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坝上杨树林老化枯死之谜.docx_第1页
追寻坝上杨树林老化枯死之谜.docx_第2页
追寻坝上杨树林老化枯死之谜.docx_第3页
追寻坝上杨树林老化枯死之谜.docx_第4页
追寻坝上杨树林老化枯死之谜.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寻坝上50万亩杨树林枯死之谜刘县书 吴逸悠 闫玉奎张家口坝上地区离北京只有200公里,地处京津的上风上水,历来被视为首都的生态屏障,是三北防护林、环首都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的关键地带。最近媒体纷纷报道坝上杨树林大面积枯死、风沙可能重新威胁京城的消息,搜狐记者实地进行探访发现,的确存在上百万亩的杨树林老化乃至枯死现象,但对此解读的官方说法却在改变,迫在眉睫的老化防护林的更新改造何时才能启动,仍然未知。地方政府呼吁国家拨款 曝出“百万亩树林面临枯死”后改口9月29日下午,在去张北县中心林场西关林区的路上,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并不掩饰脸上的消极和无奈:“说实话,这阵子接待了二十来拨记者,林业局的正常工作都受到了影响。起初我们是想让记者帮着呼吁,后来觉得越炒越邪乎,烦死了。”“二十来拨”记者都是来看张北县城西关那片枯死的杨树林。我们见到的情况正如其他媒体的报道,成片枯死的杨树使得这片林子格外荒凉、空旷,荒草萋萋,树干从根到梢都完全干枯了,随手剥开残存的树皮,下面还有虫蛀的痕迹。“以前在这片林子里都看不到太阳。”王进焕感慨道。老王在张北林业系统工作二十多年,熟悉张北每一片林区。他们从2007年发现有杨树开始枯死,起初是树梢枯死,然后死亡蔓延到树干、树根,直至整株干枯。王进焕说,这样枯死、半枯死的杨树整个中心林场有两千多亩,大概占林场全部林子的10。中心林场刘场长也证实了王进焕的说法,他介绍,杨树死去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的树龄到了,这片“北京杨”的树龄就只有三四十年,而这片林子种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属于过熟林;另外一个原因可能与地下水位下降有关,近年来张北时有旱情,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部分树木还可能发生了病虫害,如杨树腐烂病。“杨树枯死的事的确存在,但是没有某些媒体说的那么可怕。”王进焕承认,张北的杨树防护林老化枯死现象几乎每个村都能看到,但是他认为不可能会导致出现生态恶化,“枯死的毕竟还是少数”。在一份文件张北县林业局2012年杨树成过熟林更新改造试点作业设计说明书中提到,树体老化、自然死亡,加之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是造成张北县杨树“大面积枯死”的主要原因。“因我县杨树大多数是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栽植的”,“已到了生理成熟、过熟阶段”。“通过对全县18个乡镇和2个国营林场杨树林地的实地调查,我县杨树总面积为65.8万亩”,成熟林和过熟林达到56.5万亩,“调查发现杨树枯死半枯死最严重的是在成熟林和过熟林阶段,尤其是林龄在40年以上的杨树有1/3的林分开始出现枯死半枯死现象”。 如果1/3的林分开始出现枯死半枯死现象,还能说是“少数”吗?在张北县多处采访的路上,我们的确多次见到路边不远处有杨树林老化枯死。有报道引用了整个坝上50.7万亩杨树林枯死半枯死的数据,显然,这一数据只能来自张家口市林业部门,50.7万亩正好也大概是整个张家口坝上地区160多万亩杨树林面积的1/3(张家口坝上地区含张家口市的张北、尚义、康保、沽源四县及察北、塞北两个管理区)。这一数据可靠吗? 当我们以此询问张家口市林业局副局长康成福时,他的回答听上去有点奇怪: “准确数字还在调查,50.7万亩只能说是初步调查数据,是推算出来的,有一定根据,精确度我不敢说。” 