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的图尔敏模式_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pdf_第1页
论证的图尔敏模式_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pdf_第2页
论证的图尔敏模式_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pdf_第3页
论证的图尔敏模式_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pdf_第4页
论证的图尔敏模式_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3 05 13 作者简介 武宏志 1957 男 陕西榆林人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03年第5期 No 5 2003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3年10月 Oct 2003 论证的图尔敏模式 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 武 宏 志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 图尔敏模式是非形式逻辑刻画日常论证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包括主张 根据 正当理由 支援性陈述 模态限定和反驳6部分 随着非形式逻辑研究在我国的兴起 国内学人有不少论著陆续 介绍图尔敏模式 但他们对这一模式的解释存在不少问题 其原因在于没有对它进行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 论证 论证的图尔敏模式 主张 根据 正当理由 支援性陈述 模态限定 反驳 中图分类号 B 81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455 2003 05 0023 05 一 何谓图尔敏模式 近年 发端于20世纪50 60年代北美的非形式逻辑教学和研究也开始在我国兴起 被公 认为非形式逻辑奠基人之一的英国哲学家图尔敏 Stephen T oulmin 所提出的论证模式 在一些论 辩论著或译著中得到介绍 但是 遗憾的是 由于多数论者并没有研习过图尔敏的名著 论证的 运用 和教科书 推理导论 对图尔敏论证模式的介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有 1 术语翻译不恰 当 2 概念解释不准确 3 模式的意义不明白 那么 什么是 图尔敏模式 图尔敏在其名著 论证的运用 1958 1964 1969 1999共14次重印 中提出了论证 argu 2 ment 的 法律学模型 史称 图尔敏模式 1 见图 1 这个模式由一系列术语加以说明 图1 左图是一个基本模式 表明一个论证有3个最基本的成分 主张 Claim 予料 Data 和正当 理由 Warrant 右图是完整模式 添加了支援 Backing 模态限定 Qualifiers 和反驳 Rebuttal 该模式包括6个成分 1 主张 即某人试图在论证中证明为正当的结论 2 予料 作为论证基础的 32 事实 证据 3 正当理由 担保 它是连接根据与结论的桥梁 保证主张合法地基于根据 4 支援 性陈述 通过回答对正当理由的质疑而提供附加的支持 5 模态限定 指示从根据和正当理由到 结论的跳跃力量 结论是肯定地得出 还是可能地得出 6 反驳 阻止从理由得出主张的因素 图尔敏指出 Claim是一个断言或断定 assertion 当它受到挑战时 我们必须能够对其进行 辩护 即表明它有充分理由 他强调 一开始就应区别Claim或conclusion与facts 前者是我们寻 求确立的东西 后者是我们把它作为Claim的基础而诉求的东西 即 我宁愿把它作为我们的da2 ta 可见 Claim在图尔敏的模式中就是论证的结论 按照图尔敏的解释 Data是我们回应对Claim的挑战时所引用的事实 facts 例如 对 哈里 的头发不是黑的 这样的断言 我们的个人知识 它事实上是红的 就可以作为支持最初断言的根 据 ground 而这样的具体事实 就是我们的予料 datum Data是拉丁文datum 意为 所予 的复数 即任何研究或推断由之开始的材料或信息 予料是这样的信念 它们不需要进一步的理 由 它们是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必不可少 最低限度的前提 2 Warrant是更具一般性的证据 它给由Data过渡到Claim提供 担保 而且 Warrant本身有 正当 或 使 正当化 的意思 所以译为 正当理由 为好 图尔敏指出 当我们为自己的主张 提供了Data之后 还会遇到另一类不同问题的进一步挑战 此时 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事实性 信息 Data 已提供了 而是要进一步指明 从予料如何得出了结论 即现在的问题是一个从予料 到结论的这个特定的步骤 step 的本质和辨明 justification 我们的任务不再是增强我们所构造 的论证的根据 ground 而是需要提出颇为不同的另一类 命题 规则 原则 推论依据 inference licences 用它来表明 从作为出发点的 予料 达至原来的主张或结论是一个适当的和合法的 步骤 因此 此时我们需要的是一般的 假设性的陈述 它能够作为桥梁起作用 Backing是对Warrant的支援性陈述 当人们对正当理由本身有疑问时 就要求对其合理性 加以说明 这时就需要提出支持Warrant的Backing 由于图尔敏在其论著中使用了另一个词 support supporting 来表示论证中的证明 广义的 关系 而Backing只是用在对Warrant的支持 上 因而 把Backing译为 支援 为好 然而 正当理由有不同的种类 它们证明结论的力量有不同的等级 给定根据 一些正当理 由能担保我们毫无疑义地接受一个主张 即它们可以是以 必然地 这样的副词来修饰的结论 而另一些正当理由却只能担保我们从根据到结论的步骤或者是试验性的 或者是需要某种条件 的 允许例外 或者有所限制 这时 就需要其他的模态限定 modal qualifiers 或模态词 如 可 能 假设地 等 当我们说明论证的这些特性时 我们的模型就变得更为复杂 模态限定和例 外情况或反驳 Rebuttal 明显不同于根据和正当理由 它们在模式中应占有独立的地位 