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暑假作业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暑假作业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暑假作业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暑假作业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历史暑假作业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郡中学201720181学年高三暑假作业检测历史模拟试卷(三)24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避免灾难。与此相比周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显示出早期宗教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解析】材料中周人祭祀的内容是祭祀制定对人民有益法规的人,祭祀为国家辛勤做事而死的人,祭祀劳苦功高安定国家的人,祭祀能够为国抵抗大灾难的人,祭祀能够抵御大祸患的人,体现出周代祭祀对象涉及到为国为民各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祭祀对象的转变,不是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的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周代祭祀对象体现出宗教文化贴近人们生活,富有人文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祭祀观念,与崇尚集权和法制的法家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5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a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b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d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汉朝【解析】据材料地主田庄的家庭事务安排,不涉及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田庄内部主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涉及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据材料“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可得田庄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基本都是自己生产,可以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26“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朝【解析】据材料“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可以得出明代文学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故a项正确;据材料“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可知,“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追求的是现实主义风格,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明代文学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不能说明明代文学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明代文学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这动摇不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a27下表为1800年1850年年北直隶宁津县乡镇的零售物价和银钱比价指数图,以下对表中数据解读不合理的是()a该地零售商品价格水平基本维持稳定b该地人民的实际赋税负担愈来愈沉重c鸦片走私猖獗导致银钱比价剧烈波动d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西方的侵略【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零售商品价格水平变动不是太大,故a项正确,不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银钱比价指数不断上涨,说明银价不断上涨,政府规定交纳赋税必须用银,银价的上涨人民的实际赋税负担愈来愈沉重,故b项正确,不合题意;鸦片走私猖獗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银钱比价剧烈波动,故c项正确,不合题意;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西方的侵略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28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看出符合革命派的诉求,不能算是北洋集团的胜利,不能全面的反映材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得出北洋集团的胜利,与革命派的诉求不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看出符合革命派的诉求,“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得出北洋集团的胜利,同时体现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湖北派的意志,故d项错误。【答案】c29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考点】抗日战争【解析】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于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9月,土地革命的开展是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因而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抗日,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不可能反抗国民党政府,故d项错误。【答案】b301952年,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将缅甸、印度、埃及等国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范围。同年,周恩来强调要根据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中国外交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中苏的这种分歧表明此时()a中国开始质疑“一边倒”外交战略的正确性b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d中国已不再需要同苏联协调对外政策【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材料反映中苏对亚非国家的不同认识与不同外交态度,没有体现中国质疑“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中国主张按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并要求积极争取亚非国家,说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是以国家利益为主要出发点,而非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故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4年中国提出,之后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c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2年时中苏属于盟友关系,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因而中苏之间需要协调对外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b31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可见神在希腊生活中的地位高,但无法说明“提高”,故a项错误;通过对苏格拉底等的审判可知,雅典“神”的地位非常高,导致人的权利被剥夺,无法体现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中对三个人物的审判结果和原因不能体现民主制度的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中被审判的三个人均以违背“神”的作用被处罚,而审判他们的也是公民自己,不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32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c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17世纪初的西班牙,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不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导致金银价格下降,不是价值,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故c项错误;欧洲商贸中心转移指的是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3在英语里,“民族”与“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地是使用“种族”(race)和“族群(族裔)” (ethnic)的概念。