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格律(平仄格式).docx_第1页
近体诗格律(平仄格式).docx_第2页
近体诗格律(平仄格式).docx_第3页
近体诗格律(平仄格式).docx_第4页
近体诗格律(平仄格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學活動第七至九課節學習重點聆聽範疇: 安靜、耐心、專注地聆聽 有禮貌,不隨意插話 仔細聆聽,認真思考說話範疇: 按表達需要確定說話內容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話語 主動發言,積極參與討論寫作範疇: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寫作內容 樂於嘗試不同類型的寫作,把想像和感受寫出來:嘗試創作至少有句合乎平仄的五言古詩 與其他說話、聆聽、閱讀活動結合,欣賞他人的作品,分享寫作心得與樂趣其他: 文學:分辨平仄; 初步認識(1)近體詩的格律特點:平仄安排、押韻、對偶; (2)輔助作詩的古書 品德情意:友愛同儕培養學生珍惜友情的態度 中華文化:認識對聯在中國人社會的廣泛應用 思維:高層次思維能力及創造性思考能力 語文自學:主動尋找閱讀材料,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教學步驟學習活動和目標備註第七課節1. 引入活動 l 學生匯報延伸學習的學習成果l 派發講義及我的學習日誌,指導學生善用日誌以協助學習(學生可以隨堂做筆記)l 透過唱誦詩歌,讓學生得到愉悅的感受,提高學習古詩的興趣l 教師着學生思考這些詩歌讀來琅琅上口的原因(每句字數相同、有一定的節奏感)l 教師指出這是源於詩歌的格律,着學生憶述曾學過有關近體詩的體制(每句字數相同,或五言或七言,有四句或八句,偶句句末押韻)展示學習成果記錄學習心得,鼓勵自主學習2. 透過講解及口頭練習,讓學生認識粵語九聲、平仄等概念,進而分辨出各字的平仄,並明白平仄與詩歌格律的關係l 教師講解粵語中有九聲,當中並分平仄兩類(建議教學流程)- 教師指出任何字(連入聲字在內)都可以調出6種音調,教師舉例(詩史試時市事、分粉訓焚憤份、孫損算船吮篆),讓學生掌握這6種音調- 教師可以自己或學生的名字為例,讓學生調出不同字的6種音調,並讓學生不停練習,直至熟習6種音調為止- 教師指出有些字的6種音調不一定有相應的漢字,即所說的有音無字,(例:心審滲岑甚、空孔控紅汞、金感禁撳),教師宜讓學生不斷嘗試就不同字調出6種音調,然後完成工作紙格2- 教師指出當中有些字音以p、t、k收結的,這是入聲字,特點是尾音不能延長(參考黃鍚凌粵音韻彙電子版).hk/Lexis/Canton/。教師與學生一起多讀不同的入聲字,讓學生掌握這類字的發音特徵(可利用平水韻內列於入聲韻的字作練習)- 着學生分組討論,分辨出入聲字和非入聲字,並完成工作紙格3a- 教師指出這些入聲字也同樣可以調出6種音調,教師示範- 教師指出所有字音可歸為兩大類:平仄。6種音調中的第一及第四的音調為平聲,其餘的屬仄聲。至於入聲字,不論它的音調如何,一律歸入仄聲。(例如德,讀出的音調似是第一聲,但因是入聲字,因而是仄聲)- 讓學生分辨平仄聲,完成工作紙格3b及4- 教師尚可因應學生的能力,額外指出:* 粵語中九聲的7-9聲實為入聲字,那是該入聲字的第一、 三及六音調* 那些收音是m、n、ng的字(帶鼻聲韻母),在六個音調 以後會轉為以p、t、k收結(促音韻母),也只有這些帶 鼻聲韻母的字才有九聲* 例: 淹掩厭炎染艷醃業imip 煙堰宴言兗現咽熱 init 英影應盈郢認益亦 ngik l 教師指出近體詩所以讀來琅琅上口,正是因詩中用字有一定的平仄安排,這規律一般稱為近體詩的格律l 教師宜向學生介紹粵音韻彙及粵語音韻集成網頁.hk/Lexis/Canton/,讓學生可透過此網頁以查閱某字的音節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加廣學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網上尋找更多有關的資料第八課節1. 透過分組討論及教師講解,引導學生掌握近體詩的平仄格律,並 能分辨所讀詩歌所用到的平仄格式l 教師讓學生複習6種音調及分辨入聲字l 學生作小組討論,分辨所讀的6首詩的平仄,並以”一“代表 平, 以”1”代表仄,完成工作紙格5l 着學生留意每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安排,並嘗試找出它的 規律(平仄相對)l 教師派發近體詩的平仄安排格式(見參考資料),讓學生分辨 出這6首詩所用的平仄格式,完成工作紙格6 l 教師講解一些平仄格式中的一些寬鬆安排:一三五不論,二 四六分明設計抽象的問題,讓高能力學生自行探討,增加學習的難度與複雜性2. 