限定 词指明W在这个步骤上担保的强度 反驳的情形表明 正当理由的普遍合法的权威性在其中不 得不被弃置一边的那种环境 为了标明这种进一步的区别 我们可以将限定词写在结论前 而将 那可被接受为击败或反驳受担保的结论的例外情况写在限定词下面 现在 我们就得到前面右 图所表示的论证的完整模式 可以按照模式套用图尔敏提供的一个例子 哈里出生于百慕大 D 因此 假设地 Q 哈里是英国臣民 C 因为一个出生于百慕大的人一般是英国臣民 W 这根据一些法律规定 B 除非他的双亲是外侨或他已加入美国籍或 R 在1979年版的著名教科书 推理导论 中 图尔敏模式有一些修改 首先 Data改为Ground 即将 任何研究或推断由之开始的材料或信息 的 予料 改为通常所说的 根据 当然 这种根 据没有 予料 那样直接而具体 但它包含 予料 这样的根据 这种修改使模式更具一般性 其 次 由于反驳的作用在于制约结论的模态 而模态限定和反驳密切相连 正是可能的反驳使从根 42 据到结论的跳跃不那么确定 或者使正当理由的担保力量受到削弱 因此 反驳的作用在模态限 定词中就表达出来 在论证过程中肯定要予以考虑的反驳 在模式中不一定以独立的成分出现 所以 在具体的论证分析中 图尔敏依然考虑反驳 但在模式中并不明确标示 最后 正当理由不 止一个 在分析 诉诸强力 的论证时 图尔敏的一个例子曾包括3个正当理由 3 二 图尔敏模式的解释问题 近年来 我国学人译介或研究国外涉及图尔敏模式的文献时 常常对此模式作出难以令人满 意的解释或发挥 例如 以下的一些翻译和介绍 尽管语料与理由的关键区别在他的例句中是清楚的 但是 在实际的话语里 4 张树学所译的 批评性论辩 论辩的语用辩证法 中给出的图尔敏模式 5 见图2 图尔敏模式将实际论证中起作用的诸因素分为两类 基本要素 补充 要素 一个论证由下列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主张 由主方提出 希望客 方同意或照办的主张 论据 支持主张的依据 通常是客观证据 论证 有时 论据与主张的关系不那么明了 就需进行一番解释 说明论据与主张之间的 关系 这就是论证 除了基本要素外 还有一些起填补或缓冲作用的补 图2 充因素在实际说服中起作用 限订因素 在陈述理由时 适当使用 比较 或许 多数情况下 等相对客观的词语 避免生硬说理 也为进一步论证留下余地 以免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将自己逼 入死角 保留因素 指出自己的证据和论证适用的范围 必要时亦可提出何时 例外 支持 因素 实际上是另一套 主张 证据 论证 系统 其作用是加强主题论证 补充遗漏 支持第一套 论证系统 6 哲学家史蒂芬 杜尔敏认为 一个清晰完整的论辩包括六个部分 它们是 1 主张 2 理 由 3 依据 4 附加依据 5 模态限定形式和 6 可能性反驳 主张成分指的是我们通过 辩论试图证明的结论 理由 是 主张一旦提出 我们必须提出说明我们主张的依据的充分 理由 提供例证和理由证明我们主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依据 是 我们一旦提出主张并指出所 提出主张的理由 我们必须继续证明理由和主张的正确性 证明我们提出的例证和理由适用于这 一特殊的例子 附加依据 是 我们的依据不会只凭我们随便说说就被人家接受 我们必 须提供附加的例证和理由来支持依据 模态限定形式 是 表达我们的主张的说服程度 反驳即通过引介诋毁正方论证效果的证据和理由排除正方论据和理由 反驳可以被看 作论辩中用来阻止从理由到主张这一过程和迫使我们重新考虑并更加准确地限定我们给予主张 的说服力的论证成分 7 见图 3 对照我们依据图尔敏原著的解释 上述这些介绍都 存在问题 将Data译为 数据 外延太窄 因为大部分前 提谈不上是数据 Data译为 语料 也不贴切 因为 语 料 是一个语言学概念 切合原意的译名应是 资料 或 予料 学术味浓一些 或者干脆就是 根据 图3 关于图尔敏术语的翻译 我们还可以参照其他学者的理解 廷德尔指出 正当理由是起着 连接予料 或证据 产生支持的根据 和结论的桥梁作用的陈述 这些桥梁扮演着使所采用的步 骤合法化的角色 什么使得从D到C的移动成为恰当的 他的回答是 从D得出C 因为 W 8 可见 把Warrant译为 凭证 凭证是证据的意思 并未充分反映图尔敏所揭示的Warrant 52 的特性 而把Warrant直接译为 论证 也不符合图尔敏的原意 因为 论证总是具体化为推理形 式 推理形式表达的是命题间的关系 它不仅包括前提 也包括结论 由此推论 Warrant也就包括 Claim在内 但在图尔敏模式中 Warrant和Claim是独立的两个成分 孤立来看 把Ground和 Warrant分别译为 理由 和 依据 似无不妥 但是 由于Ground即是Data 它是论证中更具体的根 据 证据 而Warrant是更一般性的理由 因此 把Ground译为 依据 或 根据 把Warrant译为 理由 或 正当理由 更妥 孤立地看 译Claim为 声明 似无大碍 但在语用 辩证论辩理论 中 有一种 声明的 言语行为或声明句 借助这种言语行为 讲话人造成某种特定的事态产生 如 我宣布开会 它与这里的Claim并不相同 因此 为不至于造成混淆 Claim译为 主张 为好 这里的 主张 也正是 谁主张谁举证 中的 主张 之义 把Backing译为 支持因素 并将它的 作用解释为 加强主题论证 补充遗漏 支持第一套论证系统 不妥 它并不是什么补充遗漏 因 为不对正当理由提出质疑就不需要支援性陈述 它也不是 支持第一套论证系统 它与论证的其 他因素无关 只是说明正当理由的合理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介绍模式的图解中所标示的箭头极成问题 不符合图尔敏的原意 三 图尔敏模式的评论 图尔敏模式受到不少批评 该模式中最新奇也最引起争议的概念是 正当理由 首先 正 当理由是命题还是使从根据到主张的推论合法化的规则或推理依据 从图尔敏的论述来看 正 当理由有时是普通的条件命题 也许是可能的条件句或一个概括 但有时 它又是一种 不同种类 的命题 规则 原则 推理依据 是从根据到主张的推论 实际上 在有些推理中 并没有正当理 由的明确出现 例如在传递推理中 若A则B 若B则C 所以 若A则C 一些学者对根据和 正当理由的区分提出挑战 爱默伦利用图尔敏的例子 认为在具体论证中要区分二者是困难的或 不可能的 9 弗里曼也认为 图尔敏的正当理由的概念对于分析作为 产品 的论证不是一个合 适的范畴 他的分析表明 对于不是 过程 对话式 的那些论证 人们不会知道哪个陈述表达 Data 哪个陈述表达Warrants 10 在非形式逻辑中 学者们至少从3个不同的侧面应用图尔敏模式 马克斯曾采用图尔敏提 出的 正当理由 来解释 非形式谬误 