比如在人口普查时并不问及“民族”,也不要求选择民族血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a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b回避民族问题,缓和民族矛盾c模糊民族概念,消磨民族意志d宣扬种族思想,实行种族歧视【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故a项正确;“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因此无法回避民族问题,故b项错误;c项没有体现出美国作为移民国家此举的主要意图是强化公民意识,故c项错误;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并不是为了实行种族歧视,加剧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a34表3为2006年wto对世界服务贸易提供模式的分类及所占比例统计 表3 世界服务贸易提供模式及所占比重 提供的模式gats的定义占比(%) 模式1:跨境交付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国际电话)35模式2:境外消费一国的消费者或企业在另一国的境内使用服务(如旅游)1015模式3:商业存在外国企业通过在另一国境内设立附属企业或分支机构而在该国提供服务(如外国银行在另一国境内开展业务)50模式4:自然人流动服务提供者个人从本国旅行到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时装模特或咨询顾问)12这反映了()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b商业对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c当时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服务业d经济全球化的开始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展【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主要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材料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商业存在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得出商业对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世界资本的主要流向,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展并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时间,故d项错误。【答案】b35傅斯年指出,“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研究历史要时时存着统计的观念,因为历史事实都是聚象事实 。然而直接用起统计方法来,可须小心着,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材料说明傅斯年认为()a历史的残破不全不值得人们研究b历史统计都存在着严重主观因素c可以通过重现历史事实演绎历史d历史研究中要慎重利用统计数据【考点】史学研究方法【解析】据材料“果真由我们一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研究历史要时时存着统计的观念”可知,傅斯年认为主张研究历史,强调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否认历史研究的价值,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多是不大适用的”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不是傅斯年强调的内容,据材料“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他强调历史研究的严谨性,故c项错误;据材料“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可知,傅斯年强调历史研究中要慎重利用统计数据,故d项正确。【答案】d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但从学术思想到日常生活,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其理论表现是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的提出,其代表作品则有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等。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士人了解到欧洲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特别是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论 材料二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舷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1)16、17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近代化趋向的因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因素。(10分)(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朝;清朝;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1)根据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可知,这一时期市民阶层的壮大和市民文学兴起是近代化文化因素萌生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一“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士人了解到欧洲的数学特别是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可知,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之中西方传教士的引领也是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也不难得出,明清封建专制制度的渐趋衰落和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是这一时期近代化文化因素出现的重要原因。 (2)该问属开放型题目,只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展开并结合相关史实辅以论证即可,近代中国的数次思想解放运动,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案】(1)因素:明清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市民文学兴起;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的引领。(6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 (2)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变革中始终坚守。(3分) 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西方文化涌入古老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面对危机,有识之士认识到不变革就没有出路。各阶级各阶层发出了变革的呼声并着手实践,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革命派、激进派;从器物到制度、思想;从慢慢到迅速或激烈,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虽然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7分)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变革中采纳吸收,但始终坚守中国内向型的民族性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中庸精神。(2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是社会学领域著名的青蛙现象: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某些特质的惯性依赖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历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全国卷41题【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近现代历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如:19世纪末,广阔的殖民地束缚了英国的重工业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再结合相关史实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指向明确,能够引用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答案】示例一:19世纪末,广阔的殖民地束缚了英国的重工业化。(4分) 18世纪中期,通过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使英国进行技术革新,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金融中心。(4分) 19世纪后期,当以美德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积极开展新的技术革新时,英国资本家由于满足于殖民地带来的丰厚利润而把大量资本投放海外,并因此忽视了新的技术革新,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终被美、德超越。(4分) 示例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4分) 20世纪3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国力迅速增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模式也被战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借鉴。(4分) 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轻工业发展缓慢。用行政命令指导经济发展,束缚了生产力,阻碍了经济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问题,虽经二战后的一系列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最终导致苏联解体。(4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参考】 分值 要求 1012 观点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观点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观点指向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论点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督察院十三道御史分道出京,巡查地方官吏,称为巡按御史。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此为御史巡按之始。“御史巡按岁一更代,正以防上下稔情之故。”巡按御史身仅七品之官,监察对象却是地方上布政使、按察使等二、三品大员。巡按对地方府州县官吏兼有考察、荐举、纠劾之权,职能较前代更全面。巡按出巡,“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巡按御史虽为督察院属官,但“凡差御史出巡,并追问、审理等事,督察院具事目,请旨点差,回京之日,不需经由本院,径赴御前复命。”从它诞生之日起,巡按的实际地位就不断上升,直至超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