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0 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推荐书成果名称: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完成人:郗安民刘颖王志良刘鸿飞牟世堂.成果完成单位:北京科技大学.获奖等级:二等.序号:60.推荐单位:北京市.推荐时间:04/12/06.成果科类:工学.二级科类:机械类.代码:085122 .编号:911161.省(部)名称:北京市 .教育对象:本科.教育类型:普通教育.成果属于:教学改革.是否教材:False.用户名:LG07.组名:理工7组.分组序号:06.获奖分组:LGHJ.特一等奖组内序号:成果简介:起始时间:1994-09-01.完成时间:2004-10-20.主题词:机电类;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实践.曾获奖励情况:2004年12月 教学成果 一等奖 6000 北京市2004年6月 教学成果 一等奖 1000 北京科技大学2002年12月 实验技术成果 一等奖 1000 北京科技大学2001年1月 实验技术成果 一等奖 1000 北京科技大学1999年1月 实验技术成果 一等奖 300 北京科技大学成果内容:主要内容创新点应用情况成果的主要内容: (1) 建立全新培养模式建立全新的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认识理解联想创造”的工程教育模式;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出师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办法、制度及实施细则。1)组织形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由机械学院、信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和团委共同领导建设;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聘请指导教师,两学院的机电系统实验室、电子操作室等7个实验室作为学生的制作场所,创新基地下设学生竞技机器人工作室、综合科技发明室等8个单位。2)创新教育平台第一层:基础训练,一二年级通过实践课程完成认识过程的基础训练。第二层:机电系统训练,二三年级通过机、电类系列课程实验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完成机电系统的理解训练。第三层:科技幻想训练,三年级通过自拟创新课题、电子产品整机制作和参加摇篮杯、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完成科技幻想的联想训练。第四层:科技创新训练,三四年级通过各种大中型竞赛完成科技创新创造训练。(2) 改革教学计划重点研究了教学体系与改革目标的矛盾,增设“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必修课;增设“应用电子技术”等5门选修课程;在实践性课程中,将原来的三周专业课程设计改为“机电系统综合实验”课;把五周的实习调整为两周工厂企业认识,三周校内个性创新实践。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科技竞赛作为毕业设计课题。(3)编写适用教材先后出版发行了教材和讲义7部,即: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测试技术;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质量检测与控制;应用电子技术;现代制造新工艺;编写实验指导书4部:电子创新工艺实验室实习指导书;应用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机电系统实验台操作及实验指导;可编程控制器PLC实习指导书;制作了6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在于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机、电、液、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基础,强调系统思想,引用大量工程实例;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实验设计。三本教材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被国内一些高校选用。(4)建设实验基地多方筹集资金,其中包括教师的科研经费,建成7个实验室;自行设计开发的实验装置有:“机电系统实验台”;“多功能机器人教学试验台”;“工业机器人教学试验工作站”;“大型工业机械液压仿真实验平台”;“变频调速试验装置”,“步进电机试验装置”;“PLC试验柜”等。其中,三个项目在连续三届的学校实验技术成果奖评选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两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一个项目获得三等奖。“机电系统实验台”还被江西理工大学等三所高校定购。(5)开发创新教育项目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摇篮杯,综合科技发明等;并屡获国家级竞赛大奖。成果的创新点:(1)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认识理解联想创造”的工程教育模式;建立了全新的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完善教师学生参加该体系教学活动的奖励机制。(2)以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的教育教学为目标,改革教学计划,增设机电类技术基础和系统综合课程,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动手训练,以创新教育体系为主线,将课程讲授、实验实践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融合为一体。(3)编写适用于科技创新教学的系列教材,突出基础技术、系统知识融合和工程意识训练;开发出7类28套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强的学生创新教学实验装置和系统,实现开放训练。(4)不断挖掘和扩展学生科技创新教学项目,重视跨专业、大门类、交叉型的项目建设,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科技创新学风,并在多项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显著的实施效果。(5)广泛开展校际交流,推广创新教学实验装置,培训指导教师,接待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和其他高校学生教学训练,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成果的应用情况:新体系边建设边实施,应用在教学、实验、训练和学生科技竞赛等方面。每年创新基地接纳全校7个学院的65个班221340人时的认识过程训练.两院和中心实验室承担机电类课程实验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实行开放管理,平均每年接纳全校各专业520名学生106800人时的科技发明制作及竞赛的作品制作、试验和调试。20002004年,实习中融入创新教学内容,为后续的各种竞赛铺垫基础;20022004年,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合,100余人以机器人大赛等为课题出色地完成了毕业设计。“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等四部教材被国内高校选用;三本教材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三个项目实验装置和系统在连续三届的北京科技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评选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两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一个项目获得三等奖。“机电系统实验台”被江西理工大学等三所高校定购。学生在三届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中分别获得季军、冠军和亚军;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北京市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全国“挑战杯”中获二等奖,获实用发明专利一项;等等。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缔造传奇机器人大赛揭秘一书;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7篇。创新实验基地接收了中国矿业大学等15所院校38个班1091名学生87000多人时的实习教学工作,以及8个班210名学生1840人时的实验教学工作。承担青少年科普夏令营的教学工作,接待了来自全国的7批400余名中小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参观与制作活动。与北科大附小建立起“大手拉小手,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期合作关系。