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RV 3 V1 WD3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 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 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第三卷 数据造假理论 草稿 罗云夫 2014 年 8 月 罗云夫 2014 年 8 月 本报告是草稿 存在措辞不当的问题 仅用于研究目的 chinafalsification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 前言前言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我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数据 例如经济数据 能耗 数据 环保数据等 这些数据往往经过了各种各样的 包装 并且支配着我们的 生活 在中国的能源和温室气体核查领域 参与测量 报告 核证 MRV 体系建 设并对数据真实性的核证负有责任的第三方机构在实践中不仅未能采取有效措 施确保数据真实性 反而回避和隐瞒 MRV 体系中的各种问题 1 我希望在本报告中通过对能耗数据的造假 行为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 使中国 MRV 体系中的数据真实性问题得以被正视 在编制本报告的过程中 我在许多资料中发现了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 Darrell Haff 所著的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国际能效评价组织出版 的 国际节能效果测量和验证规程 IPMVP 2 EU ETS 的 MRR AVR 及其配套文 件 3 以及 法律逻辑学 等教材 在此对各文件的编制方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报告不完全保证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完整性 部分案例不提供来源 本报告的编制目的是帮助读者掌握各种数据造假手段的识别方法 报告中的内容 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本报告的最终解释权归作者 报告中的全部内容均为个人观 点 对第三方机构的各种评价仅针对其服务质量 无论在任何原因下 任何人通 过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 包括引用资料中的信息 所导致的一切后果 本报告作 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罗云夫 2014 年 8 月 1 见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第一卷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体系回顾 2本报告在文件结构上借鉴了 IPMVP 旨在使数据造假更系统化 3 通过对 IPCC 和欧盟碳交易体系中 MRV 的优良做法进行研究 本报告中提出了可适用于碳交易 的数据造假的质量控制体系 使假数据符合 MRV 的要求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3 目录目录 前言 2 1 数据造假的定义 原则和适用范围 6 1 1 数据造假的定义 6 1 2 数据造假的原则 7 1 3 数据造假的适用范围 9 2 现代数据造假的回顾 11 2 1 现代数据造假的起源与发展 11 2 2 数据造假手段的早期研究 14 2 3 西方国家数据造假研究的局限性 20 3 数据造假的框架和通用形式 21 3 1 简介 21 3 2 能源和温室气体领域的术语 22 3 3 数据造假选项方法概览 27 4 极值推算法 29 5 模糊边界法 35 5 1 模糊地理边界 36 5 2 模糊时间边界 42 5 3 双 多 重基准线法 46 6 平衡调整法 52 7 模拟计算法 61 8 政策漏洞的产生机理与识别方法 69 9 第三方机构未来商业模式展望 87 10 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与 MRV 证据监管链 96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4 文件大纲 文件大纲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第三卷 数 据造假理论 是一份用于分析数据造假行为的研究成果总结 侧重于 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造假 概述了数据造假的四种通用形式和 造假方案设计的优良做法指南 完整的数据造假活动包括 原始信息 采集与评估 造假方案设计 数据生成 和 报告 数据造假理论 每个用户均必须建立其专有的数据造假计划 以满足特定行业 企业的专有特点 本文件不是具有强制性的标准 但数据造假活动若与本报告中的原则保持一致 需要所设计的造假方 案依照本报告所提供的优良做法指南和质量控制程序执行 数据造假理论 的章节结构如下 1 介绍本文件中数据造假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帮助不同行业的读 者明白如何应用此文件 2 概述现代数据造假的起源与发展 使读者对造假方法有初步的 认识 3 提供了四种数据造假的通用形式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各造假方 案的设计方法 以及每种方案在设计上的优良做法 4 介绍政策漏洞的产生机理与识别方法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5 5 未来 MRV 商业模式展望 6 针对国内开展的碳交易试点为企业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简称 MRV 研究 或 本报告 是由作者罗云夫在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编制的 中国第三方机构在能源和温室气体领域的核查经验的研究报告 本报 告共有五卷 第一卷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体系回顾 