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城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命题人: 总分:50分 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西周时期,诸侯的国的出现是源于下列哪项政治制度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建战功,忠孝两全,被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这主要体现了古代哪一制度的影响 a.皇帝制度 b.世袭制度 c.宗法制 d.分封制度3、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4、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某一官职“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a.廷尉 b.御史大夫 c.丞相 d.太尉5、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 c.行省制 d.封国制6、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c.龙生龙,凤生凤 d.举孝廉,父别居7、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宋朝的枢密使 c.唐朝的节度使 d.汉朝的刺史8、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常有七八个参与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宰相专权 b.完善中央集权c.扩大中央官员的民主权利 d.便于向地方派出高级官员9、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人人”解释最准确的是a.罗马贵族 b.罗马境内的自由民 c.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 d.外邦自由人10、在古代雅典,astos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下列人员可以归为astos的有法庭陪审员被放逐的执政官首席将军的妻子家庭奴隶a.b.c. d.11、公元前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的法律依据应该是属于a.公民法 b.成文法 c.习惯法 d.万民法12、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能看到公民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b.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唇强舌战,相互驳诘的场面d.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13、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法”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d.“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14、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了a.分权制衡的原则 b.两党政治 c.国会至上 d.联邦制15、1688年的革命之所以“光荣”,在于它没有流血;1688年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来未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场“光荣革命”发生在a. 法国b.美国c.英国d.德国16、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这里的“紧箍”主要指a.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b.光荣革命c.进行议会改革 d.权利法案的颁布17、独立后的美国,邦联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联盟松散、州权过大 国家没有元首 中央政府软弱无能 各州自治,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 a. b. c. d.18、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出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19、一组同学讨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以下是他们列出的四个观点。二者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是a. 强迫中国开放市场 b.从对我国东南沿海进攻开始c.威胁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带 d. 以武力为主要手段20、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的事实二、材料解析题(10分)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等大多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标准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有何弊端?(2分) (3)科举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2分)宜城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adcbba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cacddbad 二、材料解析题(1)制度:察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