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 理 新人教版 考生注意:本场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仔细核对准考证号是否填写正确,用2b铅笔把准考证号与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第卷(选择题)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3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科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这些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_的问题展开的。 a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b物质与意识有没有同一性c世界是否是运动变化的 d世界是否是可知的5“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不同的是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6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要改造自然b人不仅要尊重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7.下面漫画中不论房屋大小“统一标尺”收取物业费的行为违背了()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c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d尊重房屋大小的差异性8菜根潭里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9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无限上升性c主观能动性d相对稳定性10“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上述观点从哲学上看,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1“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涵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2右图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实践不一定决定认识b认识对实践没有积极的指导作用c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书本13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 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4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这告诉我们a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创造真理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节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的认识就是真理15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162013年1月4日,这个原本没有任何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却被许多新人解读为“爱你一生一世”。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观点a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b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c是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正确分析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7我国目前技术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武广高铁正式通车。它的建成使鄂湘粤三地的联系更为便捷,有利于促进三地间的交流和发展。这说明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世界上所没有的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一切联系的基础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d联系具有多样性19“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事物的质变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量的积累20德国一造纸工人因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大量不能书写的废纸。但他很快发现了废纸的新用途,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上很快销售一空。这名工人从败棋中寻找出胜招的做法说明()a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逆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2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观赏京剧可以根据脸谱区分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唱腔辨别不同的流派。这表明()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c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22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中草药。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就要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则要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23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决定着主要矛盾的解决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24别林斯基说:“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新制度对旧制度的彻底否定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只要敢于否定,就能推动事物的前进d否定就是绝对不相容的对立25闵恩泽、吴征镒两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分别在化学和生物学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成就。这启示我们()a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重视自我价值c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需要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26右图漫画锯树人给我们的启示是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b要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c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d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27 下表是五年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关健词 这些不同的关健词告诉我们 a人的认识具有重复性和上升性 b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c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d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28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一要求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真理的拥有者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d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工作方法 29.有了名人,就有了旅游业发展的某种杠杆。于是,金瓶梅中的“西门大官人”这样的反面形象都开始有地方争来抢去。这种把“争发展”等同于“争名人”的现象,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发展问题上 ()a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能够创造性地落实科学发展观c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没有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第卷(非选择题)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31材料一: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运动变化引起的。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古往今来,人们无不赞美它的雄伟,“稳如泰山”更为许多人所称道。其实,泰山并不稳定,相对于100万年以前,它已升高了500多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在很多年前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只是由于地壳运动才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地壳运动书写着大地变迁的历史。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8分)(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二中古人对地震产生上述认识的原因。(9分)32.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国已先后批复山东、浙江、广东发展海洋经济。专家指出,国务院先后批复的三个海洋经济试点规划各具特色和优势,要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各省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都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称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半岛和蓝色两个方面,就是说不仅仅发展海洋经济,还要陆海统筹发展。浙江是经济大省,但能源短缺,每年闹“电荒”浙江都受影响,因此未来舟山要重点发展能源产业,包括海洋新能源的开发。浙江舟山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海岛开发,舟山海岛多,海岛的科学开发利用要靠舟山来试验示范;二是新能源建设。广东作为一个大省,海岸线较长,海洋资源类型丰富,海洋经济产业齐全,未来应该是综合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三个试点省份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应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14分)请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有关知识,谈谈大学生村干部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9分)衢州一中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政治(理科)答题卷31(1)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8分)(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二中古人对地震产生上述认识的原因。(9分)32.结合材料,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