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之路.doc_第1页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之路.doc_第2页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之路.doc_第3页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之路.doc_第4页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之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之路中小学视频课例分析实践与思考陆 蓉(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200127)摘要:视频分析技术能客观地记录复杂的教学过程,是再现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围绕“中小学视频课例分析系统推广实验项目”,探索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和教学革新相结合的道路。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实验项目组应用视频课例分析系统,探索基于课堂的校本研修模块,形成可操作性的“可视化之旅”,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视频课例一、 背景随着国家“二期课改”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地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幻灯投影、Office办公软件等简单应用,而更希望信息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来看,在结束了以自制幻灯材料为主要形式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以后,经历了近10年的以资源广泛收集、信息批量处理为主要形式的“工业时代”。最近由MICHAEL MOLENDA为ACTE委员会起草的The Meaning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中,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该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新的目标是“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正向着以资源个性化管理和信息自动化处理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为主要目的的“信息时代”转变。信息技术这种地位的转变,使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评价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的有效性问题。什么样的技术能够为师生提高工作效率,什么样的技术能够为师生缓解工作压力。“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成为“信息时代”下教育技术发展新的指导思想。目前我国资源库建设投资上亿,拥有丰富的“教学视频”资源。如何能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有效地利用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上海市浦东新区经过两年的探索,摸索了一条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视化之路。二、 现状和困惑教学视频起源于远程教育,人们将教学录像运用电视、电影、录像带等方式进行远程授课。随后,人们发现教学录像的重演不仅有利于教学传播,还有利于教师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微格教学法。随着录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录像的环境和要求大大降低,计算机辅助视频分析技术运用而生。目前主要有两类教学视频分析方法,一类是针对教学的某个过程片断进行分析,它的方法就是将完整的课堂录像分成若干个片断,然后由教师反思每个部分的教学情况,典型的代表就是Transana;另一类是针对整个教学进行量化分析,他的方法是每隔一时间间隔做一次采样,分析样本中各个指标,然后进行统计,典型的代表就是FLANDS分析法。从视频分析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视频蕴含的巨大价值。作为能够再现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完整而复杂的教学过程,这是文字记录所无法比拟的。通过教学录像,可以直接关注到教师的教态、语言、手势对教学的影响,还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些活动持续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并不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内,甚至可能课后就已经被教师所遗忘,但是教学视频却能够真实客观地再现。这种再现,既可以作为其他教师教学的一种参考,又可以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反思的依据,同时甚至可以作为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凭证。教学视频分析的过程,也正是挖掘教学视频价值的过程。教学视频的分析,的确存在一些瓶颈和障碍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视频的信息量过大,不同的分析角度往往会集中分析视频的某几个方面,但是却不得不完整的浏览整个视频,冗余信息和有效信息之间的矛盾是困扰教学视频分析的主要障碍。视频教学分析的另一个问题是视频信号的采集和传输问题,也指制约着是视频分析的发展。三、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的创新之路我们的思考教学可视化资源研究开发管理评价图3.1 “教学视频”系统利用1.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系统为了促进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浦东新区致力于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系统”的建立。该系统不是某一个软件或者某一个网站,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可视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评价的过程(如图3.1)。1) 可视化资源的研究可视化资源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分类、编码、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各种分析模型优化资源的内在价值,使教学可视化资源的用途能够得到进一步挖掘,实现其真正价值。2) 可视化资源的开发可视化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对“教学视频”资源的拍摄、剪辑、入库、分析和整理。整个资源开发过程需要各种视频软件进行辅助支持,并且建立相应的团队和机制,保障优秀的可视化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全区教师服务。3) 可视化资源的利用可视化资源的利用将着重解决“教学视频”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应用,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分析,以及资源利用的方法。在本次项目中,将针对视频分析编制教材,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可视化教学资源”的内涵和价值。4) 可视化资源的管理可视化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对视频的采集、编码、运用的规范,形成合理的管理流程,同时有机的配合“教学视频”资源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使之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服务。5) 可视化资源的评价可视化资源的评价主要包括对资源本身的评价和对“教学视频”资源系统的评价两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建立相关的软件平台和教师培训,创设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使资源的价值发挥最大化。2. 系统的建构与探索为了建构一个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系统”,浦东新区自2004年就成立专项课题组,聘请相关的专家,从四个方面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的创新之路。1) 分析模型的探索要充分挖掘可视化资源首要任务就是要对有关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建模。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表明,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纷繁而复杂,这需要我们去粗存精,抛开表面看教学的本质。我们在众多教育 专家的引领下,在一线教师的帮助下,建立了例视频分析系统的理论模型。u 学习学事件分析模型学习事件分析模型,指针对某个视频切片,根据加涅定义的九个学习事件为主要依据,对其的教学深度、教学媒体、组织形式进行分析,主要模型见图3.2:学习事件教学深度教学媒体组织形式认知动作技能情感引起注意知道模仿接受非投影视觉媒体集体讲授告知目标领会理解思考投影视觉媒体小组协作回顾所学运用协调兴趣听觉媒体个别化学习呈现材料分析熟练热爱视听觉媒体学习指导综合创新品格形成网络媒体模仿练习评价传感器类媒体提供反馈评估练习保持迁移图3.2学习事件分析模型u 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分析的理论模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因素十分复杂,现代教育理论把教学视之为在教师和学生交互中生成的有生命的过程。