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谈判.doc_第1页
中英谈判.doc_第2页
中英谈判.doc_第3页
中英谈判.doc_第4页
中英谈判.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英谈判 香港主权 姓名:范保旺 班级:营销1041 学号:38号 指导教师:李冰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的开始割让香港岛1840年,中英两国的贸易磨擦终导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清廷被英国打败,英国皇家海军的查理义律与清廷大臣琦善谈判后签订穿鼻草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海军军官爱德华卑路乍于1841年1月25日登陆今上环水坑口街一带,并占领香港岛。但清廷认为琦善无权割地而不承认穿鼻草约,并将琦善革职。而当英国政府收到穿鼻草约的消息后,亦对条约中无提及开放通商而大为不满,于是改派砵甸乍(Henry Pottinger)为全权代表到中国。其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事扩大,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宁波、上海、镇江,抵达南京下关。清廷被迫命耆英于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正式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自此香港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割让九龙半岛1856年至1858年,清廷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及法国联军,逼使清廷在1860年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即界限街以南土地割让与英国(不包括九龙寨城)。九龙半岛的割让,有助英国保障维多利亚港的安全。而当时九龙半岛与新界的边界(即现今的界限街)只用铁丝网作分区。值得留意的是,在清廷力争之下,九龙寨城的管治权并没有交给英国。租借新界1897年中国山东发生德国传教士被杀事件,德国乘机占据山东的青岛,俄国亦进驻旅顺和大连。英国则占领山东的威海以平衡列强势力。同时法国亦借机进驻广东的广州湾(今湛江)。为了平衡法国在南中国的势力,英国政府以香港的防卫需要加强为由,再逼使清朝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从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200多个离岛,为期99年。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就开始对香港99年的殖民。谈判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过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抗美援朝等,是原本一穷二白的中国更家贫困,在经济、军事、综合国力反面远远落后与西方国家,联合国的国际地位几乎没有,要想收回在那只能是纸上谈兵,然而1978年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这个时候的国际形势,较之从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已开始被打破,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大为缓和,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等国际环境的改善为中国实现统一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改革开发在中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中国经济实力正在一步步提高,国际地位也随之升高,因此中国对自己多年的耻辱想去除,中国凑齐了同英国交涉的筹码。同时,随着1997年日趋接近,新界租期渐近届满,香港的前途也渐成为各方注意力汇集的焦点。英国希望了解中国方面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态度意向。在香港的中外投资者也开始筹划、猜测香港的未来。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两国围绕香港前途的谈判正式开始了。这时候,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刚刚打胜了马岛战争,从阿根廷军队手中夺过两国争议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一仗不仅打出了英国的威风,使世界对英国刮目相看,也大大提高了撒切尔夫人在国内的威望和国际上的影响。就在这时撒切尔夫人访华了,而且就中国香港回归进行谈判,很明显她想利用自己的威风给中国一个下马威,逼迫中国坚持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提议如果中国同意,1997年后由英国继续管制香港,她愿意考虑向议会提议以令中国满意的方式处理整个主权问题。 撒切尔夫人的这两张牌,前者为虚,后者为实。她早就知道,要想保住英国对香港的主权是不可能的,她之所以要坚持三个条约依然有效,不过是想以此压中国让步,同意英国继续统治香港,玩所谓的以主权换治权的把戏。然而中国人并不买她的账,邓小平明确表明,中国要解决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主权问题,双方要就香港归还中国达成协议;二是1997年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后对香港采取的政策,也就是如何管理香港;三是从现在起到1997年15年中的安排,也就是双方如何合作为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这三者构成香港主权回归的完整意义。接着,邓小平坦率地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1997年中国要收回香港,这是谈判的前提。从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至今,已经整整 1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33年,到1997年就是48年。我们不是满清政府,不是李鸿章,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待。邓小平说这话是是有一定底气的原因有三:1.香港虽然沦为英国殖民地一百多年,但当地华人占绝大多数,他们认同中华文化,认同祖国才是他们的根和最终归宿,这种民族文化认同感是香港能得以回归的非常重要的人文基础。 2.当时的领导人坚持原则不松口,态度强硬,明确和坚持主权问题不容谈判的底线,使得英国人种种招数如:以主权换治权、离了英国人,香港将招灭顶之灾等等说辞不攻自破。 3.从军事角度看,虽然当时我海军实力不强,陆军实力一般。但香港地理位置特殊,特别是香港新界背靠大陆,香港岛离大陆也很近,这使得我军在海军实力不强的情况下,主要靠陆军也能解决香港问题。英国虽然海军实力很强,但却无法实现长久占领的目的,在最坏的情况下,只要我实施陆上包围,海上封锁,其香港驻军最终只能缴械投降,这迫使英国人只能通过谈判,实现体面撤军。假使香港像马岛那样孤悬于海外,当时的军事实力恐怕无法提供强大军事支持,我们也是没有底气与英人谈判收回香港全岛的。因此在整个谈判中中国是绝对的强势谈判,因为中国掌握了绝对的优势,在人员、地理、军事方面。然而英国在这方面就显得相对较弱,距离香港里英国远,香港人又都是中国人都有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随让当时英国在香港的发展方面做出啦许多的努力也为香港安全、繁荣做出不可忽略的功绩,在看看军事方面,此时的英国那是相当有实力航母战斗群,核弹、远程巡航导弹等等,但是地理位置却是他致命的伤。这也就是为什么中英在谈判中中取得胜利的前提吧。谈判过程第一次会晤:第一次中国邓小平和英国撒切尔夫人在中国人民大会堂会晤就中国香港主权谈判。