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暑假作业(数学).pdf_第1页
八年级暑假作业(数学).pdf_第2页
八年级暑假作业(数学).pdf_第3页
八年级暑假作业(数学).pdf_第4页
八年级暑假作业(数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数学数学暑假暑假作业作业 姓名姓名 学校学校 班级班级 2 练习练习 1 1 分式综合分式综合 一 知识梳理一 知识梳理 应用用题及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列分式方程解应 注意 必须验根 依据 等式的基本性质 公分母方法 两边同乘以最简 为整式方程思想 把分式方程转化 解法 的方程 如定义 分母含有未知数 分式方程 约分 通分 性质 中含有字母 为整式 定义 分式 3 1 1 5 0 0 xx M MB MA B A M MB MA B A B A BBA 二 例题尝试二 例题尝试 1 分式有意义的应用分式有意义的应用 例例 1 若abab 10 试判断 1 1 1 1ab 是否有意义 2 结合换元法 配方法 拆项法 因式分解等方法简化分式运算 结合换元法 配方法 拆项法 因式分解等方法简化分式运算 例例 2 计算 aa a aa a 22 1 1 31 3 例例 3 解方程 1 1 76 55 56 2 2 2 xx xx xx 3 3 在代数求值中的应用在代数求值中的应用 例例 4 已知aa 2 69 与 b 1互为相反数 求代数式 42 2 2222 22 22 ab ab aba b aabb a bab b a 的值 4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例 5 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 预计行程 450 千米 当它开出 3 小时后 因特殊任务多停一站 耽误 30 分钟 后来把速度提高了 0 2 倍 结果准时到达目的地 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5 在数学 物理 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中 都会在数学 物理 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中 都会遇到有关公式的推导 公式的变形等问题 而公式遇到有关公式的推导 公式的变形等问题 而公式 的变形实质上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的变形实质上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例例 6 已知x y y 23 32 试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y 并证明 32 3213xy 6 中考原题 中考原题 例 7 已知 M xy xyy xy xy xy 22 2 22 2 则 M 例 8 已知xx 2 320 那么代数式 xx x 11 1 32 的值是 4 7 题型展示 题型展示 例 9 当 x 取何值时 式子 x xx 2 32 2 有意义 当 x 取什么数时 该式子值为零 例 10 求 xmn xmn xmn xmn xm xn 2 2 22 22 的值 其中xmn 23 1 2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 当 x 取何值时 分式 21 1 1 x x 有意义 2 计算 xy y xy x y yx 2 4 2 4 4 22 22 3 解方程 x x x x x x x x 2 1 4 3 6 5 8 7 4 要在规定的日期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 如果甲单独做 刚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 乙单独做则要 超过 3 天 现在甲 乙两人合作 2 天后 再由乙单独做 正好按期完成 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5 已知43602700 xyzxyzxyz 求 xyz xyz 2 的值 5 练习练习 2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及应用及应用 一 本节基础知识一 本节基础知识 1 定理 定理 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2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两 的平方和等于 的平方 3 应用 应用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知道其中任意的 都可以求出的第三边 4 勾股数 勾股数 3 4 5 这样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 称为勾股数 二 课前热身 二 课前热身 1 若 Rt ABC 中 90C 且 c 13 a 12 则 b 2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斜边 AB 1 则 AB 222 ACBC 3 如图 如下图 今年的冰雪灾害中 一棵大树在离地面 3 米处折断 树的顶 端落在离树杆底部 4 米处 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米 4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5 和 12 则它斜边上的高为 5 下列五组数中 6 8 10 13 5 12 1 2 3 9 40 41 3 2 1 4 2 1 5 2 1 其中能构成勾股数的有 6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 已知 AC 3cm AB 4cm BD 12cm 求 CD 的长 三 例题讲解 三 例题讲解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 例例1 如图 字母A B代表的是正方形的面积 根据下图中的数据 确定A B x 例例 2 已知两边 求第三边 1 在直角三角形中 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1cm 