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县巨人中学高中语文《师说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浙江省苍南县巨人中学高中语文《师说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浙江省苍南县巨人中学高中语文《师说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浙江省苍南县巨人中学高中语文《师说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巩固练习一、双基夯实(14题,每小题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郯(tn)子 六艺经传(zhun) 贻(y)赠b句读(du) 苌 (chn) 弘 老聃(rn) c阿谀(y) 授(su)之书 蟠(fn) 桃 d 或不(fu)焉 谄(chn)媚 须臾(y)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或不焉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孔子师郯子、苌弘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足为外人道也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圣人无常师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流传)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士大夫之族(类、辈)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择师而教之 而耻学于师b师不必贤于弟子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 其皆出于此乎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则群聚而笑之 作师说以贻之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其出人也远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8.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论述择师原则的一项是( )(1)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5)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6)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a.(1)(2) b.(5)(6) c.(2)(3) d.(2)(4)9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1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下面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d吾未见其明也 明:清楚12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其贤不及孔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与的“贤”相同,与的“所以”不同 b与的“贤”相同,与的“所以”亦相同 c与的“贤”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 d与的“贤”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13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何陋之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段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有天壤之别。 b本段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进行对比,得出了“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结论。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反面论证了从师的重要性。 d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段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的错误态度。15、 句子翻译()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