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环保调研报告.doc_第1页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doc_第2页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doc_第3页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doc_第4页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级工商管理2班第一小组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指导教师:顾波老师活动组长:李章奎201202180212摄影班底:尤芳燕201202180251活动报告:杨春艳201202180246 毛婷婷201202180238 赵玉梅201202180252 李克珍201202180234材料整理:谢官华201202180222 杨学友201202180225 李进 201202180211组织助手:尤芳燕201202180251 毛婷婷201202180238道具安排:赵玉梅201202180252 吴情娟201202180241目录引言 .3一、滇池概况 .3 (一)、滇池简介.3(二)、滇池对昆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3二、滇池的水质逐年下降 .5 三、滇池保护治理进程.9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一)、环湖截污及交通工程.10(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11(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12(四)、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12(五)、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13(六)、生态清淤工程.14五、保护滇池,从一点一滴做起.14六、调研活动.15七、报告总结.17引言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 灵仪,北走蜿蜒,南翔镐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寰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 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生活在康熙至乾隆年间的著名寒士孙髯翁所描写的滇池,这位布衣诗人为留下了见证滇池秀美的千古绝唱。一、 滇池概况(一)滇池简介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具有工农业用水、防洪、旅游、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千百年来,滇池滋润了昆明这片热土,成就了无处不飞花的美丽春城,哺育了世代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儿女,是昆明人的母亲河。 滇池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岭地带,属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 据史料测算,滇池演变到唐宋时,水面有510平方公里,元朝水面缩小到410平方公里,到明朝时为350平方公里,清朝时为320平方公里。目前,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0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24米,平均水深5.3米,湖岸线长163.2米,库容15亿立方米。滇池分为草海和外海两部分;主要入湖河道有35条,出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 滇池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亿立方米,扣除多年平均蒸发量4.4亿立方米,实际水资源量5.3亿立方米。(二) 、滇池对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滇池流域内分布6个县区,汇水区域总人口383余万人,经济总量约占云南省的25 %,占全市的80%。是云南省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二、滇池水质逐渐下降 20世纪后三四十年间,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膨胀,加上砍伐森林、“围湖造田“等过度开发利用,滇池收到了严重污染。上世纪六十年代,滇池草海及外海水质均为ll类,七十年代为lll类;八十年代草海水质逐渐恶化为v类,20-30年期间,滇池水质下降了2个等级。滇池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19881999年滇池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滇池水质在继续恶化,全湖水质超V类,富营养化程度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滇池主体外海TP浓度增加了一倍多,叶绿素a增长了十几倍,营养水平由富营养发展到严重富营养,增加了两个级别,发展趋势近年来尤为明显.P是近10年来滇池水体中增长最快的营养盐,水体中P浓度的持续增加是滇池富营养化加剧的基本原因.目前滇池的营养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及流域的农业面源,面源是造成滇池外海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前段时期滇池的治理主要侧重于点源和草海内污染源的控制,而面源控制及湖内生态治理尚未实施,应在滇池富营养化控制下一阶段的治理中要加强面源治理、湖泊的生态修复及管理方面的工作,以遏制滇池富营养化的发展势头。 对年滇池个样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用指数对滇池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样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滇池北部水区的个样点目前滇池水质仍在继续恶化,主要是由于氮、磷超标造成的富营养化污染提出采用生物法和污染预防的策略治理滇池。 滇池周边企业年污水排放量达4900多万立方,其中排放出COD7900吨(COD是监测水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之一,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污染物越多),总氮600多吨,总磷30多吨;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年排放量达2亿多立方,日排放量50多万立方,年排放出COD4万多吨,总氮1万吨,总磷800多吨;农村面源污染产生COD2万多吨,总氮3000多吨,总磷400多吨。与此同时,仅昆明主城,每天就有43.5万方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滇池,各郊县区基本还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滇池流域、牛栏江流域和柴石滩流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滇池周边企业年污水排放量达4900多万立方,其中排放出COD7900吨(COD是监测水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之一,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污染物越多),总氮600多吨,总磷30多吨;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年排放量达2亿多立方,日排放量50多万立方,年排放出COD4万多吨,总氮1万吨,总磷800多吨;农村面源污染产生COD2万多吨,总氮3000多吨,总磷400多吨。与此同时,仅昆明主城,每天就有43.5万方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滇池,各郊县区基本还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滇池流域、牛栏江流域和柴石滩流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含氮量远远高于其他湖泊河流。三、滇池保护治理进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讲滇池治理列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标志性工程。从“九五”开始,国家连续三个五年计划讲治理滇池纳入“三河三湖”治理重点。