2cm 则斜边长为 第3题图 第 6 题图 6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3 2 则另一条边长是 3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若斜边长为 5cm 直角边的长为 3cm 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A 4cm B 4cm 或cm34 C cm34 D 不存在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一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 测得内部底面半径为 2 5 高为 12 吸管放进杯里 杯口外面至少要露出 4 6 问吸管要做多长 例例 3 如图 将一个边长分别为 4 8 的长方形纸片 ABCD 折叠 使 C 点与 A 点重合 则 EB 的长是多少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1 把一根长为 10 的铁丝弯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如果要使三角形的面积是 9 2 那么还要准备一根长为 的铁丝才能把三角形做好 2 如图 铁路上 A B 两点相距 25km C D 为两村庄 DA AB 于 A CB AB 于 B 已知 DA 15km CB 10km 现在要在铁路 AB 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 E 使得 C D 两村到 E 站的距 离相等 则 E 站应建在离 A 站多少 km 处 4 如图 某学校 A 点 与公路 直线 L 的距离为 300 米 又与公路车站 D 点 的距离为 500 米 现要在公路上建一个小商店 C 点 使之与该校 A 及车站 D 的距离 相等 求商店与车站之间的距离 F E D C B A A D E B C 7 四 综合训练 四 综合训练 1 直角三角形中 以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7 2 cm 8 2 cm 则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 形的面积为 2 cm 2 如图一个圆柱 底圆周长 6cm 高 4cm 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 要从 A 点爬到 B 点 则最少要爬行 cm 3 小雨用竹杆扎了一个长 80cm 宽 60cm 的长方形框架 由于四边形容易变形 需要用一根竹杆 作斜拉杆将四边形定形 则斜拉杆最长需 cm 4 小杨从学校出发向南走 150 米 接着向东走了 360 米到九龙山商场 学校与九龙山商场的距离是 米 5 如图 带阴影部分的半圆的面积是多少 取 3 6 已知 如图在 ABC 中 AB BC CA 2cm AD 是边 BC 上的高 求 AD 的长 ABC 的面积 7 在直角 ABC 中 斜边长为 2 周长为 2 6 求 ABC 的面积 8 已知 如图 在 ABC中 C 90 B 30 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 垂足为E BD 4cm 求 AC的长 五 总结提高 五 总结提高 1 若 Rt ABC 中 90C 且 c 13 a 12 则 b A 11 B 8 C 5 D 3 A B 6 8 8 E C D B A 2 在直角坐标系中 点 P 2 3 到原点的距离是 A 5 B 13 C 11 D 2 3 在 ABC 中 A 90 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 a b c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 2 b2 c2 B b2 c2 a2 C a2 b2 c2 D a2 c2 b2 4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5 和 12 求斜边上的高 5 小明想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他采用如下的方法 先降旗 杆上的绳子接长一些 让它垂到地面还多 1 米 然后将绳子 下端拉直 使它刚好接触地面 测得绳下端离旗杆底部 5 米 你能帮它计算一下旗杆的高度 6 有一只鸟在一棵高 4 米的小树梢上捉虫子 它的伙伴在离该树 12 米 高 20 米的一棵大树的树梢 上发出友好的叫声 它立刻以 4 米 秒的速度飞向大树树梢 那么这只鸟至少几秒才能到达大树和伙 伴在一起 7 如图 B 90 AB 16cm BC 12cm AD 21cm CD 29cm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8 如图 一个梯子 AB 长 2 5 米 顶端 A 靠在墙 AC 上 这时 梯子下端 B 与墙角 C 距离为 1 5 米 梯子滑动后停在 DE 的位置 上 测得 BD 长为 0 5 米 求梯子顶端 A 下落了多少米 9 练习练习 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应用 一 本节基础知识一 本节基础知识 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满足 a2 b2 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命题与原命题 命题与原命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恰好与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相反 我 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 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 命题 3 逆定理 逆定理 一般地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 它也是一个定理 称这两 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4 勾股数 勾股数 3 4 5 这样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 