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重走长征路》.doc_第1页
导游词《重走长征路》.doc_第2页
导游词《重走长征路》.doc_第3页
导游词《重走长征路》.doc_第4页
导游词《重走长征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游词重走长征路 导游词重走长征路篇一:重走长征路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重走长征路活动由此开始。我和我的同伴很荣幸地作为大家的小导游开始履行我们的职责,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征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等情况。 遵义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四川、重庆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市河流共463条,均属长江流域,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南北分属乌江区和长江上游干流区两大水系。遵义是中国革命圣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长征文化。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并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也因此名扬中外。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峨庄重。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会议室里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毛泽东1964年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 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越冰封雪盖的夹金山,穿过杳无人烟的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历尽千难万险,支撑红军走完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政治、精神支柱不仅仅是遵义会议。下面就由本组同伴为大家做补充讲解。(此时第一小组的另一名成员做补充介绍) 翻越夹金山 1935年6月11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先头部队红四团,在完成了夺取沪定桥的任务后,来到四川边界宝兴县属的硗碛镇。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战士前进的道路。 举目望去,主峰海拔高度为四千五百多米的夹金山,白雪皑皑,雪光耀眼。从山下望去,像是用银子砌起来的;山峰被云层笼罩着,看起来真有点森严而又神秘。当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为了翻越雪山,红四团的指战员深入当地百姓家访问。年长的老乡谆谆告诫他们:早晨、晚上切匆过山,那时,山上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山风四起、遮天蔽日。要通过,必须在上午9时以后,下午3时以前,而且要多穿衣服,带上烈酒、辣椒,好御寒壮气。还要准备一根木棍,借力爬山。 时值盛夏,红军指战员身上只有一件单衣,当地居民既少又穷,烈酒、辣椒无法买到,能找到的只有每人一根木棍。红军战士只能以内心的革命火焰去战胜雪山的严寒了。 6月12日上午9时许,红四团来到夹金山下,气温骤降,脚下的路是冻得晶亮硬滑的冰雪,木棍着地发出“咯咯” 的响声。红军战士一鼓作气,爬上山腰。举目环视,使人触目惊心。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立险峻的雪壁,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越陷越深。先头班用刺刀在雪地上挖着踏脚孔,后面的同志就手拉着手,踏着他们走过的脚印,谨慎地前进。部队在行进间不时响起惊喊声,喊声起处,就看到有成群的红军战士停下来用木棍、绑腿抢救掉进雷岩的同志。 刚过正午,山上云雾弥漫,人行其中,犹如腾云驾雾。山风卷着雪花,向红军战士袭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尖刀刮着。红军战士们不得不打开背包,把被子、毯子裹在身上,但仍然冷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越往下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战士们一个个头晕眼花、胸痛腿软,一步一停、一步一喘。这时,要是有谁停步坐下来,就会永远爬不起来,因此,每个人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互相鼓励着,同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就在红军战士快要到达山顶时,突然又下起了冰雹,核桃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打得满脸肿痛,红军战士用手捂住脑袋艰难地继续前进。 冰雹过后是万里睛空,阳光耀眼。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攀登,红四团的全部人马都攀上了山顶。站在山顶,极目望去,千里冰雪,银峰环立,一片琼玉世界;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蜿蜒而上。 下山时,已不像上山那么吃力了,红军战士唱起了山歌,此起彼伏的山歌声荡漾山谷,高傲的夹金山总算认识了它的征服者的英雄气概! “我们准备为大家介绍、展示两处长征途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一个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地方遵义;一个是民风民俗最具特色的地方九寨沟。 一、 二、九寨沟 藏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百年前,九寨沟的先民们从遥远的“世界第三级”西藏阿里迁徙至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与周围的羌族、回族、汉族携手合作,创造了独特的康巴导游词重走长征路篇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讨论题目之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背景: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大家好,从今天起由我带领大家重走长征路,我们第一站红都瑞金。瑞金有二百多出红军革命遗址,今天我带领大家看一看主要几处革命遗址。 我们第一站要看的是毛泽东在瑞金叶坪村的故居,里边的陈设都保持了居住时的原貌。当地有这样的传说:这房子在红军住之前没人敢住,说里边闹鬼,毛主席来了偏不信这个邪,就把这里作为他们的办公地了。