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1页
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2页
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3页
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4页
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磁村中学教案科目:传统文化时段: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姓名:朱红春 级部:初一第1课 幼学琼林(一)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幼学琼林渊源与特点:为明朝学者程登吉编著,是传统启蒙教材中极好的一部读本。它以知识传授为主,较少伦理道德的说教;它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古代读书人要求掌握的知识类型,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它形式灵活自如,全篇采用两两对偶的形式,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读起来朗朗上口。2、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属于封建时代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文言涵义,并能够与现代文互译。2、了解文章中包涵的成语、典故等。三、教学用具与准备:根据文言内容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教育资料相比,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学琼林天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2、导读:(1)引导学生阅读文言,并初步解释其涵义。(2)对照译文,加强学生对文言的理解。(3)解释文言中的生字僻词,了解其中包涵的常识与历史典故。3、拓展:根据文言中包涵的典故,引导学生讲故事,并展开小组比赛。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2课 幼学琼林(二)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幼学琼林渊源与特点:为明朝学者程登吉编著,是传统启蒙教材中极好的一部读本。它以知识传授为主,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形式灵活自如,全篇采用两两对偶的形式,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读起来朗朗上口。2、幼学琼林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属于封建时代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文言涵义,并能够与现代文互译。2、了解文章中包涵的成语、典故等。三、教学用具与准备:根据文言内容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教育资料相比,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学琼林师生: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2、导读:(1)引导学生阅读文言,并初步解释其涵义。(2)对照译文,加强学生对文言的理解。(3)解释文言中的生字僻词,了解其中包涵的常识与历史典故。3、拓展:根据文言中包涵的典故,引导学生讲故事,并展开小组比赛。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3课 幼学琼林(三)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幼学琼林渊源与特点:为明朝学者程登吉编著,是传统启蒙教材中极好的一部读本。它以知识传授为主,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形式灵活自如,全篇采用两两对偶的形式,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读起来朗朗上口。2、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文言涵义,并能够与现代文互译。2、了解文章中包涵的成语、典故等。三、教学用具与准备:根据文言内容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教育资料相比,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学琼林朋友宾主: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导读:(1)引导学生阅读文言,并初步解释其涵义。(2)对照译文,加强学生对文言的理解。(3)解释文言中的生字僻词,了解其中包涵的常识与历史典故。3、拓展:根据文言中包涵的典故,引导学生讲故事,并展开小组比赛。五、布置预习教学小结: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一)第4课 古诗两首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或高居庙堂,或远涉江湖,他们春游郊外,夏赏绿荷,冬踏白雪,那秀美山川、满眼云烟,往往令他们触景生情,赋诗吟诵。2、体味杜甫的万千愁绪,慨叹陆游的激越豪情,倾听欧阳修的思乡心曲,感受李白的激情豪迈,体会李煜的悲愁悔恨,欣赏苏轼的超然达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2、了解作者生平。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诗人、时代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阅读登高 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书愤 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导读:(1)引导学生阅读诗文,并初步理解其涵义。(2)对照译文,加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3)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诗中的意境。3、拓展:初步识记两首诗,看谁背诵效率高。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5课 古诗两首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或高居庙堂,或远涉江湖,他们春游郊外,夏赏绿荷,冬踏白雪,那秀美山川、满眼云烟,往往令他们触景生情,赋诗吟诵。2、体味杜甫的万千愁绪,慨叹陆游的激越豪情,倾听欧阳修的思乡心曲,感受李白的激情豪迈,体会李煜的悲愁悔恨,欣赏苏轼的超然达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2、了解作者生平。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诗人、时代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阅读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行路难 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导读:(1)引导学生阅读诗文,并初步理解其涵义。(2)对照译文,加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3)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诗中的意境。3、拓展:初步识记两首诗,看谁背诵效率高。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6课 词两首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或高居庙堂,或远涉江湖,他们春游郊外,夏赏绿荷,冬踏白雪,那秀美山川、满眼云烟,往往令他们触景生情,赋诗吟诵。2、体味杜甫的万千愁绪,慨叹陆游的激越豪情,倾听欧阳修的思乡心曲,感受李白的激情豪迈,体会李煜的悲愁悔恨,欣赏苏轼的超然达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词的意境之美。2、了解作者生平。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阅读虞美人 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定风波 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导读:(1)引导学生阅读词文,并初步理解其涵义。