informal fallacies 在重构论证时 我们补充的前提实际上 是为前提得出结论提供正当理由 一个正当理由不是逻辑原则 而是一个实质性原则 是一个论 证的非形式内容提供的东西 一个正当理由 可以阐明从明确陈述的前提到结论的推理依据形 式的理由是有效的 而事实上不明确陈述这个正当理由时 该论证是非形式地有效的 尽管它是 形式无效的 但是 一个形式有效的论证 也许是非形式无效的 informal invalid 因为其正当理 由是虚假的 这时 它也就是一个非形式谬误 11 艾宁格和布罗克瑞德提出 9种归纳 广义的 论 证类型 这种区分基于论证中所使用的不同的正当理由 12 而格瑞南在此基础上 提出9种论证 型式 从因到果 从果到因 迹象 样本到总体 相似 类比 总体到样本 权威和目的 手段 格瑞 南不仅对爱默伦和弗里曼等对图尔敏模式的批评提出了反批评 而且具体详细地分析了在作为 过程 的论证中和在作为 产品 的论证中的正当理由的差异 更紧紧抓住反驳来讨论归纳论证 模式和它的量化评估 13 实际上 图尔敏的 正当理由 在所谓的 实质有效性 推理和 似真推理 plausible reasoning 或 假设性推理 presumptive reasoning 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这样看来 图尔敏模式的影响不仅 是广泛的而且将是久远的 因为 假设性的论证型式是非形式逻辑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 62 但我们认为 支援 不只是正当理由才需要 根据 也可能需要 图尔敏模式假定了人们对 论证的根据不太可能发生疑问 在1958的模式中 由于 根据 是 予料 这种疑问即使发生 也 容易解决 可以通过感官直接验证 但1979模式中的 根据 不只是 予料 这就留下了质疑根 据的广阔空间 我们不仅可以对正当理由提出疑问 要求支援性陈述 而且也可能对根据提出疑 问 要求对其正确性的确证 假定我们要买一辆小轿车 可供选择的车型有X Y和Z 在这个情 景中 我们面对的问题是 该买哪一种车 不同的回答形成不同的主张及其论证 论证1 应该买X 因为它非常经济 正当理由是 我们应该买最经济的车 经济性是选择车 的最主要标准 论证2 应该买Y 因为它非常安全 正当理由是 应该买最安全的车 安全性是选择车的最 主要标准 论证3 应该买Z 因为它是红色的 正当理由是 应该买红色的车 红色是选择车的最主要 标准 如何支持或反驳这些论证 例如 对论证1 可能我们同意选择车的首要标准是经济性 但 通过论证X并不是经济的 即有关省油的数据 保养花费 税款 执照费和转卖价格等 而对根据 提出异议 另一个可能是 我们同意论证的根据 但对选择的标准提出异议 即我们的决策并不 以经济性为选择标准 而可能是以性能或驾驶乐趣或载物空间或可靠性为根据 这时就需要对正 当理由提供支援 这样 不仅正当理由在遇到质疑时需要提供支援 而且根据受到质疑时也应提 供支援 这表明 论证的基本模式能够帮助人们做出修辞性的决策 我的听众接受我陈述的根据 吗 若不 我就需要提出进一步的实质的根据 他们接受我的正当理由吗 若不 我就要使它清 晰明确并提供支援 同时 从对话的角度来看论证 支援也不只是一个层次的 即可能需要支援的支援 这也就 是说 我们的论证中的子论证不一定只是一个层次的 可能是多个层次的 当然 在一个较为复 杂的实际论证中 得出结论的根据也不只一个 这样 图尔敏的模式就逐渐转换成非形式逻辑中 更复杂的论证图解 参考文献 1 Stephen T oulmin The Uses of Argument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97 107 2 尼古拉斯 布宁 余纪元 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 Z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228 3 Stephen T oulmin Richard Rieke Allan Janik An Introduction to reasoning M New Y ourk Macmillan 1979 177 4 弗朗斯 凡 爱默伦 罗布 荷罗顿道斯特 论辩 交际 谬误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4 5 弗朗斯 凡 爱默伦 罗布 荷罗顿道斯特 批评性论辩 论辩的语用辩证法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3 6 龚文庠 说服学 攻心的学问 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4 137 139 7 奥斯汀 J 弗里莱 辩论与论辩 M 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6 195 200 8 Chritopher W Tindale Acts of Arguing A Rhetorical Model of Argument 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 ork 1999 24 9 F H Eemeren R Grootendorst T Kruiger The Study of Argumentation M New Y ork Irvington 1984 205 10 J Freeman Dialectics and the Macrostructure of Arguments M New Y ork Foris 1991 50 72 11 Joel Marks When Is a Fallacy Not a Fallacy J Metaphilosophy 1988 Vol 19 Nos 3 4 307 312 12 D Ehninger W Brockreide Decision by Debate M New Y ork Dodd Mead Deng s theory element developing mechanism On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echanism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 Rule of Law by ZHANG Fu qiang SUN Yu ming Abstract The outbreak of SARS gave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echanism