另外,接待了30余所高等院校的同行参观交流。我校指导教师应江西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和广西民族学院的邀请,在三个学校做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工科教育关系的思考”的学术报告。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十余家媒体曾做过相关报道。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一完成人第二完成人第三完成人第四完成人第五完成人第六完成人第七完成人第八完成人完成人序号: 1完成人姓名: 郗安民完成人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57年2月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参加工作时间:1975年1月高校教龄: 23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党政职务:工程训练中心常务副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联系电话: 62332557现从事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邮政编码: 100083曾受奖励: 2003年北京市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994年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89、1994年分获冶金部、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 .主要贡献:1 领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认识理解联想创造”的工程教育模式;2 主持新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3 主编及编写教材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和机电系统实验台操作及实验指导,其中三本教材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4 组织开发了“机电系统实验台”、“工业机器人教学实验工作站”、“多功能机器人教学试验台”、“变频调速试验装置”、“步进电机试验装置”等多套实验设备;其中,两项获北京科技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一项获二等奖;一项获三等奖;5 主持扩展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连续三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季军、冠军和亚军;6 组织该项目的校际交流研讨,扩展辐射作用。完成人序号: 2完成人姓名: 刘颖完成人性别: 女出生年月: 1956年2月最后学历: 工学硕士参加工作时间:1973年4月高校教龄: 23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现任党政职务:机电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机电工程系联系电话: 62332557现从事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北京科技大学机电工程系邮政编码: 100083曾受奖励: 199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 .主要贡献: 1 参与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2 参加新教学计划的制订;3 编写教材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和机电系统实验台操作及实验指导(主编),其中,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4 参加“机电系统实验台”、“工业机器人教学实验工作站”、“多功能机器人教学试验台”、“变频调速试验装置”、“步进电机试验装置”等多套实验设备的设计与开发,其中三项获北京科技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5 组织领导“机电系统实验台”的推广应用;6 参加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7 参加该项目的校际交流研讨,扩展辐射作用;8 撰写教学研究论文;9在新教学体系的教学中担任课堂教学、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不同层次的授课任务。完成人序号: 3完成人姓名: 王志良完成人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56年12月最后学历: 博士后参加工作时间:1975年10月高校教龄: 15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党政职务:电子信息系系主任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联系电话: 62332641现从事工作: 电子信息及自动化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邮政编码: 100083曾受奖励: 无负责人: .主要贡献: 1 参与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2 参加新教学计划的制订;3 领导电子信息实验室建设;4 参加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连续三届指导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指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比赛连续获得大奖;5 参加该项目的校际交流研讨,扩展辐射作用;6 撰写教学研究论文;7 在新教学体系的教学中担任课堂教学、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不同层次的授课任务。完成人序号: 4完成人姓名: 刘鸿飞完成人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65年12月最后学历: 工学博士参加工作时间:1992年4月高校教龄: 13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现任党政职务:机械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机电工程系联系电话: 62332916现从事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北京科技大学机电工程系邮政编码: 100083曾受奖励: 199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人: .主要贡献:1 参加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2参加新教学计划的制订,并主持制订了机电类05版教学计划;3编写教材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和机电系统实验台操作及实验指导;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4 组织指导机电实验室建设和多套实验设备的设计与开发;5 参加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连续三届指导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指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比赛连续获得大奖;6 参加该项目的校际交流研讨,扩展辐射作用;7 撰写教学研究论文;8 在新教学体系的教学中担任课堂教学、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不同层次的授课任务。完成人序号: 5完成人姓名: 牟世堂完成人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50年2月最后学历: 大学参加工作时间:1968年9月高校教龄: 28专业技术职务:高工现任党政职务:信息学院电子实习基地主任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联系电话: 62332273现从事工作: 电子技术应用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邮政编码: 100083曾受奖励: 199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奖负责人: .主要贡献: 1 参与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2 参加新教学计划的制订;3 领导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信息实验室及电子实习基地的建设;4参加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指导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其它科技创新项目;指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比赛连续获得大奖;5 参加该项目的校际交流研讨,扩展辐射作用;6 在新教学体系的教学中担任实验实习的授课任务。