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二:直线运动单元速度控制系统 建模、仿真分析与PID校正1设计题目直线运动单元速度控制系统建模、仿真分析与PID校正2设计目的1) 掌握机电控制系统建模、仿真分析方法和技能;2) 学习使用MATLAB软件Simulink工具箱构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绘制时域、频域曲线;3) 学习PID校正方法。3设计任务以指定滑块速度(单位:mm/s)为输入量,以滑块实际速度(mm/s)为输出量,建立直线运动单元速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参考给定的相关数据(参考表1)确定关键参数,进行相应简化处理后进行MATLAB仿真分析,并进行PID校正。图1 直线运动单元速度控制系统表1伺服电机参数(电机型号:S 2322.983)额定电压24V反电动势常数0.003215V/rpm齿轮减速比29转矩常数0.0307Nm/A电机电阻21.6欧电机轴等效转动惯量5.68gcmcm电机电感1.97mH等效阻尼系数(参考)0.0005丝杠导程2mm负载(正弦)频率:100;幅值:0.0002丝杠长度360mm滑块质量1kg丝杠直径10mm丝杠长度360mm丝杠密度7.9g/cm3速度放大增益Ka 暂取20(rad/V)4步骤1) 在无负载情况下建立直线运动单元系统开环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与系统结构图。 2) 根据所得开环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建模。并求出速度电压转化系数Ka(rad/V)。 3) 根据得到的Ka,对其闭环系统进行Simulink建模,并对其阶跃响应进行分析。 4) 采用MATLAB传递函数对速度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包括时域和频域分析。5) 采用Simulink模型法或传递函数法, 通过改变系统结构参数来分析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判断稳定性. 6) 在电机输出轴上有负载(表1列出)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并判断其稳定性。 7) 给出引入PID控制后系统的闭环结构图(无负载和有负载两种情况),对系统进行分析,通过调节PID参数,使其具有较好的快速性、稳定性及准确性,不允许有超调,并分析PID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5. 作业要求:完成对直线运动单元的建模、仿真分析与PID校正;写出如何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和PID校正的步骤;附上必要的步骤图形和公式及计算结果提交:将作业压缩成压缩包,每人一份,不分组包括:1.文档2.MATLAB文件(模型(mdl)文件、程序(m)文件)文件名命名格式为:学号_作业二_姓名.doc(不推荐使用word07格式)如:SY1207001_作业二_张三(三段之间用下划线”_”分隔)。8) 截至时间:2012年12月09日作业时间:三周6主要参考资料1) 实践教学任务书和自编参考资料2) 姚伯威. 控制工程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课的感动瞬间抒情作文13篇
- 农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合同
- 销售订单处理及跟踪管理流程模板
- 人力资源招聘与派遣服务协议核心条款
- 古诗意境与现代表达:七年级古诗文教学策略
- 记一场精彩的篮球赛记事作文(14篇)
- 初中记事文章难忘的军训生活(8篇)
- 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流程及执行工具
- 销售合同与交易协议标准化模板
- 企业宣传材料与文案编辑标准化工具
- 危险源辨识以风险评价登记表格范例
- EN61238-1额定电压36kV电力电缆用压接和机械连接器 试验方法和要求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 手榴弹使用教案
-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 三效并流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计算
-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team management
-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