of our country In meeting this challenge our government demonstrated its confidence in and determination of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By issuing and amending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orders and taking a series of measures our government mad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th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echanism By combination of ruling by law and government providing information they succeeded in breaking through the tradition of ruling by man and information blocking and thus demonstrated the nature of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Although we have won the battle against SARS We find it beneficial to have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legislation process Key words SARS emergency mechanism government rule of law openness of information Deliberation of the Conditions of Poor Peasant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Term in China by CHEN Shi fang Abstrac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term in China bu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oor peasants are still very worrying the gap between peasants life and city residents is getting wider and wider They shoulder a heavy burden and they can t afford to see a doctor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The basic cause for their poverty is the unfairness of the present social system Peasa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o our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have more concern for them an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m The media should make known their problems and help to solve them Key words poor peasants burden system On the System Rearrangement During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by Y ANG He yan Abstract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refers to the adjusting alteration mad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radical social changes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and political system rearrangement disprove and approve with each other Political rearrange2 ment is the necessary demand for the stability during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Political system rearrangement means to build up a political mechanism that has consolidation and it is also a process of building up a political joint which is fulfilled by the joint efforts of multiple social political forces Key words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political system rearrangement Toulmin s Model of Argument by WU Hong zhi Abstract T oulmin s model of argu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of depicting ordinary argument in informal logic It includes claim data warrant backing qualifiers and rebuttal As informal logic research has been on the rise in our country re2 941 searchers in their works have introduced T oulmin s model