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这里便是大会遗址,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中央苏区等根据地红军部队,以及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的6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 7日早上,叶坪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典礼,毛泽东、朱德、项英、彭德怀、王稼祥、任弼时等领导人检阅了威武的中央红军代表及闽赣两省附近的县赤卫军和模范少先队。下午,大会举行开幕式,项英致开幕词。晚上,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为大会精心准备了提灯庆祝晚会,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为确保大会安全,大会筹委会还在长汀近郊设置了一个假会场迷惑敌人,充满戏剧性的是这天假会场遭敌机轰炸,而叶坪的真会场却安然无恙。 大会历时十四天,听取了毛泽东作的政治问题报告,项英作的劳动法草案报告,张鼎丞作的土地问题报告,朱德作的红军问题报告,周以栗作的经济政策问题报告,王稼祥作的少数民族问题报告,邓广仁作的工农检察问题报告,任弼时作的苏维埃宪法问题报告;大会通过了苏维埃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及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项英、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大会闭幕后的最高政权机关;大会最后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到瑞金来,不可不看的就是红井!先向大家介绍一些红井轶事:1933年初,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迁到这里后,深入调查,体察民情,写下光辉文献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并于9月的一天和警卫员一起亲自找水源、挖水井。他对群众说:“我知道你们迷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可我不怕。如果旱龙爷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好了。”在他的带领下,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挖成了。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井。小小一口井,贮满清泉,也贮满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深情厚意。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几次把井填掉,群众几次把井挖开。几填几挖,反映了国民党与群众矛盾对立,反映了群众与共产党心心相印。1950年,沙洲坝人民整修了这口“红井”,并立碑于井旁。至今,“红井”仍然水清泉甘,来这里的参观者都会被邀请喝一口井水,品味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情谊。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红军烈士纪念塔。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根据中央人民委员会1933年7月11日第45次会议决定兴建的。由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红军长征后,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敌人拆毁,1955年按原样修复。 如今,红军烈士纪念塔已成为红都瑞金的胜景和重要标志,更成为后来人对革命烈士寄托无限哀思的地方。每到清明,学生们总要前来祭奠,中央领导到了瑞金,首先就是要向烈士塔敬献花圈,表达对烈士的崇敬。是啊,烈士塔的每块石子,都附着烈士的英灵,都记载着苏区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无私奉献、流血牺牲的动人故事。瑞金沙洲坝的杨荣显老人,有八个儿子,在第五次反“围剿”最为激烈的时候,他毅然响应政府扩红的号召,全部都送去参加了红军,不幸的是,八个儿子无一生还,全部战死沙场。杨荣显老人,在弥留之际,没有一个儿子送终。那是怎样的悲痛,又是何等的豪情!苏区人民为了苏维埃共和国,牺牲的太大,奉献了太多。当年瑞金全县仅有24万人,而参加红军的就有4.9万,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甚至14、15岁的红小鬼都加入了革命队伍,其中,为革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7166人。红军长征后,瑞金人民又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对红军家属和普通群众也肆意捕杀,很多地方都成了“血洗村”、“无人村”,“瑞金县城人口差不多减少一半”,其惨状,正如国民党在报告中所说,“无不焚烧之居,无不伐之树木,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从1934年红军长征后,一直到1949年重新解放约15年时间里,瑞金的人口一直呈负增长。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革命烈士鲜血凝固而成的精神之塔,它将永远在人民心目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下一站我们来到的便是遵义! 遵义会议遗址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导游词重走长征路篇三:重走长征路 由请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张惠玲同学。 一、同学们们听歌曲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主持人致开篇词: 一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1934年10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脚踏着中国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行程二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这群人的名字叫什么?这条路呢?长征倾注的是红军的深情,智慧、鲜血和生命。今天同学们要用自己的方式来重走长征路,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主持人:首先请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导游组。 三、学生活动(设计理念:每一组展示时把其它同学当作游客,可以有互动活动,每一组展示后由组织其它同学对这一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一组: (配合瑞金地图,叶坪,沙洲坝,蜡烛峰,工农红军革命政府所在的白房子,红井等图片) 导游:大家好!我是。