称为勾股数 二 课前热身 二 课前热身 1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满足 a2 b2 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我们把 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 2 在两个命题中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 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 命题的题设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 那么另一个 命题叫做它的 3 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 1 6 8 10 2 5 12 13 3 8 15 17 4 4 5 6 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填序号 4 若 ABC 中 b a b a c2 则 B 5 如图 正方形网格中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则网格上的 ABC 是 三角形 6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1 a 8 其中 a 为正整数 则以 a 2 a a 2 为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7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 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1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2 若 a b 则 a2 b 3 若 a2 b2 则 a b 4 如果 ABC A B C 那么 BC B C AC A C B B 5 全等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角相等 三 例题讲解 三 例题讲解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计算 例例 1 如图 等腰 ABC 中 底边 BC 20 D 为 AB 上一点 CD 16 BD 12 求 ABC 的周长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已知 如图 四边形 ABCD AD BC AB 4 BC 6 CD 5 AD 3 求 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10 例例 2 如图 3 正方形 ABCD 中 E 是 BC 边上的中点 F 是 AB 上一点 且ABFB 4 1 那么 DEF 是直角三角形吗 为什么 四 综合训练 与勾股定理逆定理有关的探究和应用四 综合训练 与勾股定理逆定理有关的探究和应用 例例 1 阅读下列解题过程 已知 a b c 为 ABC 的三边 且满足 a2c2 b2c2 a4 b4 试判断 ABC 的形 状 解 a2c2 b2c2 a4 b4 A c2 a2 b2 a2 b2 a2 b2 B c2 a2 b2 C ABC 是直角 三角形 问 上述解题过程是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的 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错误的原因是 本题的正确结论是 例例 2 2 学习了勾股定理以后 有同学提出 在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满足 222 cba 或许其他的三角 形三边也有这样的关系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 画出任意的一个锐角三角形 量出各边的长度 精确到 1 毫米 较短的两条边长分别是 a mm b mm 较长的一条边长 c mm 比较 222 cba 填写 或 2 画出任意的一个钝角三角形 量出各边的长度 精确到 1 毫米 较短的两条边长分别是 a mm b mm 较长的一条边长 c mm 比较 222 cba 填写 或 3 根据以上的操作和结果 对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你猜想的结论是 对你猜想 22 ab 与 2 c的两个关系 任选其中一个结论利用勾股定理证明 1 C B A 2 CB A 3 C B A 11 例例 3 如图 南北向 MN 为我国的领海线 即 MN 以西为我国领海 以东为公海 上午 9 时 50 分 我 国反走私艇 A 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 C 以每小时 13 海里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 便立即通知 正在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 B 密切注意 反走私艇 A 通知反走私艇 B A 和 C 两艇的距离是 13 海 里 A B 两艇的距离是 5 海里 反走私艇 B 测得距离 C 艇是 12 海里 若走私艇 C 的速度不变 最早会在什么时间进入我国领海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1 1 观察下列各式 3 2 42 52 82 62 102 152 82 172 242 102 262 你有没有发 现其中的规律 请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此规律并证明 再根据规律写出接下来的式子 2 喜欢爬山的同学都知道 很多名山上都有便于游人观光的索道 如图所示 山的高度AC为800 m 从山 上A与山下B处各建一索道口 且BC 1 500 m 一游客从山下索道口坐缆车到山顶 已知缆车每分钟 走 50 m 那么大约多长时间后该游客才能到达山顶 说明理由 五 总结提高 五 总结提高 1 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三内角之比为 1 2 3 B 三边长的平方之比为 1 2 3 C 三边长之比为 3 4 5 D 