透過教師講解及口頭練習,引導學生認識近體詩其他的要求 押韻,並熟習押韻字的音調l 教師講解押韻的概念及近體詩對押韻的要求- 教師指出字音相近/韻尾相同的字就是押韻(可利用粵音韻彙讀出同韻字,讓學生熟習押韻字的音調),完成工作紙格7a及b- 教師講解近體詩的押韻要求:偶句(第二、四、六及八句)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着學生分辨出6首詩所用的韻,完成工作紙格7c- 略介紹平水韻,意即同韻表(見參考資料),並講解古人如何利用平水韻找出押韻字(可選擇派發平水韻參考資料)- 引導學生找出平水韻一些特別的地方:分上平、下平(因平聲字太多,並無特別意思);一東二冬(東、冬分列,顯示出古時兩音並不完全相同)l 總結:近體詩的押韻,是令詩歌讀來琅琅上口的其中一個原因;由於語音的不斷改變,令某些近體詩於今天讀來,似是沒有押韻,要查核這些字在古時是否屬同韻,可利用平水韻設計抽象的問題,讓高能力學生自行探討,增加學習的難度與複雜性第九課節1. 透過教師講解,引導學生認識近體詩其他的要求對仗。讓學 生認識對偶,並進一步認識對聯l 教師講述近體詩的另一個要求:對仗 - 教師先解釋甚麼是詞性、詞類 - 教師簡單講解對仗/對偶的概念:相對的概念(對稱美)、平仄韻律、詞性、詞類(見參考資料);着學生分辨出相對的詞語,完成工作紙格8 - 教師介紹律詩各聯的名稱(第一二句:首聯;第三四句:頷聯;第五六句:頸聯及第七八句:尾聯) - 學生小組討論,找出所讀到的六首詩當中曾出現的對偶句 - 讓學生指出近體詩中對偶的安排(只有律詩有對偶的要求,律詩中的第三、四句及五、六句必須是對偶句)l 教師總結:近體詩的格律有不少的要求,與古詩有不少分別,包括字數、句數(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平仄格式、押韻及對仗,正因近體詩這些規格,所以讀來琅琅上口l 教師簡單介紹對聯:字數相等的兩句文字,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應用範圍很廣,本來是專為新年張貼用的,後來,名山勝地與亭臺樓閣,多用它來點綴,懸於楹柱:介紹一些前人所寫的對聯(見參考資料)l 教師着學生分享曾見過的對聯,並說出一般在哪些地方可以看見對聯設計抽象的問題,讓高能力學生自行探討,增加學習的難度與複雜性2. 教師簡單介紹古時一些輔助作詩或對仗的對韻書及詞彙書,並略舉例說明l 笠翁對韻: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見參考資料)l 佩文韻府:依韻排列的詞典,每個韻部排列同韻部的字,在字下列出以此字收尾的詞;亦輯錄五十多萬條典故l 詩韻合璧:附有詞林典腋、詩腋及平水韻,列舉各門、各類相對的辭藻,應用時可以按相關門類去查找,為作詩或對聯提供參考3. 布置家課:- 着學生搜集喜愛的對偶或對聯,然後抄錄下來;或為將到的節日或喜慶,搜集一副適用的對聯,完成工作紙格9a;- 學生回家可選擇仿作或創作一首大概合乎平仄的五言詩/或以此形式修訂之前所寫的送別詩,完成工作紙格9b;- 高能力學生/有興趣學生可寫一對偶句或對聯,選擇完成工作紙格9c;- 學生須於翌日班上與同學分享所寫詩歌或演繹所學詩歌(學生可自製簡報以配合)安排多元化的課業,讓學生按自己的性向及能力,選擇展示專長的學習活動,以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創造性思維技巧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近體詩格律(平仄格式)五 絕 1. 仄起式首句不押韻 仄 仄 平 平 仄 ,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 首句押韻則改為仄 仄 仄 平 平2. 平起式首句不押韻(將五絶仄起式不押韻的第三、四句,變為第一、二句,而本來的第一、二句,則變為第三、四句)平 平 平 仄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平 平 仄 仄 平 。 首句押韻則改為平 平 仄 仄 平七 絕在五絶的每句開頭,加上兩字,如該句開頭是仄,加上去的便是兩個平,如此類推。 1. 平起式首句不押韻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 首句押韻改為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2. 仄起式首句不押韻(將七絶平起式不押韻的第三、四句,變為第一、二句;而本來的第一、二句,則變為第三、四句)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 首句押韻改為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律句絕句、律句的形式基本上一樣,只是絕句不須對仗。五律五律是把五絕重複1. 仄起式首句不押韻仄 仄 平 平 仄 , 平 平 仄 仄 平 。 