第二卷 国际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体系介绍 第三卷 数据造假理论 第四卷 高级核证技术 第五卷 MRV 中的规制经济学与非对称信息博弈 第一卷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体系回顾 第二卷 国际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体系介绍 第三卷 数据造假理论 第四卷 高级核证技术 第五卷 MRV 中的规制经济学与非对称信息博弈 要增加每一卷的内容介绍 要增加每一卷的内容介绍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6 1 数据造假的定义 原则和适用范围1 数据造假的定义 原则和适用范围 1 1 数据造假的定义 1 1 数据造假的定义 广义上的 数据造假 是指 利用某种手段 使得依赖该数据所 作的决策可能因为此行为得以变化或修正 实现操作者的主观企图 数据造假 包含于统计领域中的 数据失真 这一概念 都会 使得到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 由于中国 MRV 体系相关的法律 政策 和技术文件中 很多条款过于笼统 并且在概念和逻辑上存在漏洞 因此往往难以界定 数据失真 现象是由于 MRV 方法体系上的缺陷造 成的 还是数据提供者主观上存在不良企图 所以本报告中的 数据 造假 泛指数据提供者实现其主观企图的一切可能的做法 数据造假活动通常包括以下一些或全部内容 原始 实际 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与评估 造假方案设计 假数据生成 报告 质量保证 让数据的使用者或第三方接受 其中 假数据生成普遍采用的做法 手段包括 采集有偏的原始数据 如使用错误的统计方法获取原始数据 利用有偏的原始数据 如使用不完整但正确的原始数据 伪造或篡改原始数据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7 对原始数据进行有偏的解读或计算 得出存在倾向性的结果 4 本报告中还将介绍四种数据造假的通用形式 围绕造假活动的表 现方式 而不是具体的手段或途径 来进行介绍与分析 以较抽 象的概念出发 读者在阅读本报告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 对造 假的有更深刻的认识 并逐步掌握造假方案的开发方法 1 2 数据造假的原则 1 2 数据造假的原则 数据造假的基本原则有三个 收益最大化 在不考虑风险等因素的前提下 造假者需按照 自身需要权衡造假成本和数据调整所带来的收益 风险最小化 使假数据难以被识别 最终作为真实的数据而 被使用者或第三方接受 责任最小化 即使假数据被使用者或第三方识别出来 作假 者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与经济学的风险 收益两者权衡不同 数据造假还存在与风险相对 独立的 责任认定 这一要素 在数据造假的优良做法中 即使造 假行为被发现 造假者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责任最小化可通过技 术 法律和制度层面的一些手段 5来实现 4 做法 与做法 的差异 做法 是对真实且完整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 将加工后的数据作为 原始数据提供给使用者 做法 是对原始数据 通常是真实的 进行有偏的利用 向数据使用者 提供有偏的结论 5 这些手段与统计领域的做法相似 文献 企业统计数据造假行为的制度分析 中对这几个层面 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总结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8 在技术层面 充分利用客观因素实现数据的偏移 例如选择不恰 当但符合政策要求的技术和方法应用在数据的收集 处理和深度 挖掘 解读 中 造成歪曲事实的次级资料 这种情况属于技术 性失真 在法律层面 由于有些法律条款过于笼统和原则 粗疏有余 细 密不足 导致法律的操作性和执行性较差 造假者不会受到惩罚 在制度层面 数据造假者可从政府部门会发布的各种具有权威性 的数据和政策文件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加以利用 或者与政 府利益相捆绑 此做法不仅难以被认定为主观上的造假 还可以 强制使用者和第三方接受此类数据 本报告中将依照以上基本原则提供数据造假的优良做法指南 使 造假者可以对数据进行合理 合规 合法的调整 并使假数据可以被 证实 虽然证据可能不足够充分 难以被证伪 最终 结合本报告 第一卷和第二卷对中国和国际 MRV 体系的研究内容 读者将发现目前 国内和国际上的 MRV 体系对数据造假行为均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9 1 3 数据造假的适用范围 1 3 数据造假的适用范围 本报告中的数据造假侧重于能源和温室气体领域 使假数据满足 各 MRV 体系的要求 可适用于以下情况 节能量审核 节能量审核 包括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 与确定节能量有关的能耗数据测量和计算 以及与证据有关的操作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与能耗数据有关的内容 能耗统计 能耗统计 企业和地区的能源消费统计 以及企业和政府的节能目标责任制 考核 碳交易 碳交易 部分城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关的数 据的测量 报告与核证 备注 备注 在中国现行的碳交易试点中 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通过化石燃料和电 力的消费量计算得到 节能 和 低碳 两个概念是相互混淆的 这种现象导 致温室气体的 MRV 也就是能源的 MRV 因此本卷之后的内容中 能耗 泛指 能 源消费 和 温室气体排放 关于 节能 环保 低碳 三者之间的概念差异 本卷附件中会做介绍 另外 目前一些利益群体在有意混淆 节能 环保 低碳 这三种不同的概念 由于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的节能和低碳措施往往最具经济吸引力 所以在这种浮躁的社会环 境下 用能企业更倾向于节能 低碳 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0 