三内角之比为 3 4 5 12 2 如图 2 4 所示 有一个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零件 ABCD AD BC 斜腰 DC 的长为 10 cm D 120 则该零件另一腰 AB 的长是 cm 结果不取近似值 图 2 4 图 2 5 图 2 6 3 如图 2 5 以 Rt 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其面积分别为 S1 S2 S3 且 S1 4 S2 8 则 AB 的长为 4 如图 2 6 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E 为 AB 中点 F 为 AD 上的一点 且 AF 4 1 AD 试 判断 EFC 的形状 5 已知 ABC 的三边分别为 k2 1 2k k2 1 k 1 求证 ABC 是直角三角形 6 已知 a b c 是 Rt ABC 的三边长 A1B1C1的三边长分别是 2a 2b 2c 那么 A1B1C1是直 角三角形吗 为什么 7 如图所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 A 3 1 B 2 4 OAB 是直角 三角形吗 借助于网格 证明你的结论 13 8 若 ABC 的三边长为 a b c 且 a2 b2 c2 200 12a 16b 20c 试判断 ABC 的形状 9 如图 在 ABC 中 D 为 BC 边上的一点 已知 AB 13 AD 12 AC 15 BD 5 求 CD 的 长 10 已知 如图 四边形 ABCD 中 AB BC AB 1 BC 2 CD 2 AD 3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11 已知 如图 在正方形 ABCD 中 F 为 DC 的中点 E 为 CB 的四等分点且 4 1 CBCE 求证 AF FE 14 练习练习 4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 知识梳理一 知识梳理 1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 基本题型二 基本题型 例例 1 1 如图 EF 过平行四边形 ABCD 对角线的交点 O 并交 AD 于 E 交 BC 与 F 若 AB 4 BC 5 OE 1 5 那么四边形 EFCD 的周长是 A 16 B 14 C 12 D 10 2 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EF BC GH AB EF GH 的交点 O 在 BD 上 则图 中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有 A 1 对 B 2 对 C 3 对 D 4 对 3 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E是BC边的中点 连结DE并延长 交AB的延长线于F点 ABBF 添加一个条件 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你认为下面四个条件中可选择的是 A ADBC B CDBF C AC D FCDE 第 1 题 第 2 题 第 3 题 例例 2 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点 E F 是对角线 AC 上两点 且 AE CF 求证 EBF FDE G C O D B A E H F E C O D B A F E F C D A B 15 例例 3 3 1 请在图中如图 已知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E 分别在边 BC AC 上 且 CD CE 连结 DE 并延长至点 F 使 EF AE 连结 AF BE 和 CF 1 BDE FEC 2 判断四边形 ABDF 是怎样的四边形 并说明理由 3 若 AB 6 BD 2DC 求四边形 ABEF 的面积 例例 4 4 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对角线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 AC 10 BD 8 1 若 AC BD 试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2 若 AC 与 BD 的夹角 AOD 60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3 试讨论 若把题目中 平行四边形 ABCD 改为 四边形 ABCD 且 AOD 90 AC a BD b 试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用含a b的代数式表示 例例 5 5 如图所示 已知 AD 与 BC 相交于 E 1 2 3 BD CD ADB 90 CH AB 于 H CH 交 AD 于 F 1 求证 CD AB 2 求证 BDE ACE 3 若 O 为 AB 中点 求证 OF 1 2 BE 16 P MBC N A 三 拓展题型三 拓展题型 例例 1 1 如图 已知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BD 交于点 P 过点 P 作直线 交 AD 于 E 点 交 BC 于 F 点 若 PE PF 且 AP AE CP CF 证明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例例 2 2 已知如图 在 ABC 中 C 900 点 M 在 BC 上 且 BM AC 点 N 在 AC 上 且 AN MC AM 和 BN 相交于 P 求 BPM 的度数 例例 3 3 如图 1 在 ABO 中 OAB 90 AOB 30 OB 8 以 OB 为一边 在 OAB 外作等 边三角形 OBC D 是 OB 的中点 连接 AD 并延长交 OC 于 E 1 求点 B 的坐标 2 求证 四边形 ABCE 是平行四边形 3 如图 2 将图 1 中的四边形 ABCO 折叠 使点 C 与点 A 重合 折痕为 FG 求 OG 的长 17 四 课后作业四 课后作业 1 如图 已知 M 是 ABCD 的 AB 边的中点 CM 交 BD 于 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 ABCD 的面积之比是 A 6 1 B 4 1 C 3 1 D 12 5 2 如图 ABCD 中 BD CD C 700 