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一完成单位第二完成单位第三完成单位第四完成单位第五完成单位单位序号: 1单位名称: 北京科技大学主管部门: 教育部联系人: 杨鹏联系电话: 62332526传真:子信箱: 通讯地址: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邮政编码: 100083添表时间: 1899-12-30.主要贡献:1 作出在本科生中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决定,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一批“宽口径,高素质”的优秀本科毕业生;2 成立学校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教务处、团委、人事处。学生处、科研处、财务处、研究生院和实验室管理处等单位,制定管理实施条例,教师工作量考核与奖励条例,学生免修、免试、保研和奖励条例;3 支持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结合世行贷款、211工程项目的投入,向其实验基地建设倾斜,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4 定期检查、指导、督促创新活动的进展,大力宣传表彰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学生,形成创新为荣的良好学风;5 拨出专款,支持各类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成果总结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国 家 级 教 学 成 果 奖 成 果 总 结成果名称 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完成人 郗安民、刘颖、王志良、刘鸿飞、牟世堂成果完成单位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北京科技大学2004年12月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北京科技大学 1.建设背景与内容1.1 建设背景在先进国家,大学生第2学期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一面进行理论课的学习,一面与高年级同学一起开展实验验证和科学研究。他们学习目的明确,兴趣浓厚,动手机会多,积极性高,多数实习和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自主实施,踏实地走过每一个教学环节,所以才有较强地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我国的明显差距在于:实验室数量与学生数量的矛盾;实验室设备条件;实验教师的水平和数量;实验资金严重不足;教学体系的制约;企业接待实习的质量。造成了普遍重课堂、轻实践,重考试,轻创新的现象。为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本科教育十分迫切而主要的任务,建设适应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搭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创新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本项目的工作目标。近十年来,我们结合学科建设、世行贷款项目、211工程项目和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在“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2 建设内容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密切配合,以培养“宽口径、重实践、综合型、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学校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实验室管理处和研究生院等单位的支持下,研究了建设工作的具体细节,确立了建设内容和实施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大手笔改革传统教学体系,并逐年付诸实施。具体建设内容有:建立全新培养模式和学生创新教育体系;改革教学计划;编写适用教材;建设实验基地;开发创新教育项目。本着边建设边实施的原则,将创新实践落到实处,实现培养目标。2主要成果简介2.1建立全新培养模式和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建立全新的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认识理解联想创造”的工程教育模式。(1)组织机构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由两学院、一中心和团委共同领导建设;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聘请指导教师,两学院的机电系统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作为学生的制作场所,创新基地下设学生竞技机器人工作室等8个单位。组织和机构形式如图所示: (2)创新教育平台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分四个阶段,低年级属基础训练,高年级时把毕业设计、科技创造活动作为真刀真枪的演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开展工程项目研究及实施的能力。第一层:基础训练 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实践课程完成认识过程的基础训练。主要目的: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一般工作过程、常用工艺的基本操作训练,零件或单一工艺的创意设计与制作。训练途径:金工实习(2-5周) ;电工电子实习(1-4周)第二层:机电系统训练 大学二、三年级,通过机、电类系列课程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完成机电系统的理解训练。主要目的:提高机电液综合知识和系统分析的能力,强化工程意识,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途径:机、电类的课程实验;机电系统综合实验课(3周);综合型或设计型实验。第三层:科技幻想训练 大学三年级,通过自拟创新课题、电子产品整机制作和参加摇篮杯、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完成科技幻想的联想训练。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设计和系统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和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训练途径:生产实习中的创新设计(3周);电子产品整机制作、摇篮杯、挑战杯等竞赛活动。第四层:科技创新训练 大学三、四年级,通过各种竞赛完成科技创新创造训练。主要目的:强化学生创新设计、创新制作的综合能力,完成培养“宽口径、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训练途径:参加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摇篮杯、挑战杯、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各类学生自拟的设计、制作科技活动。 2.2改革教学计划重点研究教学体系与改革目标的矛盾,择优去劣,必修课程中,增设了“机电系统原理与应用”;选修课程中增设了“应用电子技术” “传感器原理” 、“数控技术及应用”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 、“机电一体化概论”等课程。在实验及实践性课程中,将原来的三周专业课程设计改为“机电系统综合实验课”,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在生产实习中,针对目前工厂、企业接待实习质量较差的现状,把五周的实习调整为两周工厂企业认识实习,三周校内个性创新实践,即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或验证,完成设计。把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机器人大赛等大中型科技竞赛作为毕业设计课题。2.3教材建设在研究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调研了多所高校现有教材的特点和内容,摈弃陈旧教材,选用优秀教材,确定了自编教材计划。l 先后出版发行教材和讲义7部,即: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质量检测与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电子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现代制造新工艺(北京科技大学)。