因此,教师课堂教学的因素分析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交互的分析着手,其理论模型由图来表示:图3.3 教师课堂教学因素分析模型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分析建立在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上,相应的分析模型如下:图3.4课堂教学结构分析模型图3.5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模型为了有力的支持分析模型,解决所有教师的共享切片资源、互动交流的需要,我们构建了基于网络的视频课例分析与应用系统。系统主要包括视频切片与分析工具和网络平台两大部分。总体功能如下图所示 图3.6切片与分析工具(视频课例制作子系统)(如下图所示)可以实现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视频按照一定的分析模型(关键字集)进行逻辑切片,并对切片进行描述和点评。通过XML语言,规定视频源、视频起始、视频结束三个基本参数就可以建立一个教学视频的逻辑切片。逻辑切片的优点是能够比较方便地为教学进行切片,同时不破坏教学视频原有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逻辑切片生成的数据量非常小,有利于在网络环境下的传输和交流。 图3.7门户平台为系统用户提供:登录、注销,系统公告,个性化设置以及最新视频课例和热门视频课例等服务等功能。如下图 图3.8门户平台功能结构设计应着重体现服务型平台概念。从应用和受众的角度考虑,我们将门户平台的功能划分为系统公告、系统登录/注销、个性化设置、最新视频课例、热门视频课例和新用户注册六大块内容,具体的信息、功能栏目结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3.9 2) 教师培训的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视化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和新鲜的,此外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来实现抓也发展的可视化,都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在项目的进展中培训可以说是基础。没有优质的教师培训,我们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的构想只能是一句空话。 如何让这次的培训能让一线的教师欣然的接受,怎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项目组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首先从培训的教材入手,由于项目就具有前瞻性,国内外的资料相当有限。因此,教材的编写就是一次创新之旅。经过项目全体成员的努力,在培训的过程中动态生成了动态生成了培训手册,目前已有的培训手册主要内容如下:第0站 旅程准备本站目标: 1、介绍课程的总体目标;2、建设我们的旅行团队;3、预期最终的收获。本站旅程内容略第1站 视频课例分析的理论本站目标:1、 了解视频课例分析的历史与现状;2、 知道视频课例分析的理论基础;3、 初步了解视频课例分析的应用范围,分析方法与作用。本站旅程内容略第2站 视频分析技术览胜本站目标:1、 了解几种视频分析方法和视频分析软件;2、 会使用一种以上视频分析软件;3、 会利用分析软件制作教学视频切片。本站旅程内容略第3站,视频分析的应用本次培训我们采用了分角色的多站式培训模式,此培训模式是今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培训模式。根据被培训人员的任务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实验管理人员、教学开发人员及技术支持人员;同时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制定详细的分站式模块化培训,力争做到培训内容具较好针对性与操作性,经过三站的培训证明此种培训模式的效果良好,达到了项目组预期的目的。 3) 专业队伍的搭建项目的顺利开展和专业队伍的建设密不可分,为此,项目组组建了三支队伍,分别进行采集(视频案例)、编写(培训教材)和管理(培训指导)。团队建设一直是本项目的基石,经过项目组的共同努力,本项目团队以专家领衔、由富有师训经验为主导、高校研究人员为后盾建立了一直团结、高效的管理团队。一线教师是项目的立足点,项目开始之初,为提高一线教师的参与的热情,项目组以人本理念为基础,最大程度的满足一线教师的需要。从培训地点的选择、培训内容的安排及培训方式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策划,同时又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要求,所有这些都为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打下了基础。高效的,层次化的专业团队为视频课例分析的应用打下了坚强的人力资源基础,也引领着了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的探索之路。四、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展望上海浦东新区经过2年多的探索,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软件平台、分析工具、教师培训、采集队伍四个方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系统。随着对可视化资源研究的深入,我们觉得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的理论与实践上都要有所创新,比如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方面,要兼顾教和学的过程,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要支持教师教学技能的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维课堂教学分析指标体系,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支持视频课例分析的理论模型。关于教师专业可视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应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分析模型的多元化和统一化,而是整个系统规模的扩大。1) 分析模型的多元性和统一性的统一浦东新区在几年的探索中,虽然探索了一些分析模型,但是对模型存在的多元性和统一性的矛盾一直困惑着广大教师。所谓模型的多元性,就是分析依据的多元化和分析方法的多元化,每一段视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甚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析视频。所谓模型的统一性就是如何将各种不同情况下分析的内容建立可以相互统一的体系,以便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析。这对矛盾的解决是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的根本,也是推动可视化资源建设的动力。未来的分析模型,首先应该突破目前定性分析的思路,建立相关定量分析的模型;其次模型应该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和拓展空间,即模型既对分析有着规范性的标准,又能够充分给予教师自由的分析空间,这样才能便于可视化资源的推广和应用。2) 系统规模的扩大教学可视化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要建立更大规模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系统”。要扩大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系统的规模,首先要建立适应大规模的分析模型,其次要建立适应大规模交流互动的平台,第三要组织大规模的应用培训,充分利用可视化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我们的项目而言,进一步设计与开发视频课例分析系统与视频课例库。设计范畴包括:全面应用视频课例分析系统,即集视频课例库管理与分析工具为一体的视频课例分析系统。开发范畴包括:针对优秀课例库导入视频课例分析系统,要做出正式的、定期的发布报告;初步建成浦东新区、中小学两级的视频课例库。当然大规模系统的建立需要有一支更强的建设团队,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把握系统的发展需求,能够实施相应的管理,使优秀的可视化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教师服务。“行百里者半八九十”,教师专业可视化已经杨帆起航,它的目的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伊甸园。教师专业可视化之路或许风大浪急,但是只要我们的信念坚定,我们的目标一致,相信我们可以达到我们理想的彼岸。五、 参考资料1 王德禄 知识管理的IT实现 电子工业出版社2 加涅 学习的条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3 MICHAEL MOLENDA The Meaning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4 、焦建利 AECT2005教育技术新定义的焦建利译文 /article_4424.13180.html5 Dick and Carry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 影印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6 加涅等 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