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重点虚词归纳整理(梁昌明整理提供)15一、而(一)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出自荆轲刺秦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出自鸿门宴)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出自赤壁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出自游褒禅山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自寡人之于国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出自劝学)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出自过秦论)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出自师说)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夜缒而出(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伏尸而哭/荆轲和而歌/自引而起,绝袖/秦王还柱而走/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出自荆轲刺秦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项王按剑而跽曰/起,立而饮之(出自鸿门宴)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顺流而东也/抱明月而长终/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客喜而笑(出自赤壁赋)弃甲曳兵而走(出自寡人之于国也)顺风而呼/吾尝终日而思矣(出自劝学)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赢粮而景从/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出自过秦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出自师说)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今行而无信(出自荆轲刺秦王)虽一毫而莫取(出自赤壁赋)锲而舍之(出自劝学)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出自师说)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城入赵而璧留秦/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可以解燕国之患, 而报将军之仇者/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出自荆轲刺秦王) 劳苦而功高如此(出自鸿门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侣鱼虾而友糜鹿(出自赤壁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来而记之者已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出自游褒禅山记)蟹六跪而二螯(出自劝学)皆明智而忠信/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天下云集而响应/序八州而朝同列(出自过秦论)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接着”或不译。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又前而为歌曰 /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出自荆轲刺秦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人之所罕至焉/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出自游褒禅山记)7、表目的或结果。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出自荆轲刺秦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出自鸿门宴)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出自寡人之于国也)外连衡而斗诸侯/ 会盟而谋弱秦/ 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叩关而攻秦/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陈利兵而谁何/转而攻秦(出自过秦论)(二)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二、之 (一)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公从之/ 许之/ 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子犯请击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亦去之(出自烛之武退秦师)臣愿得谒之/ 秦王购之金千斤/ 愿足下更虑之/ 为之奈何/ 太子闻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代第一人称“我”)/ 皆白衣冠以送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轲既取图奉之/ 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出自荆轲刺秦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故听之(出自鸿门宴)不能喻之于怀(出自兰亭集序)倚歌而和之/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出自赤壁赋)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谓之后洞/ 入之愈深/遂与之俱出/ 而余亦悔其随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其孰能讥之乎/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出自游褒禅山记)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輮使之然也/锲而舍之(出自劝学)商君佐之/ 聚之咸阳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出自师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秦昭王闻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感慨系之矣/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出自兰亭集序)而卒葬之(出自游褒禅山记)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出自过秦论)均之二策(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出自师说)(二)动词,往,到.去。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出自鸿门宴)及其所之既倦(出自兰亭集序)(三)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第一个“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出自烛之武退秦师)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丹不忍以己之私/ 而伤长者之意/ 今闻购将军之首/ 可以解燕国之患/ 而报将军之仇者/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持千金之资币物(出自荆轲刺秦王)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后之览者/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足以极视听之娱/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出自兰亭集序)壬戌之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诵明月之诗/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固一世之雄也/ 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且夫天地之间/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渺沧海之一粟/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出自赤壁赋)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出自游予之力尚足以入/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出自游褒禅山记)察邻国之政/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谨庠序之教/ 斯天下之民至焉(出自寡人之于国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出自劝学)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修守战之具/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出自过秦论)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出自师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2、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出自诗经两首) 臣之壮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君之所知也/ 秦之遇将军/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信德也(出自鸿门宴)夫人之相与/ 不知老之将至/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纵一苇之所如/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苟非吾之所有/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不知东方之既白(出自赤壁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此余之所得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出自游褒禅山记)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出自师说)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3、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后置定语(可为补语)之间,可译为得。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出自兰亭集序)凌万顷之茫然(出自赤壁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出自游褒禅山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出自劝学)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出自过秦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出自师说)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何厌之有(出自烛之武退秦师)鸡豚狗彘之畜(出自寡人之于国也)5、音节助词。