虽然本报告主要针对与能耗有关的数据造假 但是内容上与财务 和统计造假密切相关 这是由于能耗数据与财务和经济数据之间存在 很强的相关性 本报告中的做法也可扩展至其他领域 例如环保数据 造假等 如果将 数据造假理论 用于识别造假行为 建议结合本报告第 四卷 高级核证技术 的内容 以分析证据自身的真实性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1 2 现代数据造假的回顾2 现代数据造假的回顾 2 1 现代数据造假的起源与发展 2 1 现代数据造假的起源与发展 数据造假的系统化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 当时的美 国媒体和宣传机构越来越重视利用统计数据误导读者 达莱尔 哈夫 Darrell Huff 一位具有深厚统计背景的新闻记者 发现了 这一现象 他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于 1954 年写下了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一书 成为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畅销书之一 至今依 然常常被美国不少权威媒体所引用 然而 达莱尔 哈夫的这本书仅 通过案例来揭露典型的数据造假方法 并未对造假方案的设计方法进 行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欧美国家的诚信机制逐步完善 使得造假 的风险和责任较大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市场化程度高 以直接 获利为目的的数据造假行为缺乏适用性 以上原因导致数据造假技术 在西方国家只能以比较隐蔽的方式发展 备注 备注 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数据造假起步时间早 很多手段经过长期发展已经 公开化和合理化 例如在金融领域 对各类数据进行适当的包装并衍生出各种金 融产品已经是很常见的做法 即使因此对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 也能得到政府在 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 所以很多数据造假的优良做法在西方国家并不会被视为恶 意欺诈 在能源领域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为应对世界能源危机以及日 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美国率先开展能源需求侧管理 DSM 并取得了 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基于市场的合同能源管理在北美地区逐步发展起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2 来 在这种背景下节能量认证的概念开始产生 并在 90 年代形成了 国际节能效果测量和验证规程 IPMVP 为能源的测量 Measurement 报告 Reporting 与核证 Verification 提供 了基础 能耗数据开始与经济利益紧密相连 2005 年 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 EU ETS 启动 能耗和温室气体 数据开始具有了货币属性 在欧洲的碳交易体系初期出现了较严重的 造假问题 使得一些企业获得了数量可观的免费碳配额 6 目前 EU ETS 正在形成一套 MRV 的文件体系 7 在一些文件8中可发现欧盟已经引入 了审计学中的概念和做法 尝试提升数据的可靠性 但能否有效应对 恶意造假有待验证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 数据造假在中国 苏联和民主德国的政治和 经济领域广泛应用 且各具特色 而且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 社会主 义国家的数据造假可以对经济产生直接的 重大的影响 例如 统计数据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偏 差修正机制 最终大幅偏离真实数据 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 相比之 下 同时期的苏联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统计体系 针对不同用途可以提 供专用的统计数据 而民主德国在统计体系中经常引入各种系数 创 造新指标 或直接变更统计原则 这些修正机制也能有效缓解统计 数据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中国 苏联和民主德国在统计领域中的造假 方法本报告中不再做过多说明 读者可以参考以下文献 6 Michelle Chan Ten Ways to Game the Carbon Markets 7 可访问 http ec europa eu clima policies ets monitoring documentation en htm 获得 全部文件 目前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中的 MRV 很大程度上都 参考 了欧盟的这些文件 8 如 Guidance document No 6 Data flow activities and control system 等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3 表 2 1 社会主义国家数据造假行为研究的参考文件清单 国家 国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中国 Leo A Orleans The Problem of Chinese Statistics Carsten A Holz 2013 The Quality of China s GDP Statistics Iacob N Koch Weser 2013 The Reliability of China s Economic Data An Analysis of National Output 苏联 Edward L Allen The Validity of Soviet Economic Statistics James Noren CIA s Analysis of the Soviet Economy