康试图解释,50.7万亩的数据是从160万亩杨树林中1/3急需更新改造推算出来的,而张家口坝上有160万亩杨树林则是从历史数据统计得来。 相比于以前接受媒体采访的积极配合,王进焕与康成福两位林业工作者面对我们的态度似乎突然变得消极、保守、谨慎起来。康副局长并不隐瞒态度转变的个中原因: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八方媒体都来炒作此事,标题耸人听闻,什么百万亩杨树林枯死、风沙威胁京津,给人印象似乎坝上防护林体系将毁于一旦、风沙将再度袭击京津,这些炒作已经没边了,跟我们的工作不协调了。” 起初地方林业部门是想通过媒体呼吁推动国家对坝上杨树林更新改造尽快立项、拨款,但后来地方官员开始害怕了,担心炒作“出偏”、“走火”。临告别时,张家口市委宣传部与张北县委宣传部官员都大声告诉我们:请首都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会守好这儿的生态长城,决不会让风沙威胁京城!当我们问康副局长坝上到底有多少杨树林老化枯死、到底会带来多大的生态影响,他字斟句酌地答道:“准确科学的表述应该是:经初步调查,坝上地区有大概50万亩杨树林正在陆续枯死,160万亩的成过熟林生命力正在退化。杨树林退化的生态影响有多大?定量不好说,定性来说,肯定有影响,防护效果肯定降低。但是如果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应该不会造成问题。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今年我们已经做了1万亩的更新改造试点。” 五年前就应开始改造 专家称不宜久拖“现在7、8亿元能完成树林更新改造,十年后可能需要三五十亿元。”综合我们所见所闻,坝上地区上百万亩杨树林老化、数十万亩正在枯死的基本事实无可否认,是否因此会带来生态威胁,关键是能否“及时更新改造”,那么这儿的“及时”,应该是从何时开始呢? 关于坝上杨树林更新改造的急迫性,曾到坝上对杨树林老化问题做过调研的中国林科院林业所首席专家孙振元研究员直言不讳:“据我所知,起码3年前地方就开始打报告申请了!5年前就应该开始安排更新改造,你说何时启动才算及时!?显然,越快越好!越往后拖,将付出的成本越高。三年之后50万亩杨树林会死掉,再三年可能150万亩死掉,到2020年可能都不行了。如果等到10年后发现需要全部推倒重新造林时成本就大了,现在可能七八个亿能完成,十年后可能三五十个亿也拿不下来。”2013年坝上共1万亩的更新改造试点,张北、尚义、康保、沽源四县分别承担2500亩。据了解,坝上林业工作者摸索出4种老化杨树林的更新改造方法:1,针对完全枯死的杨树林,完全伐掉枯木,重新造林,这种方法成本最高,一是费人工,二是需要买苗木;2,将根部仍有活力的杨树砍去树干,保留伐桩,对伐桩进行培土,萌生新苗后进行选育;3,也是针对根系仍有活力的杨树,采伐后开沟断根,从断根处将萌蘖生出新苗,予以选育;4,对尚未枯死的杨树进行嫁接更新,这种方法对杨树活力和嫁接技术要求较高。后面三种方法成本都较低,见效更快,但都要求必须在杨树尚未完全枯死时抓紧进行。所以更新改造的时机与更新成本和效果密切相关。9月29日黄昏,在张北县馒头营乡馒头营村、白城子村、李森林村之间的大片空地上,我们见到了2013年春天刚刚进行了更新改造的新林地。这儿原有的老枯杨树已全被清理,采用断根萌蘖培育的杨树新苗已长到1米多高,算是老树的新一代子孙了;还有樟子松与沙棘间隔栽种于原来杨树呆过的地盘,王进焕说,这些樟子松虽然还没怎么长高,但已经成活了,三四年后就能成林,沙棘很快就会结果。新的防护林林灌混杂,结构比原来的杨树纯林更科学,将来自我更新与保持的能力更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都会更高。王进焕相信,按照他们试点的办法,老化林子更新改造四五年后就能重新恢复成林,张北县50多万亩正在枯死的杨树林中最急迫的需要3年之内更新的不到10万亩,已经大片死亡的也就两三万亩,因此在今年2500亩试点基础上,2014年按设计将更新1.2万亩;2015年在全县推开来,弄6-7万亩;整个计划是分10年完成全部杨树林的更新。 