平 平 平 仄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 仄 仄 平 平 仄 ,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 首句押韻改為仄 仄 仄 平 平 2. 平起式首句不押韻 平 平 平 仄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平 平 仄 仄 平 。 首句押韻改為平 平 仄 仄 平七 律 在五律的每句開頭,加上兩字,如該句開頭是仄,加上去的便是兩個平,如此類推。1. 平起式首句不押韻(五律仄起式首句不押韻,加上兩個平)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 首句押韻改為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2. 仄起式首句不押韻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 首句押韻改為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對聯舉隅1. 諸葛亮(上聯嵌入一至十的數目字,下聯對以五行和五方)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演木金土屬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2. 相傳北宋文學家蘇軾之妹蘇小妹,出上聯以難夫秦觀 閉門推出窗前月 投石衝開水底天3. 上聯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聯是紀曉嵐即興所對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二字聯春花(對)秋月 書山(對)學海 紅玉(對)丹瑤 三字聯水底月(對)鏡中花 飛鳥盡(對)良弓藏 四字聯青山不老(對)綠水長流 山清水秀(對)人傑地靈 五字聯翱翔一萬里(對)來去幾千年 半浸中華岸(對)旁通異域船 六字聯竹雨松風琴韻(對)茶煙梧月書聲 行止無愧天地(對)褒貶自有春秋。七字聯千秋筆墨驚天地(對)萬里雲山入畫圖 松葉竹葉葉葉翠(對)秋聲雁聲聲聲寒八字聯 行不得則反求諸己(對)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九字聯 冰冷水一點二點三點(對)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十字聯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對)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十一字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中國語文資優培育計畫與古詩人齊唱和 我的學習日誌姓名:_ 日期: 第七至九節:近體詩的格律 1. 在這一節課裏,我得著了: 1. 讀一讀、寫一寫:先選出一字,讀出它的6個音調,然後找出與這音調相對應的字。(注意:不是每一個音調都有相對應的字)(例)分:分粉訓焚憤份 詩:詩史試時市事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3. a. 讀一讀、辨一辨:在下列的字中,用紅色 圈出哪些字的收音(韻尾)是p、t、k(即入聲字);b. 請在下列的非入聲字中,找出哪些是第1或第4聲的字(即平聲字),用藍筆 把它們圈出來。4. 根據第三題所得,請將這些字分為平仄兩類,列寫於下:平_仄 _5. 分組討論:請為所讀的6首詩畫出詩中各字的平仄,以一代表平,以1代表仄6. 分組討論:請寫出6首詩所用的平仄格式 _ _ _ _ _ _7. a. 找出同韻字:下列有四組同韻字,請用不同的顏色筆分別把它們圈出來b. 試在下列橫線上,寫出押韻的字詞 佳_ 曾_c. 試寫出6首詩的押韻字(提示:押韻字一般出現在句末)_8. 對對配:把屬於相配的詞語用線連上。 晨 龍飛 曠野平原 青山綠水 靜女 嫩手似柔荑 栽 朝衣 曹公奸似鬼 斜風細雨鳳舞 奇男朝臣 午 白石黃花 植 綿腰如弱柳 國老 祭服 堯帝智如神 8. a. 搜集喜愛的對偶或對聯,然後抄錄下來 b. 仿作或創作近體詩 c. 寫一對偶句或對聯教學活動第十課節好詩眾賞學習重點 聆聽範疇: 安靜、耐心、專注地聆聽說話範疇: 運用合適的聲線、語調唱誦詩歌其他: 品德情意:虛心開放、尊重別人、和平共享 思維:高層次思維能力、創造性思考、個人與社交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 力教學步驟學習活動和目標備註第十課節1. 引入活動 l 教師讓學生誦讀或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