撒切尔夫人指出自己的观点:三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提出如果中国同意英国一九九七年后继续管治香港,英国可以考虑中国提出的主权要求。”她讲:“香港是中英合作的成功典范,而中英双方对香港关心一致,即主权与未来繁荣问题。繁荣系于信心,而繁荣与信心在于英国的继续统治。如果两国政府能就香港的未来治权达成一致协议,且能为香港人民接受,也能使英国国会同意那么我们便能进一步就主权问题商议。”就撒切尔夫人的话邓小平提出激烈的措辞: 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不出现大的波动。”邓小平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主权问题是: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谈判的”;“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指出:“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平情绪激动地讲:“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因此,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申明:“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这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表。最后,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毫不妥协地表示:“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第二个问题:关于第二个问题,邓小平表示充满自信:“我不担心这一点”。“我相信我们会制定出收回香港后应该实行的、能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邓小平指出:“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这就是邓小平初步提出的“一国两制”。第三个问题; 邓小平并不掩饰他的忧虑:“我担心的是今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制造混乱是很容易的。”邓小平提醒撒切尔夫人注意:“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这是邓小平首次谈香港问题的“意外”处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的这场会谈,比预定的一个半小时多出了50分钟。撒切尔夫人走出来时,脸色凝重。忽然,她一脚踩空,跪倒在地上。香港传媒大做文章:“一失足成千古恨。”更多人则认为那是向中国人民跪安,为对自己殖民140年的中国香港的一次谢罪。第二次会晤中英第二次谈判历时14个月,在北京共举行了22轮正式会谈和多次非正式接触。会谈前期,两国代表团团长分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姚广和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后来分别由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周南和英国新任驻华大使伊文思接替。会议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主要议程是1997年后的安排。英方采取主权和治权分离的谈判策略,力谋在承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的原则下,由英国继续大体像过去那样管治香港。中方坚持主权和治权不可分割,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指包括恢复行政管理权在内的完整主权,而不是一个架空的名义上的主权。 在双方僵持的同时,由于英方散布香港前途不明的论调,香港发生金融风暴,港元汇率及股市急剧下泻。香港经济波动,英方损失也很惨重。不久,撒切尔夫人与港英当局干预汇市、稳定港元的措施,使金融危机得以平息。 要遭关系破裂的危险,直到1983年10月 4日,撒切尔夫人授权柯利达在会谈中阐明,1997年后英国将不再坚持英国管治,也不谋求1997年后同香港的任何权力联系。第二段落,指的是第 7轮会谈到第12轮会谈。中心问题是英方力求保持其在香港的传统利益与特殊地位。 撒切尔夫人于1984年初,在首相府举行的会议上,提出把谋求香港最大限度的自治作为英方现阶段谈判的主要目标,企图以此来修改中方主张的高度自治的内涵。 在谈判中,英方不再宣传港人治港不可行,并由鼓吹香港政制完美无缺转而强调港英当局绝对不会反对香港政治结构的未来发展。但是英方在会谈中不时提出与其承诺相违背的主张,试图让英国人在1997后香港新行政体系内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比如,中方希望今后13年过渡期,核心问题是港人要学习和参加管理,为实行港人治港创造条件,为此建议在香港设立常设性中英联合机构,协调中英协议的执行、商谈权力移交的具体措施。但英方强烈要求不应正式确定1997年前为过渡期,并认为设立这样的机构会损害香港权威。 这一年 4月,为了促进中英关系,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应邀访华。这次访问双方达成了一些谅解,如有关达成协议的时间表,有关过渡期管治,有关中英联合小组的成立等。 第三段落,指的是第13轮至第22轮会谈。这一段落的主题有两个,讨论过渡时期的安排和政权交接事宜,研究解决遗留的具体问题和商定最后文件。 这一段落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是在香港设立中英联合机构问题。这期间,英方还在散布中国未必遵守协议的论调。 1984年 5月,中国政府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和1997年恢复行使主权后对香港将采取的一系列特殊政策的主要内容,并获得会议的批准。 邓小平随后又在接见多位香港官员时强调了港人治港的方针,并指出只要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地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人,就是爱国者。这些讲话广为传播,一国两制日渐深入人心。 关于中英联合机构,英方希望推迟进驻香港时间,中方7月28日表示,如英方同意设立联合小组并以香港为常驻地,该小组进驻香港的时间及1997年后是否继续存在一段时间都可商量。否则,谈判中止。 1984年 7月29日,英方的态度果然有所变化,双方商定将联合机构定名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该小组在协议生效时正式成立,于1988年 7月进驻香港,并继续工作到2000年。 至此,会谈的最后一个障碍终于得以消除。 7 月30日,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就有关文件的形式和名称达成一致意见:协议采用联合声明的形式,内容包括中英两国政府所发表的互有关联的声明。此后好像一直都很顺利了。 9月18日,双方就包括驻军、选举、协议文本草案在内的全部问题达成协议。 9 月26日,中英代表团团长在北京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协议的全部文件即一个主体文件、三个附件及双方准备交换的备忘录于同日公布。 1984年12月19日下午,是世人最为关注的一个时刻,中国总理和英国首相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邓小平出席了签署仪式。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协议,它正式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终结由此可见这一的进展相当的有难度,会晤的初期撒切尔夫人就想利用英国的实力给中国压力,让中国在谈判中有所顾忌就想当年日本用军舰威胁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一样。然而中国已经不是国代的中国,中国在国际地位正在提高,中国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