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或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顷之未发(出自荆轲刺秦王)珍宝尽有之(出自鸿门宴)扣舷而歌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出自赤壁赋) 填然鼓之(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用作第三人称,“他、她、它(们)”,或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代指郑国)/共其乏困( 代词,他们,指秦国)/ 又欲肆其西封( 代词,代指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代指晋国)(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尽收其地( 代词,代指赵国)/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代词,代指秦王)/ 疑其有改悔( 代词,他,指荆轲)/ 剑长,操其室(代词,代指剑)/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代词,代指群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代词,代指夏无且)/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代词,代指荆轲)/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代词,代指荆轲)(出自荆轲刺秦王) 吾令人望其气/ 其意常在沛公也/ 樊哙覆其盾于地(出自鸿门宴)列坐其次/ 录其所述/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出自兰亭集序)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出自赤壁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 问其深/ 然视其左右/ 盖其又深/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出自游褒禅山记)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出自寡人之于国也)其曲中规(出自劝学)赵奢之伦制其兵(出自过秦论)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出自师说)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武帝嘉其义/ 答其善意/ 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出自苏武传)2、活用作第二人称。相当于“你(的)”,“你们(的)”。其往欲何云(出自孔雀东南飞)3、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近指。其人居远未来(指示代词,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指示代词,这)(出自荆轲刺秦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则其至又加少矣/ 而其见愈奇/ 则或咎其欲出者。(出自游褒禅山记)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出自师说)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一人夜亡 /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出自苏武传)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出自游褒禅山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 )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表感叹 )(出自师说) (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四)句中语气助词,无意义。咥其笑矣(出自诗经两首)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离骚)既其出(出自游褒禅山记)四、乎 (一)语气助词。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将军岂有意乎(出自荆轲刺秦王)壮士!能复饮乎?(出自鸿门宴)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又何羡乎(出自赤壁赋)其孰能讥之乎(出自游褒禅山记)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出自师说)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出自师说)3、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出自师说)4、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5、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延伫乎吾将反(出自离骚) 将往观乎四荒(出自离骚)知不可乎骤得(出自赤壁赋)(二)介词,同“于”。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出自离骚)相与枕藉乎舟中(出自赤壁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出自师说)(三)结构助词,作形容词后缀,单独不能翻译。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郁乎苍苍(出自赤壁赋)五、以 (一)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敢以烦执事/ 以乱易整(出自烛之武退秦师)可以解燕国之患/ 使工以药淬之/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出自荆轲刺秦王)不然,籍何以至此/ 请以剑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出自鸿门宴)所以游目骋怀(出自兰亭集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出自游褒禅山记)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 斧斤以时入山林/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出自寡人之于国也)尝以十倍之地 / 然秦以区区之地(出自过秦论)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何以知之/ 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空以身膏草野 /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出自苏武传) 以精铜铸成 /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验之以事(出自张衡传)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秋以为期 / 以我贿迁(出自诗经两首)余独好修以为常(出自离骚)若余郑以为东道主(出自烛之武退秦师)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出自鸿门宴)引以为流觞曲水(出自兰亭集序)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出自寡人之于国也)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然后以六合为家(出自过秦论)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以其无礼于晋(出自烛之武退秦师)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以故荆轲逐秦王(出自荆轲刺秦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出自兰亭集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出自游褒禅山记)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出自苏武传)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二)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长太息以掩涕兮(出自离骚)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出自诗经两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出自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 举匏樽以相属(出自赤壁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国以鄙远/ 阙秦以利晋(出自烛之武退秦师)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使使以闻大王/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出自荆轲刺秦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军中无以为乐(出自鸿门宴)亦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出自兰亭集序)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然力足以至焉(出自游褒禅山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以致天下之士/ 以愚黔首/ 以弱天下之民(出自过秦论)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出自师说)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宁许以负秦曲(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亦留之以相当/ 蹈其背以出血(出自苏武传)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出自张衡传)4、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皆白衣冠以送之/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樊哙侧其盾以撞/ 挟飞仙以遨游(出自赤壁赋)由山以上五六里(出自游褒禅山记)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不随以止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出自游褒禅山记)5、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出自游褒禅山记)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助词。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出自赤壁赋)四、副词。通“已”,已经。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出自荆轲刺秦王)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出自苏武传)六、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常痛于骨髓/ 燕王拜送于庭/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出自荆轲刺秦王)得复见将军于此。