(2)对照译文,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3)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中的意境。3、拓展:初步识记两首词,看谁背诵效率高。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三单元 音乐舞蹈第7课 乐器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中华五千年沉淀的文化沃土上,孕育出绚丽的艺术奇葩。古乐悠悠,弹奏着华夏千年古韵;舞姿婆娑,演绎着九州太平盛景。2、在本单元,将听到悠远的音乐;看到曼妙的舞步。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2、了解中国古典乐舞。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导读:(1)引导学生阅读词文,并初步理解其涵义。(2)对照译文,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3)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中的意境。(2)总结我国古典乐器主要种类与特点:打击乐器:土鼓,钟,磬,埙,篪等吹奏乐器:笛,箫,竽等弦乐器:琴,瑟等。(3)古琴:又称瑶琴、玉琴或七弦琴,是最为古老的拨弦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中国情韵,在中国古代乐器中最具代表性。古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比喻一年光阴;宽约四寸,比喻四季;一年十二个月加一闰月为13个月,恰好是一张古琴上徽数的总和;前广后狭,象征天尊地卑;面弧底平,象征天圆地方;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五行。3、拓展:谁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给同学们讲讲。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8课 乐曲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中华五千年沉淀的文化沃土上,孕育出绚丽的艺术奇葩。古乐悠悠,弹奏着华夏千年古韵;舞姿婆娑,演绎着九州太平盛景。2、在本单元,将听到悠远的音乐;看到曼妙的舞步。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2、了解中国古典乐舞。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1)引导学生阅读词文,并初步理解其涵义。(2)对照译文,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3)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中的意境。(1)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李白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2)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3、拓展:谁知道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请说出几首。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9课 乐舞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中华五千年沉淀的文化沃土上,孕育出绚丽的艺术奇葩。古乐悠悠,弹奏着华夏千年古韵;舞姿婆娑,演绎着九州太平盛景。2、在本单元,将听到悠远的音乐;看到曼妙的舞步。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2、了解中国古典乐舞。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1)引导学生阅读词文,并初步理解其涵义。(2)对照译文,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3)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中的意境。(1)西周初年六大舞(六代舞):黄帝:云门 尧:大章 舜:大韶禹:大夏 商汤:桑林 武王伐纣:大武(2)雅乐舞蹈和伎乐舞蹈。(3)盛唐:分软舞和健舞两大类。 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多舞袖动作。 健舞音乐节奏快,动作幅度大,多旋转跳跃,最著名的是胡旋舞。3、拓展:谁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乐舞,请说出几首。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四单元 书法艺术第10课 碑贴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了解汉字的特点:汉字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效。其方块字形,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衍生出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2、知道书法的几种书体:篆、隶、行、草、楷等。3、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翰墨精品,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书法的几种书体,了解其区别。2、感受书法大家翰墨作品的艺术魅力。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1)碑贴知识:碑贴是碑和贴和合称,“碑”原指将图案或文字书写镌刻在碑石上以为纪念,如墓碑、摩崖石刻、造像石刻等;在书法艺术上也称从这些刻石上拓下的拓片为“碑”或“碑贴”。“贴”主要是指临摹或欣赏的书法墨迹或它们的拓印本,也用以称碑刻的拓本。(2)古代名碑:以秦刻石为最早,泰山刻石最有名。康有为首推魏碑。魏碑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风格端庄大方,刚健质朴。魏碑代表作品为“龙门二十品”,出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3)淳化阁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书法丛贴。3、拓展:谁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大家,请说出几个。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11课 书体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了解汉字的特点:汉字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效。其方块字形,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衍生出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2、知道书法的几种书体:篆、隶、行、草、楷等。3、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翰墨精品,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书法的几种书体,了解其区别。2、感受书法大家翰墨作品的艺术魅力。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1)书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篆书:最古老的书体,分大篆、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的字体,也称秦篆。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婉转圆通,代表作品有李斯书写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唐朝李阳冰的三坟记谦卦等。(3)隶书:名称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书法艺术进入新境界。(4)楷书: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约东汉末年形成,魏晋时期成熟。楷书特点:横平竖直,结构紧凑,气势流畅,形体优美。