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人口与地理环境.doc_第1页
18人口与地理环境.doc_第2页
18人口与地理环境.doc_第3页
18人口与地理环境.doc_第4页
18人口与地理环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桂、贵、苏、粤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差值百分比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1421世纪中期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城镇 农村 发达省份 欠发达省份A B C D13D 14D表1图7为2010年北京市城市发展新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表1反映10年来北京市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化。结合图表回答1314题。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万人)1356.91961.2其中外来人口(万人)256.3704.5男女性别比(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108.9106.8外来人口男女性别比150.8118.960岁及以上人口(万人)170.1246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数2.912.45图713.图中丁区代表北京的A.城市发展新区 B.首都功能核心区C.城市功能拓展区 D.生态涵养发展区 14.以上数据表明,10年来北京A.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外来人口女性比例下降 D.人口迁移加剧了老龄化1314DB铙钹村位于徐州市东北部,距市区约45公里。读铙钹村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和铙钹村人口就业情况图,回答1314题。项目年度总人数(人)男 (人)女(人)迁入(人)迁出(人)出生(人)死亡(人)人口增长情况(人)自然增长机械增长200719509809701021064820081970990980253810-2222009198099099080119282010201810081010402990382011206010281032472811-34513有关铙钹村近五年人口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 B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C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人口增长类型为传统型142011年铙钹村人口就业情况表明该村A农业是主要经济来源 B第三产业发展比重大C城市化水平为76 D工业是主导产业1314CB图13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20042012年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23有关该地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A以机械增长为主 B2012年机械增长率最高C出生率稳定不变 D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图1324目前该地A基础设施负荷加重 B失业率不断上升 C社会治安压力加大 D就学难更为突出 23AD 24AC 总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之比。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读图7“中国历年生育率和抚养比曲线图”,回答1516题。15图示时问内大致属于人口红利期的是 A19501965 B19902035 C20152050 D1965201516“人口红利期”结束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债期”。下列应对“人口负债”的策略中错误的是A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B优化教育结构,强化就业培训C因地制宜,完善养老保障制度D鼓励生育,恢复到60年代水平1516BD第六次人口普查反映了近1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其中广东成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的流动人口达3128万。表1是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1完成1415题。表1总人口(万人)出生率()死亡率()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四川80458.936.62-0.35广东1044111.184.211.9江苏78699.736.880.56云南459712.506.500.61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14下列关于广东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广东流动人口占该省总人口的40% B广东的总人口数量超过其环境人口容量 C广东的总人口数量大于其人口合理容量 D广东成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高15影响表中四省区人口变化的因素是A云南出生率最高是因为自然因素 B江苏人口死亡率最高是因为环境因素 C广东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最高,是因为经济因素 D四川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负值,是因为政策因素1415CC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连接两个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拐点”。新春过后,在沿海甚至江西、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招工难”现象,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可能提前到来了。图8为刘易斯拐点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图817. 下列有关中国“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的特殊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由于计划生育实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 城市化速度较快,导致乡村人口减少 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涨A. B. C. D. 18. 下列工业部门受“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影响较大的是()A. 大飞机制造 B. 钢铁工业C. 玩具制造 D. 高档时装17. B18. C图9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1516题。图915. 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A. 青少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B. 人口增速先快后减缓C. 乡村人口数量先增后减 D. 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16. 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A. 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出生率C. 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D. 影响人口比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变迁15. B16. C图4分别为2011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图4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江苏经济发达,死亡率均最低 B. 西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C. 宁夏的迁入人口高于江苏 D. 北京、江苏死亡率特征与老龄化有关10. 江苏的环境承载量远高于西藏,主要原因是()A. 国土面积辽阔 B. 生活消费水平高C. 资源条件优越 D. 对外开放程度高9. D10. C表2为2006年到2010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劳动力要素流动状况表,读表完成2324题。表2(单位:万人)20102009200820072006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额苏南887.8721.5681.1630.3533.8苏中90.395.998.9104.297.7苏北394.8320.4294.3255.7204.223. 关于我省人口流动说法,正确的是()A. 流动人口总数逐年增多B. 苏中、苏北流动人口全部流入苏南C.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D. 人口流动对城市化进程没有影响24. 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我省内部人口流动过度攀升的是()A. 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 加强南北联系,促进产业转移C. 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 发挥自身优势,加速当地工业化23. AC24. BD图3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图37.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最可能是()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C. 甲、丙、乙、丁 D. 丁、乙、丙、甲8. 甲地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 上学难 B. 老龄化 C. 民工荒 D. 男女比例失调7. C8. A图10是我国某一时段人口统计图(含预测),读图回答1618题。图1016. 据图预测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是()A. 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B. 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C. 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D. 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17. 据图预测未来三十年我国()A. 就业压力增大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人口大量外迁18. 今后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是() 大量吸引海外移民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引导人口合理迁移 完善养老体系A. B. C. D. 16. D17. C18. B读“某省不同年龄组占总人口比例变化图”(图7),回答1112题。图711. 据图可知19532010年期间该省()A.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下降B. 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上升C.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趋势明显D. 064岁人口数量减少趋势明显12. 该省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下列关于该省人口老龄化的叙述合理的是()A. 大量人口迁入加快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 社会经济发展是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一C. 计划生育政策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D. 大量吸纳海外移民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11. C12. B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图11),回答2324题。图1123. 图中反映出该城市()A. 人口老龄化严重B. 人口素质低C. 劳动力不足D. 外来人口数量多24. 解决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B.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C. 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D.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23. AD24. BD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图7),回答1112题。图711. 19902010年,该省()A. 家庭户数呈减少趋势,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 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 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人均GDP快速增长D. 人口增长率在上升,城市化水平为初级阶段12. 引起该省前后十年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总人口数量增速加快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差异11. B12. D图7图7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89题。8. 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A. 2003年 B. 2005年 C. 2007年 D. 2008年9. 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A.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 产业转移和升级C. 出现逆城市化 D. 城市居住用地紧张8. D9. B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图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图13),回答1718题。环境负担公式:EB=P+A-TP:人口(Population)A:消费程度(Affluence)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