successively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ir explanation of this model because they have not studied it closely Key words argument T oulmin s model of argument claim warrant data backing qualifiers rebuttal Goodman Paradox and the Inductive Logical System by XIONGMing Abstract The cause of the G oodman paradox is not only the indiscrimination of the law like hypothesis and accidental hypothesis but also such a characterization It is unnecessary but improbable that the conclusion is false while the premises are all true inductive probability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establish the formal inductive logic on the basis of inductive probability On the contrary we are able to construct the formal inductive logical system once we characterize the induction as It is impossible that the conclusion is true while the premises are all false inductive necessity Key words inductive logic G oodman Paradox inductive logical system On the Reform of Share Holding System and Listing the Stock by LINGJiang huai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share holding system of the state owned commercial bank is the key problem and a hard war in commercializing the bank As the reform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open door policy getting deeper This problem has be2 come more and more urgen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criticizes various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commercial bank system reformof property right pointsout that the state owned commercial bank should have an insightful viewof the situation and quicken the step of share holding system transform he also puts forward some noticeabl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form and listing the stock on the market Key words state owned commercial bank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 reform of share holding system listing on the stock market A Query about the Idea of Equating the Zhulong Myth with Polar Lights by HAN Hu chu Abstract Recently somebody advanced that our nation s ancient Zhulong Myth refers to the polar lights But it is not true There are two reasons The first i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North Pole in ancient books They take the pivot inLu s Spring and Autumnas the North Pole The second is that the zhulong Myth can not be polar lights examined historically and geographically as compared with the features of the polar lights Key words Zhulong Myth the North Pole polar lights pivot The Cultural Source of Sutra on the Story of Punishing the Jealous Woman with the Sheep by WANGLi Abstract The story of changing sheep comes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The cultural concept of venerating sheep is various and complicated It has countless ties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as alchemist ghost celestial being stori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