Christopher Hollings 2013 The Struggle Against Idealism Soviet Ideology and Mathematics 9 民主德国 Peter von der Lippe The Political Role of Official Statistics in the Former GDR East Germany 然而 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不发达 数据造假行为集中出现 在统计体系中 而统计体系由政府垄断 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也缺 乏提高统计质量和效益的动力 相应的 造假技术也缺乏发展空间 在最近的几年中 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 中国的数据造假手 段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其中最受关注的数据造假活动有 根据节能 量拨付的财政奖励补贴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 以 及目前正在兴起的企业之间的碳排放权交易 其中 中国正在建设的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展了试点并预计在几年内实现全 国化 与 EU ETS 相比 中国的碳交易在交易制度上更像能源的票证制度 在碳排放数据的 MRV 上又十分混乱 这使得碳排放指标的核定与 分配很可能出现双轨制甚至多轨制情况 根据以往经验 造假和 现象在中国的碳交易体系中不可避免 但是 若企业有能力对能耗 9苏联的统计体系较复杂 甚至在一些数学概念上也与西方国家有出入 并且对中国产生了影响 此问题在本报告的其他卷中会做进一步说明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4 数据进行合理 合法的调整 可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数据造 假活动在中国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 2 数据造假手段的早期研究 2 2 数据造假手段的早期研究 达莱尔 哈夫 Darrell Huff 的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为读者提供了较直观的数据操作和解读方法 是比 较基础的入门资料 本卷在此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 作为读者深入学习数据造假理论的基础 同时指出一些做法的局限性 供读者参考 1 内在有偏的样本 1 内在有偏的样本 数据的统计过程中 统计方案的确定是开展统计活动的基础 依 照统计方案获得的信息则是原始的样本 通过在统计方案中设置误差 进行有选择的抽样 这样就得到了有偏的样本 有偏的样本对数据使 用者来说不具有代表性 无使用价值 但是可以实现数据操作者的 主观企图 此做法的巧妙之处在于一方面并未违背统计的透明性原则 统计方案公示 调查过程公开 另一方面依照同样的统计方案开 展工作 保证了样本收集的一致性 单纯从统计结果上看难以发现问 题 评价 评价 制造内在有偏的样本 有两个主要难点 1 如何在统计方案中隐蔽的设置 误差 和 2 误差的修正 例如今年统计口径变了 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但 是明年依照同样的统计方案就很难再获得令人振奋的数据了 因此需要采用更巧 妙的手段在明年统计中把今年误差修正回去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5 2 精心挑选的平均数 2 精心挑选的平均数 由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分布 10上呈现不同的特点 而分布特征无法 从 算术 平均数中得到 因此平均数无法完整的反应统计样本的真 实情况 对于数据操作者来说 对平均数的利用属于有偏样本的进一 步加工 最终得到所期望的结果 评价 评价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中利用平均数歪曲事实的案例在 21 世纪已 经是过时的做法 在中国即使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群体 面对很多平均数时也会 指出自己 被平均 了 并要求提供更多的信息如众数和中位数等 然而 对于采用优良做法得到的平均数 即使提供完整的数据分布图 其中 的问题也难以被发现 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 被平均 的人根本就没被纳入统 计范围内 所以平均数的制作比解读更有技术含量 3 没有被披露的数据 3 没有被披露的数据 选择符合数据操作者主观企图的小样本数据 并隐瞒样本量过小 这一问题 这样就将缺乏代表性的结论包装成了具有科学性和充分性 的事实 或者 隐瞒关键问题 通过发布不完整的信息和根据这些信 息得出的结论 而误导数据使用者去接受另一种结论 例如 1948 年 一些电力公司的广告中描述 今天 超过 3 4 的美国农场接上了 电 但 接上 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农场已接通了电 只能说明 电线从那些农场经过 或铺设在离农场技术或上百英里的范围之内 评价 评价 利用信息完整性进行数据操作可取得相当好的效果 但也是数据造假中最难 的手段之一 需要操作者具有高超的水平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 很多法律 10 数据的分布在数学上有明确的概念 所涉及的与分布特征有关的概念如各类平均数 众数 中 位数 方差等 均属于 9 年义务教育的内容 本报告不再做说明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6 标准 规范或指南文件逐步完善 文件中的条款对数据的统计范围和收集方法提 出了明确的要求 数据操作者需要调研海量的文件 并对其中的每个条款进行深 入分析 研究 再结合自身情况发现其中潜在的漏洞 然后 通过偷换概念 使 用虚假或预期理由 循环论证 利用语词歧义等手段 曲解条款或使条款无效化 不管是财务审计还是能源的 MRV 核查证据的完整性和充分性对核证者来说 都是有挑战的 所以利用信息完整性进行数据操作具有很好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4 毫无意义的工作 