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略说对铁路的研究论文.doc_第1页
2020年略说对铁路的研究论文.doc_第2页
2020年略说对铁路的研究论文.doc_第3页
2020年略说对铁路的研究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说对铁路的研究论文 1监测设备布设地温测试 于左右路肩、左右坡脚各设置1个测温孔,测试深度约16m;于路基坡脚20m外设置1个地温测试孔做为天然对比孔。沉降测试:于左右路肩、坡脚各布置1个沉降观测点;于路基坡脚50m以外设置变形基准点。每年212月份每月观测2次,1月份观测1次,本文分析的数据为xx年xx年。 2地温分析 路基左侧天然上限温度在监测期间逐年升高,其中左坡脚于xx年夏季天然上限处温度高于0益,表明原多年冻土上部已经发生了融化,至xx年最高温度达163益,年平均温度由xx年的-083益升高至xx年的-018益,说明天然上限深度处地温显著升高;左路肩孔中天然上限温度于xx年和xx年出现了正温,即其下冻土出现了融化,至xx年有所下降,之后维持了相对稳定;xx年天然上限处平均地温为-024益,xx年为-017益,之后又降至xx年的-026益;路基右肩孔和右坡脚孔内天然上限深度处温度都在负温范围内波动变化,右路肩下孔内平均地温基本保持在-1益。右坡脚孔内天然上限地温变幅大于右路肩孔;对比该断面路基左右两侧上限温度变化,显示由于阴阳坡效应造成的差异在天然上限深度处也表现的十分显著。不同位置人为上限深度变化显示了该断面不同部位人为上限变化情况,其中左坡脚处人为上限深度变化缓慢、阶段性增加;左路肩处早期人为上限深度大幅逐年增加(xx年前之后大幅减小;右路肩整体人为上限深度较浅(处于路堤填土中),且呈进一步减小趋势;右坡脚人为上限一直维持在18m深度处213进入多年冻土的热流状况路基下多年冻土的温度变化和分布主要受地表热交换及冻土地温梯度或地热流的影响,在研究地温场变化和多年冻土的变化时需要计算进入冻土的热流量,选取上限(21m)及其下05m深度作为热流通量的计算区域。根据热传导原理,垂直一维方向上进入上限至其下05m深度范围的热流通量可以近似描述为qz=-姿u/f鄣t鄣z抑-姿u/ft0.5-tb驻z(1)式中,qz为热流通量,Wm-2;姿u/f为填土融化和冻结时的导热系数,Wm-1K-1,根据实验测定,姿u=1278(Wm-1K-1),姿f=184(Wm-1K-1);t为温度,下标表示深度和上限;驻z=05m。利用(1)式将监测周期内的温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表明,由于路基填土的热影响,一般填土路基,路基左肩原地面下2126m深度一直经历着吸热过程,且吸热幅度在xx年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之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路基右肩下相同层位出现相对稳定的吸热-放热过程;左右坡脚下,深度2126m内同样呈现吸热-放热过程,但左侧热交换幅度更大,且吸热高于放热。 左坡脚和左路肩下多年冻土的热收支都表现为吸热,且左路肩下在监测期内都没有发生过放热过程;右路肩和右坡脚基本表现了吸热和放热量的平衡。这种热量变化过程导致了上述多年冻土在路基左侧的升温现象。22DK1043+500复合路基人为上限状况及热流分析221天然上限位置温度状况为DK1043+500断面各孔中天然上限深度处(20m)地温随时间变化曲线,为各孔天然上限深度处年平均温度,可以看出:天然状态下天然上限温度呈现波动升高趋势,最高温度由xx年的-047益升高至xx年的081益,最低温度变化不大;在路基左坡脚处,地温显著高于其他部位,xxxx年间处于-358359益;左右路肩下天然上限深度处地温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左路肩下地温呈缓慢近似线性变化,xx年最低温度为-033益,xx年降低为-089益;右路肩下最高温度由xx年的-06益降低为xx年的-121益,最低温度由xx年的-163益降低为xx年的-196益。及反应了复合路基下原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处地温呈下降趋势,体现了复合路基片石层对冷却下伏多年冻土的作用1011222不同位置人为上限深度变化图4表明:xxxx年冻土人为上限深度由172m降至233m;路肩处人为上限位置在xxxx年间呈显著抬升趋势,之后抬升幅度减小,其中左路肩xxxx年抬升了254m,至原地面上171m;右路肩处xxxx年间抬升了172m,至原地面上271m;左坡脚处上限深度大于天然孔上限,且呈缓慢加深趋势,xxxx年间上限位置增加了098m。表3DK1043+500天然上限深度处年平均温度益年份左肩右肩天为上限深度变化情况223热流状况2025m深度冻土中的热流量列于中。数据显示,天然孔和路基左坡脚孔中各年进入2025m深度范围的热量为正。右路肩孔年热收支为负值的部位,即表现为放热,且放热量保持了相对稳定。原多年冻土这种热交换变化过程及年热收支状况决定了其温度的状况,表现在温度上为天然状态下多年冻土的缓慢升温,在路基下多年冻土缓慢降温,体现了复合路基的工程效果。 3结论 路基左坡脚人为上限位置虽呈下降趋势,但地温增加的趋势明显,整体上地温场朝着不利于稳定性的趋势发展,该类路基难以起到全面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复合路基左右路肩下冻土天然上限深度处地温都呈明显降低趋势,左路肩下年平均地温由xx年的-044益降至xx年的-088益,右路肩下年平均地温由xx年的-124益降至xx年的-160益。多年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