重温红色激情,畅游锦绣山河,让我们从瑞金开始,这里有二百多处红军革命遗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从事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创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这里是叶坪村,是毛泽东,朱德曾经住过的地方,里边的陈设都保持了革命家住的时候的原貌,当地有这样的传说,说这房子在红军住之前没人敢住说里边闹鬼,毛主席来了偏不信这个邪,就把这里作为他们的办公地了。 这里是沙洲坝,这里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从那朴素洁净的白房子可以想见当年他们生活是非常简朴的,这也许就是红军的本色吧! 有一处景观是您不能错过的,就是红井,1933年9月毛主席看到当地人民吃水困难,就动员红军为村民挖井,挖到五米多深的时候,一股泉水冲了出来,从此这里不再为吃水而犯愁了,现在这里的人民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但人们仍然保留着这口井,并在旁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也是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 下面我们来到了云石山和蜡烛峰,这些地方都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看那耸立的山峰仿佛像革命家一样高大,这里的人们为红军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红军被迫长征后,瑞金人民支援了5000多人,如今的瑞金人民更是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客,请记住这里,红色故都-瑞金。 (主持人:从瑞金出发,红军经历了一系列的苦战,从突破四道敌军封锁线,到惨烈的湘江战役,乌江战役,红军由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红军在接下来的这一站出现了转机,有请遵义导游组。)第二组:(出示遵义会议遗址图片以及会址内部图片)导游:大家好!这里是遵义会议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是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下面我们进去走走这里仍然摆着当年遵义会议的桌椅,下面请看我们组剪辑遵义会议片段,再现当时那个激烈,紧张的场面。 由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洛甫),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朱德,说话顺序如上,并模拟他们的口音。 主持人:请一位同学说一下遵义会议在中国历史的伟大意义。 教师补充: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主持人: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接下来的战斗打得既让人欣慰又让人振奋,下面请出我们的赤水、大渡河导游组。 第三组:(出示赤水河及河岸的红军纪念碑图片,茅台酒,大渡河,泸定桥图片) 导游:早年间硝烟弥漫的赤水河边,上千只白鹭栖息于江中小岛,但却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四渡赤水的著名战斗,在毛泽东正确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 有请我们组的同学朗诵诗歌四渡赤水。有请著名歌唱家为我们演唱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人们没有忘记红军,这里有赤水土城渡口的纪念碑前,还有赤水市烈士陵园等多处纪念场所,这里的土特殊的颜色使水也变红了所以被称为赤水,当地市委书记说:“当年,这里被鲜血染红,现在,这里的一切愈加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国酒茅台就是用赤水酿出来的,还有泸洲老窖、郎酒等,在茅台酒厂对岸,树立起了红军纪念碑,茅台酒厂是红军保护下来的,红军曾用这酒搓脚御寒,效果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再到大渡河去瞧瞧,原泸定桥最早建于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二百多年来一直是四红军必须越过大渡河天险,才能突围。夺取泸定县城之后,红军发现唯一横跨大渡河的泸定铁索桥桥面的木板已被敌军拆掉。怎么办呢?请看我们小组为同学们准备大片飞夺泸定桥。 于是红军突击队冒死沿铁索攀爬过河,勇夺沪定桥,使红军主力可以安全过河,为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这里曾是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出走时的路,也正是在这里石达开以及他的部队全部壮烈牺牲,当年在红军过桥时,国民党曾经散步谣言说红军会和当年的石达开一样彻底失败,但红军偏没有陷入历史的覆辙,红军渡过了泸定桥,而且以迅猛的速度,小的损失,就把泸定桥攻下来,保证了行军速一只钢笔,一个瓷盘碟,虽然礼物不多,但他们已经非常高兴了。 下面就请大家想象一下:沿着轻轻晃动的狭窄桥身,走至大渡河中间,下望浩荡奔腾、白浪滚滚的急流,确是一个刺激的体验,也可以想像当年红军夺桥的艰险情形。 (主持人:接下来出场的是雪山组,他们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第四组:(出示雪山图片) 川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1935年红军长征北上,当时国民党军队占据大渡河西岸,红军在东岸。度,而当时抢夺泸定桥的22位战士,活着过桥的18位战士得到的奖品是一套列宁服,一个本,导游: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障,危岩耸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天空鸟飞绝,群山兽迹绝。红军英雄汉,飞步碎冰雪。”这首诗抒写了当年红军将士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革命豪情,而且体现了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曾来回三次翻越大雪山,表现红军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以及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 在这里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请看图片。同学们谁还记得这张照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丰碑一课中的插图。) 主持人:这是一尊不朽的丰碑,让我们为可爱的军需处长以及所有曾经在长征路上献了宝贵生命的战士们深深鞠一躬。(全体起立向那个照片深鞠躬包括教师)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将是无穷无尽的。红军能够征服雪山,也能够走出草地。 请看草地导游组的行程。 第五组:(出示沼泽地以及红军过草地的图片) 导游:介绍-。草地若尔盖大草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阿坝、若尔盖三县中部,为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