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节《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参考学案2 岳麓版选修4.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节《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参考学案2 岳麓版选修4.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节《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参考学案2 岳麓版选修4.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节《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参考学案2 岳麓版选修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2、过程与方法: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转变的主客观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划时代贡献2、以史为据,评价孙中山【知识链接(导入)】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学法指导】注意联系必修和必修iii中的相关知识学习本课。【学习内容】自主学习:孙先生的伟大一生如何体现?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一)第一阶段(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前):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1、1889年写致郑藻如书,试图通过在家乡试行 ,进而推向全国,达到民富国强。2、1894年写上李鸿章书,想依靠清政府 ,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3、1894年创建兴中会,提出“ ”的口号,是第一个 。4、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5、1905年在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 ”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提出: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发展:1924年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新三民主义。 意义:是孙中山革命学说的 ,是 纲领。自主学习:参看必修iii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复习并背诵以下问题:(1)什么是三民主义?它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2)旧、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革命起了怎样的作用?(3)比较新旧三民主义,说一说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4)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6、1906年主持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提出建立 的方案;并认为开展革命首先解决 问题,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筹集经费上。7、1910年到旧金山,决定建立同盟会分会。(二)第二阶段(1911年武昌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1、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2、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为使清帝退位,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上台。自主学习:参看必修第15课辛亥革命,复习并背诵: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是什么?4、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如反袁的“ ”、组建 、反袁的 、反段的 和第二次护法运动。(三)第三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从提出建国方案到实现人生跨越1、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完成建国方略内容:“孙文学说”:确立 ,批判“知易行难”;鼓动革命党人和广大国民继续革命,争取建立真正的 。“实业计划”: 、 、利用西方科技发展经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系统完整的 规划。“民权初步”:教育国民学会 、 、 ,参政议政。反映孙中山的 思想,是改造中国国民性的初步尝试。2、接受苏俄(1924年后称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改组国民党。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标志着 建立;提出三大政策;发展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3、1924年初收回部分“关余”:打击了帝国主义“关余”:列强把持中国海关,在扣除对外赔款和债务及海关经费后的剩余款项。4、1924年5月创办 ,培养军事干部。5、1924年11月发表北上宣言,重申 、 的立场,强调 是解决国家问题的基础。6、1925年3月12日北京病逝。合作探究:归纳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二、孙中山的四次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即弃医从事政治斗争原因:(1)民族危机的刺激;(2)受西式教育影响;(3)国外生活求学经历。2、从 “改良”到“革命”原因:(1)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3、从“旧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原因:(1)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2)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3)中共的帮助。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三、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系统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之后又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3、顺应历史潮流,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4、所著建国方略是他的政治思想和建国思想的光辉结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合作探究:纵览孙中山一生的奋斗历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四、“孙中山精神”:反侵略、反军阀,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民族,不计个人安危,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的民族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学习小结】(b级)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画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图。【达标检测】a级识记1、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2、孙中山晚年指出,“中国之统一和平”的主要障碍是a、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 b长期的军阀混战c、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4、在20世纪初出现的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a成立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级应用【作业】6、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学教反思】参考答案15、baada6、(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1分),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1分)。(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各1分)(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各1分)。若能指出: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正治发展的不平衡,则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超过18分。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各1分)(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各1分)。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各1分)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各1分)。自主学习: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外: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