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实地视察和调研,对滇池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滇池治理管理机制:云南省政府九大高原湖泊治理领导小组及滇池治理协调领导小组,昆明市政府滇池治理保护委员会和滇池管理局、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一条套路:环保优先、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综合治理。一套规律:着眼整个流域,面向污水区,由点到面、从流域到水域、顺流而下,从大流域到小流域、从大范围到小范围、从大环境到小环境。四个原则:湖外、河外截污杜绝增量污染源;湖内、河床清淤减少存量污染源;恢复湿地、修复生态功能;外流域调水、增强水动力。目标:湖外截污、湖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1)、环湖截污及交通工程环湖截污是滇池治理的一项关键性工程,直接关系到滇池治理的成败。国内外湖泊水污染治理的实践证明,彻底截污并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污染物不在直接流入琥珀,是削减污染负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最关键的措施。环湖截污工程:概括为干渠截污、河道截污、片区截污、集镇和村庄截污四个层次的截污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环湖交通工程。环湖截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环湖截污干渠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环湖生态建设的隔离带和分界线,具有改善滇池环湖交通功能,也是环湖截污防线,滇池湖滨的景观带。(2)、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滇池流域具有面积小、产水量少、蒸发量大、无过境水补给、循环周期长等特点,其水资源平衡完全靠径流水、污水和农田回归水在滇池中循环,多年平均入湖水量有80%以上是污水。供水量远远超过睡资源量,水资源开发程度高达151%。现有供水量中,约有53%的水质不达标,水资源短缺由过去的资源性缺水转变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的格局。要从根本上解决滇中缺水和滇池污染问题,补充滇池生态用水已成为滇池治理的一项关键措施。(3)、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以河道截污、治污为核心,围绕“堵口查污、截污倒流,两岸拆迁、开辟空间,架桥修路、道路通达,河床清污、修复生态,绿化美化、恢复湿地,两岸禁养、净化环境,规划设计、配套设施,提升区位、有序开发”八个方面实施综合整治。 (4)、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据有关部门调查,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占总负荷25%,其污染源包括畜禽养殖污染、农田种植污染、集镇和村落污染等。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主要是:在沿湖周边地区、入湖河道两岸实行“禁养”,将原有养猪、牛、鸡鸭等搬迁至流域以外;在流域内实行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禁止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在流域内实行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农村集镇和村落生活污水首先考虑进入城市污水管网,交由诚实污水处理厂处理,远离管网的采用实用技术进行就地处理,分散的村落和住户污水可采用单体式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切实控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对滇池的影响。(5)、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是消减入湖污染物、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湖泊自净功能的基础。主要通过大面积的天然湿地恢复和生态廊道建设,重建湖滨良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改善湖滨景观。包括环湖公路以内“四退三环”;环湖公路以外面山绿化;滇池流域的水土保持;饮用水源地保护4个方面内容。在滇池面山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小流域治理,恢复植被,保山固水,建立湖泊森林生态屏障。在水陆交错带以建设和恢复天然湖滨湿地和生态防护林带为主,截留、销纳入湖地表径流中的污水、垃圾和颗粒物。在近岸带水域培植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抑制风浪、固持底泥、吸收同化湖水中的营养物质。依法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滇池沿湖已建成湖滨生态湿地5.4万亩,流域内林木绿化率达50.8%。(6)、生态清淤工程底泥疏浚是国内外琥珀治理保护中必然采取的常规性维护措施,是清除底泥中所含氮、磷、有机物和重金属的途径,同时也为湖泊水生系统修复、增加库容、建设湖滨缓冲带起着重要作用。在有效截流入湖污染物后,底泥疏浚就是改善电池谁质的重要手段。1998年以来实施的草海底泥疏浚一期及后续工程,以疏挖面积4.7平方公里疏挖淤泥量600多万立方米,对草海消除黑臭,提高水体透明度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已完成滇池污染底泥疏浚二期工程,疏挖底泥370万方,正在实施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道及重点区域污染底泥疏浚三期工程,计划疏浚底泥470万方。通过综合治理,目前,滇池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水体景观及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入湖河道及地表饮用水源水质明显提升,流域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五、保护滇池,从一滴水开始节约每一滴水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绿化造林,保持水土垃圾分类投放、定点投放,变废为宝绿色消费,环保生活减少污染,清洁健康滇池是昆明美丽繁荣的原动力,滇池保护与治理工作是长期而艰巨,需要我们每个热爱家园的公民积极参与,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滇池治理新格局下,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水护水节水,自觉保护水环境,用实际行动支持“铁腕治理,科学治水。环境优先,综合治理”,让滇池水清胡秀的美丽风景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六、调研活动(一)、海埂实地调研我们小组成员于12月14日早上8点20分前往海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发挥团队精神,认真的观察了滇池水质、水环境及其周围环境,并作出了深入探讨,同时取回了水样,留作参考。(二)、参观昆明市六污水处理厂在参观过程中,认真聆听解说员的解说,并积极提问作了详细的学习记录,整个过程使我们受益匪浅。(三)、西亮塘湿地公园滇池保护治理市民一日游我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了由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组织的滇池保护治理市民一日游活动,活动地点是昆明滇池泛亚国际城市湿地,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动于4月21日下午17点结束。七、调研总结通过对这次调研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水的含义、性质、特点及作用认识到了水资源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也认识到水资源在人类甚至整个生物群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及意识到水资源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提也是人类继续生存发展的保障。滇池是昆明的心脏也是昆明发展和富强的保障。滇池的变化关系着整个昆明的未来同时也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通过我们小组的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认识到滇池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也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