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步练测(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步练测(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步练测(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这位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4.1921年苏俄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d.苏俄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5.全球通史中写道,“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联)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6.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a.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b.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完美模式c.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d.斯大林模式曾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7.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8.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批判了斯大林过分发展工业,忽视农业发展的做法二、非选择题(共36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毛泽东在评价苏联的工业化时说:“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材料二 (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6分)(2)结合材料指出,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12分)(3)苏联的工业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18分)答案与解析1.b结合“1921年”这一时间分析可知,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暴动。2.b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1922年春天之所以“阳光灿烂”,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3.a根据材料中的“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即可推知针对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4.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时应将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国情下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苏俄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试图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却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新经济政策正适合当时的苏俄“社会经济落后尤其是商品经济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这一基本国情,它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5.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和所学史实可知,新经济政策通过调节商品货币关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6.b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7.b本题由所学知识入手分析作答即可。20世纪30年代,为了给工业化积累资金,苏联以农业补给工业,故工农业产品价格出现严重的“剪刀差”。8.c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俄国这样的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政治模式,c项正确。9.(1)牺牲农业,忽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2)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3)必须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轻、重的协调发展,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尊重经济规律。解析:(1)问应结合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片面地注重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