4 毫无意义的工作 在统计数据中不可避免的会包含一些随机误差 在对比不同数据 的大小时 有时难以评价一些微小的差异是否是随机误差导致的 但 是根据这些微小的误差而下定论 可以起到夸大甚至歪曲事实的效果 评价 评价 理解原书中的此章节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程度的数理统计知识 本报告会在附 件中就误差理论进行介绍 5 令人惊奇的图形 5 令人惊奇的图形 对于统计图形 改变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就可以制造出 客观性幻觉 得到看似很理想的数据增长或下降趋势 而且由于改变 图形的比例关系并不影响数值的大小 因此不存在任何的伪造 例如 下图是两种产品某项性能的柱状图对比测评 虽然两个产 品之间只有 5 的性能差距 但是通过改变横坐标轴的跨度 可让 5 的差异产生 50 的效果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7 图 2 1 修改坐标轴跨度营造客观幻觉 另外 更隐蔽的一种方式是省略部分坐标轴 并在图形上标注实 际数据而不是比例 读者不会花精力自己用计算器去计算比例差距 而从坐标轴上看又是 0 100 的完整区间 图 2 2 修改坐标轴跨度营造客观幻觉 评价 评价 通过图形来营造客幻觉的方法常见于各种媒体 由于图形的使用者是缺乏专 业知识又没时间仔细分析数据的普通大众 因此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8 6 一维图形的滥用 6 一维图形的滥用 使用形象图形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具体数量时 在一维空 间 如柱状图的高度 上按照比例来描述物体数量 但在二维空间 也 就是图片 上画出一个三维物体 由于三维物体的体积与长度呈三次 方的关系 因此若某物体在一维长度上被放大至 n 倍时 其体积相应 的被放大到 n 3倍 面积则是 n2倍 例如 2012 年中国人均月收入 781 美元 3203 人民币 美国是 4141 美元 11 存在 5 倍的差距 下图利用一维图形来进行视觉欺骗 代表美国人均月收入的钱袋看起来至少有中国的数十倍大 得到 了令人绝望的差距 图 2 3 利用一维图形进行视觉欺骗 评价 评价 这种视觉欺骗方法并不能改变数值大小 目前已不流行 11 数据来自网络资料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19 7 不完全匹配的资料 7 不完全匹配的资料 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与看上去极像 但其实无关的信息相混淆 得出支持数据操作者所期望的结论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数据分析 方法与利用信息完整性造假的手段相似 但更侧重对原始数据的解读 评价 评价 利用不完全匹配的资料对事实进行歪曲的做法 在社会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 用 数据操作者可以阅读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原文 以获得更多的 参考案例 以后再完善此节内容 以后再完善此节内容 8 相关关系的误解 8 相关关系的误解 两个事物之间在数量上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但这种情况并不能 用于说明其中一个将引起另一个的变化 数据操作者利用混淆相关关 系与因果关系 可以对数据进行歪曲的解读 评价 评价 混淆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属于 怎么用统计数据说谎 的范畴 而不是怎 么做假数据 因此本报告不再做过多介绍 读者可以阅读原文以获得更多信息 9 如何进行统计操纵 9 如何进行统计操纵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原书中在此章介绍了很多案例 介绍了统计数据是如何被歪曲的 进一步丰富了数据操作的参考资料 评价 评价 原书此章所介绍的一些案例也可归类于前面的章节 由此可见 对于数据造 假方法 很难做到有条理的一一归类 虽然数据造假的各种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相 似性 但适用于实际情况时 方法的选择受到客观因素限制 难以形成固定模式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0 2 3 西方国家数据造假研究的局限性 2 3 西方国家数据造假研究的局限性 当中国的读者研究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时 会发现 这本书中的很多做法适用于中国的社会环境下会出现 用不上 和 不 够用 的问题 尤其是对数据进行歪曲的解读并不能改变数据自身的 大小 而 为了满足某类需求 调整数据大小使其达到某个指标 才 是中国数据造假者的迫切需要 不仅是个人研究者 西方国家的一些专业机构在这个领域中的研 究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局限性 根据目前已披露的文献 可发现西方国 家虽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数据造假行为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但 对造假的理解上还停留在 要么变换统计口径 要么伪造数据 的程 度 例如 20 世纪 70 90 年代 美国的研究机构对苏联的经济数据造 假进行了研究 12 但无法就识别出的问题在产生机制上给出明确的解 释 同时期对中国进行的研究也有同样的问题 13 即使到了 21 世纪 西方研究者对中国数据造假的理解依旧比较片面 认为有些数据 是 拍脑袋 编出来的 还用 Benford 定律 14进行了检验15 从分析 结果看 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似乎与美国的差不多 因此 西方国家 对数据造假的研究既不能很好的阐述中国的各种造假手段 也无法满 足中国数据造假者对提升造假水平的需求 12 Edward L Allen The Validity of Soviet Economic Statistics 这份 70 年代的文件中 反映了苏联统计体系中的问题 但仅仅是指出问题 Soviet Economy Assessment of How Well the CIA Has Estimated