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2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2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2 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2 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2 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目的:、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能根据语境推断方言语汇的意义;能正确地理解文意,完整地复述课文。2、学生能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揣摹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意义。3、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叙述故事置明暗两线的妙处。4、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概说水浒,介绍与本文相关的情节背景。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僻语汇,据语境推断方言词句意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3、提炼故事梗概,锻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完整地复述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 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同学们:你对这本优秀的作品有哪些了解?水浒又叫水浒传忠义水浒传。 水浒是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有进步意义。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同学们简介了水浒多方面的知识。看来大家课外查阅了资料,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原题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二、介绍与本文相关的情节背景。杨志是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强,提拔他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杨志失陷花石纲。汴京城杨志卖刀。杨志杀牛二被充军。杨志北京斗武。杨志押送生辰纲。落草二龙山宝珠寺。三、整体感知,理解文意。1、现在我们来读课文,看看杨志是怎样押送生辰纲的,他在实现理想的途中又遭遇了怎样的变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水浒的基础方言是元代的江淮话,又是古代文人所著,其中有不少语义与现代普通话不尽相同,大家阅读时将不懂的圈出来,结合注释理解,再不懂的提出来共同讨论。注意下列语词读音及在语境中的意义:趱行端的须怨怅虞侯怄气恁地罗唣省得逞辩气喘聒噪还言语吹嘘干系不争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2、理解文中疑难词句。、“杨志提了朴刀自去赶那担子”中的“担子”是什么意思? 就是挑担子的人,这里是借代的手法。、“杨志拿了藤条打将来”中“打将”是什么意思? 文中有这么一句:“这干系须是俺的!”句中的“须”,我认为不是“应该”的意思,而相当于“难道只是”,这样才说得通。为什么?这是杨志反问责怪虞候的,意思是“你们不替我打这夫子,却在背后慢慢挨,这责任难道只是我的?”这样更合理。3、读过全文,你能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大家先自由讨论。杨志慎押生辰纲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蒙汗药官军上当饮药酒英雄智取生辰纲。)4、请大家据这主要情节复述故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体会课文情节的精妙。2、 理解作品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 复述课文内容导入。杨志等人赶了半天路,在黄泥岗的松树林下休息。然后晁盖、吴用等人来了,然后白胜来了,晁盖等先喝了一桶,刘唐又在另一桶中喝了半瓢,以表明酒中无毒,然后吴用又佯装占便宜在酒里下了药,迷倒了杨志一行。二、体会课文情节的精妙。 课题是智取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智取了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体现在哪些些方面呢?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说得太好了!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引出杨志与厢禁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杨志轻则痛骂,重则藤条打,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黄泥冈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的松林可以作为掩护,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还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这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3、智用杨志一行人的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之前军汉们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心内自恼他。在松林中休息杨志又来打,但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老都管也来干涉,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老都管干涉,杨志为什么不回击? 杨志虽是押送首领,但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何以见得?第二节中军汉们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表明他才是真正主人。从第四节一个“喝”字也可看出来。4、智用计谋。智用了天时、地利和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那最终让杨志一行迷倒的是吴用的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板书:吴用等人的“智” 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智用计谋5、那么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是否无“智”呢?杨志的“智”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顿生疑心,警惕性高。 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板书:杨志的“智” 变时辰逼赶路打军汉骂虞候驳督管三、理解作品主题。1、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杨志并非无“智”,真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老江湖啊,他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杨志并非无智,那么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失在人和。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杨志最终妥协,和他的人生理想有很大关系,他“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我们来看看杨志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杨志失花石纲丢官;汴京城杨志卖刀;杨志杀牛二被充军;杨志比武获重用;杨志押送金银担(生辰纲);落草二龙山宝珠寺。