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市一中2012届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阶级的利益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2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6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b c d7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8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荀子主张礼法并施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 b c d9“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0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a西汉b东汉c南北朝 d隋朝11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12. 理学大师程颐曾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致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其意主要说明: a宗法制有利于理学传播 b宗法制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c宗法制有利于笼络人心 d宗法制有利于加强血缘关系13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14.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下列对两者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15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不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天下为主,君为客”c以“众治”取代“独治” d“存天理,灭人欲”16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a开始重视人的作用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上去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7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苏格拉底则说:“美德即知识。”这说明二者:a都看到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 b都反对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c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d所处的社会环境没有任何差异18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19“既然已经明白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20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21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a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22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23.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24. 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第卷非选择题(25题30分,26题22分,共52分)25.阅读下面史料: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材料1: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善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君权神授”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完成下面问题:(1)上面的文段中共有若干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例如:战国春秋(12分)如果要给上面文段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2分)(2).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内容。(12分)历史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孔子董仲舒朱熹材料3: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6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1: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材料2: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材料3: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请回答:(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4分)(2)结合材料2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4分)(3)据材料3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6分)(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8分)宜昌市一中2012届高二历史9月考答题卷班级: 姓名: 小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非选择题(25题30分,26题22分,共52分)25.阅读下面史料: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1)上面的文段中共有若干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例如:战国春秋(12分)如果要给上面文段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2分)(2).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内容。(12分)历史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