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5)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始于汉末。不及楷书工整,不像草书潦草。特点是点到为止,随意发挥。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6)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画连写,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的审美价值超越实用价值。代表人物有东汉张芝和唐代张旭、怀素等。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12课 篆刻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知道篆刻是书法、绘画和雕刻三者结合的艺术。2、了解篆书的特点体现在笔法、刀法、章法等方面。3、欣赏历代篆刻精品,感受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篆刻艺术的特点。2、感受历代篆刻作品的艺术魅力。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1)篆刻:是书法、绘画和雕刻三者结合的艺术。(2)篆刻的特点:以篆书的笔法、雕刻和刀法、绘画的章法,综合地体现在一方印章上,于方寸之中表现出一个广阔的艺术世界。(3)笔法:主要用篆书,近代也用隶书、草收、楷书,要求有较好的书法艺术修养,即刀中见笔。(4)章法:指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好分朱布白,遵从虚实、疏密、均衡的艺术规律。3、篆刻欣赏:(1)吴昌硕印章:重视章法。(2)清皇帝印章:精雕细刻、古朴雅拙。(3)米芾:自用印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五单元:绘画艺术第13课 工笔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魅力所在。2、知道中国画的特点和分类。3、欣赏历代国画大家的作品,感受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中国画的特点和分类。2、感受国画的艺术魅力。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1)工笔:是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它以细致的刻画、准确的造型和精微的色彩进行严谨的创作,使作品呈现工整与工丽的画风。(2)魏晋时期:顾恺之洛神赋图。(3)隋唐至五代两宋:张萱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3、工笔画法要求:线条细致流畅,色彩明丽典雅,所画物象造型准确,生动逼真。“形”在工笔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为达到形似,工笔画更多关注“细节”,使画面栩栩如生。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14课 写意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魅力所在。2、知道中国画的特点和分类。3、欣赏历代国画大家的作品,感受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中国画的特点和分类。2、感受国画的艺术魅力。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1)写意:是与工笔相对的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之一,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2)特点:多画在宣纸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3)写意的出现与发展:比工笔晚,在五代、两宋萌芽,伴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而成熟起来。到明、清,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擅长写意技法的画家,如明代的陈淳、徐渭,清代的朱耷、石涛,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绘画品种。3、与工笔相比:写意强调神似。在造型上,要求抓住最能体现所绘物象形貌神情特征的部分,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形象。写意不但要求画出对象的外形,更要求画出对象的神情,同时也强烈表现画家的意趣。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15课 壁画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魅力所在。2、知道中国画的特点和分类。3、欣赏历代国画大家的作品,感受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中国画的特点和分类。2、感受国画的艺术魅力。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1)壁画:是一种最原始的绘画形式,通常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顶上。最早的壁画是在山洞中发现的,因此也称洞穴画。(2)敦煌莫高窟壁画:、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宝库、规模庞大,若把这些壁画以一平米为单位横向排列,长度可达45公里,是一座博大精美、无可比拟的历史画廊,所以人们把莫高窟比做“墙壁上的图书馆”。3、壁画内容:既有佛像、佛经故事、传统神话、各种装饰图案,也有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的画面。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16课 版画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魅力所在。2、知道中国画的特点和分类。3、欣赏历代国画大家的作品,感受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中国画的特点和分类。2、感受国画的艺术魅力。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1)版画: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古代的版画主要是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2)版画历史: 、2000多年前的汉画像石,被认为是中国版画的雏形。、唐、五代时期的版画,以宗教经卷佛像为主,古朴俊秀。现存最早的版画,是“咸通”本金刚经卷首图,作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墨色均匀,刀法熟练。、宋元时期:版画除佛教经卷图像外,还用于经史著作如列女传、科技书籍如营造法式及图谱、画谱的插图,并已有独幅版画出现。此时期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画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明代:万历年间,木刻版画作为书籍的插图艺术,达到高峰。、清代:总体成就不如明代,但从事版画创作的人越来越多。3、拓展练习:制作儿童版画。五、布置预习六、上课情况:时间班级节次七、审阅签字:第六单元:诗词诵读(二)第17课 古诗两首课型:综合 课时:1 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或高居庙堂,或远涉江湖,他们春游郊外,夏赏绿荷,冬踏白雪,那秀美山川、满眼云烟,往往令他们触景生情,赋诗吟诵。2、体味杜甫的万千愁绪,慨叹陆游的激越豪情,倾听欧阳修的思乡心曲,感受李白的激情豪迈,体会李煜的悲愁悔恨,欣赏苏轼的超然达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2、了解作者生平。三、教学用具与准备:准备文学家、时代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感受本课内容。2、导读:(一)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己亥杂诗(之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作者生平:(1)朱熹:是继孔子、孟子后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博学多识,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多有建树。(2)龚自珍: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