AE BD 于 E 则 DAE A 200 B 250 C 300 D 350 3 在 ABCD 中 AB 6 AD 8 B 是锐角 将 ACD 沿对角线 AC 折叠 点 D 落在 ABC 所在平面内的点 E 处 如果 AE 过 BC 的中点 O 则 ABCD 的面积等于 A 48 B 610 C 712 D 224 4 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折一次 使得折痕平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则这样的折纸方法共有 A 1 种 B 2 种 C 4 种 D 无数种 5 如图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 a BE AC DF FE DE 交 AC 的延长线于 F 点 交 BE 于 E 点 1 求证 BE AC 2 若 AC 2CF ADC 60 o AC DC 求 BE 的长 3 在 2 的条件下 求四边形 ABED 的面积 A B C D E F 第 3 题图 M E D C BA 第 1 题 第 4 题图 E DC B A 第 2 题 第 7 题图 O E D C B A 第 3 题 18 练习练习 5 5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 知识梳理一 知识梳理 1 矩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注 矩形 菱形 正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2 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是轴 对称图形 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并且每 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3 矩形的判定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判定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判定 先判定是矩形 再判定是菱形 或者先判定是菱形 再判定是矩形 4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二 基础题型二 基础题型 例例 1 1 1 如图 1 菱形 ABCD 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2 和 5 P 是对角线 AC 上任一点 不与 A C 重 合 且 PE BC 交 AB 于 E PF CD 交 AD 于 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 如图 2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菱形 能得到四边形 ABCD 是菱形的依据是 A 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C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 如图 在矩形 ABCD 中 已知 AD 12 AB 5 P 是 AD 边上任意一点 PE BD PE AC E F 分别是垂足 则 PE PF 为 图1 图2 图 3 例例 2 2 如图 在 ABC 中 D 是 AB 的中点 E 是 CD 的中点 过点 C 作 CF AB 交 AE 的延长线于 点 F 连接 BF 1 求证 DB CF 2 如果 AC BC 试判断四边形 BDCF 的形状 并证明你的结论 19 例例 3 3 如图 以 ABC 的边 AB AC 为边的等边三角 ABD 和等边三角形 ACE 四边形 ADFE 是平行四边 形 1 当 BAC 满足什么条件时 四边形 ADFE 是矩形 2 当 BAC 满足什么条件时 平行四边形 ADFE 不存在 3 当 ABC 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 平行四边形 ADFE 是菱形 正方形 例例 4 4 如图 菱形 ABCD 中 E 是 AB 的中点 且 DE AB AB a 求 1 ABC 的度数 2 对角线 AC 的长 3 菱形 ABCD 的面积 例例 5 5 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 ABAC 1AB 5BC 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 O 将直线AC绕点O顺时针旋转 分别交BCAD 于点EF 1 证明 当旋转角为90时 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2 试说明在旋转过程中 线段AF与EC总保持相等 3 在旋转过程中 四边形BEDF可能是菱形吗 如果不能 请说明理由 如果能 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AC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度数 B C E D A 20 拓展题型拓展题型 例例 1 如图 3 所示 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12 ABE 是等边三角形 点E 在正方形ABCD内 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 使PDPE 的和最小 则 这个最小值为 A 2 3 B 2 6 C 3 D 6 例例 2 操作 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 上 并使它的直角顶点 P 在对角线 AC 上 滑行 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 B 另一边与射线 DC 相交于点 Q 探究 设 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1 当点 Q 在边 CD 上时 线段 PQ 与线段 PB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的结论 2 当点 Q 在边 CD 上时 设四边形 PBCQ 的面积为y 