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入日本与朝鲜.doc_第1页
中医药传入日本与朝鲜.doc_第2页
中医药传入日本与朝鲜.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传入日本与朝鲜 发布时间:2010-02-11 来源: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摘要】 中医药传向海外具有悠久的历史。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传入,而且产生长久影响的是日本与朝鲜。中医药传入日本:在南北朝时期就有针经传入;唐朝以后,是大规模的医药传入;宋朝以药物传入为主;金元时期以医学传入为主。特别是本草纲目的传入,引起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近百年来,日本汉方医学虽然加入自身的研究重点,但其基本理论体系仍然承袭了中国传统医学。中医药传入朝鲜: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两晋南北朝时期则逐渐频繁。到了宋代,中医药则是全方位地传入,向朝鲜“送书、送药、送医”。朝鲜分裂后,韩国医学得到长足的发展,融入自己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未脱离中医理论的基本架构。 【关键词】 中医药 传入 日本 朝鲜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瑰丽的明珠。作为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医药学的发展自然成为世界尤其是亚洲的中心,因此,中医药传向海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就传统中医药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传入,而且产生长久影响的日本与朝鲜,作一历史性的回顾。 传入日本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秦汉以来,就开始了文化交流。由于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因此,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单就医药来说,一直是以汉医药为主导。早在南北朝时的公元552年,我国就给日本送去针经一套。公元562年,吴人知聪又携带明堂图和其他医书164卷东渡日本,对该国后来古代医学,尤其是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迨至公元608年,日本天皇派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华学医,并于公元623年学成回国,随船带回诸病源候论等重要医籍。 中日大规模的医药交流始自唐朝。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日本制定的医药职令大宝律令疾医令,就基本以我国唐代医药制度作为蓝本。疾医令规定,医学生学习医药,都要以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甲乙经、新修本草等中国医典为必读课本。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随遣唐大使前来中国留学。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荣睿、普照的足迹又随小原来到扬州,当时正在大明寺里讲律的鉴真和尚,有感于他们的再邀请,下决心东渡日本讲学。鉴真除佛学外,兼明医学,因此,有不少日本人士请鉴真诊病。其后于公元805年,又有日本医家营原清在我国学成回国,再一次把我国医药带回了日本。 宋元时期,中日两国政府文化交往虽然处于低潮阶段,但民间交流活动仍较频繁。其贸易品中重要部分就是药物,当时我国输出日本的主要是“香药”,如福州客商周文裔在公元1028年到日本献给右大臣藤原实资的方药中,就有“麝香二脐,丁香五十两,沉香五两,熏陆香二十两,诃黎勒十两”等等。这一时期,还有宋医郎元房入日本,侨居镰仓达30余年,得到北条时赖和北条时宗的知遇,担任他们的侍医,对中医学在日本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国“金元医学”兴起后,中日医药交流更为频繁。日本学者田代三喜来中国留学,尤其崇尚东垣、丹溪学说,归国后将丹溪学说等传入日本,授予曲直濑道三,并建立“丹溪学社”,在日本传播,影响很大,逐渐成为日本医学“后世派”。公元14921500年,日本坡净运到中国,学习中医与仲景学说,并将伤寒杂病论带回日本,向日本医界介绍、传播仲景学说,受其影响,永田德本也崇尚仲景学说,而逐渐形成“古方派”,其后的名古屋玄医、吉益东洞等也属于古方派的代表。还有被称为“考证学派”者,如多纪元孝等,他们对古典医籍进行训诂学考证,其后代多纪元简继承这项工作,著有素问识、灵枢识等书。丹波元胤继丹波元简之后,广泛收集历代中医书3000余种,编成医籍考(现名中国医籍考),刊于1831年,对整理、研究中医文献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17世纪初期以后,本草纲目的多种版本陆续从中国传到日本,引起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出现了多种本草纲目的刻本。大约在公元1653年前后,名医龚廷贤的弟子戴曼公到日本,又把人痘接种术等传授给日本医界。17世纪末,救荒本草流传到日本后,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总之,近百年来,日本汉方医学虽然加入了自身的研究重点,但可以说其基本理论体系仍然是承袭中国传统医学。 传入朝鲜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交往。西汉时期,中国与朝鲜之间医、药、卫生等方面交流已经开始,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则逐渐频繁。当时去朝鲜的中国僧侣顺道、阿道、墨胡子等会施医疗,出入于宫廷,边传教,边施疗。随着以施疗为主的僧医逐步增多,朝鲜曾一度盛行僧侣医学。随后葛洪肘后方、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国养生法及炼丹、炼金术(朝鲜称之为“仙道术”)等也相继传入朝鲜。 隋唐时期已有高丽、新罗学生来我国留学,因新罗等国不断派弟子来中国求学,所以朝鲜国内有许多制度和中国相似。如公元693年,新罗置医学博士2人,以中国医书神农本草经、甲乙经、素问、针经、脉经、明堂经、难经教授学生。 到宋代,两国的医药交流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突出的是“三送”。 一是送书。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和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曾两次赠送太平圣惠方给高丽。公元1091年,宋哲宗诏令抄录一批医药书目交与当时回国的高丽使者李资义,其中有古今录验方、张仲景方、深师方、黄帝针经、黄帝九虚经、陈延之小品方、陶隐居效验方、名医别录、桐君药录、黄帝太素等在中国已经散佚的大批书籍,在高丽却尚存有许多善本,说明中国医书传入朝鲜之多之广。公元1101年5月,高丽使臣回国,徽宗赐予神医普救方。11世纪中叶,高丽刊刻了许多中国医书,如黄帝八十一难经、川玉集、伤寒论、本草括要、小儿巢氏病源(即诸病源候论小儿部分)、肘后方、疑狱集等书。由于不断学习汲取,朝鲜医家还对中医中药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与钻研,如金礼蒙等自1443年底起,对15世纪以前的150多种中国医籍与文献进行研究,从中辑录各医家的论述及方剂,用中文分类汇编,于1445年编成大型中医学丛书医方类聚。公元1611年,朝鲜医家许浚从中医医籍内选摘多种病证的病因、证候、治法、方剂、药物、经络、针灸等内容,用中文分类汇编成东医宝鉴,这是两部影响重大的中医文献巨著。 二是送医。公元1074年11月,扬州医助教马世安等8人受命赴高丽。1078年高丽文帝60岁,病中风,宋派王舜封率医疗团赴高丽,重要成员有翰林医官邢恺、朱道能、沈绅、邵化等。1103年6月,宋徽宗应高丽之请求,派遣医官牟介等赴高丽,设学馆于兴盛宫,充当医生与教授。至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王朝再一次派遣翰林医官杨崇立、杜舜华、董成湘、陈宗仁等人去高丽分科教授医术长达3年,有力地推动了高丽医药与临床的发展。 三是送药。送药是比较频繁的,每次往来都有相互赠送,但最大规模的、最有价值的一次是1079年,朝廷代表团赴高丽带去100多种药材,还有牛黄、朱砂、麝香等珍贵名药等。 朝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