩有德有言 r a j 陡f f 令4 t 足以仪刑百揆 朝廷用违其才耳 一 晋书 殷浩传 桓公语嘉宾 阿源有德有言 向使作令仆 足以仪行百揆 朝廷用违其才耳 一 世 说新语 赏誉1 1 7 1 9 尝与王羲之登冶城 悠然遐想 有高世之志 羲之谓日 夏禹勤王 手足胼胝 文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3 年版 第3 0 6 页 1 2 从 晋书 看 世说新语 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王旰食 日不暇给 今四郊多垒 宜思自效 而虚谈废务 浮文妨要 恐非当今所宜 安日 秦任商鞅 二世而亡 岂清言致患邪 晋书 谢安传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 谢悠然远想 有高世之志 王谓谢日 夏禹勤王 手足 胼胝 文王旰食 日不暇给 今四郊多垒 宜人人自效 而虚谈费务 浮文妨要 恐非当 今所宜 谢答曰 秦任商鞅 二世而亡 岂清言致患邪 世说新语 言语7 0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引姚鼐 惜抱轩笔记五 云 晋书 谢安传载安登石头远 想 羲之规之 按逸少誓墓之后 未尝更入都 而安之仕进 在逸少去官后 安在官而有 远想遗事之过 逸少安得规之 此事出于世说 则世说之妄也 可见 世说新语 有误 晋书 亦随之有误 2 0 桓玄尝欲以安宅为营 混日 召伯之仁 犹惠及甘棠 文靖之德 更不保五亩之宅 邪 玄闻 惭而止 晋书 谢混传 桓玄欲以谢太傅宅为营 谢混日 召伯之仁 犹惠及甘棠 文靖之德 更不保五亩 之宅 玄惭而止 世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广播电视天线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农业技术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环境监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焊工安全知识培训目的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医技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计算机操作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房管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安全员之A证(企业负责人)通关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安排表
- 2025山东菏泽郓城县人民医院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6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绵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业务拓展员岗招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 2025年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南
- 2025年材料管理岗位考试题库
- 年级主任职责详解及管理要点
- 储能项目投资测算方案
-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