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 出x的取值范围 3 当点 P 在线段 AC 上滑行时 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如果可能 指出所有能使 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 Q 的位置 并求出相应的x值 如果不可能 请说明理由 题目中的图 形形状大小都相同 供操作用 D CB A D CB A D CB A 例例 3 如图 过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B 作 BE CA 作 AE AC 又 CF AE 求证 BCF 2 1 AEB 第 4 题图 F E AB CD 21 例例 4 4 在 ABCD中 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 交直线DC于点F 1 在图 1 中证明CE CF 2 若 ABC 90 G是EF的中点 如图 2 直接写出 BDG 的度数 3 若 ABC 120 FG CE FG CE 分别连接DB DG 如图 3 求 BDG的度数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 如图 1 长方形 ABCD 中 E 为 BC 中点 作 AEC 的角平分线交 AD 于 F 点 若 AB 6 AD 16 则 FD 的长度为 A 4 B 5 C 6 D 8 2 如图 2 在 ABCD 中 AD 5 AB 3 AE 平分 BAD 交 BC 边于点 E 则线段 BE EC 的长 度分别为 A 2 和 3 B 3 和 2 C 4 和 1 D 1 和 4 3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 3 所示的方式折叠 EM FM 为折痕 折叠后的 C 点落在 MB 或 MB 的延长线上 那么 EMF 的度数是 4 正方形 ABCD 中 如图 在对角线 AC 上取点 E 使 CD CE 过点 E 作 EF AC 交 AD 于 F 求证 AE EF DF 图 2 图 3 图 1 A B C D E F 22 第 2 题图 H F E D CB A 练习练习 6 6 梯梯 形形 一一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1 等腰梯形的性质 1 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2 对角线相等 2 等腰梯形的判定 1 利用定义 2 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 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1 平移腰 把梯形分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图 1 2 平移对角线 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图 2 3 作高 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图 3 4 延腰 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图 4 5 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作中心对称图形 图 5 6 将梯形补成平行四边形 二 基础题型二 基础题型 例例 1 1 1 已知如图 梯形 ABCD 中 AD BC B 450 C 1200 AB 8 则 CD 的长为 A 6 3 8 B 64 C 2 3 8 D 24 2 如图 直角梯形 ABCD 中 AB BC AD 1 BC 3 CD 4 EF 为梯形的中位线 DH 为梯形的高 下列结论 BCD 600 四边形 EHCF 是菱形 CEHBEH SS 2 1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0 个 例例 2 如图 在梯形 ABCD 中 AB DC 中位线 EF 7 对角线 AC BD BDC 300 求梯形 的高 AH 0 120 0 45 第 3 题图 D CB A 图1 AD B C E 图2 A D B CE 图3 A D B C EF 图4 E G AB D C F 图5 NM A B D C P D H E F B A C 23 F E D CB A M DC BA 例例 3 3 如图 在梯形 ABCD 中 AD BC E F 分别是 AD BC 的中点 若 AD 7 BC 15 求 EF 例例 4 已知 在在梯形 ABCD 中 AD BC D 90 CAB ABC BE AC 于 E 求证 BE CD 例例 5 5 如图 梯形 ABCD 中 AB CD M 为腰 BC 的中点 求证 24 D CB A M C N D F B A N M D C BA 拓展题型拓展题型 例 1 如图所示 ABCD 是梯形 AD BC AD BC AB AC 且 AB AC BD BC AC BD 交 于 O 求 BCD 的度数 例 2 如图所示 直角梯形 ABCD 中 AD BC A 90 ADC 135 CD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 N 交 AB 延长线于 F 垂足为 M 求证 AD BF 例 3 已知 梯形 ABCD 中 DC AB A 36 B 54 M N 分别是 DC AB 的中点 求证 1 2 MNABCD 25 例 4 如图 等腰梯形 ABCD 中 AB CD 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点 O ACD 600 点 S P Q 分别是 OD OA BC 的中点 1 求证 PQS 是等边三角形 2 若 AB 8 CD 6 求 PQS S 的值 3 若 PQS S AOD S 4 5 求 CD AB 的值 提示 方程 2 51150 xx 的解为 1121 10 x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 等腰梯形的上底是 2cm 腰长是 4cm 一个底角是 60 则等腰梯形的下底是 A 5cm B 6cm C 7cm D 8cm 2 如图所示 在梯形 ABCD 中 AB CD E 是 BC 的中点 EF AD 于点 F AD 4 EF 5 则梯形 ABCD 的面积是 A 40 B 30 C 20 D 10 3 如图 在梯形 ABCD 中 AD BC AD AB 过点 A 作 