l 编写实验指导书4部:电子创新工艺实验室实习指导书(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北京科技大学);机电系统实验台操作及实验指导(北京科技大学);可编程控制器PLC实习指导书(北京科技大学)。l 制作了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等6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在于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机、电、液、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基础,强调系统思想,引用大量工程实例。如“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作为必修课教材。注重以机械结构为主线,机、电、气、液、计算机等的结合为特点,深入分析每一个机电系统。力求使学生将相对独立的技术基础知识统一起来,全面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理解和掌握广义的机电系统和认识分析系统的方法;再如“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把编写重点放在机器人的理论分析、总体设计原则和大量应用实例上,以教师的研究、设计和应用中的经验为主要素材,其中有关工作站和生产线的构成及设计原则是作者首次提出的基本理论;机器人工作站和生产线多数是作者在国内外主持或参加过的实际工程项目,尤其对机器人竞赛具有直接指导意义;而“机电系统实验台操作及实验指导”则是指导学生在实验台上实地动手操作并进行实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完成一次实际工程项目的配线、配管和调试训练。并根据指导书,按照个人的设计思想,重新构思新的实验内容,搭建新的实验系统。有四部教材被国内一些高校选用。2.4 建设实验基地实验室是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基地和必备的基础条件,十年来建成了“机电系统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同时,为满足学生以机电结合的方式,能够自己动手拆装、调试、编程的实践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其中包括教师自己的科研经费,自行设计开发且学生参与制作调试的实验装置有:l “机电系统实验台”;l “多功能机器人教学实验台”;l “工业机器人教学实验工作站”;l “大型工业机械手液压仿真实验平台”;l “变频调速实验装置”;l “步进电机实验装置”;l “PLC实验柜”等。其中,三个项目在连续三届的北京科技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评选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 “机电系统实验台”由于教学效果及性价比好,被西北轻工业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和江西冶金学院等高校定购。2.5 开发创新教育项目新的教学体系采取边建设边实施的方式,现已开发出的项目有: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摇篮杯,综合科技发明等。3.建设成果获奖及出版物本项目于2004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建设内容中的“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等三本教材获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实验装置多次获得校级励;在北京市及全国的学生科技竞赛中屡获大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缔造传奇机器人大赛揭秘一书;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7篇。部分获奖情况如下:实验技术成果奖成果名称授奖单位获奖级别获奖时间主要完成人多功能机器人的研制及教学实验设计北京科技大学11999郗安民、刘颖等机电系统教学实验台北京科技大学12001郗安民、刘颖等大型工业机械液压仿真实验台北京科技大学12002许万凌等工业机器人教学实验工作台北京科技大学22002郗安民、刘颖等机器人柔性控制系统辊道控制实验平台北京科技大学22002王尚君等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北京科技大学31999郗安民、刘鸿飞 学生创新教育项目主要获奖名称授奖单位获奖级别获奖时间主要完成人首届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教育部、科技部、中央电视台季军2002郗安民、王志良、刘鸿飞等第二届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教育部、科技部、中央电视台冠军2003郗安民、王志良、刘鸿飞等第三届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教育部、科技部、中央电视台亚军2004郗安民、王志良、刘鸿飞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教育部12003孟凡伟等北京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市教委12003孟凡伟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教育部高校机械学科教指委32004穆树亮等首都高校第二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北京市教委12004穆树亮第八届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团中央22003张欣如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教育部22003牟世堂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团中央北京市12002郭 如等4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41应用情况每年创新基地接纳全校7个学院的65个班221340人时的认识过程训练;两院实验室承担机电类课程实验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实行开放管理,每年平均接纳全校各专业520名学生106800人时,进行科技发明制作及竞赛的作品制作、试验和调试。多次获教学改革和实验技术成果奖。20002004年,实习中融入创新教学内容,为后续的摇篮杯、挑战杯及各种大型竞赛铺垫基础;20022004年,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合,100余人以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和挑战杯等为课题出色地完成了毕业设计。屡获全国竞赛大奖。42辐射效应创新基地共接收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华北科技学院、石家庄高职技术学院、北京皮革学校等15所院校38个班1091名学生87000多人时的实习教学工作,8个班210名学生1840人时的实验教学工作。承担青少年科普夏令营的教学工作,接待了来自全国7批400余名中小学生在实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产品面试题
- 2025年工程安全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指南
- 2025年金融风险分析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健身教练专业认证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健康食品营养师职业资格评价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土木勘察师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计算机网络工程师专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化学分析师专业知识鉴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广告营销策划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单片机的看门狗
- 市场营销(第2版)课件全套 王永贵 第1-17章-市场与市场营销概述及发展-顾客营销学
-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必修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的概念
- 深圳某电厂锅炉维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new(常用版)
- GB/T 4950-2021锌合金牺牲阳极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
- 证券从业考试基础模拟卷二(题目+解析)
- 水轮发电机讲义课件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