(出自鸿门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终期于尽/ 不能喻之于怀(出自兰亭集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 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出自赤壁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出自游褒禅山记)移其民于河东/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出自寡人之于国也)余威震于殊俗(出自过秦论)以勇气闻于诸侯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为降虏于蛮夷/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出自苏武传)游于三辅/ 虽才高于世/ 权移于下(出自张衡传)2、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且贰于楚也/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出自烛之武退秦师)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出自荆轲刺秦王)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出自鸿门宴)当其欣于所遇 / 亦将有感于斯文(出自兰亭集序)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于人为可讥/ 余于仆碑(出自游褒禅山记)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善假于物(出自劝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出自师说)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出自张衡传)3、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暂得于己(出自兰亭集序)月出于东山之上(出自赤壁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出自师说)青,取之于蓝(出自劝学)4、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托遗响于悲风(出自赤壁赋)5、表示比较对象,相当于“同”、“跟”、“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故燕王欲结于君(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良曰:长于臣。(出自鸿门宴)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而青于蓝(出自劝学)非铦于钩戟长铩(出自过秦论)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出自师说)(三)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出自赤壁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出自荆轲刺秦王)于是项伯复夜去(出自鸿门宴)于是饮酒乐甚(出自赤壁赋)于是余有叹焉(出自游褒禅山记)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于是从散约败 / 于是废先王之道(出自过秦论)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七、者 (一)代词。1、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见燕使者咸阳宫(出自荆轲刺秦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出自鸿门宴)后之览者(出自兰亭集序)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出自赤壁赋)有怠而欲出者/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来而记之者已少/ 则或咎其欲出者/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出自游褒禅山记)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出自寡人之于国也)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出自劝学)古之学者必有师/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出自师说)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2、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四人者:(出自游褒禅山记)(二)助词。1、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多放在时间词之后。今者项庄拔剑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出自鸿门宴)2、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常与“有”搭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出自荆轲刺秦王)客有吹洞箫者(出自赤壁赋)3、放在名词性主语之后, 表示提顿或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出自荆轲刺秦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参乘樊哙者也(出自鸿门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出自游褒禅山记)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出自劝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师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八、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出自过秦论)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何厌之有(出自烛之武退秦师)客何为者 / 大王来何操?(出自鸿门宴)何为其然也 / 而又何羡乎(出自赤壁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出自游褒禅山记)陈利兵而谁何(出自过秦论)(二)用作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出自寡人之于国也)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三)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何如 / 为之奈何/ 无可奈何(出自荆轲刺秦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出自鸿门宴)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出自寡人之于国也)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不然,籍何以至此(出自鸿门宴)九、乃 (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等。乃投水而死(出自孔雀东南飞)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乃请荆卿曰/ 乃遂私见樊於期/ 樊於期乃前曰/ 乃为装遣荆轲 /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乃令秦武阳为副/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乃朝服,设九宾/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出自荆轲刺秦王)良乃入,具告以沛公 / 乃令张良留谢(出自鸿门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出自过秦论)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幽武置大窑中/ 遂乃研核阴阳/ 乃知震之所在 /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衡乃诡对而出 /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出自张衡传)2、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刚刚”才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乃今得闻教(出自荆轲刺秦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出自鸿门宴)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见犯乃死,重负国 / 羝乳乃得归/ 十年乃成(出自张衡传)3、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何乃太区区(出自孔雀东南飞)4、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有仅仅等。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出自荆轲刺秦王)(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三)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出自游褒禅山记)今君乃亡赵走燕(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四)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十、且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磐石方且厚(出自孔雀东南飞)2、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况且”。且贰于楚也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出自烛之武退秦师)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出自赤壁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出自过秦论)且相如素贱人 /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3、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出自鸿门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出自师说)(二)用作副词。 1、相当于将将要。且为之奈何/ 若属皆且为所虏(出自鸿门宴)不出,火且尽。(出自游褒禅山记)2、暂且姑且。如: 驰椒丘且焉止息(出自离骚)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出自孔雀东南飞)十一、若 (一)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若入前为寿(出自鸿门宴)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二)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三)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十二、所 (一)用作助词。