AE DB 交 CB 的延长线于点 E 1 求证 ABD CBD 2 若 C 2 E 求证 AB DC 第 4 题图 S Q P O DC BA 26 练习练习 7 7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本周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总结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体现其性质的重要公式 2 了解它们与算术平方根的关联 3 应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进一步培养运用化归类比方法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学习 习惯 二二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重点 应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难点 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应用及各概念之间的联系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一 知识要点 一 知识要点 1 知识结构 2 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的要求 根式运算的结果中 被开方数应不含有能开得尽因数或因式 根号不含有分母 分母中不含有 根号 3 分母有理化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分母有理化 若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 积不含有二次根式 则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如 就称 3 25 25 25 与 25 是互 为有理化因式 4 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的题型 27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依据二次根式的性质 要求 系数相乘除 被开方数相乘除 除法 一般转化为分母有理化 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整式乘法中的 合并同类项相似 合理运用去括号和运算律 分母有理化 依据分式的其本性质 有理化因式概念要清楚 为了需要有时须分子有 理化 如 1223 与 比较大小等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例 1 化简 22 1 4 1 4 a a a a 例例 2 函数的取值范围是 自变量中x xx x y 2 2 2 例例 3 化简下列各式 1 3 2 2 2 48 0 3 0 121 22 ba baba a 例例 4 化简 2 2 1 2 x x 01 xx且 例例 5 已知 1xx 13 2 x 2 求的值 例例 6 设的值 试求小数部分是的整数部分是 22 13 13 baba 28 例例 7 计算 523 523 例例 8 已知 x y y x 57 2 1 y 57 2 1 x 求的值 例例 9 计算 3225 65 的值 例例 10 已知最简根式 y9 yx3 y62x5 和 是同类根式 求 x y 的值 例例 11 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1 3453 和 2 3234 和 的大小和 3 2 27 25 3 的大小和314116 4 nnnn 213 5 和 29 自我检测 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 1 若 a3 1 有意义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3 B a 3 C a 3 D a 3 2 若 的取值范围是则aaa 1 1 2 A a 1 B a 1 C a 0 D a 1 3 二次根式 的大小关系是 5 2 5 2 5 2 A 5 2 5 2 5 2 B 2 5 5 2 5 2 C 5 2 5 2 5 2 D 5 2 5 2 5 2 4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xxx523 B xxx532 C xbaxbxa D 52349 2 818 5 下列各组根式其中属于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a a 1 2和 B 3 24aa和 C a a 2 1 12 和 D 2 8 3 a a 和 6 当 0 x 2 时 化简 的结果是2 2 4 2 2 x x A x x x 2 2 B x x x 2 2 C x x x 2 2 2 D x x x 2 2 7 的值等于 20072008 23 23 A 2 B 2 C 23 D 32 8 若 ab 0 则化简 ba2 的结果是 A ba B ba C ba D ba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9 计算 3 4 4 3 18 25 25 10 若 m 1 化简 的结果是12 1 1 2 mm m 30 11 已知 xy 的值是则 1 1 125 2 yxyx 12 已知 的值可以是则是同类二次根式与aa 1113 写出两个即可 13 已知 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是化简 ab ba a 22 的结果是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4 54 1 92463 15 y x x y xyx15510 2 16 80 3 2 10 5 1 10 3 2 4 17 10412 102 2 四四 解答题解答题 18 15 25 4 1 4 1 223223 yxxyyxxxyyxx其中 19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 cm 23 cm 23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31 练习练习 