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奢侈(sh)疏浚(jn)谦冲(chn)b.壅蔽(yn) 黜恶(ch)堵塞(si)c.繁茂(m)懈怠(di)装载(zi)d.垂拱(n)谗邪(chn)殷忧(yn)思路解析:a项无错误;b项中的“黜”应读“ch”,“塞”这里应读“s”;c项中的“茂”应读“mo”,“载”这里应读“zi”;d项中的“殷”应读“yn”。答案:a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明哲:明哲保身的人。b.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修养,自我约束。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职:管理职事。思路解析:本题需要解释的词语,课文都加有注释,安排本题的目的在于检查预习效果,养成认真阅读注释,借以理解课文的习惯。a项中“明哲”应理解为“明智的人”。答案:a3.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里。)(1)安:安全,安定。奉养,享受。怎么,哪能。安逸,舒服。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当:承担,担当。对着,面对。将,将要。应当,应该。a.木兰当户织()b.当立者乃公子抚苏()c.人君当神器之重()d.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思路解析:文言实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一直是文言学习的重头戏,其中多义现象又是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重点。参考答案:(1)abcd(2)abcd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魏徵劝谏太宗“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思路解析: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对文中第三段的内容和层次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自戒”(克制物质欲望),不纵奢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除此之外,又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两条,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选能择善。文中还谈到,果能做到“十思”,“宏兹九德”,选能择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从职役划分)文、武两类人各尽其用。人君只需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参考答案:“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闻名)b.善始者实繁(实在)春华秋实(果实)c.震之以威怒(震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挥舞)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流水不腐(流动)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4.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能克终者盖寡宾客盖至者数千人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况于明哲乎c.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下列句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承担着君主的职责,据有天地间重要的地位。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6.用“”划出第一段的层次,并归纳层意。7.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2.思路解析:b.“春花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答案:b3.思路解析:a、b、c三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均为古今异义词:“根本”在文中意为“树根”,“以为”在文中意为“把作为”,“行李”在文中意为“外交使节”,“夫人”在文中意为“那(个)人”。d项中的“知足”古今意义相同。答案:d4.思路解析:a项“盖”均为副词,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b项两个“而”,前者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后者为连词,表递进关系。c项两个“之”,前者为代词;后者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两个“于”,前者为介词,意为“对于”;后者为介词,意为“从”。答案:a5.思路解析:要注意翻译出关键词,还要注意句子通顺,活用和句式都要注意到。b项应翻译为:刚开始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答案:b6.思路解析: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对文中第一段的内容和层次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从形式上看,第一段只有三句话,最多只能分三层,是否如此切分,就必须考虑文章内容的表达、行文的思路等因素。参考答案:第一层:正面设喻,说明积德义的重要。第二层:反面设喻,论证中心论点。第三层:结论,告诫人君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7.思路解析:c项中“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中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要陈说的观点。答案:c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根不固而求木之长”中的“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c.今已服矣,又何求焉。d.吾尝求古仁之人心。思路解析:例句中“求”有“要求”之意,与c项相同。a项意为“求助”;b项意为“寻找”;d项意为“探求”。答案:c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必固其根本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居域中之大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择善而从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a.b.c.d.思路解析:本题中的加点词语均为形容词,且都出现了活用现象,只是类型有所不同: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稳固”“使安宁”“使空”;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乐”;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分别是“重大的地位”“好的意见,好的方面”。答案:d3.下列句中“以”字与“必竭诚以待下”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则思虚心以纳下。c.则思知止以安人。d.虽董之以严刑。思路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为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为连词,表目的关系;d项为介词,意思是“用,拿”。答案:b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平时省吃俭用,却把全部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2)关于在市区修建大型运动场和游泳馆的议案,市政府还要。(3)他们两个素未谋面,届时还要请你一下。a.节余附议引荐b.节余复议引见c.结余附议引见d.结余复议引荐思路解析:节余:指节约而剩下的东西或钱物;结余:结算后余下的钱。复议:对已做出的决定再做一次讨论;附议:同意别人的提议,作为共同提议人。引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举荐,推荐。答案:b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武技蒲松龄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d.幸先以我名告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三月,艺颇精,意得甚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僧笑,命李试其技方颉颃间,尼即遽止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c.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d.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2)众相顾,迄无应者。(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5.思路解析:a项中“鄙”,应意为“边邑,郊野之处”。答案:a6.思路解析:a项“以”,意思分别为“把”和“因为”;b项“所”均为“所”和动词构成“所”字结构;c项“而”分别表修饰关系和转折关系;d项“之”分别为“代词,她”和“结构助词,的”。答案:b7.思路解析:“李已仰跌丈余”直接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僧笑,命李试其技”表明不相信,“方颉颃间,尼即遽止”实际上是尼僧怕伤着李超。答案:c8.思路解析:a项错在憨和尚不是为了惩罚李超;b项说尼僧“争强好胜”错;c项“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错。答案:d9.思路解析:要注意翻译出关键词,还要注意句子通顺,活用和句式都要注意到。(1)句须译出“由”“以”“罔”;(2)句须译出“顾”“迄”;(3)句须译出“初”“固诘”“以”。参考答案:(1)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2)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3)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10.概括下列材料所显示出的结论。人均耕地:美国117亩,印度33亩,世界平均水平22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目前为1.35亩。思路解析:要特别注意文中的分号,它暗示文中有两层并列意思:一是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这是一种横向比较;一是现在与解放时相比,这是一种纵向比较。表达结论时应当两者兼顾。参考答案: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1.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归纳出两条结论。全国国民阅读抽样调查表时间图书阅读率网上阅读人数比例电子出版物使用率1998年60.4%3.7%1.6%2001年57.3%7.5%4.4%2003年51.7%18.3%13.8%思路解析: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