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第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对大气热量的来源,以下四项所示正确的是(表示短波辐射,表示长波辐射)a太阳大气 b太阳地面大气c. d.答案:c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面增温的主要热源,而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和少量太阳辐射增温。a项表明大气的热源主要是太阳的短波辐射是错误的;b项表明大气只吸收地面辐射而忽视了它还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d项错在把地面辐射表示成短波辐射。2下图是“风向示意图”,读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压线数值abbc;a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且使风向右偏,故此风形成于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与等压线平行题型:选择题;其它备注:cbd组;分值:9;$读右图,完成35题。(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abcd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答案:(1)c若此图为热力环流,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可知气压abc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气温ba。(2)若此图是城郊之间环流侧视图,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2)b经绿地净化的新鲜空气流向城区,可以使城区的气温降低,湿度增大,从而改善局部小气候。(3)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则处为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中纬度西风带(3)d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中纬度环流侧视图,则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为中纬西风带。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d极地东风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答案:a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b、d两项都忽略了南北半球的差异。2008年8月13日,是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8周年纪念日,其沉没地如右图所示。完成(1)(2)题。(1)巴伦支海风大浪急,此时盛行风向是a西风 b极地东风c冬季风 d海陆风答案:(1)b巴伦支海地区处于极地东风带上。(2)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m地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2)am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而形成。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完成(1)(2)题。(1)图中数字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该季节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上海昼长大于北京 b长江进入丰水期c北京香山枫叶进入最佳观赏季节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答案:(1)b处于纬度3040,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a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且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故此季节应为北半球的冬季。上海昼长大于北京。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右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根据题意完成(1)(3)题。(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2)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锋c高气压 d低气压(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a b c d答案:(1)d(2)b(3)a第(1)题,当向上抽出塑料盒中间挡板后,两种颜色的水从下至上开始混合。由于红色暖水密度小,蓝色冷盐水密度大,在数秒内将出现红色水在上,蓝色水在下,中间出现一倾斜交界面的现象。第(2)题,由题目文字信息知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蓝色冷水代表冷空气,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是冷暖空气相遇时的情况,故模拟的天气系统是锋。第(3)题,锋分为冷锋与暖锋,锋的类型由锋两侧的冷暖空气运动状况所决定。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都是暖空气沿锋面向上爬升,在锋面上产生云雨现象,而该实验没能模拟出来。读右图,完成(1)(2)题。(1)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它属于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2)该气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a阴冷潮湿 b晴朗干燥 c高温多雨 d阴雨绵绵答案:(1)a由图中近地面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可知为高压中心,且呈顺时针旋转,故位于北半球。(2)b在高压控制之下,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故多晴朗干燥天气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1)(3)题。(1)a、b、c、d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aa bbcc dd(2)甲地比乙地a气压高 b风力大c气温高 d湿度大(3)有关丙、丁两地大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气逆辐射丙地强于丁地b气温日较差丁地小于丙地c丙地晴空万里d丁地阴雨连绵答案:(1)c由气压值可以看出,蒙古国境内有一高压中心,气流应从中心流向四周,且风向右偏。(2)b甲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3)a丙地位于冷锋后方,多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小。丁地位于暖锋后方,多为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气温日较差大。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图”,完成(1)(2)题。(1)若该图表示海陆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气流下沉,b处气流上升 ba处气温高于b处c近地面风由a吹向b d图中时间为夜晚(2)若该图表示季风环流,图示季节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b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强盛c北太平洋低压强盛 d北大西洋低压强盛答案:(1)b由图可知,海洋上的等压面向上凸,气压比陆地高,说明是海洋气温低,应为白天,风从海洋(b)吹向陆地(a)。(2)b若该图表示季风环流,则说明此季节应为北半球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强盛。第卷(综合题部分)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 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a地气温比b、c两地_,气压比 b、c两地_。d、e、f中,属高压区的是_。(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3)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_和_。(4)热力环流是指由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_的形式。(5)从以上可以看出,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直接原因是_。答案: (1)高低e(2)略(3)西南风东北风(4)地面冷热不均最简单(5)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22(9分)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气压分布图”,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ef是脊线还是槽线?_。(2)a、b、c、d是四条锋线,属于冷锋的是_。(3)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_,就气流状况而言属于_,这时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盛行_风。(4)如果a锋移动速度较快,这时我国北方常出现_天气,如果b锋能形成降水,那么雨区在b锋_(北侧或南侧)。(5)g点和a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答案: (1)脊线(2)a、c(3)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西北(4)大风或沙尘暴北侧(5)g点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天气系统及对相关问题的判断。第(1)题,e为一高气压中心,ef处等压线向外凸出,可判断为脊线。第(2)题,a、b、c、d分别为两个锋面气旋的锋线,依据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因在北半球),判断a、c锋线是北部冷气团运动与暖气团相遇所形成的,属于冷锋。b、d锋线属于暖锋。第(3)题,图示为春季某时气压分布图,结合位置判断强高压为亚洲高压,属反气旋,受其影响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第(4)题,a锋属冷锋,移动速度快,易产生大风、沙尘暴;b锋是暖锋,降水区域应在锋前。第(5)题,g点和a点相比较,g点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故风速大。23(6分)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盆冰块。在玻璃柜内顶面中部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贴一张竖直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1)以上试验要验证的是_地理原理。(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左、右)偏,纸片b向_(左、右)偏。(3)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在下图中画出空气运动方向并分析这一现象。(4)举出这种运动形式在地理环境中的两个实例。答案: (1)热力环流(2)右左(3)如下图所示(4)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城市风)。24(15分) 问题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有些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的时候,对于东亚季风环流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实际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如果与前边的知识联系起来,你将会很轻松地掌握。下面我们通过有关题目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第一步:三圈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假设地表是均匀的,且地球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_,这样在北半球会形成_个大气环流圈。(2)若只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还包括_。在两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就形成了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右图是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情况,填写出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带,c带,e带,g带。(3)确定气压带的分布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近地面风的形成特点确定风带。请在图中的b、d处画出风向。第二步:海陆分布的影响。(4)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以及陆地上不同的地貌使得地表不均匀。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的比热差异,在地理上叫做_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陆地面积更大的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气压中心切断成_状分布,从而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第三步:东亚季风的形成。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变化,形成了冬夏风向相反的风,这种变化在东亚地区特别明显。读“东亚地区海平面等压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