8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下列四个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一元二次方程 2 2 45 2 xx 有实数根 B 一元二次方程 2 3 45 2 xx 有实数根 C 一元二次方程 2 5 45 3 xx 有实数根 D 一元二次方程 x2 4x 5 a a 1 有实数根 3 关于 x 的方程 a 5 x2 4x 1 0 有实数根 则 a 满足 A a 1 B a 1 且 a 5 C a 1 且 a 5 D a 5 5 一元二次方程 0 0 2 acbxax有两个不相等 的实数根 则acb4 2 满足的条件是 acb4 2 0 acb4 2 0 acb4 2 0 acb4 2 0 6 如果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px q 0 的两根分别为 x1 2 x2 1 那么 p q 的值分别是 A 3 2 B 3 2 C 2 3 D 2 3 7 已知方程 2 520 xx 的两个解分别为 1 x 2 x 则 1212 xxxx 的值为 A 7 B 3 C 7 D 3 8 若 a 为方程式 x 17 2 100 的一根 b 为方程式 y 4 2 17 的一根 且 a b 都是正数 则 a b 之值为何 A 5 B 6 C 83 D 10 17 9 方程 x2 x 1 0 的一个根是 A 1 5 B 2 51 C 1 5 D 2 51 10 已知nm 是方程012 2 xx的两根 且8 763 147 22 nnamm 则a的值等 于 A 5 B 5 C 9 D 9 1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 x 1 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该方程无实数根 D 该方程根的情况不确定 12 已知方程 2 0 xbxa 有一个根是 0 a a 则下列代数式的值恒为常数的是 A ab B a b C ab D ab 13 若 12 x x是方程 2 x 4 的两根 则 12 xx 的值是 A 8 B 4 C 2 D 0 14 一元二次方程 x2 kx 3 0 的一个根是 x 1 则另一个根是 A 3 B 1 C 3 D 2 32 15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6x 2k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9 2 B k 9 2 C k 9 2 D k 9 2 16 方程 2 560 xx 的两根为 A 6 和 1 B 6 和 1 C 2 和 3 D 2 和 3 17 一元二次方程 x2 4 0 的解是 A x1 2 x2 2 B x 2 C x 2 D x1 2 x2 0 18 方程 2 30 x 的根是 A 3x B 12 3 3xx C 3x D 12 3 3xx 19 一元二次方程 2 20 xx 的两根之积是 A 1 B 2 C 1 D 2 20 方程 x x 1 2 的解是 A x 1 B x 2 C x1 1 x2 2 D x1 1 x2 2 21方程 11 2 022xxxx下面对的一较小根为 的估计正确的是 A 12 1 x B 01 1 x C 10 1 x D 21 1 x 22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10 xmxm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 12 xx 且 22 12 7xx 则 2 12 xx 的值是 A 1 B 12 C 13 D 25 23 一元二次方程 2 340 xx 的解是 A 1 1x 2 4x B 1 1x 2 4x C 1 1x 2 4x D 1 1x 2 4x 24 已知 x 0 是方程 x2 2x a 0 的一个根 则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A 1 B 1 C 2 D 2 25 方程 x 5 x 6 x 5 的解是 A x 5 B x 5 或 x 6 C x 7 D x 5 或 x 7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01 1 2 xxm 有实数根 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2 若一元二次方程 x2 a 2 x 2a 0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 3 b 则 a b 2 已知 x1 x2为方程 x2 3x 1 0 的两实根 则 x12 8x2 20 3 设 x1 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 4x 3 0 的两个根 2x1 x22 5x2 3 a 2 则 a 4 方程 x2 2x 1 0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x1 x2 则 x1 1 x1 1 5 一元二次方程 2 260 x 的解为 6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 1 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 7 方程 2 310 xx 的解是 8 2010 年上海 方程 x 6 x 的根是 33 9 若关于 x 的方程 x2 mx 3 0 有实数根 则 m 的值可以为 任意给出一个符合条 件的值即可 10 已知 x 1 是一元二次方程0 2 nmxx的一个根 则 22 2nmnm 的值为 11 如果方程 ax2 2x 1 0 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12 设 1 x 2 x是一元二次方程 2 320 xx 的两个实数根 则 22 1122 3xx xx 的值为 13 已知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 4x 3 0 的两实数根 则代数式 3 3 14 方程04 2 xx的解是 15 若实数 m 满足 m2 10m 1 0 则 m4 m 4 16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2 313 10 xx 的两根为 1 x 2 x 则 12 11 xx 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