养护更新至少跟造林一样重要造林有费用 但国家对老化林更新改造投入为零 从王进焕、康成福到孙振元,都不约而同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保障生态公益林的养护更新费用。现有国家的林业政策中,虽然补贴标准较低,但造林有费用,幼林的管护也有一定费用,只是对成过熟林的更新改造投入为零。“应把森林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养护费用中一起安排,森林的养护至少跟造林一样重要,要不造林的钱就可能打了水漂。”孙振元研究员说,当年是因为没钱才低成本大量栽种杨树,但杨树的树种决定了寿命较短,在经济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中就应该及时更新改造、提升防护林的质量。而且,坝上杨树林的老化问题绝非特例,在其他地方的生态公益林中必然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孙振元告诉搜狐记者,在别的地方并不是不存在杨树老化问题,只不过在城里可能老化的杨树很快就被替换了,不会等到出现成片枯死;另外,不同的杨树树种寿命也有所不同,地力与气候也会影响它们的表现。在环境比较艰苦的坝上,北京杨或小叶杨为主的杨树林则将它们的老化枯死进程集中直观地呈现于我们眼前。 “希望媒体呼吁国家出台政策支持防护林的永续利用,特别是国家公益林,如何才能永葆青春?国家要投钱进行更新改造,为了更新改造,还要批准一定额度的采伐指标。”康成福表示。在张北县馒头营乡的杨树林更新改造试点基地,王进焕告诉搜狐记者,国家发改委的工作人员9月4日刚刚从坝上完成调研,回去之后可能很快立项,只要国家资金拨下来就可以开始更新。据王进焕介绍,每亩杨树林更新改造成本大概是800-1000元。那么,如果按50万亩计算,总共大概需要投入4-5亿元;如果按150万亩老化杨树林计算,总共大概需要12-15亿元。在王进焕口中,似乎国家即将拨款进行更新改造一事已经板上钉钉了。但张家口市林业局康成福副局长的说法则显得更谨慎:“项目还在申报阶段,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更新改造工程能否立项,能否审批下来,还需要多久能够启动,不是我们能预测和决定的。给的钱够不够更不好说。我只能说,我们地方林业局协助国家林业局与河北省林业厅已经完成了项目前期调研,坝上杨树林枯死现象已引起国家与省里的高度重视,正在研究对策。”这些枯死的杨树相当于牺牲的战士“如果当年没有这些杨树,坝上早就变成了沙漠!”针对今天坝上杨树林的老化枯死现象,有人开始反思当年坝上人植树造林树种选择不科学。对杨树林的更新改造设计中也提出了用樟子松、沙棘等替代杨树的方案。但是,在张家口市做了二十多年林业工作的康成福对坝上的杨树情有独钟,谈到这个话题甚至情绪激动起来,仿佛要为坝上160万亩不会说话的杨树申冤:“当年树种选择不当?不是!实际上当年新中国刚建立时坝上几乎没有树,只有草,森林覆盖率接近于零,现在你看坝上风景优美,森林成片,夏天就像欧洲一样!而当年只有靠大量栽种杨树,才开始有了坝上的森林,别的树都种不活,也没钱买苗,杨树插条不要钱。有了大片杨树林,小环境改善之后,其他树才逐渐落户。现在我们不能对杨树忘恩负义!”对于“一棵杨树就是一台抽水机”这样的说法,康成福也有自己的解读:“没错,单独一棵杨树就是一台抽水机,但是一座杨树林与单棵杨树就不同,一棵树可能是抽水机,一座森林的功能则会发生质变,森林会降低地表蒸发,增加降雨,形成森林气候;就防风固沙的功能而言,森林还是强于草皮。”资料显示,建国初期,张北县仅桦皮岭分布着967亩桦树天然次生林,这就是整个张北全部的森林。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张北县开展了大规模的以杨树为主的农田林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