the Size of Economy 90 年代资料 根据此文献中探讨的问题 本报 告作者认为西方国家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苏联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实质上是数据有效性 Validity 问题 但并未深入挖掘其产生机制 13 Leo A Orleans The Problem of Chinese Statistics 14 Benford s law http en wikipedia org wiki Benford 27s law 15 Carsten A Holz The Quality of China s GDP Statistics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1 3 数据造假的框架和通用形式 3 数据造假的框架和通用形式 3 1 简介 3 1 简介 数据造假的目的是生成有偏差的文件资料 以实现操作者的主观 企图 其中关键环节是假数据的生成 普遍做法如下 采集有偏的原始数据 如使用错误的统计方法获取原始数据 利用有偏的原始数据 如使用不完整但正确的原始数据 编造原始数据 伪造或变造 对原始数据进行有偏的解读或计算 得出存在倾向性的结果 但是 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客观因素影响 很难针对不同情景设计 出通用的数据造假方案 每一个客观因素都可能影响方案的适用性 这也是数据造假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 从结果出 发 即以最终数据偏移的表现形式入手 在数据操作者梳理出自己所 面临的具体情况后 充分考虑如何将每种客观因素融入造假方案中 即可设计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造假方案 因此再次强调 数据造假 理论 提供的是数据造假方案的设计方法 而不是造假手段 并且需 要造假者具备较高的个人能力 一定的工作经验 和基本的能源和会 计领域的理论基础 本卷之后的部分 将先介绍能源和温室气体领域的术语 再为数 据造假提供一个灵活的框架和四种选项方法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2 3 2 能源和温室气体领域的术语3 2 能源和温室气体领域的术语 此处提供了一些专用术语 以支持之后的内容 基准期与基准线 基准期与基准线 在 MRV 领域 基准期 Baseline Period 通常指在节能改造前某个时间段 基准线 Baseline 与基准期相对应 指这个时间段中的各种情景 在个时间段 的能源消费情况则是基准期能耗 在中国 基准期就指技改前的一段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 基准线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对于节能技改项目 其最严密的 定义是 基准线情景 A 是在无技改活动 非 p 的情景下 最可能发生 q 的情况 在逻辑上则是 A 非 p 则 q 16 在此概念下 CDM 的基准线有 3 类 本卷不再做介绍 读者可参考UNFCCC的 Modalities and procedures for 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第 48 条 MRV 碳交易这些概念都来自西方国家 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 移植过程不可 避免的存在漏洞 利用中西方在概念和逻辑上的微小差异可以实现毫无风险的造 假 而对于数据造假者来说 掌握现代逻辑学知识是必要的 本卷之后会介绍如 何利用基准线造假 边界 边界 边界这个概念比基准线更抽象 可暂且认为是某个特定情景下决定统计口径 的地理范围 任何 MRV 活动在执行过程中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 地理上的边界 即使这个边界随时间变化 节能技改项目在确定项目边界时 一方面为了避免不同节能措施之间出现交 叉影响应该尽可能小 不把别的节能措施的节能量也算进来 另一方面又要使 边界外的泄漏 17尽量小 充分考虑节能措施对其他生产环节产生的影响 企业能源消费量在确定统计边界时 应该在地理位置和时间这两个层面均保 持一致 否则会影响统计口径 但汉语的条款中很难做到周延 所以怎么合理的 调整边界是数据造假者值得关注的地方 16 此基准线的定义来自英文 汉语中习惯用 A p 或 且 q 或 且 r 等 这样的逻 辑来定义概念 然而这种定义结构难以精确表述十分抽象的概念 由于汉语中从句子形态上无法 区分直陈语气和虚拟语气 所以要充分理解国际 MRV 体系中的条款需要读者先理解反事实条件句 逻辑 17 泄漏 这个概念来自温室气体的 MRV 尤其是 CDM 但中国也接受了这个概念 节能项目节 能量审核指南 发改环资 2008 704 号的附件 中有说明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3 统计原则 统计原则 统计原则由基准线 边界以及边界内的事物来决定 以明确统计的范围 统 计原则包含于统计口径 18这一概念 在能源消费统计上 中国的统计原则已经比较完善 至少试图考虑到各类工 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客观因素 但是在碳交易的 MRV 中则是一塌糊涂 这是 由于能耗统计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地区宏观经济 而碳交易的 MRV 则对数据的准确 性 精确性和真实性有更高的要求 节能量 节能量 参考 IPMVP 第四章中的定义 或 CDM 中有关的定义 节能量 基准期能耗量 统计期能耗量 常规调整量 非常规调整量 其中 基准期能耗量不一定是 节能技改前实际用了多少能源 而是 假设 统计期无技改项目 那么同样的生产水平下所消耗的能源 常规调整量用于修 正基准期和统计期 不同负荷下 工况差异对能耗的影响 而非常规调整量通常 用于修正准确性和精确性方面的误差 例如在一些 CDM 方法学中非常规调整量由 监测精度决定 即减排量取监测精度的区间下限 19 以满足保守性原则 从中国政府发布的与节能量测算有关的文件中看 似乎已经开始接受国际 MRV 体系中的很多概念 但这些概念很难精确的用汉语和中国人常用的逻辑形式 在条款中表述出来 但是不管原因如何 对造假者来说不是坏事 尤其要注意的是 中国财政奖励政策中的 节能量 指的是 节能能力 即 假设技改工艺在基准期已被应用的情景下 与基准期实测能耗相比所减少的能耗 量 节能量 