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民生各有所乐兮(出自离骚)君亦无所害 / 君之所知也(表示“所的事情”)(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顾计不知所出耳(表示“所的办法”)/ 荆轲有所待(“所”字结构置“有”后,作其宾语)/ 起,取武阳所持图(表示“所的事物”)/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表示“所的事物”)(出自荆轲刺秦王) 毫毛不敢有所近(出自鸿门宴)苟非吾之所有/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出自赤壁赋)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出自游褒禅山记)非汉所望也(出自苏武传)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所谓前洞也。(出自游褒禅山记)(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出自鸿门宴)皆为陛下所成就(出自苏武传)(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1、一种表示原因。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出自荆轲刺秦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出自兰亭集序)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出自游褒禅山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出自师说)2、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所以游目骋怀(出自兰亭集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出自师说)(四)名词,表处所地方。 别有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出自苏武传)十三、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一)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为之奈何(出自鸿门宴)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阿母为汝求(出自孔雀东南飞)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出自荆轲刺秦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出自荆轲刺秦王) 臣为韩王送沛公/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出自鸿门宴)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常能为汉伏驽射杀之/ 子为父死,亡所恨(出自苏武传)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慎勿为妇死(出自孔雀东南飞)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出自荆轲刺秦王) 何为其然也(出自赤壁赋)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6、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为仲卿母所遣(出自孔雀东南飞)皆为戮没(出自荆轲刺秦王) 若属皆且为所虏 / 若属今为之虏矣(出自鸿门宴)皆为陛下所成就(出自苏武传)(二)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何辞为?(出自鸿门宴)何以汝为见(出自苏武传)(三)动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动,做)/余不忍为此态也(做出)/ 余独好修以为常(当作)(出自离骚)为诗云尔(写、做)/ 十七为君妇(做,成为)/ 始尔未为久(算)/ 非为织作迟(是)/君家妇难为(做)/ 无能为也已(做)(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给予)/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 (与“以”结合,译为“把当作”) (出自烛之武退秦师)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乃为装遣荆轲(动词,整理)/ 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动词,发出)/ 又前而为歌曰(动词,唱)/ 复为慷慨羽声(动词,发出)/ 愿举国为内臣(动词,做)/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出自荆轲刺秦王)皆为龙虎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后“为”)/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君王为人不忍/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 /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鸿门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皆为陈迹/ 齐彭殇为妄作(出自兰亭集序)耳得之而为声(出自赤壁赋)独其为文犹可识 / 而在己为有悔(出自游褒禅山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动词,成为)(出自师说)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动词,担任)/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动词,是)/ 拜相如为上大夫(动词,担任)/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动词,结为)/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动词,演奏)/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动词,做)(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动词,担任)/ 凿地为坎,置熅火(动词,做)/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动词,做)/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动词,做为)/为降虏于蛮夷(动词,做)(出自苏武传) 共为不轨(动词,做)/ 称为政理(动词,做) (出自张衡传)十四、焉 (一)代词。1、指示代词,相当于“之”。2、疑问代词,“什么”、“怎么”、“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 / 将焉取之(出自烛之武退秦师)3、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驰椒丘且焉止息(出自离骚)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出自游褒禅山记)(二)副词。1、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2、于是,就,乃,则。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三)连词。于是。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四)助词。1、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可不译出。亦已焉哉(出自诗经两首)子亦有不利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出自烛之武退秦师)于是余有叹焉。(出自游褒禅山记)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出自师说)2、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3、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出自赤壁赋)十五、也 (一)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 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出自烛之武退秦师)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出自荆轲刺秦王)此天子气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出自鸿门宴)修禊事也(出自兰亭集序)固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出自赤壁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所谓前洞也/ 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此余之所得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出自游褒禅山记)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非我也,岁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出自劝学)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出自过秦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出自师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陈述或肯定语气;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且贰于楚也/ 君知其难也/君之所知也(出自烛之武退秦师)则秦未可亲也(出自荆轲刺秦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出自赤壁赋)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5019.4-2025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4部分:云母纸
- GB/T 45972-2025装配式建筑用混凝土板材生产成套装备技术要求
- 2025年项目管理实战高级面试模拟题及应对策略
- 2025年安全生产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安全卫生培训选择题及答案
- 2025年旅游管理人员岗位能力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竞争情报分析师职业能力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计算机程序开发工程师专业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消防安全考核重点实战题及答案
- 课件中单词处理
- 港口和码头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美容外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篇)
- 水利工程拦水坝建设方案实例
- 新学期+心动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6G多维度切片QoS保障-洞察及研究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考试题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安徽国控集团所属企业招聘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1.1认识社会生活(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仓库盘盈盘亏处理方案(3篇)
- 胎盘早剥病例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