2、“三代将门之后”,本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已渐衰落。然而他身怀绝技,岂能屈居人下?虽然现实困窘和仕途失意,但他并没有过“落草为寇”的想法。他实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追问:这里强调一句:杨志的人生理想,用书中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 “封妻荫子”是什么意思?就是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通俗地说就是渴望建功立业,以名垂青史,为家人造福。因而他只得走一条投靠并效命于朝廷权臣的道路,以便日后能光耀门庭。他巴结、依附梁中书,为押送生辰纲一事恪忠尽职,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他的失败,不仅从反面衬托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机智,更说明了奴才道路破产的必然性。从杨志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他愿意落草为寇吗? 不愿意。水浒中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哪些?林冲。武松。3、从这些梁山好汉的经历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品的主题思想,能不能用四个字来概括?官逼民反。四、结束语:智取生辰纲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梁山好汉第一次向贪官“出手”,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紧接这件事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运动。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水浒故事,它一定会给你增添许多知识,带来无穷乐趣。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品一品刻画八雄的艺术手法。2、说一说文章的叙事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两节课的分析,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感受到了梁山好汉们的智慧。这节课,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看能否与古人对话,成为古代艺术家的知音。二、讲述。、课文写刻画八雄的地方很少,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来写人的呢?能不能先讲讲我们已经学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描写五种写人的方法。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杨志的粗暴机警,也写出了吴用等人的智慧。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课文还用了另外的手法。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不能谈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似乎应以吴用他们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文章自始至终都是正面写杨志。这反映了本文的一个写法,就是用杨志来衬托吴用等人。我们认为杨志押送路途中所表现出的谨慎和智谋,有衬托吴用等人的作用。像杨志这样能干的人,却一步步陷入吴用的圈套,有力地反衬了吴用等人的过人胆识和超群智谋,表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英雄的赞美之情。原题目“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应该会更好些。品一品刻画八雄的艺术手法。2、文章的叙事特色。 课文人物众多,事件复杂。但读起来条理分明,也很吸引人,这得益于作者高明的叙事手法。那么作者在叙述事件方面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全文有两条叙述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杨志押送金银担是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是暗线。明线似主实副,暗线似副实主;相互紧紧勾连,并行发展,在黄泥冈上交汇一处,矛盾冲突正面交锋,护夺在高潮处才见分晓,这样就将一个多头绪的故事叙述得有条不紊。现在我们从吴用等人的角度改写一段进行比较,下面念念。 “这时,白胜挑着一担酒,唱着山歌向这边走来。吴用等人见众军士要买酒止渴而杨志不准,心想,这家伙够狡猾的,便掏出五贯钱,买了一桶,顷刻喝光,做给杨志他们看。这时刘唐假要白胜给他再多添一瓢酒,白胜假装不干,刘唐便从另一桶中强舀一瓢。白胜假意抢夺,追入松林。吴用趁机去松林里取药抖在瓢中,也去桶中舀酒,却被回头的白胜劈手夺过,倒在桶里,蒙汗药便和在酒中了。杨志却没发现,他只见剩下一桶酒已被喝过,心想酒可能没问题,便同意众军士买酒;自己也喝了半瓢。”与课文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如果正面描写吴用等人,他们的计谋在开始就将说出来,这样就不吸引人了。可见课文的描写更富有悬念。前人在评价这个情节时也说:这“不但瞒过了杨志的眼睛,也瞒过了读者的眼睛。”确实,这样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性,趣味性。可见在安排情节方面是颇有讲究的。三、质疑。1、 吴用等人的计谋真的就天衣裁缝,没有漏洞?古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既然是人设定的计谋,智者千虑,难有一失。有没有人能看出点破绽? 一条漏洞百出的破计。既然前面我们提到老都管的政治嗅觉那么灵敏,为什么白胜唱这首不满社会现实的歌上冈子时他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杨志也应当听得出这是一首挑拨他与众军汉关系的歌嘛!虽然不至于把他抓起来,但至少可以推断这个人不是良民,怎么能放心买他的酒吃? 卖酒的不带碗瓢实在经不住推敲。更可笑的是,卖酒的不带碗瓢,而贩枣子的客人却带着,这居然没能引起杨志的怀疑。其实椰瓢太关键了,没有它,后面的戏都无法演。 杨志与白胜争论的时候,这七个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说明这些人不是普通人。先是鬼鬼祟祟“影”在那儿,后又神经过敏拿刀,如果是一般的客商,敢有这么大的动作吗?一方面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小本经营,没有什么钱财;另一方面,却格外警惕,动不动就一齐拿出刀来,贼喊捉贼地说有歹人。只有像杨志这样的人才对歹人特别敏感、反应过度,或者打杨志一行主意的才会对“歹人”格外有兴趣。 在松林中,杨志是看见他们脱得赤条条的。这些人武功高强,身上肯定肌肉暴绽,绝不像一般的体力劳动者。特别是象赤发鬼刘唐,红头发而且鬓边有老大一搭朱砂胎记,有明显特征,在江湖肯定有一定知名度。杨志熟知江湖门道,难道看不出异常吗? 杨志这行人因有财宝,所以一反常理,冒着烈日而行,早晚凉休息,而他们居然在红日当天,十分大热的中午在黄泥冈遇着与他们同样反常的贩枣子的客人,这难道正常吗? 吴用他们做事很不严密,留下了无穷隐患。赤发鬼刘唐体貌特征太明显,很容易在人群里被指认出来,这不是给自己留下隐患吗?白胜又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追查起来很容易。事实上最后就是白胜事发,把所有人都牵出来,他们不应该这么做事。按照水浒的一贯做法,他们应该杀人灭口!劫了这么大一笔财物,本来就是死罪了,何况多杀几个人。水浒好汉一贯都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 小结:吴用不是神仙,他一个人的脑袋不及我们全班同学的智慧!有些漏洞杨志也不是没完全看出来,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多疑谨慎。假如他的团队能够凝心聚力,他有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心态,一定能明察秋毫,发现破绽,争取主动。只是他已经无法完全控制局面了,也不容他细想多少就胡里胡涂地被别人牵着鼻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