与 节能能力 的介绍详见本报告第一卷 18统计口径还包括统计方式 例如收集数据的渠道与手段 19需要注意的是 准确性 精确性 不确定性 Accuracy Precision Uncertainty 在 IPMVP 和 ASHRAE 14 中的概念与在 CDM 和 EU ETS 中是有差别的 详见本报告第二卷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4 二氧化碳排放量 简称碳排放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 简称碳排放量 在中国 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化石燃料 能源 的消费量通过与 排放因子 这个系数相乘得到 也就是通过监测能源消费量 计算排放量 至于二氧化碳 以外的温室气体 尤其是甲烷 沼气 通常不会考虑 20 然而在名义上 西方 国家的气候变暖学说是中国碳交易体系的技术依据 所以实际操作中碰到一些概 念上的冲突只能含糊其辞 活动数据 活动水平数据 活动数据 活动水平数据 在 EUETS 的 MRR 中 温室气体的活动数据 Activity Data 指 与 计算法 有关的燃料或原料的消费量或生产量数据 在 MRV 实务中 活动水平数据主要是 能耗数据 对于水泥和化工企业还涉及工业过程中半成品的产量数据 在 EUETS 的核心文件 MRR 中 温室气体的核算共有 4 种方法 计算法 Calculation Based Approaches 标准做法是通过活动数据 AD 乘以排放因子 EF 计算化石燃料燃烧的碳排放量 或通过活动数据 AD 乘以 排放因子 EF 再乘以转化系数 CF 计算工业过程的碳排放量 或者使用基于 碳质量平衡的方式计算碳排放量 测量法 Measurement Based Approaches 使用在线监测的手段 通过二 氧化碳浓度和流量积算碳排放量 需要注意的是 此方法中的在线监测与能耗数 据的在线监测是两个概念 后者仍然属于计算法的范畴 中国碳交易试点的政策 文件中就搞混了 合理计算法 Fall back Approach 当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或经济障碍时 使用简化的碳排放量监测或计算方法 但结果需要满足 MRR 中的精准性要求 组合法 Combinations of Approaches 以上方法联合使用 总体上看 碳排放量的测量要么基于活动数据计算得到 要么基于在线监测 直接测量得到 目前中国的碳交易试点仅接受计算法 主要对化石燃料和电力的 消费量进行 MRV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这个词在不同术语体系中有着不同的概念 从宏观 到微观来划分 分别是 信息分析 Intelligence Analysis 中的不确定性 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误差理论和回归分析中的不确定性 恒量测量的 不确定性 ISO GUM 本报告其他卷会对不同概念下的不确定性进行介绍 20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仅来自能源消费 例如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 而水稻种植会导致可观的 甲烷排放 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势 GWP 又是二氧化碳的 21 倍 所以 中国人吃米饭就是一种高 温室气体排放的消费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5 方法学 方法学 在国际的 MRV 体系中 方法学指一种特定的做法或一套做法 在执行上等同 于强制性的标准 在中国 方法学等同于技术规范 强制性弱于国标 在实际应 用时的强制性由发布方 政府 决定 本报告第一卷介绍了中国第三方机构的商业模式 其中方法学的开发对于第 三方机构来说是 写规范 做试点 跑资质 开业务 这种商业模式中的基础环 节 为了更快实现盈利 方法学通常采用劣化法开发 即对国际上已有的方法学 进行简化 降低标准采用或删除比较麻烦或难于理解的条款 并期望简化后的方 法学能发挥完整的作用 在条款中 各概念确保内涵清晰但外延模糊 便于通过 专家评审或对标 逻辑上采用汉语公文的常用形式 在编制说明中会回避原始 文件 但会扯上很多其他的文献 通过与原始文件对比 造假者可识别出劣化方 法学中存在的潜在漏洞并加以运用 本卷第 8 章会通过科学合理性的网状模型 The Reticulated Model of Scientific Rationality 对 方法学 这一概念进行更深入的介绍 并阐述政 策漏洞的产生机理 核证 核证 所谓核证 Verification 指第三方机构对节能项目 或企业 的节能量 或 能源消费量 进行事后评估 并以书面形式保证核查报告中的结论符合 MRV 活动 所依据的文件中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 中国 MRV 体系中的核证属于形式审查 并且第三方机构对核 证结果所承担的责任不清晰 例如节能技改财政奖励项目中 政府委托第三方机 构对节能量进行核证 并在委托合同中要求第三方机构对核证结论负有全部责 任 但最终主要责任还是由政府承担 第三方机构的绝大多数过失以及因此造成 的行政 民事 甚至刑事责任 都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推卸 而在碳交易试 点中 对于数据缺失或能源监测水平无法支持 MRV 活动的情况 地方政府以近似 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第三方机构 出数 在这种环境下第三方机构会使用各种 各样的手段来巧妙的规避责任和风险 以扩大产能为主的节能技改项目 以扩大产能为主的节能技改项目 政策文件中未对什么是 以扩大产能为主 做出明确的定义 作者自己对这 个概念作出的定义如下 对于改造后产能增加的情况 应就项目节能量与产能提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 行分析判断 如果项目节能量主要是因产能增加而导致的 即以增加产能 如 规模化生产 的手段提升能效 则属于 以扩大产能为主 的情况 反之 或输 入能量不变 产能因能效提升而增大 则不属于 以扩大产能为主 的情况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6 项目主体 项目主体 政策文件中未对什么是节能技改项目的 项目主体 做出明确的定义 作者 自己对这个概念作出的定义如下 项目主体 是指为技改项目提供最关键的必要条件的 