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doc_第1页
理想的风筝.doc_第2页
理想的风筝.doc_第3页
理想的风筝.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2品读“放飞风筝”段落,运用第一节课学会的方法揣摩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感悟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可贵精神。3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4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品质和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学习过程】一、温故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刘老师去放飞(读课题理想的风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引说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飞风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件事。在这两件事中都有感人的细节描写,可能只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神态,可能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可能是一处耐人寻味的语言而这些细节描写都与刘老师的腿疾有关。“笑谈腿疾”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的乐观坚强,“旋转板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的敬业爱生。可见,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所在,我们可以借助它来感悟人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放飞风筝”这件事。这是三件事中与课题联系最密切的一件。让我们细细品味年过半百、腿有残疾的刘老师放飞风筝的细节,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二、品读“放飞风筝”1.自由朗读课文69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得生动细腻,让你最有感触的句子,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所画的语句。你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把感受到的用简练的语言写在旁边。2.交流(1)放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把风筝亲手送上蓝天的快乐。从“决不肯”中你感受到什么?(一种执着,执着地爱着生活)是啊,刘老师不肯失去的是为生活增添快乐的机会。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这是动作描写,通过“持”“拉”等动词,具体写出了刘老师放风筝的过程。他不但亲手制作,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克服腿疾的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A 出示句子,“漾”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上节课分析的哪个字?能不能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试着分析分析这个字的表达效果?(“漾”的本义是液体因太满而向外流。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刘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从内心深处流溢出来的快乐。)B 刘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漾”出了甜蜜的笑?(放风筝的时候,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的时候)C 他为什么如此快乐?这时的他,又在想些什么呢?(燕子的可爱、自在;我也想做燕子;学生们就像一只只活泼可爱的燕子)所以,他心中快乐、幸福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脸上漾出了甜蜜的笑。D 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读出刘老师的幸福感。指导朗读。E 经过交流和感情朗读,我想你们对于“漾”这个字的体会一定比刚刚多了,在这个字旁边写上你现在的感受。(2)追风筝出示: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第8自然段重点在讲刘老师放风筝的过程,而这一段重点是讲刘老师(追风筝)。“故意撒脱手”,不是不小心,是刘老师给他自己的一个挑战,看出他(自信)。 “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这一连串的动作使你感受到了什么?(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笑着即不怕困难,乐观;叫着即表示心中的快乐;蹦跳着是一种忘我。)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动作再平常不过。可刘老师是一个头发花白,腿有残疾的老人,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生龙活虎的能量!这能量从何而来?源于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这是刘老师追赶风筝时喊出的话,他想告诉大家(虽然我有残疾但我能做得很好)读出自信。“得意和满足的神气”,这是神态描写。得意什么?(为自己能追赶风筝而得意。)满足什么?(享受到了追赶的乐趣,生活的乐趣,而感到满足。)让我们感受到刘老师是个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的人。他在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影响教育着学生。3.小结:放风筝、追风筝,要跑要跳,要有技巧,要有矫健的身姿,对于咱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像刘老师这样年过半百、腿有残疾的人,那真是难上加难啊!可是,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各式各样的风筝,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甚至还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再拄着拐杖去追,他在这一个个过程中享受着快乐和幸福,我们又从中读出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自信、坚强、热爱生活)三、借景烘托1.细节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象越来越丰满,也越来越鲜明。同时,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笔下的“景”也是带有情感的,读一读课文的1至3自然段。体会一下景物有什么特点?让你感受到什么?2.出示:春天又到了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1)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2)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为什么开头要写景呢?“A每逢这时,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这就是睹物思人。B这一段景物描写中,自然景物充满活力,所以作者也联想到了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刘老师,为下文做好铺垫。这是文章开头的好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学一学。3.像这样写景的,文中还有一处。出示: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这句中又有一个字似曾相识。“浮”。能用刚才的方法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吗?(漂浮。写出了人们在寒冬过去,春天来临时情不自禁地感到的舒畅与欢欣。)四、品味心声1.作者苏叔阳写这篇文章时,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在这30年里,他出示:苏叔阳的生平。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苏叔阳?面对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苏叔阳力量?虽然苏叔阳历经磨难,但是他绝不会向命运低头,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理想的风筝。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0、11自然段,读出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3.读得真好,读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对刘老师的爱。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为题了吗?(内容:全文重点写了刘老师放飞风筝。中心:这风筝寄托着刘老师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样也暗示着刘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播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让我们在心中升腾起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表达效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吸引读者。)五、总结1. 三个事例我们都学习完了,回忆一下,你觉得这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吗?联想作者在每写一件事后都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或同学们的反应,为什么要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