且技改前已经存在 的设施 装置 如果此设施 装置不存在 则技改项目必然无法实施 在节能量审 核实务中 第三方机构人员可以从宽判断 即允许适当扩大 项目主体 的外延 如从设备扩大至车间 厂区 但扩大后的 项目主体 在技改前基准期的产品类 型和产能上不能有重大变化 尤其是 项目主体 在基准期内不应包含新增产能 另外在政策文件中还经常出现 支持项目不应为新建项目中的配套节能子项 目 这一条款 即项目主体不能为新建项目 或节能项目与项目主体之间不存在 配套的关系 其中 项目主体 的概念前面已作说明 配套节能项目 在节能 量审核实务中通常遵循从宽的原则 即国家对于项目主体强制要求实施的配套节 能措施 均属于配套子项目 其他国家无强制要求情况可从宽判断 以后再完善此节内容 以后再完善此节内容 很多术语对于无能源管理背景的读者来说太难理解 需要结合本报告很多术语对于无能源管理背景的读者来说太难理解 需要结合本报告 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内容阅读 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内容阅读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7 3 3 数据造假选项方法概览 3 3 数据造假选项方法概览 四种造假方案的设计方法如下 选择时需要考虑实际应用时涉及 的各个客观因素 如果方案适用于与造假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 则在方案设计中应遵循本卷之后介绍的优良做法 表 3 1 数据造假的选项方法 数据造假选项方法 如何实现数据偏移 典型应用 数据造假选项方法 如何实现数据偏移 典型应用 极值推算法 极值推算法 以最理想情况作为假设条件外推 数据 用于数据的预测或估算 使用看似合理的主观推 断和真实客观的原始数 据 有理有据的对数据 进行歪曲的预测 学术文献 专家意 见 目标规划 节 能技改项目的节能 量计算 模糊边界法 模糊边界法 对统计口径或计算方法进行操 作 实现数据的调整 造成统计范围上的差 异 重复计算 漏算或 在引入不匹配的数据 对数据的采集与计 算方法有书面文件 要求的情况 A 地理边界 A 地理边界 在统计中使用不一致的地理边 界 尤其是利用地理边界随时间 变化等客观因素偷换边界 造成统计范围上的差 异 使数据发生重复计 算或漏算 各类与能耗相关的 统计活动 尤其是 以企业法人为主体 的统计活动 B 时间边界 B 时间边界 在统计中使用不一致的时间跨 度 或调整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 造成统计范围上的差 异 使数据发生重复计 算或漏算 各类与能耗相关的 统计活动 尤其是 对假技改项目进行 包装 C 双 多 重基准线 C 双 多 重基准线 将不同基准线下的结果进行比 较 得到错误的计算方法 将不匹配的数据纳入计 算中 得到无实际意义 的结果 在专业性较强的技 术类文件中进行隐 蔽的造假活动 平衡调整法 平衡调整法 某个数据人为调整后 对其他相 关联的数据也进行修改 使各数 据和指标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对整套系统中的数据进 行操作 得到具有合理 性和一致性的假数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 以及各种需要 应对核查的情况 模拟计算法 模拟计算法 通过对真实数据进行分析 制造 出以假乱真的符合造假者主观企 图的假数据 按照主观需求得到仿真 数据 真实数据难以获得 或需要对真实数据 进行大幅度修改的 情况 之后的章节中将分别介绍每种选项方法 包括各自的案例分析和 优良做法 并指出各方法涉及到的关键证据 使假数据可以被证实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8 无法被证伪 需要注意的是 针对每种选项方法所做的介绍并不覆盖 数据造假活动的全部流程 如下图所示 读者需要结合本卷其他章 节和本报告的其他卷来实现完美的数据操作 图 3 1 数据造假选项方法的覆盖内容 第三卷 数据造假 中国能源与温室气体测量 报告与核证 MRV 研究 29 4 极值推算法 4 极值推算法 极值推算法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数据造假形式 普遍应用 在各个媒体 学术文献以及行政公文中 创造出了各种振奋人心的数 据奇迹 其方法简单易懂 结果有理有据 是被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普 遍接受的一种数据造假形式 4 1 方法简介 4 1 方法简介 以客观存在的原始数据为基准 使用最理想情况作为假设条件 外推数据以得到偏离事实的结果 这种方法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邯郸市中医院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关键技术考核
- 晋城市人民医院小针刀技术操作考核
- 中国联碱项目投资计划书
- 唐山市中医院注射美容术前设计能力考核
- 通辽市人民医院溶栓质量管理指标考核
- 大庆市人民医院医学人文建设考核
- 唐山市中医院造口周围皮肤护理考核
- 中国数字告示(数字标牌)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无铝泡打粉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芒硝项目投资计划书
- 国开电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 形考任务1-7全
- 武汉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 DB22T 5036-2020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程序标准
-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场的配置课件
- 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PPT医学课件(PPT 23页)
- 监理业务手册 (范本)【精选文档】
- 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
- 机动车检测站公司员工奖惩办法
- CAD考试模拟试卷
- 卡西欧738说明
- 委外加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